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子占永城卫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三十四年,服将阕,起故官,入阁视事。三十八年,卒,谥文定。(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乡试,即为参加
2、乡试并考中为举人。乡试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B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C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往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如文中“康熙”就是清圣祖的年号。D古人在朝中作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解析:选CC项,“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误,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
3、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参考译文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他的祖辈在明朝初年因为军功得以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在合肥安了家。有一个同宗族的子弟是永城卫籍贯,李天馥就用永城卫的籍贯(参加了乡试考试)考中了举人。顺治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拔为庶吉士,授予检讨的官职。他见闻广博,善于选取其中精要,用心研究经世之学,名声很大。多次升迁之后担任内阁学士,充任经筵讲官。每次当值侍奉皇上时,有什么见解,他都毫无隐瞒地全部陈述出来,圣祖皇帝很器重他。康熙十九年夏天,遭遇大旱灾,(皇上)命(李天馥)和大学士明珠会同三法司审查复核囚犯,有值得
4、同情或证据不全有所怀疑的罪囚,都按照最末一等替他们减刑。不久(李天馥)升任户部侍郎,又调到吏部任职。他拒绝一切馈赠贿赂,性情严厉,不徇私情,考核官吏政绩时(人们)称赞他公平。康熙三十二年,(李天馥)因为母亲去世而回到原籍。康熙三十四年,李天馥服丧期满,(朝廷)起用他担任先前的官职,进入内阁处理政事。康熙三十八年,李天馥去世,谥号为“文定”。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兵前驱。彦之曰:“了彼不贰,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镇襄阳。元嘉
5、三年,上于彦之恩厚,将加开府,欲先令立功。七年,遣彦之等北侵。及还,凡百荡尽。文帝收彦之下狱,免官。九年,复封邑,固辞。(节选自南史到彦之传)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篡虐,指徐羡之等人在文帝刚刚当皇帝时有夺取君位和残暴肆虐的思想行为。B朝服,指在重大典礼时所穿的礼服,主要用于朝会,是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C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吏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汉朝三公等可以开府,后来开府资格有时会放宽。D封邑,指君主赐以领地或者食邑,并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解析:选D拆分“封邑”,“封”指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邑”指城镇。由此判断,“封邑”的意
6、思是朝廷赐给领地等。再联系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可知选项中的“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中的“所有权力”错误。参考译文到彦之字道豫,是彭城武原人。等到宋文帝即位,认为徐羡之等人有篡位谋反之意,(宋文帝)害怕,想派彦之带兵担任先锋去攻打(他们)。彦之说:“如果对对方非常信任,便应该放手让对方发展;如果使对方有忧虑,这样的军队是不值得依靠的,还开启了对方心里的疑虑,这不符合远近之人的期望。”恰逢雍州刺史褚叔度去世,皇帝就派彦之暂时镇守襄阳。元嘉三年,皇上对彦之非常恩待,将加封他为开府,想先让他立功。七年,派彦之等人北伐。等到败归,各种物资荡然无存。文帝抓彦之入狱,撤职。九年,又恢
7、复他的封邑,彦之坚决推辞。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人。性颖敏,有权略。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选自明史徐阶传,有删改)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
8、阁,即出阁读书,皇太子出阁是明朝培养太子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出阁有隆重的讲学仪式。B服除,守丧期满。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期满后就官复原职。C青词,又称绿章,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嘉靖帝因笃信道教,常让臣下写青词进献。D飞鱼服,是绣有飞鱼图案的袍服。被赐予飞鱼服是极大的荣宠,后多为东厂和锦衣卫头领所穿。解析:选B“期满后就官复原职”有误,按当时的惯例,期满后不一定官复原职,可以提拔。参考译文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考取进士第三名。(徐阶)生性聪颖机敏,有随机应变的谋略。皇太子出阁读书,他被任命为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遭逢母亲丧事归乡。守丧期满
9、,被提拔为国子祭酒,不久调任吏部。按照旧例,吏部总是大门紧闭,对接见的一般官员不多言语。徐阶屈尊礼遇他们,会见必定久坐长谈,咨询边塞腹地要害的情况,官吏的治绩和民众的疾苦。他们都高兴自己得到了徐阶的重视,愿意为其所用。尚书熊浃、周用都看重徐阶。周用去世后,闻渊接替他,以前辈自居,做事独断。徐阶心里不高兴,恳请将自己调出以避开他,(皇帝)命(徐阶)兼任翰林院学士,不久晋升礼部尚书。皇帝观察徐阶勤于职守,加之唯独他所撰写的青词合乎圣意,召他到无逸殿当值,赐给他飞鱼服和宫廷内的珍贵美食、美酒,对他优礼不断。廷举徐阶为吏部尚书,皇帝没有同意,不想徐阶离开自己身边。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贾
