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620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抽测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3.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元效。考试结来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国小说的源头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志”。所以最

2、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比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梁代萧统编文选。第一个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但这时他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长恨歌传、白行简写李娃传等。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恕象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3、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后来人们写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大多走了宋代传奇的路子,即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的不同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

4、。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红楼梦的道路,是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到了红楼梦,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小说,就走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节选白吴组缃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材料二: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把史传文学的经验总结出来,写成史通。他很讲究“识”。先秦早就讲究“器识”,所谓“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器识,就是心胸开闼,目光远大。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他认为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小说理论的头一条,要想写好小说,首先要心胸开阔,眼界宽广,在“器识”上下功夫,第二

5、条,你要写好小说,必须要有“孤愤”。李贽说史记为什么写得好,因为太史公有“孤愤”;左传为什么写得好,因为左丘明有“孤愤。“孤愤”是什么?拿现在的话说,就是个人的真实感情,个人所独有的激情。第三条,中国小说很讲究“真实”。现在,我们的有些评论对于这个写真实还是起反感。一写真实就是自然主义了,就是暴露社会的黑暗面了。其实我们不能固噎废食,打了一次嗝,就不吃饭了?“真、美、善”我们都要,它们并不是并列的,真美善以真为基本。没有真,那个美是假美,那个善是伪善,所以要大胆地写真实,真是文学艺术的生命,也是小说的生命。要讲真实,很要紧的一条,就是必须深入生活。坐在屋子里想入非非,尽是想当然,那是不行的,史

6、通总结我国的史传文学,像“虚空传响,清浊必闻”,这就是真实,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反映客观的社会生活、时代面貌和历史面貌。这并不是客观主义,史传文学是要“寓褒贬”“别善恶”的,这就是所谓“春秋笔法”,是非、善恶通过情节场面,通过人物的对话言论,让读者自己去分辨评判。(节选自吴组缃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材料三:在封建制度的上升时期,诗经、乐府、神话传说都是政府为了解民情,从民间搜集来的;“小说”本是“官”从民间搜集来,供施政参考的。志人志怪小说也是文人学习,参与民间创作的成果。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说话”艺术出现后,民间的话本如三国志平

7、话等,既粗糙又不准确,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以外在的情节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虽然这时的小说已不再用让人惊奇的情节来吸引人了,目的是描绘人物;但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史传文

8、学对中国古典小说有较大影响。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总结了史传文学的经验:“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古典小说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古代小说,其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任何神话都产生于现实,由于现实问题的触发而幻想出来的。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神话也就不易广泛流传。小说创作也是如此。(节选自吴组缃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

9、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梁代萧统第一个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提出了小说创作“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的主张。B. 进入唐代,我国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主要表现在富于想象虚构和讲求文采。C. 话本小说兴起于宋代,由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加工而成,二者风格大致相同。D. 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偏重于以描绘人物为目的,而不再重视情节,用情节来吸引人了。2.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小说讲究真实,要真实必须深入生活,深入生活就能写出真实的文学作品。B. “虚空传响,清浊必闻”体现了文学创作的客观主义倾向,反映客观事物,反映客观的社会生活、时代面貌和历史面

10、貌。C. 与中国古典小说不同,外国小说不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注重人物外部言和行的表现。D.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之所以具有生命力井广泛流传,是因为它们立足于现实的创作精神。3. 根据材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海经一书最初同历史归于一类,内容既有远古的神话传说,也有地理知识。B. 红楼梦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而达到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辉煌顶点的。C. 民间话本三国志平话虽粗糙又不准确,但可以作为研究三国演义形成和演变重要资料。D. 史通中“实录”的文学经验与陆机文赋中“妍媸毕露”的理论主张是一致的。4. 请以史记中的一个人物形象为例,谈谈史记 是如何体现“实录”精神的。

11、5. 结合材料三,请简要概括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答案】1. B 2. D 3. B 4. 示例一:刘邦。高祖本纪中既写了刘邦的推翻暴秦、统一天下的伟大历史作用,他的知人善任、深谋远虑的政治风采,也揭露他的狡诈、虚伪、残忍和无赖的流氓嘴脸。(绐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示例二:李广。李将军列传中,表现了李广武艺精湛,尤善骑射,机智果敢,胆略过人,廉洁宽厚,爱兵如子。但也记述他斩杀霸陵尉一事,表现其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示例三:汉武帝。既记述他的功绩也不避讳他的残忍和好大喜功以及求仙访道、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实。 5. 文人与民间创作相结合。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有较大影响。中国古典小说立足于

