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872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1.孔子曾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但当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却极力赞扬管仲帮扶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感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表明( )A.孔子十分重视礼俗教化B.儒家学派已经出现思想分化C.儒学积极借鉴其他学说D.管仲所为合乎儒家政治理想2.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3.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

2、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4.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下列观点中,属于该思想家的思想流派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5.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田子方解释道,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当时( )A.士

3、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6.东周桓王即位后,周郑交恶,桓王联合陈、蔡、虢、卫等国讨伐郑国,最后双方在繻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问”桓王。这表明当时( )A.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B.诸侯争霸局面已经出现C.兼并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D.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7.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8.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

4、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为争霸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水利灌溉工程不断修建D.推动了变法改革运动的兴起9.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10.“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

5、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商鞅变法内容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奖励军功B.户籍什伍制C.奖励耕织D.推行县制11.西周时期,北方各国诸侯礼器都呈现一致的风貌与规格。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礼器逐渐有北方戎器的色彩。但位于今日河北的由鲜虞族建立的中山国,国君夫妇的墓茔则完全按照周人贵族的体制建造。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分封制推动了礼乐制度的传播B.各国变法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C.游牧文化与华夏文化彼此融合D.尊祖尚古观念维系了社会稳定1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一项是( )A.奖励耕

6、战B.废井田,开阡陌C.建立县制D.限制工商业活动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摘编自王钓林等中国儒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

7、子关于礼的主张。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而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徳者昌”等治国要领。据中国古代史改编材料二 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2)据材料一、

8、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孔子对管仲的两种评价,孔子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是从性格气度、勤俭节约方面来讲的,而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对管仲大加赞扬是从儒家强调教化的角度上来评判的,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子贡向孔子求教,儒家学派出现思想分化是在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时期,故B项错误;孔子和子贡同属儒家学派,材料无法体现儒学借鉴其他学说,故C项错误;材料既反映了管仲的功绩,也反映了管仲的不足,管仲所为并非都合乎儒家政治理想,故D项错误。2.答案:C解析:材料中只是提及墨子中关于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的记载,并未体

9、现出其他学派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墨子中有关于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古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子中的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科学知识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的研究和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故D项错误。3.答案:D解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公田制度遭到破坏,由此排除A项。铁制生产工具有利于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但不是主要原因,由此排除B项。交通的便利也方便水利工程修建,但也非主要原因,由此排除C项。秦国商鞅变法之后,中央集权制度已具雏形,秦国具备了强大的组织能力,

10、由此选D项。4.答案:B解析:材料“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反映了顺应自然和追求精神自由的道家思想,故选B项。A项是墨家思想,排除;C项是荀子的思想,排除;D项是孟子的思想,排除。5.答案:A解析:据“史记”“魏”可以判定是战国时期,“太子”首先向“新贵宫廷文士”致意,这一与常规不同的行为反映了魏国对田子方的敬重,而田子方在解释自己失礼行为时所提供的论据“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则从侧面反映了重视士人不是个别国家对待个别人物的单独行为,而是普遍现象,故A项正确;“新贵”的身份、对自己可能的未来工作的预想“别国宫廷”,都不能表明土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故B项错误;太子

11、率先致意、“贫贱者”未回礼并自信地给予解释,这些关键信息不能证明等级森严,故C项错误;忠君思想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6.答案:D解析:材料中“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问桓王”,说明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故选D项。分封制规定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与材料中“周郑交恶”“射中桓王肩膀”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周郑交恶”“讨伐郑国”不是诸侯争霸,由此排除B项。兼并战争出现在战国时期,周郑之间的战争并非兼并战争,由此排除C项。7.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尚贤、尚同”“节用、节葬”,符合墨家思想主张A项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墨子提出了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都贯穿着讲求

12、实际功利的精神,故B项正确;C项是儒家孔子的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D项属于道家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8.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髙,农业收益增加,进而国家的赋税收入就会增加,这有利于各国为争霸战争做准备,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且农业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繁荣,故B项错误;水利灌溉工程的不断修建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项错误;变法改革运动有利于农业收益的增加,而不是农业收益的增加推动了变法改革运动,故D项错误。9.答案:C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

13、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商鞅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而奖励耕织有助于农业的发展。其余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11.答案: C解析: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礼器逐渐有北方戎器的色彩由鲜虞族建立的中山国,国君夫妇的墓茔则完全按照周人贵族的体制建造”说明游牧文化与华夏文化彼此融合,故选C项。材料“由鲜虞族建立的中山国”说明不是周朝的封国,由此排除A项。材料反

14、映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融合,并不涉及国家整体观念和尊祖尚古观念,故B、D两项排除。12.答案:C解析:商鞅变法中的“建立县制”一直影响到现在,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体制中的“县”即源于此。正确答案是C项。13.答案:(1)背景:礼乐传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思想活跃。(2)主张:重建礼制社会;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积极入仕,以礼治国;人人都践行周礼。解析:(1)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据材料“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可得出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乐传统遭到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当时“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思想活跃。(2)孔子关于礼的主张,

15、据材料“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可得出重建礼制社会;据材料“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可得出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据材料“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提倡“学而优则仕”,可得出积极入仕,以礼治国;据材料“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可得出主张人人都践行周礼。 14.答案:(1)思想:法家思想。作用: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2)原因:商鞅变法触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百姓的剥削与压迫。解析:(1)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归纳作答;第二小问属于基础知识识记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残伤民以峻刑”和材料二中的信息“人说惠王”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