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716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5.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95页
2018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水平测试2 .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95页
亲,该文档总共9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水平测试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阅读题,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项羽究竟死于何地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以御史大夫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

2、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 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 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代,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

3、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 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故址犹存羽溃围南山驰

4、,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1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3 分)()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B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D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解析 文中无此信息,属无中生有。2下列各项

5、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项是(3分)()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 船待”的生动描写。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船待”的佳话。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D作者认为司马迁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解析 A、B、D 三项分别表现了司马迁、江东父老和本文作者对项羽的同情或肯定,而 C 项却没有。C 项只是在陈述专家、学者的行为。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都在

6、安徽定远县境内。解析 项羽应该是从阴陵到嗟虞墩,再到东城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易水不寒卢世龙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尽管河的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是人的鲜活生命。对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世间孤胆除暴的好汉多得很,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也成就了易水。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冬日里,雪花大如席,漫天落下,给茫茫山岭笼罩厚重冰盖。然后,春夏之季,慢慢融化。条条涓流融入易水河道,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

7、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 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不过,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精神的场所。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它非但无水,反倒让人燥热难耐。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河流。如同一个小小的“!”号,我再怎么疲惫不堪地为她奔波,也注定只会留下慨叹。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汗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

8、黄尘遍地的世界,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历史长风,蔓延一沟惆怅。既然眼睛看不到水,就用脚去看吧。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的哪怕点滴馈赠。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的沙地踩出大串印痕,它们也在我的裤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有沙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跌撞绊人。但生活路上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地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吓一跳。原来,水是有的。密集枯苇菖蒲,裹挟一线时断时续的浊流,浮些黑不溜秋的塑料泡沫,猛一下还难看清水的模样。原来,似无却有的水,蜿蜒于沟心草丛,时不时蜷个凼,积成汪。我轻轻提起裤管,悄悄蹲下身去,生怕一

9、不小心,扰乱这脆弱的宁静。慢慢拨开漂浮物,但见水底融着厚厚的黑色汁液,仔细瞧,怎么也看不清凼的底部是个啥模样。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的翻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把底牌给藏着掖着可我依稀看见,水中有个秃秃的圆球,悬浮不定。人或许是生着一双什么样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会是什么模样;也或许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事物。醒过神来,才知那是自己的脑袋。世界真是越来越莫名其妙,对照浊流看自己,原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正感慨着,右脖颈生生地酸痒起来。抬头,满天沙尘纠结菖絮和杨絮,如城市噪音,一阵紧接一阵疯狂地扑来。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它们却魔鬼般钻进衣里,某处发痒,浑身难耐。这世间呀,人有什么样的追

10、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家园。所有追求,都直接影响人格发育。且人们让河流沧桑不堪,成了河不河鬼不鬼的样子;河流便让人们痛苦不堪,活得有话说却无处诉说地憋屈。于今的燕山系脉,恰似难于收拾的乱石堆;而纤毫般的易水,更像它的一行辛酸浊泪。我站在干枯的河床上,完全是在亲近易水河的残骸。一条以水承载人文精神的河流,于今连水都没有了,这失去的又岂止是蓬勃生机,它更是全部的精华和荣光啊。在华北平原的广袤背景里,易水显然不够小鸟们饮用。游人满怀肃穆接踵而至,满目苍凉,易水不寒,心寒。适有老汉路过,见我一身狼藉,面露哂容。遂问,这是易水河吗?答,那是荆轲塔,不是易水河是啥。这河三十年前还清水滔滔,断流也就近些年的事

11、哩!顺老汉手指方向,山坡一座灰不溜秋的塔儿,孤立尘暴之中,情形酷似荆轲他老人家伫立云层,默默静观华夏众生茫无头绪地折腾时光。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岁月长河里,这次生命实在过于短暂,寻找生命作为的机会便更加宝贵。舍个人生命,挽民族大厦于将倾也好,照亮他人行程也罢,给予他人福祉也行生命的漂泊,原是个实践过程,只有及时而认真地进行把握,才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归属之地。注 凼:音 dn,水坑的意思。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从慷慨悲壮的英雄荆轲写起,引出易水的生存现状,意在表达作者对易水严重污染的痛心,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B作者对易水断流“心寒”,是因为易