12、现实。【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小说创作”错。材料一说“第一个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但这时他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由此可知,他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C项,“风格大致相同”错。材料一说“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的不同风格”,可见是“有了明显的不同风格”。D项,“不再重视情节”错。原文中说“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

13、作之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可见是“重视情节的特点保留了下来”。 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就能写出”错。原文只说“要讲真实,很要紧的一条,就是必须深入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深入生活就能写出真实的文学作品。B项,“客观主义”错。原文说“像虚空传响,清浊必闻,这就是真实,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反映客观的社会生活、时代面貌和历史面貌。这并不是客观主义,”可见并不是客观主义。C项,“外国

14、小说而注重人物外部言和行的表现”错。原文说“但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由此推知,外国小说不注重人物外部言和行的表现;“注重人物外部言和行的表现”的是中国小说。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B项,“通过而达到了”错。原文只说“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红楼梦的道路,是金瓶梅所开创

15、出来的,到了红楼梦,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小说,就走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并没有说是通过写平凡人的常生活而达到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辉煌顶点的,属曲解文意。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往往先亮出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分析,再从文章中找出论据来论证观点。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实录”精神。原文说“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总结了史传文学的经验:“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可见“实录”需要全面、系统的描述一个人物,要爱憎分明,善恶必书。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答题时需注意:一、所写人物必须来自史记;二、需要体现“实录”精神,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所

16、写人物,要爱憎分明,善恶都涉及。所写答案在此范围内即可。【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于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原文说“神话传说都是政府为了解民情,从民间搜集来的。”“志人志怪小说也是文人学习,参与民间创作的成果。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

17、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由此可知,我国古代小说发展规律之一是文人与民间创作相结合。“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有较大影响。”“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由此可知,我国古代小说发展规律之二是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有较大影响。“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古代小说,其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 由此可知,我国古代小说发展规律之三是中国古典小说立足于现实。【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1.在内容上,多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

18、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2.在文体上,跨文体。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3.角度多元,但问题聚焦,主题具有集中性。4.内容具有时代性。材料一般都散发着时代的温热,亟需考生了解关注的问题,体现阅读与生活日益紧密的特点。(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黄花绣刘庆邦庆婶子打着一把黑伞到格明家来了,推开院门就问格明在家不在。院里的积雪很厚,把庆婶于包了塑料袋

19、的两只脚都抱住了。三大娘快不中了。叫格明去,是让格明给三大娘送终的鞋上绣花儿。格明的娘说:“格明这妮子手笨得像猪脚一样,哪里会绣什么花儿呀!你别看格明长了个傻大个子,她连虚岁还不到十四呢!”庆婶子说:“绣花儿的事儿找的就是童女儿,超过十六岁就不用了,咱这儿的规矩你又不是不懂。”按当地的规矩,给将要远行的老奶奶鞋上绣花儿要用童女儿,而且指到谁就是谁,不许有半点推辞。让格明深感为难的是,长这么大,她从来没捏过绣花儿针,不知绣花针多轻多重,是横拿还是坚拿。娘呢从来没教地绣过花儿。冷不丁地让她去绣花儿,这不是要她出丑嘛!庆婶子说:“不会绣不要紧,一教就会了。人不管做啥事,都是先有第一回。”格明要绣的花

20、儿并不复杂,一根花梗,四片花叶,一朵花儿。花梗绣揭色,花叶绣绿色,花朵绣黄色。格明认出来,她所绣的花儿应该是菊花。庆婶子把一根绣花针和缠了各色丝线的线轴给了格明,格明把黄丝线往针鼻子里纫时,手指哆嗦得怎么也纫不进去。从听说要她给三奶奶绣花儿,她的哆嗦一直都没止住,这会儿又加重了,她越用力,越着急,就哆嗦得越厉害。她在心里骂自己没用,眼泪几乎要落下来。庆婶子说,谁第一次绣花儿都这样,绣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格明背过身子,把心稳了稳,果然把针纫上了。透过玻璃。她看见桃花雪仍在下。有一朵盛开的雪花从窗口上方下来。眼看要飘进窗内。格明在记忆里寻找她所见过的菊花。在自家院子的东南角,一个用矮花墙圆起来的

