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分封制逐渐瓦解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宗法制已完全崩溃解析:依据材料中“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的信息可知鲁君由朝贡周王到朝贡其他诸侯国,说明分封的等级逐渐瓦解,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答案:A2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在齐国()A周的分封制已遭到破坏B确立
2、了新的社会制度C打破了等级尊卑观念D废除了贵族特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材料涉及的事件是教材中的田氏代齐,这一事件反映了分封制已遭到破坏。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是通过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B项错误,C、D两项题干未反映。答案:A3“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块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统一中原解析:从材料“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说明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答案:B4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度C分封制 D郡县制解析:本题考查皇帝
3、制度的特征。根据材料中“一”、“一尊”、“皆决于上”等信息可以看出皇权至上的特点。答案:B5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解析:皇帝制度是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故C、D两项是该制度的影响,不合题意;嬴政定“皇帝”称号时不满足于做人间最高统治者,还想将他的权威赋予神的力量,故A项不合题意。答案:B6汉书百官公卿表说:“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百官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的是()A丞相 B御史大夫C太尉 D九卿解析:御史大夫的职责是监察百官,还负责掌管律令
4、、图籍,群臣奏章即包含在律令之中。答案:B7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其主要目的是()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解析:通过材料“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不难得知,秦始皇一方面是在强调自己的世系,另一方面又在彰显其开创性,这都是在强化新生秦帝国的合法性,故B项正确。答案:B8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
5、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此称谓()A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B体现了皇权上天赐予的神秘性C意在突出皇帝与众不同的地位D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解析:皇帝制度的特点是皇权至上,不仅包括皇帝的称号,也包括皇帝的车马以及家人均有专门的称号,故选C项;A项是郡县制的特点,故排除;B项中神秘色彩没有体现,排除;皇帝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不能改变社会发展趋势,排除D项。答案:C9“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宗法制 B皇帝制C分封制 D郡县制解
6、析:郡县制下,郡县的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答案:D10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为能够“制六合”而采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统一文字C统一货币D统一度量衡解析:郡县制的推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答案:A11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材料意在说明()A郡县
7、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B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C郡县制优于分封制,其危害小于分封制D郡县制与分封制互有利弊,应相互借鉴解析:分封制仅历经商周时期,“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说明郡县制优于分封制,“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可知郡县制的危害要小于分封制,故C项正确。答案:C12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可以看出
8、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为皇权至上,皇帝独尊,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都不准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材料二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
9、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和表现。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概括西周制度相比
10、于以前的变化。第二小问根据西周分封制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回答。(2)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的描述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的描述,得出“分封制逐渐转变为“郡县制”;政治关系上由“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转变为“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答案:(1)变化: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
11、之君,君臣之名分确定。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2)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各国变法运动的促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表现: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
12、,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材料三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
13、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问,材料一表明郡县制成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世所沿用,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其影响。第(2)问,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分析其作用。第(3)问,从材料三提取相关信息,注意逐条梳理,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时期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2)打破了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国家的典范制度。(3)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王权思想的提出;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的传入;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