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600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 史料对比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王同学在研究先秦农业发展时,摘录了下表材料。比较表格内容,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推论是A.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出现B. 广泛使用了铁犁牛耕C. 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D. 农民在田间集体耕作【答案】C【解析】【详解】表格信息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并取代井田制。由此可知,最合理的推论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故C正确;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A错误;汉代开始广泛使用铁犁牛耕,故B错误;井田制是集体耕作,故D错误。2. 汉初政府对

2、铸币大开方便之门,允许民间铸币,政策上只规定铸币的面额(重量),其余一切包括师铜料开采、冶炼、铸造等都交由铸币者自行处理,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皆因封地内有铜山,成为巨富。汉初的铸币政策A. 增加人民财富B. 影响经济恢复C. 增强地方实力D. 造成通货膨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成为巨富。”信息可知,汉初的铸币政策增强了地方实力,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排除;汉朝货币实行铜本位,并未造成通货膨胀,反而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B、D选项错误。故选C。3. 北宋程颢提出“定心”的修养方法,“所谓定心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崇尚切身感受的内

3、心直觉体验。这一学说( )A. 对心学的兴起有启发作用B. 反映出程颢是心学的开创者C. 指明了修养最高境界是仁D. 强调了格物致知的重要意义【答案】A【解析】【详解】程颢崇尚切身感受的内心直觉体验,与心学的主张有相似之处,即对后来心学的兴起有启发作用,故选A项;程颢是理学代表,不是心学的开创者,排除B项;C项与题意内容无关,排除;格物致知是朱熹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4. 明成祖在设立内阁的同时,又重用宦官。到明朝中后期,在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权力也不断上升,甚至出现宦官专权现象。这反映出A. 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衡、共同决策B. 中央集权达到顶峰C. 内阁和司礼监权力扩

4、大削弱了皇权D.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出现内阁、宦官权势上升及相互抗衡的局面,反映了掌握这两者的君主的权力得到强化,D项正确;内阁与司礼监的权势,最终操控在皇帝手中,A项不符合题意;中央内阁和司礼监的制衡,不能加强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项错误;内阁和司礼监的权力来源是皇权,它们权力的扩大,说明了皇帝权柄的强化,C项错误。5. 1858年,伍廷芳等创办的中外新报在香港创刊。此后,从19世纪6090年代末,以中国人为主创办的近代报刊迅速兴起,总数达到几百种之多。这一现象A. 表明政论性的报刊已成为主流B. 体现清政府对报刊管理不力C. 说明社会变局促进媒体

5、发展D. 反映近代化努力推动思想剧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9世纪60-90年代末”,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西学不断的传入,这些都促进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说明社会变局促进媒体发展,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报刊的主体内容的信息,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出清政府对报刊业的管理情况,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到近代思想剧变的信息,排除D。6. 如表为1910年12月15日申报广告统计国家广告主题方式和内容英国汇通保险、制造汗衫的机器、自来火、润肺止咳药、粉蜜等招购保险、仪器、商品、药品等日本三井保险(水险、火险)招购保险其他国家补血圣药、卫生

6、名酒、滋补树皮丸、保裕享茂洋行全面招购等招购产品、登门指导中国治痰止咳药招购药品材料主要表明了A. 市民消费水平不断升级B. 民族企业对宣传重视不足C. 中国企业的竞争形势严峻D. 西方列强加大了资本输出【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时申报外国产品广告数量远超中国产品,在方式和内容上也有相似之处,这说明中国企业的竞争形势严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仅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B选项,排除;广告宣传不等于资本输出,D选项错误。故选C。7. 1934年10月,红军进入贵州省印江县,在进行政权建设的同时,积极宣传抗日,写下了许多标语和歌曲如“共产党,有主张,领导群众把