21、小园子里,每年秋天。菊花都会不失时机地迎霜开放。菊丛高过了矮墙, 数不清的黄色线菊的花朵簇拥在墙头上,让人欣赏不尽,恰惜不尽,感叹不尽。心中的莉花开了,格明手上的菊花就可以绣了。三奶奶不是格明的亲奶奶,是远门子奶奶,娘说三奶奶对格明不赖,是有一年,三奶奶见格明穿的裤子太短了,短得揪巴到膝盖那里,就送给格明一条长一些的裤子。天快晌午时,格明的娘踏着雪来了,喊格明回家吃午饭。一朵黄花才绣了半朵,格明对娘说:你先吃吧,我不饿。格明眼不离手,手不离针,针不离线,线不离花,两朵花儿格明绣了一整天。傍晚娘接她回家时,地的腿都站硬了,脚也站麻了。但当晚格明睡得一点都不踏实,一会儿醒了,一会儿醒了。她每次醒来

22、都以为天大亮了,抬头往窗口看看,映进屋的原来是雪光,不是天光,她梦见三奶奶对她绣的花儿很不满意,竟把绣花鞋从脚上脱下,扔到门外头去了。格明再次醒来时,隐约听见了三声地响,她一惊。知道三奶奶这回真的不中了。来到三奶奶家,格明最注意三奶奶的脚,要看看三奶奶穿上她做的绣花鞋没有。还好,三奶奶脚上穿的正是地做的绣花杜。花儿是两朵,左边鞋上一朵,右边鞋上一朵,两朵花儿朝里相对着。金黄色的花朵是那么亮眼,简直是光彩烁烁,看着看着,两朵花儿仿佛升腾起来,升得滿屋子都是花朵。天放晴后,雪很快融化。格明说:“娘,你給我买丝线,我要绣一双花鞋,自己穿。”(有删节)6. 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3、是( )A. 文中插叙三奶奶送裤子给格明的情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也使小说内容更丰富,行文更富于变化。B. 结尾写格明绣的花“是那么亮眼,简直是光彩烁烁”,说明格明绣花的水平进步很快,水平很高。C. 文中多次对雪的描写,不仅增添了阅读美感,渲染了环境,也很好的烘托了人物的心理。D. 本文文笔清新朴实,心理描写细腻,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闪耀着文学之美,体现了人文情怀。7. 文中两处画线句子,表现了格明怎样的心理?8. 小说以“黄花绣”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6. B 7. 处表现了格明内心趋于平稳。处表现了格明内心的担心。 8. 运用双关手法。黄花既指菊花,又指童女儿。形象生动

24、。“黄花绣”富有画面感。作为线索。以绣花这件事贯穿全文。揭示主题。通过绣花,揭示了少女格明从不自信到自信的成长主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小说中语言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小说中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B项,“说明格明绣花的水平进步很快,水平很高”错。文章结尾处说“金黄色的花朵是那么亮眼,简直是光彩烁烁

25、,看着看着,两朵花儿仿佛升腾起来,升得滿屋子都是花朵。”这是格明的心理感受,不是她绣花的水平高。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重要句子中出现的人物的性格特点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性格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一处划线句子为“透过玻璃。她看见桃花雪仍在下。有一朵盛开雪花从窗口上方下来。眼看要飘进窗内。”通过前文对她的描写“格明把黄丝线往针鼻子里纫时,手指哆嗦得怎么也纫不进去。”“她的哆嗦一

26、直都没止住,这会儿又加重了,她越用力,越着急,就哆嗦得越厉害。她在心里骂自己没用,眼泪几乎要落下来。”可知此处表现了格明内心由慌张趋于平稳。第二处划线句子为“她每次醒来都以为天大亮了,抬头往窗口看看,映进屋的原来是雪光,不是天光”,结合上下文对她的描写“当晚格明睡得一点都不踏实,一会儿醒了,一会儿醒了。”“她梦见三奶奶对她绣的花儿很不满意,竟把绣花鞋从脚上脱下,扔到门外头去了。”可推知此处表现了格明内心的担心,担心三奶奶对她绣的花儿不满意。【8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

27、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从修辞手法上来看,“黄花绣”中的“黄花”,既指菊花,又指童女儿,此处运用双关手法,引人深思;从表达效果来看,“黄花绣”富有画面感,形象生动,容易引发人的想象,记忆深刻;从结构上看,“黄花绣”是全文的线索,以绣花这件事贯穿全文;从主题上看,“黄花绣”揭示了文章的主题。通

