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599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据此可知(D)A商朝初期“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B商朝末期分封制已经走向成熟C商朝初期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D商朝末期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解析: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天下”制度形成于夏启时期。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成熟于西周时期。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战国时期。D项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末期实行了嫡长子继

2、承制。故选D项。2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其中“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和“划时代的突破”分别是指(A)A分封制、郡县制B宗法制、郡县制C分封制、行省制D郡县制、行省制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是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分封制;“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故选A。3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提到“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

3、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西周的政治机制(A)A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B有利于西周中央高度集权C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拓展解析:封君与周王室之间,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这说明分封制有利于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民族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封君与周王室的关系,故D项错误。4下面是两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们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与这种情结有关的制度是(A)A宗法制B分封制 C世袭制D禅让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宗法制确

4、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他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宗法制在此后的长时间里,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直至今天,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

5、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故选A。5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C项是秦朝时推行至全国的;D项是西汉初年的地方行政制度。故选A。6学者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于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昭穆

6、亲疏之法也。”而王国维先生指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人无嫡庶之别,故不能有宗法。”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D)A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已经产生B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C宗法制只存在于统治阶层中D关于宗法制起源尚存在争议解析:“宗法之起,不始于周公制礼,宗法者,辨先祖宗昭穆亲疏之法也”“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人无嫡庶之别,故不能有宗法”表明关于宗法制起源尚存在争议,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7有学者说,分封制不仅使周天子,而且使诸侯、卿大夫都成了君主;使周天子之下的各级受封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封地里的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

7、上一级领主。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B)A具有开疆拓土的作用B抑制了君权的集中C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D可以有效管理地方解析:根据题干“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封地里的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下各级受封贵族领主在各自辖区内有极大的自主权且世袭统治,上级领主无法干预下级领主辖区内部事务,不利于诸侯、卿大夫等君主权力的加强,故B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未涉及分封制扩大统治疆域的作用,故排除。C项分封制下家国同构的国家意识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排除。D项说法与题干中关于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管理不足的表述相悖,故排除。8下图形象地反映了西周时期两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表述正

8、确的是(A)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前者在政治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前者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后者属于上层建筑AB CD解析:本题考查对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理解。两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9根据下面图片,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A)A嫡长子继承制B兄终弟及制C庶子继承制D禅让制解析:图片反映了王位和财产由嫡长子继承的方式,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选A项。B项是商朝实行的权力继承制度,不选B项。庶子继承制与当时继承制度不符,不选C项。禅让制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推选首领制度,与图片材料不符,不选D项。10

9、周朝饮酒时有“酒礼”,每献酒一次,宾主之间便有许多礼节,要相互拜一百次之后,一杯酒才能下肚。下列对“酒礼”的说法正确的是(C)A体现繁文缛节,社会落后B强调等级森严,贵贱有序C意在规范行为,礼治天下D说明思想教条,效率低下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宾主之间便有许多礼节,要相互拜一百次”及所学知识可知,C项符合其表述。A项中的“社会落后”、B项中的“等级森严,贵贱有序”、D项中的“思想教条,效率低下”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三者均可排除。11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这些规定(B)A保护了女

10、性基本权益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材料中的“七出”“三不去”,反映的是商周时期对婚姻的解除所作的习惯性规定,反映了男子不可以随意休妻,体现了家庭利益为核心(强调父权族权)、男尊女卑、以礼入法的特点,是维护宗法伦理秩序的体现,B项正确;A、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史实,均排除;C项表述有一定道理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2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

11、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B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C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解析:材料反映了分封制的实施对华夏民族形成的影响,原族群受到了分封制的猛烈冲击,打破了原族群的隔绝状态,有利于各族群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故A项正确;B项的错误在于“彻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反映了分封制有利于各族群的交流,有利于原族群的发展,C项错误;D项的错误在于“完成”,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四子争位周王的妾

12、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三哥、四哥)。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材料二文化共识网:“西周时期的列土封建是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权与尽忠的关系。”(1)材料一中,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理由是什么?(6分)(2)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如何评价?(10分)(3)“列土封建”指何种制度?其中“授权”与“尽忠”有何具体体现?有何积极作用?(10分)答案:(1)老三可继承王位。因为他是嫡长子。(2)嫡长子继承制。评价: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强调血缘亲疏关系、等级森严,这既保障了贵族统治特权,又有

13、利于凝聚宗族团结,防止内部纷争同时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制度:分封制。体现:周王对诸侯授土授民,诸侯对周王朝贡、纳役,护卫周王室安全。作用: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治。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解析:(1)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材料一中,老三可能继承王位,因为老三是嫡长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强调血缘亲疏关系、等级森严,这既保障了贵族统治特权,又有利于凝聚宗族团结,防止内部纷争同时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列土封建”是指分封制。分封制下,周

14、王对诸侯授土授民,诸侯对周王朝贡、纳役,护卫周王室安全。分封制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治,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14利用工具书查阅资料进行学习,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词条也叫词目,是辞书学用语,指收列的词语及其释文。下列各词释文摘引自不同的工具书。词释文工具书宗伯是古代专门管礼制的官职。周礼的宗伯一职,后世逐渐演变而成为礼部。宗伯有大小之分。大宗伯是正职,“掌以血祭社稷”;小宗伯是副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宗伯以下,有专管祭祀宗庙的官叫肆师。有专管丧葬冢墓的官叫冢人,等等。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宗庙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

15、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孔颖达疏:“君出则长子留守宗庙社稷。”战国策燕策:“燕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后世自大夫以下的宗庙都称为“家庙”。宗庙也可代称王室或国家。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宗器古代宗庙祭祀所用的器物。左传襄公二十二年:“重之以宗器。”杜预注:“宗庙礼乐之器,钟磬之属。”国语叔向贺贫:“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宗法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统远近来区别嫡庶亲疏的法则。其主要精神就是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基本做法是划分大宗、小宗,以此达到巩固封建的世袭统治。中学生文化百

16、科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利用材料与所学商周政治制度史的相关知识,编辑关于“宗法制”词条的释文。(要求:明确写出释文内容,层级清晰,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6分)答案:示例:宗法制,是我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它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系家长制,经过长期演变,到周代逐渐完备。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为维护宗法制,统治者还制定了礼乐制度等相关制度,规范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在西周,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又是同姓贵族的最大族长,即天下的大宗。他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的祭礼,掌握全国的政权和族权。其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天子的庶子有的分封为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其封邑之内又是大宗,其职位亦由嫡长子继承。

17、诸侯的庶子有的分封为卿大夫,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也由嫡长子继承父位。从卿大夫到士,其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与上同。这些世袭的嫡长子称为宗子,他们掌握本族财产,负责本族的祭礼,管理本族成员,同时代表贵族统治人民。宗法制既用于同姓贵族,也用于异姓贵族,同姓贵族之间是兄弟叔伯关系,异姓贵族之间是甥舅亲戚关系,以此来强调贵族中血缘关系及等级观念。这一制度把宗法血缘关系和国家体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庞大的统治网,在国家的初级阶段,对巩固和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起了重大作用。西周后期,随着王权衰弱,分封制被破坏,宗法制也遭到了冲击。(答案示例仅作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材料列举了与宗法制相关的四个名词的释文。释文包含的信息一方面是对宗法制相关制度和规定的解释,另一方面是工具书释文行文的格式。所以,学生作答时一方面要根据所提供的四个名词的历史信息对宗法制相关知识进行梳理、组织,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工具书释文的基本格式来组织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