7、日抗”。这些抗日宣传活动A. 贯彻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B. 利于动员群众开展敌后抗战C. 增强了当地群众的民族危亡意识D. 体现了遵义会议方针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红军在进行政权建设的同时,积极宣传抗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抗日宣传活动大大增强了群众的民族危亡意识,故C正确;1934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还未确立,故A错误;这不是敌后抗战,故B错误;遵义会议的召开是在1935年,故D错误。8.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管制中国在美公私财产。中国政府立即回应:凡有关我国主权及国计民生的美资企业,均予征用;关系较小者加以代管或征购;美国在华占有的土地则一律无偿收回。新中国的这些

8、举措A. 旨在打破美国对华经济封锁B. 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了条件C. 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 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一大创举【答案】B【解析】【详解】朝鲜战争爆发后,“凡有关我国主权及国计民生美资企业,均予征用;关系较小者加以代管或征购;美国在华占有的土地则一律无偿收回”,新中国的这些举措一方面维护了国家主权,另一方面对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接受为国营经济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了条件,故B正确;这些措施的目的不是为了打破美国对华经济封锁,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C错误;赎买政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一大创举,故D错误。9.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有“向民众申诉”制度,或

9、称上诉权法,如果对执法官的判决不服,公民可以向民众大会上诉,最后由民众大会做出有关裁决。该制度“被罗马人视为对市民自由权的最高宪法保障”。据此可知A. 民众大会成最高司法机关B. 该制度体现分权制衡原则C. 司法民主制保障了公民权益D. 执法官司法裁判权被剥夺【答案】C【解析】【详解】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如果对执法官的判决不服,公民可以向民众大会上诉,最后由民众大会做出有关裁决。据此可知,古罗马的司法制度保障了公民权益,故C正确;材料不能得出民众大会是最高司法机关,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分权制衡的信息,故B错误;该制度没有剥夺执法官的司法裁判权,故D错误。10. 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宪会议于1791

10、年颁布宪法,其中在选举制度上规定:按照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享有选举权的“积极公民”和不享有选举权的“消极公民”。这一规定A. 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B. 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 限制了公民的参政权D. 否定了君主的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法国人权宣言宣告: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但是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按照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享有选举权的“积极公民”和不享有选举权的“消极公民”,这说明启蒙运动影响下的法国宪法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权利平等的原则,限制了公民的参政权,故选C;1791年颁布宪法在选举制度上规定违背了权利平等的原则,不符合政治民主化的历史发展潮流,排除A;17

11、91年颁布宪法在选举制度上规定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1. 下表是美国二战后十年内对外援助的部分数据绘制的简表(根据王斯德的世界通史第三编)。据此可知,美国第四点计划的援助时间援助计划援助国家拨款数额(亿美元)1947年1951年马歇尔计划西欧国家131.51950年1953年第四点计划亚非拉35国3.1;还派遣了2445名技术人员A. 是马歇尔计划的继续B. 促进了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发展C. 导致亚非拉倒向美国D. 目的是与苏联争夺亚非拉地区【答案】D【解析】【详解】1947年1953年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为了控制资本主义国家而推行马歇尔计划,为了与苏联

12、争夺亚非拉地区,美国又实行第四点计划,故选D;美国为了控制资本主义国家而推行马歇尔计划,为了与苏联争夺亚非拉地区,美国又实行第四点计划,从材料可看出,第四点计划主要针对的是广大亚非拉地区的国家,因此它不是马歇尔计划的继续,排除A;为了与苏联争夺亚非拉地区,美国实行第四点计划,而促进了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是美国实施第四点计划的根本目的,排除B;亚非拉倒向美国,不符合史实,排除C。【点睛】抓住关键事件信息“1950年1953年”,联系美苏冷战的背景分析解答。12. 学者们普遍认为,反全球化的国家主要是债务缠身的第三世界国家以及根本就参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发达国家。得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是A. 全球化威

13、胁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主权B. 全球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C. 反全球化运动主要是反经济全球发展D. 发达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答案】D【解析】【详解】第三世界国家以及根本就参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发达国家之所以反对全球化,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而这些不发达的国家并没有从中获得其发展的机遇,故D项符合题意;经济主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并没有强调一定是反对经济的全球化,C排除。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中心的进一步南移,江南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其中的重要表现是江南市镇的普遍兴起。在经济中心的转移过