28、过绣花,揭示了少女格明从不自信到自信的成长蜕变的过程。【点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刘古塘传方苞佘从先兄百川求友,得邑子同寓金陵者曰刘古塘,于高淳得张彝叹。归试于皖得古塘之兄北固于宿松得朱宇绿余平生昵好志趋术业之近与诸君子比者有矣。然其年或先后生于余,而自有其侨;或年相若,而交期则后。惟诸君子同时并出,而为交皆

29、久且深,故世莫不闻。丁酉秋,作四君子传。刘捷宇古塘,先世怀宁人,迁于桐,既而流寓金陵。其为行笃,自信而不牵于众,文亦然。始入江宁县学,课试必压其侨,名日起。独自谓所业弗善也。中岁发愤,究讨经史诸子。久之出所为文,众弗善。以进于有司,则摈焉,而私自喜。有与同姓名者,为江宁学武生,大患乡里,督学邵嗣尧闻其名而未察也。捷入试,忽命榜笞数十,已而知其误,乃置其文四等,比郡皆哗。无何,邵以暴疾卒,人皆为捷快,而捷前后无几微动于词色。家甚贫,僦屋穷巷,无一亩之回。以名在天下,诸大府常不远数千里以厚币招之,一语不合,则驾而归,无能留者。遂宁张公鹏翻督学江南,招入使院,有故人以夜诣捷,出千企为其姻家请事。捷曰

30、:“吾不意君以此等人视余!”其自远方归,解装常得数十百金,族姻故旧环至,视其所急而分给之。随手尽,俄而窘空,日旰不得食, 宴如也。捷故名家子,其祖若宰,明崇祯辛未及第第一人,兄辉祖,康熙庚午乡试举第一,及辛卯,捷复举第一。议皆谓:“味明科目有三试皆一者,今独无有,惟捷可当之。里而为礼部者独不喜捷所为文,磨勘停一科。癸已秋,将赴公车,会其友方苞以戴名世文集牵连编旗伍。橄有司解送妻子北上,捷日:“吾义不可不偕行。”至京师,试期已过。其后病且衰,竟未得一与礼部之试。(节选自方苞集,有删改)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归试于皖/得古塘之兄北固/于宿松得朱字绿/余平生昵好

31、志/趋术业之近/与诸君子比者有矣B. 归试/于皖得古塘之兄/北固于宿松得朱字绿/余平生昵好/志趋术业之近/与诸君子比者有矣C. 归试于皖/得古塘之兄北固/于宿松得朱字绿/余平生昵好/志趋术业之近/与诸君子比者有矣D. 归试/于皖得古塘之兄/北固于宿松得朱字绿/余平生昵好志/趋术业之近/与诸君子比者有矣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陵:南京的别称,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金陵”: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临安”也是南京的别称。B. 督学:又称“视学”,旧时教育主管部门中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是提督学政或督学使者的简称。C. 磨勘:吏部和各道观察使对

32、官员考绩进行复验或翰林院儒臣对乡、会试试卷进行复核,文中指后一种意思。D. 公车:泛指科举时代举人进京应试或入京应试的举人,后来也指入京请感或上书言事,本文指举人进京应试。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结交了众多朋友,他们志趣相投,学业相近,年龄比作者或大或小,唯独四君子年龄相近,交情久深。B. 刘捷在江宁县学时,考试必定超过同辈,声名鹊起;中年发愤读书,研究经典,但是写出的文章不被别人看好。C. 刘捷家境贫寒,租货房屋居住在陋巷,但是只要有钱,他会根据族人、姻亲、老朋友的情况缓急分给他们钱财。D. 刘捷是名家子弟,乡试、会试都取得了第一名,大家都认为刘

33、捷可以承担科举考试“三试”皆第一的重任。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无何,邵以暴疾卒,人皆为捷快,而捷前后无几微动于词色。(2)随手尽,俄而窘空,日旰不得食,宴如也。13.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刘捷的性格特点。【答案】9. C 10. A 11. D 12. (1)不久,邵嗣尧因为突然发病死去,大家都替刘捷感到高兴,但是刘捷事前事后在言语神色上没有多少微小变化。(2)(刘捷)随手散尽(钱财),不久陷入穷困之中,到了晚上也吃不上饭,(他)依然安然自若的样子。 13. (1)仁义敦厚;(2)自信有主见;(3)率性不羁;(4)处世泰然;(5)重义轻利【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