12、水是子孙万代感受英雄精神的载体,现代人如果没有英雄的人文精神滋养,就会迷失自我。C文章取材十分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谈古论今,写人写水写人生,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D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艺术手法,叙述和议论交互穿插,浑然融合,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富有启迪。解析 A 项,意在表达作者对易水承载的人文精神消逝了的痛心。5文章第段写易水河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 表现古代易水河水清澈透明、富有生机的特点。表现古代易水滋养“水草游鱼”,养育“大地生灵”的作用。与后文易水“断流”“沧桑不堪”的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思考。(每点 2 分)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某段内容的作

13、用。要从这一段落在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入手,内容上先考虑所写景物的特点,再结合本文的写作用意分析深层次的养育作用。结构上考虑其与上下文的关系,通过分析上下文,不难看出与后文形成对比。6在文章第段里作者为什么说“易水不寒,心寒”?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6 分)答:_答案 易水如今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满目苍凉,不似英雄时代的易水。易水河床干枯,只存纤毫,失去了所承载的人文精神。(每点 3 分)解析 本题要求分析问题的原因。首先分析易水景象今昔的不同,让人心寒;再从易水所蕴含的精神意义方面分析,如今已失去了它的承载意义,让人心寒。(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路遥,一

14、位充满着英雄主义精神的作家郭军平山原起伏、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既是一块贫瘠落后的地方,也是一块英雄辈出的地方。明末最大的农民起义就是从这里发起,撼动、摧垮了腐朽、垂死的朱明王朝。高迎祥、李闯王的故事在这里代代流传。再向北,就通向了浩瀚的沙漠、辽阔的草原,成吉思汗的英雄故事也在这里代代流传。处于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叉地带的陕北人民,既有着固守家园的传统思想,也有着粗犷豪放、改变穷苦命运的游牧文化思想。在这里,特殊的地理文化环境既孕育出了温婉动情的陕北民歌艺术,也孕育出了像安塞腰鼓那样雄浑壮丽、吞天吐日的高原文化。这里曾经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一个曾经集中了全民族最优秀的人才的渊薮地。饱受战争洗礼的人

15、民往往饱含革命激情与革命信仰,他们曾经用自己的热血捍卫了红色革命政权,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一块深受英雄精神洗礼的土地,一块饱受苦难与抗争浸染的土地,这是路遥精神成长的母土。路遥,就是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英雄的马兰花。一方面,它有着顽强的生命抗争力;另一方面,它又能给苦难中的人们带来美好和希望。在路遥成长的人生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到精神导师柳青对他的指引作用。他在书信中曾经为柳青说过的这段话而激动:“从黄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的时间就够了,然而,这么伟大的一块土地没有陕北自己人写出两三部陕北题材的伟大作品,是不好给历史交代的。”柳青的话深深地嵌入路遥的内心,令他激动不

16、已。当然,柳青对路遥的期待与寄予的厚望,自然不言而喻。要说柳青在当代中国文坛的地位,尤其对陕西作家的深刻影响,那不亚于一面旗帜、一位精神导师、文学教父。因此,柳青的话以及柳青的伟大指导也就自然成为激励他冲刺文学高峰的精神动力。当然,这里还有诸如曹谷溪、陶正等一大批热爱文学的挚友们对他的文学帮助和启发,也有一大批欣赏他、帮助他的编辑老师的指导与教诲。正是受着他们的帮助与激励,路遥一步步走向了事业巅峰。苦难的土地给予了路遥坚韧不拔的精神,也给予了他昂扬向上的动力。在其代表作人生平凡的世界里的高加林、孙少平、孙少安等人身上,我们总能看到路遥的影子一个个充满着奋斗精神的形象,一个个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精