14、程中,中国的经济社会也开始了依次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近世社会始于16世纪。”摘编自安涛从中心到边缘:明清以来朱泾镇经济社会转型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大多分布在城市,尤其是沿海、沿江一带的城市。广大的内地与之相比则远远落后。从1895年至1913年的统计资料看,这18年所建立的549家厂矿企业中,沿海城市占61.35%,内地仅占38.65%,至于西南、西北边疆地区则几乎没有新式企业。摘编自陈曼娜、陈伯超论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材料三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经济成分长

15、期共同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成为城镇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正规经济迅速发展的“加速器”。摘编自胡鞍钢、马伟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世社会始于16世纪”的依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社会经济转型的特点及其主要成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变的表现及影响社会经济转型的因素。【答案】(1)依据:商业市镇的普遍兴起;商品经济高度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特点:近代经济主要集中在城市;近代企业分布严重不平衡(或:近代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地区

16、);近代企业以轻工业为主体(或: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极不平衡)。成因:沿海或沿江地区较早地接受了西方工业文明;中国近代企业技术落后、资金薄弱。(3)表现: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向多种所有制并存。因素:国家政治体制;社会经济形态;对外交往;思想开放程度【解析】【详解】(1)依据:根据材料一“其中重要表现是江南市镇的普遍兴起”可归纳出商业市镇的普遍兴起;依据材料一“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型”可知是商品经济高度繁荣;依据材料一“中国近世社会始于16世纪”和所学知识中可以归纳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大多分布在城市,尤其是沿海、沿江一带的城市

17、”可知近代经济主要集中在城市;依据材料二“沿海城市占61.35%,内地仅占38.65%,至于西南、西北边疆地区则几乎没有新式企业”可知近代企业分布不均衡;依据所学可知近代企业以轻工业为主体等。成因:依据所学从沿海或沿江地区优势以及中国近代企业技术落后和资金薄弱等回答。(3)表现:依据材料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可知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依据材料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可知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向多种所有制并存。因素:依据所学从国家政治体制、社会经济形态以及对外交往和思想开放程度等回答。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表中

18、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为挽救民族危机的探索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阐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两次工业革命,使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为了获得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对外资本输出,西方国家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思考中国落后的原因,开始在器物、制度、思想、经济等方面掀起一波一波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思考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综上所述,

19、西方列强的侵略使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们不断探索,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示例二:论题: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人民进行探索和斗争,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观点明确,中外结合,言之有理皆可。)【解析】【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表格信息,并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然后,自拟论题,该论题必须明确;再次,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予以阐述,要求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论题”,依据图表信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天朝上国战败后,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世界被瓜分完毕”

20、“中国出现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实业救国、新文化运动等”可以得出:为挽救民族危机的探索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阐述”,依据所学知识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两次工业革命;西方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器物、制度、思想、经济等方面掀起一波一波向西方学习的思潮等角度分析论证。15. 材料 清军入关前,满族最重要的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就是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清代一种特殊的兵农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的政治特性是领主分封制,但与西周分封制不同的是“封而不建”。八旗制度体系下,八旗人丁主要从事军事行为,八旗满族是个整体的军事贵族阶层

21、,其成员都是享受特殊权益的人群。八旗人众别立户籍,不隶州县,不入民籍,“旗民分治”。八旗制度包含的基本精神如民族区隔、贵贱分等、军事化等多种成分。这种体制随着清军入关而覆盖到整个中国的社会结构之上,造成了社会结构空前复杂化和社会分层的深化。摘编白赵轶峰八旗、保甲与清前期社会结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满洲八旗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满洲八旗制度改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农兵合一、军政合一;“分而不建”;八旗满族享受特权;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建立森严的等级秩序。(2)积极: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满族的统一;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为满族人关和统一中国奠定