34、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归试于皖”为介词结构后置句,“于皖”作整个句子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志趋术业之近”中,“志”作句子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A。句子翻译为:回皖参加考试,结交了刘古塘的兄长北固先生,在宿松结交了朱字绿。我平生亲近喜欢的、志趣学问与我相近的,和这几位君子相像的人也是有的。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

35、、宗法和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看清题干要求,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对选项进行辨析。A项,“临安也是南京的别称”错。临安是杭州的别称。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D项,“刘古塘乡试、会试都取得了第一名”错。原文只说“捷故名家子,其祖若宰,明崇祯辛未及第第一人,兄辉祖,康熙庚午乡试举第一,及辛卯,捷复举第一”,由此可知,刘捷

36、取得了乡试第一,未取得会试第一。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翻译时应注意:“无何”,不久;“暴疾”,突然发病;“而捷前后无几微动于词色”,介宾短语后置句;“无几”,没有多少。第二句翻译时应注意:“俄而”,不久;“日旰”,天色晚,日暮;“宴如”, 安然自若的样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

37、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作品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二段说“其为行笃,自信而不牵于众”,可见刘捷仁义敦厚、自信而且有主见;第4段说“一语不合,则驾而归,无能留者”,可见刘捷是一个率性不羁的人;“视朋友情况缓急分给他们钱财、护送方苞妻子儿女北上”的情节体现刘捷的重义轻利;“日旰不得食,宴如也”,体现刘捷处世泰然,处变不惊。【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

38、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参考译文:我跟随兄长百川寻求朋友,结交了和我同乡并且一样

39、寄居金陵的叫作刘古塘的人,在高淳结交了张彝叹。回皖参加考试,结交了刘古塘的兄长北固先生,在宿松结交了朱字绿。我平生亲近喜欢的、志趣学问与我相近的,和这几位君子相像的人也是有的,可是他们的年龄有的比我大,有的比我小,他们自有他们的同辈人;有的与我年龄差不多,但是我们交往的时间却很晚。只有这几位君子同一时期一起出现了,我们交往的时间都很长且交情深厚,所以世人没有人不知道(我们之间的情谊)的。丁酉年秋天,我写了四君子传。刘捷字古塘,祖先是怀宁人,后来迁徙到桐城。不久流落到金陵居住。他品行仁义敦厚。相信自己并且不被众人牵制,文章也是这样。起初进入江宁县学,考试必定超过同辈,名声一天天地传开了,唯独自己

40、认为所从事的课业不喜欢。中年发奋读书,研究探讨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学说。时间长了,他拿出写的文章,众人都不喜欢。他把(文章)进献有关部门,就被摈弃不用,但是私下里自己很喜欢。有和刘捷同名同姓的人,是江宁县学武秀才,大肆祸害乡里,督学邵嗣尧听说了他的名字却没有仔细调查,刘捷进去考试,督学邵嗣尧突然命人(把他)鞭笞拷打了数十下。不久督学知道自己误会了,就评定他的文章为第四等,临近的郡都议论纷纷。不久,邵嗣尧因为突然发病死去,大家都替刘捷感到高兴,但是刘捷事前事后在言语神色上没有多少变化。家里非常贫穷,在冷僻简陋的小巷租赁房屋,没有一亩之田。因为名扬天下,许多总督常常不远千里用丰厚的礼物招揽他,一言不

41、合,就起身回去,没有人能留下他。遂宁张鹏翮督学江南,招他进入自己幕府,有个朋友在夜里拜访刘捷,拿出千金替他的姻亲用私事请托。刘捷说:“我没想到您拿这样的人来看待我!”他从远方回来,卸下行装常有几十上百两金子,族人,姻亲,老朋友等围着他,他根据他们的急用情况来把钱分给他们。(刘捷)随手散尽(钱财),不久陷入穷困之中,到了晚上也吃不上饭,(他)依然安然自若的样子。刘捷原本是名家子弟,他的祖父刘若宰,明朝崇祯辛未年进士及第第一人。同母兄长刘辉祖,康熙庚午年乡试举第一,等到辛卯年,刘捷又考取乡试第一。众人都说:“宋明科举考试有三次考试都是第一的,唯独现在没有,只有刘捷可以承担这项重任。”但是礼部的主考