17、神的形象。对于苦难的摆脱,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是多么地热切啊。是啊,对黄土地苦难的深深理解与承受、反叛,一直主导路遥寻找美好的人生,路遥在寻找美好人生的途中,遇到了文学缪斯的青睐。这让他深深地迷恋下去。没有想到,他的一次次努力,都给他带来了荣誉与希望,是文学让他走出了苦难深重的黄土地;也是文学,让他深深地痴迷于其中而最终累垮在人生的路途上。他反叛黄土地,但他更热爱黄土地。黄土地的苦难让他抗争、奋斗、反叛;然而,黄土地上勤劳、朴实、善良的人民,又令他深深感恩。他是一位不满足于现状的夸父,倒在逐日的路上。在文字的征伐上,他就像英雄成吉思汗一样,有着崇高的目标、宏伟的蓝图。可惜,经年累月的勤奋著

18、作,终于让他积劳成疾,留下了诸多遗憾。他虽然英年早逝,但人生无憾,正如作品内容简介里写到的:“路遥的短暂人生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光焰,其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影响了千千万万的普通读者。”路遥是强者,是文坛硬汉。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洋溢着崇高英雄主义精神的人生。这种精神,对现今物质大丰富却缺少崇高精神追求的人们来说是最好的激励。我们的时代依然需要崇高信仰,依然需要崇高的人生追求。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不能做拜金主义的奴隶,更不能在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中度过。我想,这也是路遥传给我们的一个最大的精神启示。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开头宕开一笔,并没有直接

19、去写路遥勤奋坚忍的精神,而是从路遥生活的母土写起,虽为闲笔,其实不闲。B文章引用柳青的话,反映了柳青对路遥的影响力,路遥的文学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形成。C本文语言生动、凝练,形象的表述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有些句子蕴含着深刻的哲理。D文章最后点明路遥身上英雄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鼓励人们树立崇高的信仰,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解析 B 项“路遥的文学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从这个时 候 开 始 形 成”有 点 武 断,由 原 文“对 他 的 指 引 作用”“柳青的话深深地嵌入路遥的内心,令他激动不已”“柳青的话以及柳青的伟大指导也就自然成为激励他冲刺文学高峰的精神动力”可知,作者只是谈到了柳青的

20、话对路遥的触动和思考。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生命力顽强的马兰花来比喻路遥的文学精神,生动形象、鲜明准确,赞颂了路遥身上坚韧不拔的抗争精神。B以夸父逐日之精神来比拟路遥攀登文学高峰的精神,恰到好处,突出了路遥对理想的追求,对文学的崇拜。C“文坛硬汉”是对强者的生动概括,也是对路遥精神的准确生动的描述,突出了路遥的英雄主义精神。D作者用人生平凡的世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暗示读者,文中的主人公就是路遥,借此突出他的奋斗精神。解析 D 项,“文中的主人公就是路遥”不当,原文说的是“在其代表作人生平凡的世界里的高加林、孙少平、孙少安等人身上,我们总能看到路遥的影子一个

21、个充满着奋斗精神的形象”,意思是路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寄寓在了作品中人物的身上。9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称“路遥是一位充满着英雄主义精神的作家”?(6 分)答:_答案(1)受这块土地上英雄主义精神的熏陶;(2)柳青的话激励他冲刺文学高峰;(3)路遥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具有昂扬向上的力量;(4)文字的征伐上,像英雄成吉思汗一样,有着崇高的目标、宏伟的蓝图;(5)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洋溢着崇高英雄主义精神的一生。(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解析 从外界因素来看,文章开头写路遥出生、成长的陕北高原“是一块英雄辈出的地方”“一块深受英雄精神洗礼的土地,一块饱受苦难与抗争浸染的土地”,表明路遥深受故乡英雄