22、了基础。局限:加剧了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造成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助推了八旗人的腐朽,给清朝灭亡埋下隐患。【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中“兵农合一”,“封而不建”,“其成员都是享受特殊权益的人群”,“基本精神如民族区隔、贵贱分等、军事化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组织、基层管理、旗人特权、民族关系和内部关系等方面,分析满洲八旗制度改革的特点。(2)影响:根据材料中“封而不建”,“八旗人丁主要从事军事行为”,“军事化”,“清军入关”,“成员都是享受特殊权益的人群”,“民族区隔、贵贱分等”,“造成了社会结构空前复杂化和社会分层的深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用辩证方法,围绕地方管理、基层关系

23、、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说明满洲八旗制度改革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历史上,中国虽然宣布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真正卷入战争的中国人,是14万中国劳工,协约国称为“中国劳工旅”。在欧洲战场上,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为了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英国和法国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1916年至1918年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人左右。按照最初约定,华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华工的工作几乎都是处于最前线。他们到欧洲后多从事挖掘战

24、壕、筑路、救护伤员等战勤和战斗工作,约两万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只有工号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中国劳工旅的大多数人在1919年和1920年回国,留下来的三千人在欧洲扎下了根,构成了当时法国和比利时华人社会的核心。李肇星在凭吊一战赴欧华工墓地后表示,许多一战华工战后成为第一批移居法国的华人,为中法友谊做出贡献。摘编自光明网14万中国劳工参加一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劳工旅”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劳工旅”的历史贡献。【答案】(1)背景:协约国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中国人力资源廉价丰富;中国参加协约国对德宜战。(2)历史贡献:缓解了协约国的人力资源危机

25、,支援了协约国后方的工业生产;为协约国前线的军事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战斗服务;为中国赢得战胜国地位及中欧友谊做出巨大贡献。【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英法为首的协约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为了让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英国和法国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协约国人力资源危机、中国人力资源廉价丰富、中国参加协约国对德宣战等方面概括“中国劳工旅”出现的背景。(2)本题根据材料“许多一战华工战后成为第一批移居法国的华人,为中法友谊作出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缓解协约国的人力资源危机、协约国军事斗争的保障、中国赢得战胜国地位、中国与欧洲友谊等方

26、面简析“中国劳工旅”的历史贡献。17. 材料 章太炎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出身世医之家,他曾自谓“吾家三世皆知医”。章太炎自幼聪慧,启蒙老师朱有虔在民族主义思想方面对其影响极深,他曾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此亦吾人之志也”。1906年,章太炎东渡日本,亲见老医治肠僻,十六岁时,尝见“老医以四逆汤与之,亦十活八九”。1910年,写成并发表医术评议,1924年著成医学论文集时病新论,1926年,在张仲景事状考中考证张仲景事状。章太炎对中医学术问题还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经脉属西医所论血管,“中医诚有缺陷,遽以为可废,则非也”。他冷静剖析中医、西医各自利弊,融汇中西,有学者评论“若论近代

27、中西医结合学科之始,当自章太炎始”。摘编自段晓华章太炎医学思想渊源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章太炎对近代国医发展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章太炎在近代国医发展方面作出贡献的自身因素。【答案】(1)贡献:出版医学著述;考证中医代表人物;反思中医理论;促进中西医融合;维护中医国粹。(2)因素:自幼聪慧与个人价值取向;家学渊源与师承关系;强烈的民族主义观念;丰富的人生阅历。【解析】【详解】(1)贡献:根据材料“1910年,写成并发表医术评议,1924年著成医学论文集时病新论”可归纳出出版医学著述;根据材料“在张仲景事状考中考证张仲景事状”可归纳出考证中医代表人物;根据材料“章太炎对中医学术问题还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看法”可归纳出反思中医理论;根据材料“他冷静剖析中医、西医各自利弊,融汇中西”可归纳出促进中西医融合;根据材料“中医诚有缺陷,遽以为可废,则非也”可归纳出维护中医国粹。(2)因素:根据材料“吾家三世皆知医”、“章太炎自幼聪慧,启蒙老师朱有虔在民族主义思想方面对其影响极深”可归纳出自幼聪慧与个人价值取向、家学渊源与师承关系、强烈的民族主义观念;根据章太炎的事迹可归纳出丰富的人生阅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