42、官唯独不喜欢刘捷写的文章,翰林院官员复核之后,认定其中一科不合格。癸巳年秋天特地举办的会试,刘捷将要去参加考试,恰逢他的好友方苞因为南山集案牵连被编入八旗壮丁的户籍(奴籍),命令有关部门押送妻子儿女北上,刘捷说:“我的道义让我不能不一起前去。”到了京师,会试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在这以后生病并且衰老,最终不能参与礼部的会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舟中晚起白居易日高犹掩水窗眠,枕蕈清凉八月天。泊处或依活酒店,宿时多伴钓鱼船。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且向钱塘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注长庆二年,白居易曾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其言论不被采纳,于是他请求到外地任职,七月被

43、任命为杭州制史,该诗骂于赴任途中。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舟中高卧,“犹”字照应诗取标题中的“晚起”,“凉” 字既指天气清凉,亦指内心凄凉。B. 颔联“沽酒店”与“钓鱼船”点明诗人离开了朝廷,远离了政治斗争漩涡,体现出生活之“闲”。C. 颈联直抒胸臆,略带不被朝廷重视的调侃,“退身江海”一语双关,点明自己生活很“闲”的缘由。D. 本诗描写诗人旅途生活,笔墨几乎都集中在“闲”字上,结构严谨:语言华丽,意境深远。15. 尾联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且”字蕴含了诗人不被重用的失落之情;“冷吟闲醉”蕴含了诗人无法施

44、展抱负的愤懑之情。打算在杭州悠闲生活两三年,蕴含了诗人自我慰藉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主要集中在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语言、表达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注意审题。D项,“语言华丽”错。本诗语言平淡隽永,易于理解。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从上到下逐句理解,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综合分析。尾联“且向钱塘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且”:暂且、

45、姑且的意思。一个“且”字,表达了作者极不情愿、迫不得已之情,蕴含了诗人不被朝廷重用的失落之情;“冷吟闲醉二三年”中,“冷吟闲醉”表达了作者无所事事的郁闷,蕴含了诗人无法施展才华抱负、无人赏识的愤懑之情;“二三年”点明时间,说明作者打算在杭州悠闲生活两三年,蕴含了诗人自我慰藉之情,实属无奈之举。【点睛】鉴赏评价诗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答题要领: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

46、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三)名句名篇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贺李凭箜筷引中,“_,_”两句正面描摹了箜篌发出的四种声音,各具特色,形神兼备。 (2)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_,_”两句运用比拟手法描写室外活泼清新、别有情趣的场景。(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两句借明媚春光反衬自己落寞情怀,被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魂”。【答案】 (1). 昆山玉碎凤凰叫 (2). 芙蓉泣露香兰笑 (3). 鸟雀呼晴 (4). 侵晓窥檐语 (5). 小楼一夜听春雨 (6). 深巷明朝卖杏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

47、,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答题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芙蓉”“晴”“檐”“巷”。【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48、。三、语言文宇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着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得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小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

49、,又来了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味。新近为增加河水的水量,又下了六根铁管,做成六个泉眼, ,但是我还是爱那原来的三个。17.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比拟、比喻、夸张B. 对偶、借代、排比C. 比拟、比喻、排比D. 对偶、借代、夸张18.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地冒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0个字。【答案】17. C 18. 原文三个“冒”连用,形象表现了泉水不停翻滚上冒的特点;增强了画

50、面感。运用短句,增强节奏感。 19. 水流得也很旺【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散文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散文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是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其他与写作方面相关的技巧。解答此类题型,要依次去考虑文中是否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行文技巧,还要明白它们各自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本题中,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如“永远那么活泼”“永不疲乏,永不退缩”等;有排比,比如“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等;有比喻,比如“有的像大鱼吐水”“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整齐

51、的珠花”等。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散文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想到有没有运用某种表达技巧,比如运用了某种修辞,这就需要进一步想到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其次,要想到在结构上是不是具有某种特殊的作用,如领起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等;再次,要想到文章的时代背景、主旨、情感等,然后结合这些方面来分析和揭示句子的含意及作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点: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要注意分析该句的语法特点,了解该句的主干和枝叶部分,尤其是枝叶成分;要注意本句与上下文的关系,句子间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

52、述、解说)、比较、呼应等。答题时,应该在句子间的关系上仔细揣摩。本题中,首先从修辞方式上分析,原句三个“冒”复迭连用,写出了泉水一年四季、日夜不停地翻滚上冒、永不止歇、从无间断的特点,让人读后,仿佛能看到泉水上冒的动态情景,很有画面感。而“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地冒着”只是客观地陈述了泉水不停地翻滚这个事实,表达效果不如原句。其次,从句式特点上来说,原句“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采用了短句结构,节奏活泼,语言利落,符合泉水不停翻滚上冒的特点。而“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地冒着”节奏感太弱。【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其