22、主义精神的熏陶;接着写了柳青对路遥的影响。从内在因素来看,“苦难的土地给予了路遥坚韧不拔的精神,也给予了他昂扬向上的动力”“在文字的征伐上,他就像英雄成吉思汗一样,有着崇高的目标、宏伟的蓝图”“路遥是强者,是文坛硬汉。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洋溢着崇高英雄主义精神的人生”,考生依据这些信息可总结出本题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陆贾从高祖刘邦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

23、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

24、”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节选自说苑奉使)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

25、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注 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真定:今河北正定。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B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C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D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

26、万众临越/越则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解析 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根据语法习惯,“闻之”后面应该断开,排除 C;再根据前后文,“使一偏将临越”与“越则杀王降汉”为完整句意,故排除 B、D,选 A。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蛮夷:古代泛指中华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B中国:在古代“中国”一词是指黄河流域这一中原地区,有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现在指中华人民共和国。C昆弟:在文言中同“昆仲”,指弟弟,也可比喻亲密友好。D五帝、三王:西周王朝之前的中国上古历史中的两个时期。五帝指的是:黄

27、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是:夏禹、商汤和周武王。解析 C 项,“指弟弟”错误,昆弟,同昆仲,指兄和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B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C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

28、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解析 C 项,无中生有。“且南越君民同心”文中无依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5 分)译文:_(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5分)译文:_答案(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天子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2)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解析(1)关键词:捐:抛弃;区区:小,少;且:将;

29、及:至,到。(2)关键词:起中国:省略句,起(于)中国,从中原起兵;王:名词作动词,称王;中国:中原;何:如何,怎么;遽:就。日积月累文言实词:1中国初定2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3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4项籍倍约5将相欲移兵而诛王6掘烧君王先人冢,夷种宗族7我孰与皇帝贤8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9以其党为假守10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文言虚词:1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2祸且及身矣3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参考译文陆贾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原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

30、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贾。陆贾就此向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原人,亲戚兄弟和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来和大汉天子抗衡,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最终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的时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

31、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大汉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竟想凭借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而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就会)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到时候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于是尉佗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说:“我在蛮夷边远之地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义了。”接着他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贾说道:“您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

32、:“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贾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统治管理整个中原。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大汉天子相比!”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才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通过交谈尉佗非常喜欢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

33、和我谈得来,等到你来到这里之后,才使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事情。”陆贾终于完成拜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节选自说苑奉使)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六国,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借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高祖平定天下之后,认为中原历经艰辛困苦,所以放过了赵佗而没有讨伐他。汉十一年,派陆贾趁势立赵

34、佗为南越王。(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415 题。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的体裁相同,都是楚辞体抒情短歌,这类作品的基本特征是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句中多用“兮”字。B两首诗的题材相同,都是以楚汉战争为时代背景,都是抒写重大历史变革时期重要历史人物的人生际遇、历史瞬间的复杂情怀。C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相同之处,首句都采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以个人为

35、切入点,渲染了自己的宏大气魄和英雄形象。D两首诗的抒情方式有相同之处,都是缘事而生情,因情而放歌,无意为诗而成绝唱,发自肺腑的英雄心曲,尽收时代风云于诗中。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综合鉴赏能力。C 项,大风歌以自然景观为切入点,运用象征手法,借渲染大自然的壮阔来衬托自己的宏大气魄和英雄形象。15这两首诗表达了两位盖世英雄哪些思想感情?请分别逐句赏析。(6 分)答:_答案(1)垓下歌首句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显示出罕见的自信;第二句既有对天时不利的幽怨,也有对前途命运的失望;三、四句既有对穷途末路的无可奈何,也有对心爱美人命运的深沉的忧虑。(3 分)(2)大风歌首句流露出对群雄逐鹿、风云际会的时代环境

