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考语文阅读热点押题素材:哭亡友思故乡.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840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语文阅读热点押题素材:哭亡友思故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2高考语文阅读热点押题素材:哭亡友思故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哭亡友思故乡江总诗作除了用绮艳的笔墨描写女性外,他也有别样风格的作品。先看和张记室源伤佳人:小妇当垆夜,夫婿凯归年。正歌千里曲,翻入九重泉。机中未断素,瑟上本留弦。空帐临窗掩,孤灯向壁燃。还悲塞陇曙,松短未生烟。友人张源,做随军书记官,凯旋归来。可是他的宠爱的姬妾恰当此时玉殒香消,他做诗伤悼。江总此诗便是和他的。诗里“机中”以下四句,写出物在人故的无限凄凉。“还悲塞陇曙,松短未生烟”两句,想象新坟景象,更如哀弦余韵,袅袅不绝。苏东坡的悼亡名作江城子词结末说:“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或许有意无意受这两句所启发。这首诗虽也写女性,但没有脂粉艳冶气息,显得比较深沉。至于诗人自己悼念亡友的

2、伤顾野王,就更加深挚动人了:独酌一樽酒,高咏七哀诗。何言蒿里别,非复竹林期!阶荒郑公草,户阒董生帷。人随暮槿落,客共晚莺悲。年发两如此,伤心讵几时!顾野王是梁陈有名的学者,著述甚多,所编字典玉篇,今天尚存,不过迭经后人增改,已非原貌。陈叔宝为太子时,他与江总同为东宫官属。史传上说他与江总、姚察等“并以才学显著,论者推重焉”(陈书顾野王传)。他卒于陈宣帝太建十三年(581),年六十三。诗的开首,便慷慨激烈。诗人斟酒高吟,寄托其难以遏制的悲伤。古歌云:“悲歌可以当泣。”正是此种情况。七哀是建安、魏晋诗人所用诗题,常常用来伤悼人生之短促。“何言”二句,悲叹死生异路,再无相聚之期。蒿里是山名,在泰山南

3、,曾是死人葬地,古挽歌有蒿里曲,后世遂用来指人死后魂魄所归之处。竹林期,指高士相聚,意气相得。魏末嵇康、阮籍等七人常会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阶荒”二句写顾野王卒后户庭的冷落荒凉。郑公指汉末经学大师郑玄。传说他居山中教授生徒,山下生草,长一尺余,坚韧异常,人们称作“康成(郑玄字)书带”。董生,指西汉学者董仲舒,他下帷讲诵,三年不窥园。这里将顾野王比作郑玄、董仲舒,说他专精学问,从事教授,颇为切当。“人随暮槿落”以下四句,再写伤痛悼亡之情。槿花朝开暮落,古人常用以喻人生之短促。诗人因悲而饮,既饮而醉。酒醒时已是黄昏。但见木槿凋零,又传来晚莺悲啼,是何等凄凉衰飒的景象!杜甫别房太尉墓云:“唯见林花

4、落,莺啼送客闻。”与此意境相似。诗人不禁想到自己也已到了生命的黄昏(他与顾野王同年),今日为亡友伤怀,又有几多时光让自己伤悼。悼亡与自悼融成一片,意思更深入一层。后人常诟病梁陈诗“浮华”、“比兴不存”,是有道理的。那时的诗人多出身贵族,不知道稼穑的艰难,未尝过人生的苦辛,因而诗中缺少深沉的感慨。对于风花雪月、倡女姬人观察再仔细,技巧再上乘,也总给人巧而不深、华而不实之感,但这只是就大体而言,像江总这首哭友诗,还是有真挚的情愫、较深的感慨。及至他再经丧乱之后,其作品便更有可观了。这是陈亡后所作哭鲁广达诗:黄泉虽抱恨,白日自留名。悲君感义死,不作负恩生!鲁广达是陈之良将。当隋将贺若弼进军钟山(在今

5、南京)时,他亲自击鼓励众,冒刃而前,屡退敌军,杀伤甚多。但其他诸将皆败,贺若弼乃直驱宫城,放火烧此掖门,广达仍督余兵苦战。直至日暮,才解甲面向台城,再拜恸哭,对部下说:“我不能救国,负罪深矣!”士兵都涕泣歔欷。广达被俘入隋,悲愤感疾,不治而卒。江总此诗便是那时抚柩悲哭、题于棺头的,可说是血泪迸流之作。千载而下,想象当时情景,犹觉悲壮慷慨,发上冲冠。由此看来,江总比起毫无心肝的陈叔宝来,究竟还有所不同。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江总卒于江都(今江苏扬州)。下面这首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大约便是逝世前不久所作。赋韵,即分韵,几个人一同做诗,规定各人所用的韵。诗云: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蓠下菊,今日几花开?南云、北雁都与诗人的归向一致。他既已南行,仍心逐南云而飞逝,可知归心之切。九月九日,古人有采菊服食以求延年的风俗,故江总想起了故乡篱下的菊花。其故宅在建康。此刻,浮现在他心中的黄灿灿的花丛,唤起了对已逝岁月的回忆,引起了世事沧桑的怅惘。诗人善感,往往系情于某一具体事物,因之而触发难以言传的感喟。此诗正是如此。“今日几花开?”轻轻一问,令人味之不尽。唐代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实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经历了生活的崎岖,情感趋于深沉,诗风也就变得沉郁苍劲。生活是诗的源泉,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