53、次要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再次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最后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本题中,根据后文的“但是”,可知此处要填的句子,应和后文构成转折关系;前句说“新近为增加河水的水量”,可见“又下了六根铁管,做成六个泉眼”的目的就是增加河水的水量,因此这里应填“水流得也很旺”。20.请把下列

54、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第五)(2)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3)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尽心下)【答案】(1)老者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年轻人使他怀念我。(2)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3)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把握住的十分简要,而施行时效用广大,这是“善道”。【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55、,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翻译时应注意:安,使安逸;信,信任;怀,怀念。第二句翻译时应注意:病,担心;无能,没有能力;“不病人之不己知”,宾语前置句。第三句翻译时应注意:指,通“旨”,意义;“者,也”,判断句式;博,大,广大。【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

56、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四、写作21.微写作。平凡的世界中有这样一句经典语录“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请你结合作品中的人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参考例一:田晓霞是知识青年的典型代表,是一个真正实现自我独立、摆脱传统观念束缚的现代知识女性

57、。她活泼开朗、美丽潇洒、自信热情,遇事有主见,待人平等,却在救助一名灾民时英勇牺牲,也让无数喜欢她、敬佩她的人留下了遗憾。参考例二:孙少安与田润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彼此心动,但是由于两家差距太远,身份悬殊,孙少安拒绝了润叶的爱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微写作能力。微写作题型分为抒情类、描写类、观点类和想象类。解答此类题建立在熟悉名著内容的基础之上,考生一要全面审清题意,把握材料表层义和“题外话”,立意又准又高;二要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点面详略得当,杜绝废话;三要注意题材特征,描写要精彩传神、说明要清晣有条理,议论要有理有据,构思要结构完整。写作时,微写作一定要突出“我”的感受和思考。解答本

58、题首先要了解“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的意思,这句话是在告诫我们:遗憾是人生的常态,人生就是不尽如人意,往往不会按照我们的愿望进行下去,愿望有时会成为泡影。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答题时要注意三点:一,不能脱离所给经典语录暗含的思想;二,选取人物必须来自平凡的世界;三,语言表述要连贯。【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蔓延全国,威胁着人民的生

59、命安全。此次疫情,90后成为抗疫主力,他们勇敢地奔赴前线,遏制疫情,保护亿万中国人。作为00后,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请给疫情中的90后写封信,表达你的感想。要求:可以写给集体,也可以写给个人;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尊敬的90后哥哥姐姐们:大家好!首先,向勇敢抗疫的你们表示我诚挚的敬意!我们都知道,几个月前,当人们一起围坐在桌子旁吃团圆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悄然降临新型冠状病毒,人们与新型病毒展开了一场生死之博,因此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打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将国家笼罩在了一片阴霾下,武汉、湖北、

60、山东、香港等地,人心惶惶,因为我们都知道这种病毒的危害性。难道就这样束手无策了吗?不,总有一束光可以冲破黑暗,中国!唯有我们的祖国!感谢你们危急时刻的责任与担当!我们的毛主席曾讲道: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我们的后盾中国!国家一声令下,十四亿人,全世界五分之一,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武汉武汉,我们在呼唤!90后有必胜的信心和力量,中国经历过无数磨难,中国战胜过洪水猛兽,武汉难关的钟声依然,英雄的90后儿女,传承着辛亥革命的精神,攻坚克难勇往直前,黄鹤楼下的梅花,依旧傲雪迎香!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奔腾向前,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以自

61、己的聪明才智和卓越创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坚信,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一定能够万众一心。90后哥哥姐姐们,你们不曾独行,中国与你们同在,我们一直都在!90后哥哥姐姐们,你们勇敢,抗危机、攻难关、势如破竹;你们忠诚,遵医德、守宗旨、不辱使命。守卫武汉的白衣天使们“到武汉去,到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去!”“我报名,我是共产党员!”“我参加过非典治疗有经验,第一批我来!”你们以生命的名义,一份救死扶伤的责任,挑越了无比沉重的担子,驱除这一场空前的灾难,为蹒跚的患者踏平荆棘,让痛苦和瘟疫与人类远离,你们不顾自己的安危,走向新型冠状病毒第一线,为那些正因疾病困扰而逐渐憔悴的人们