36、的颂扬之情,次句表达了平定天下、开创帝王基业的巨大的喜悦之情,末句表达了渴望巩固统治、维护政权的迫切愿望和强烈的焦灼之情。(3 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本题要求逐句赏析,答题时要逐句分析,然后点出每一句表现出的主人公的思想感情。(1)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进行殊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诗。“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概括了自己叱咤风云的业绩。“时不利兮骓不逝”,是说天时不利,连乌骓马也不肯前进了。此时项羽仍没有意识到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而是把责任归结为“时不利”,埋怨天时不利,乌骓马也不肯前进了,接着一句“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可奈何”“奈若

37、何”既有对穷途末路的无可奈何,也有对心爱美人命运的深沉的忧虑。(2)大风歌整首诗仅由三句构成,三句诗中每一句都代表一个广大的不同的场景与心境。第一句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巧妙地运用大风和飞扬狂卷的乌云来暗喻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流露出对群雄逐鹿、风云际会的时代环境的颂扬之情。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生动贴切地阐明了各路诸侯臣服于大汉天子刘邦的脚下,一个“威”字也直抒了刘邦的威风凛凛、所向披靡、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那种冲天的豪迈气概。这样的荣归故里,刘邦的心情是何等的荣耀与八面威风!所以这一句表达了刘邦平定天下、开创帝王基业的巨大的喜悦之情。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38、意思是: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比照上一句,都是直抒胸臆,写他渴望巩固统治、维护政权的迫切愿望和强烈的焦灼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岳阳楼记中写明月朗照,从动态和静态描写湖面的两句是:“,。”(2)荆 轲 临 行 前 在 易 水 边 慷 慨 歌 曰:“,!”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3)鸿门宴中,樊哙说明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后,紧接着又说“,何辞为?”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第卷(表达题,共 80 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39、)()在美日军演以后,日本终于图穷匕见,明目张胆地以中国为“防卫”的目标,此态势与美国逐步战略东移,基本上是亦步亦趋的。这场音乐会舞台设计非常唯美,如梦如幻,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在美丽的视觉中欣赏美妙的变徴之声,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享受。近几年,随着宫斗剧的大爆发,有的扮演皇后让人切齿拊心,而斯琴高娃扮演的孝庄皇后却是令人钦佩,很难演的角色被她演活了。BBC 评论员这样评价塞尔比:“他打出了世界第一的水准,那几杆斯诺克堪称经典,让奥布莱恩这样的经验丰富的对手都无可奈何。”休斯顿德州人让宇航员来帮球队宣布自己的选秀签,而印第安纳波利斯小马则让动物园里的猴子来宣布球队的选秀签,总之都是项庄舞剑,意在

40、沛公,吸引球迷们的眼球。近日,七名湘籍知识界人士发出倡议:积极响应湖南省委号召,踊跃参与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从谏如流,为湖南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图穷匕见:指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露出来了。使用正确。变徴之声:变徴,徴音的变调,声调悲凉。后常用来形容悲壮之声。此处属于对象误用。切齿拊心:形容非常愤恨。拊,拍。使用正确。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使用正确。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明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此处不合语境。从谏如流:听从规劝像流水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此处用错对象

41、。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只身去说服秦君,提升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B红颜诀别诗等歌曲家喻户晓的胡彦斌,在中国风方面早已颇有建树,鸿门宴气势恢宏的编曲搭配胡彦斌的标志性高音,则可算其标志性的歌曲。C在许多人的固有印象中,中国运动员总是实力超群,但四平八稳、老气横秋,相比之下,不按套路出牌的傅园慧显得格外立体,难怪有人调侃她是游泳界的泥石流。D调查表明,我们无论怎样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雾霾天气的治理都将是长期的工作,不可一暴十寒。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A.搭配不当

42、,应将“提升”改为“维护”。B.成分残缺,应在“红颜”前添加“凭借”。D.关联词语位置不当,“我们”和“无论”换位置。19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司马迁采用纪传体的方式让血重新流回历史的血管,历史恢复了心跳。为什么后来那些同样采用纪传体的历代正史却不能有这样栩栩如生的效果呢?这就要提到太史公书中另一独特东西:细节。个体复活,历史 会复活;只有细节生动,个体才会复活。,司马迁那么关注细节,他云游天下,就是要在史料之外搜罗活生生的细节,寻找生命的原始形态,他 不惜动用自己的想象来弥补细节的不足,恢复生命的血肉。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处表转折,让司马迁跟“后来

43、同样采用纪传体的历代正史”构成对比,故排除 C、D;处选“只有才”表必要条件,且跟后文“只有细节生动,个体才会复活”构成呼应,排除 A;处与前面构成因果关系,填“所以”,处表递进,填“甚至”。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字。(6 分)西楚霸王项羽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一位大英雄。关于他的传说更是数不胜数,其中 这一慷慨悲壮的事件最为出名,在民间流传甚广。然而对于他的死的评价,:一种以宋朝女词人李清照为代表,她在乌江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项羽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魄,;另一种以唐

44、朝诗人杜牧为代表,他在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诗中写项羽是一个缺乏自信和毅力的人,对他自刎的行径表示惋惜和失望。答:自刎于乌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注意“瞻前顾后”,根据“这一慷慨悲壮的事件”及“对于他的死的评价”可知,处应该填“项羽乌江自刎”之类的内容。根据“一种以另一种以”可知,处应该填“有两种说法”之类的内容。最后根据李清照词的内容,及横线前面的内容可知,处应该是对项羽的赞扬。21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品节目,“感动中国”以评选出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

45、人物为主打内容,所选的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请仿照示例,从下面的人物中选择两个,结合他们的生平事迹,分别为其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 60 字。(5 分)示例:苏轼他半生颠沛,常常行走在贬谪的路上。他的足迹跨越半个中国,远达时为荒蛮之地的海南岛。他屡遭坎坷,却始终热爱生命;仕途崎岖,却对国家忠爱不渝。他穷得只有靠种地为生,却怡然自得。他把苦难研成墨,把贬谪当成笔,挥毫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的辞章。他让我们领悟到:面对生活坎坷所应有的乐观态度,面对人生浮沉所应有的强劲风度。听,这个命途多舛的灵魂在唱歌。英雄人物:荆轲 烛之武 项羽 刘邦 樊哙答:_答案(示例一)萧萧哀风逝,

46、淡淡寒波生。他将一腔热血溅洒在秦廷;图穷匕见,他将忠义保留到倒下的一刻。失败夺走了他的生命,却赋予他传奇的一生,当历史记下了统一六国的秦皇,也记住了你一位气壮山河的爱国斗士。(荆轲)(示例二)烛之武,须发尽白,仍心怀天下;其貌不扬,却机智聪慧。能淡看恩怨,善洞察人心。以退为进,步步深入,逞抱负于交锋,息蜗争于顷刻。小人物,大英雄!(烛之武)(示例三)他神勇无敌,单枪匹马入敌营如入无人之境,弹指一挥可退百万雄兵。心无城府是他致命的弱点,心无城府更是他感动我们的关键。悠悠千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坦诚足以光耀古今、感天动地!让人为之扼腕叹息之余,不得不大呼:项羽乃真英雄也!(项羽)(示例四)生于

47、忧患,以深谋远虑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辉煌帝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荣辱观:帝王霸业高于名誉。他知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他更明白:一时的示弱,是为了日后的强大。他有这样的境界:小不忍则乱大谋!能屈能伸,方为英雄本色。鸿门宴中随机应变,转危为安,他是最高明的赢家!刘邦,成就大业舍我其谁的真英雄!(刘邦)(示例五)在他心中,上司为重,自己为轻,关键时刻,危险面前,他置生死于度外,鸿门宴上,大庭广众之下,他义正辞严斥项王。敢作敢当,方显英雄本色!为了自己的领袖,紧要关头,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在品质。樊哙,是侠之大者。他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英雄!(樊哙)四、写作(