62、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使他们摆脱了病魔的阴影,你们用爱呵护着所有的病人,使他们重新感受到爱的温暖,你们是如此的伟大!中华上下五千年,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每一次逆境都是一次成长,90后哥哥姐姐们,致敬守护生命的英雄,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武汉人民加油,全中国与你们安危与共!90后哥哥姐姐们,让我们永远在一起,誓死不放弃!相信武汉的春天一定会像以前一样,因为我们同在!此致敬礼!爱你们:00后2020年4月5日【解析】【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结合材料准确理解题意,考生要先分析材料的类型接着分析材料表述的观点,明确了这些之后

63、,再进行立意写作。而且学生要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料,而应该对材料有分析理解的思维过程。这道作文题的材料,阐述的是当前全国上下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一个热点现象。审读时注意抓住关键点“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蔓延全国,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90后成为抗疫主力,他们勇敢地奔赴前线,遏制疫情,保护亿万中国人。”可知这则材料的主旨指向:在灾难面前,90 后在抗疫中的表现让人感动!另外,题目设置了“请给疫情中的90后写封信”的任务,“可以写给集体,也可以写给个人”。写作时就要注意书信体的特点,考虑信件写作的基本格式。参考立意:1、表达对90后的赞美、敬佩、感谢之情:对在这次疫情中,90后在抗疫中所表现出

64、的奉献精神、无所畏惧的牺牲精神,忘我的工作精神,救助中的专业精神等表达自己的赞美、感激、敬佩之情。(他们一直给记者强调“不要播名字,家里人会担心”;他们脸上被防护服压出的印子、被汗水浸透全是褶子的手;他们为节省时间、资源而带着尿不湿;他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等事迹)2、谈谈青年人对国家、社会的担当和责任,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应怎样以他们为榜样,承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受了“你们曾保护过我们;现在,就由我们来保护你们”信念的触动,新一代青年也将从中接受洗礼,成为一个心智更成熟、精神更丰满、格局更开阔的真正的“人”。)3、对90后在抗击疫情中表现出来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出的

65、生活情趣的理解和理性思考:(如某护士提出要发一个男朋友的请求、有护士在防护服上写上“胡歌老婆”字样、在方舱医院跳广场舞和火红的萨日朗舞蹈等)对由此展现出的新型生活理念,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可用素材:(1)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去担当,去完成。只有当我们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时,才能够把事情做好。就像我们学生的责任主要是抓好学习,教师的责任主要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警察的责任主要是维护社会治安,而清洁工人的责任主要是打扫卫生(2)责任重于泰山,只有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才会使自己走向成功。而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在人们的眼中却比一颗沙粒还要渺小和可悲,必将受到人们的谴

66、责,也注定会使自己走向失败。(3)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每一个危险紧要的关头,总有一些人铭记着初心、担负着使命,逆流而行。她瘦小的身影每天都会出现在本溪市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一同随着全市的党员干部守护着明山区,她就是明山区联丰中心校教师董岳楠。90后的她,本应在家里作父母的掌上明珠,生性倔强的她却偏偏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明山区文明办面向广大市民招募抗击疫情志愿者,董岳楠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队。董岳楠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努力践行着“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铮铮教育誓言。(4)“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危险尚未解除,同志仍需努力!10天的神速,从荒草

67、丛生到机器轰隆,从建筑成型到病房密布,十日不眠不休,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正是这“火神山”速度,带给武汉人民希望,带给全国人民抗疫力量。但,这还远远不够,确诊病例数字的变化,揪着全国人民的心,死亡病例的增加犹如晴日里的乌云密布,让人喘不过气。抗疫道路,艰难险阻,仍需要披荆斩棘,一往直前。所幸,越来越多的党员自动请缨,加入到抗疫队伍中,艰难险阻,九死不悔。参考结构:文章题目“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精准切合题意,旗帜鲜明地揭示文章的话题,拟题简短有力。文章从突如其来的疫情引入,指出疫情期间90后哥哥姐姐们处处闪耀的责任与担当,说服力强,表达作者对哥哥姐姐们的崇拜之情。结尾综合全文的论述,归

68、纳总结,表达言简意赅,语句富有气势。文章语言表达铿锵有力,节奏舒缓有致,给人以美感,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是一篇不错的作文。【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