48、60 分)22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写一篇 800 字的议论文。(60 分)一位家境不好的大三女生的母亲范女士把女儿小徐春节假期收到的上万元红包“没收”了,说是要作为女儿明年的学费。女儿心里很不舒服,向报社新闻热线电话咨询,询问老妈的做法是否合法。如果违法,她该怎么做才能要回来。该话题一抛出,便引爆报社律师群,几十位律师各抒己见,持续热议。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想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这属于新材料作文,可从母亲、女儿、整体三个角度切入来审题立意。参考立意如下:从母亲的角度入手:母亲为培养女儿付出了

49、很多,作为母亲,为家庭和女儿着想,把女儿的可观的红包收入作为她的学费,于情于理都是合适的,只是需要用恰当的方式与女儿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女儿明白不能只顾自己、只会索取而不懂得责任和孝顺。从女儿的角度入手:作为女儿,已经从母亲那里得到了许多,而且已经成年了,虽然自己的红包可以自己做主,但是,毕竟是家庭成员之一,有责任和义务减轻家庭的负担,减轻母亲的负担,把红包交给母亲,用于自己的学费,既是对母亲的理解和回报,更是为自己的学业添加保障。如果诉诸法律,虽然有法可依,但是却是输掉了亲情,输掉了道理,输掉了良心,输掉了孝心,成为自私自利没有感恩之心的人。从整体的角度入手:为人处事,要懂得情理与法

50、律;要情理与法律和谐统一。【佳作展台】我心中的红包每逢去别人家做客或是别人来我们家做客,我们几个小孩便有意无意地从他们身边走过。客人们看到我们似乎也想起了什么,赶紧打开皮夹,我们也凑上去,高高兴兴接过似乎应得的红包,嘴上说着祝福的话,眼睛却紧紧盯着那红包的厚度。如果厚一点,我们祝福的话就多一点;如果薄一点,我们祝福的话就少一两句。尽管这些话是下意识说的,但红包的厚薄与祝福的话成正比,可是我从多年经验得出的定理哦!尽管每次的红包都不一样,但只要收到,我们都是打心底里高兴。这样收红包多年来我都没觉得什么,只是近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在客人面前收红包不好意思。我是家里的长子,每年收红包

51、时与弟弟妹妹们站在一起,特别觉得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觉得现在的身高与收红包的年龄不合称,所以每次我领完红包就赶紧躲回房间去。最近我读到一篇关于红包来历的文章,知道过年包红包送孩子,是一种祝福的意思,我们接受红包也是接受祝福。大人们在意的只是我们过年过得高不高兴,而我们在意的也是过一个好年,对红包的紧张只是出于童年的天真罢了。材料中,母亲为培养女儿想必付出了很多,作为母亲,为家庭和女儿无私地付出,把女儿可观的红包收入作为她的学费,于情于理都是合适的,只是需要用恰当的方式与女儿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女儿明白不能只顾自己,还要替他人考虑,更不能忽视亲情。作为女儿,已经从母亲那里得到了许多

52、,而且自己已经成年,虽然自己的红包自己可以支配,但是,毕竟是家庭成员之一,有责任和义务减轻家庭的负担,减轻母亲的负担,把红包交给母亲,用于自己的学费,既是对母亲的理解和回报,更是为自己的学业负责。如果以法律为基础,虽然有法可依,但是却忽略了亲情,输掉了道理,输掉了良心,输掉了孝心,成为自私自利不懂感恩的人。我的红包一直由我收着,母亲从不强求帮我保管。到了今天,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母亲那样做。她是相信我长大了,能处理好自己的生活琐事才这么做的。我也想清楚了,过年收红包无须为自己的年龄而害羞,接受别人的祝福不也是一件乐事吗?我知道,几年之后,我或许不再收红包,甚至需要自己包红包了。到了那个时候,我也能将自己心中的祝福包在红包里,送给其他的孩子们,也体会一下发红包带来的幸福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