10、逵,真定藁城人。隶拱圣为卒,至殿前班副都知。初,逵少孤,厚赂继父,得其母奉以归。至是,以母老辞,不许,而赐母冠帔。徙并代路,专主管麟府军马。熟户散处边关,苦于寇略,逵差度远近,聚为二十七堡,次第相望,自是害乃息。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都城西南水暴溢,注安上门,都水监以急变闻。英宗遣逵督护,亟囊土塞门,水乃止。议者欲穴堤以泄其势,逵请观水所行,谕居民徙高避水,然后决之。军校营城外者,每常朝,即未晓启门钥,或辍朝失报,启钥如平时。逵言:“禁城当谨启闭,不宜凭报者。”乃冶铁铸“常朝”字,俾持以示信。元丰初,拜建武军节
11、度使。数月而卒,年六十九。赠侍中,谥曰武恪。(选自宋史贾逵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冠帔,是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服饰,皇帝赐贾逵母亲冠帔以表示恩宠。B熟户,指臣属于宋、接受宋朝统治的蕃落,反之则为“生户”。C常朝,指臣子对皇帝的一般的朝见,文中指军校有特权,可随时朝见皇帝。D武恪,是贾逵的谥号,代表朝廷对贾逵生前建立军功和为人谨慎的肯定。解析:选CC项,“文中指军校有特权,可随时朝见皇帝”错误,文中所说的军校并无特权。参考译文贾逵,真定藁城人。隶属拱圣军为士卒,官至殿前班副都知。起初,贾逵年少时父亲去世,他把大量财物赠送给继父,得以把他的母亲接回来奉养
12、。到这时,他因为母亲年老而辞官,没有被朝廷允许,朝廷赐给他母亲帽子和披肩。调到并代路,专门主管麟府的军马。熟户分散居住在边关,被敌寇的抢掠害苦,贾逵按照远近加以衡量选择,(使他们)聚成二十七堡,依次相望,从此灾害才停止。一天晚上,烽火多次发出信号,左右的人说应当起兵,贾逵躺着不应答。天亮之后对人说:“这一定是假的。如果有警报,可以在晚上发兵吗?”慢慢地查问这件事,果然是边地的人在烧遗弃的东西。都城的西南部水暴涨溢出,注入安上门,都水监因情况紧急向朝廷奏报。宋英宗派贾逵去督察,迅速用口袋盛土塞住大门,水才被止住。议论的人想在大堤上挖洞来倾泻水势,贾逵请求观察水的走向,告诉居民移到高处避水,这样之
13、后才把堤穴打开。军校在城外驻营的,每次定期朝见,在天不亮时打开门锁,有时停止上朝而未通报,却还像平时一样打开门锁。贾逵说:“禁城应当谨慎开关大门,不应该依靠通报的人。”于是炼铁铸成“常朝”的字样,让通报人拿着以作信符。元丰初年,被任为建武军节度使。几个月后去世,享年六十九岁。朝廷追赠他为侍中,谥号“武恪”。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将军知
14、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败。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隗嚣【注】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
15、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后皇太子彊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二十二年,复为光禄
16、勋。顷之,代朱浮为大司空。明年薨,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节选自后汉书杜林传)【注】隗(ku)嚣:天水成纪人,出身陇右大族,西汉末年割据一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B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C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D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解析:选C句中“不行仁恩”是单独的事件,前面断开,排除A、B两项;“反遵
17、”的内容是“覆车”,不能断开,排除D项。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细弱,在古代,因女子和孩子细小柔弱,所以常常用“细弱”来借指妻子儿女,泛指家属。B三辅,既指汉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种官职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亦指其所辖地区。C巡狩(巡守),谓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古时皇帝五年一巡守,以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D薨,仅用于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解析:选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林沉稳好学,博学多闻。他家里藏书丰富,加上受学于喜好文采
18、的张竦,学识广博,被当时的人称为“通儒”。B杜林志节高尚,受人尊崇。他为隗嚣所拘,终不失节归附,他亲自推弟弟的灵柩车,令刺客也感动于他的道义,不忍行刺。C杜林举贤荐能,奖掖后进。先后向朝廷推荐了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牛邯等人,对郎官中喜好学问的人总是加以指点。D杜林恪尽职守,深受器重。他随从皇帝南巡,几位王傅数次被宣召,有人因交游广泛不能前去应诏,唯独杜林有召必到。解析:选CC项,应为“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陇西牛邯等人”。牛邯是陇西人,与杜林不是同郡。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2) 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
19、。解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素:向来;相:他;以为:让他担任;谴:批评;特:只有;益:越发。答案:(1) 隗嚣向来听说杜林的志气和节操,非常尊敬地对待他,让他担任持书平(治书侍御史)。(2) 虽然其他王傅没有受到批评,但只有杜林受到赏赐,他又推辞不敢接受,光武帝越发器重他。参考译文杜林字伯山,是扶风茂陵人。杜林少年时喜好学习,为人沉稳,家中有很多藏书,加上外祖父家张竦父子喜好文采,杜林跟随张竦研究学问,学识渊博,见多识广,被当时的人称为通儒。起初杜林做过郡中小官。王莽失败后,盗贼四起,杜林与弟弟杜成以及同
20、乡范逡、孟冀等人,带着家眷一起到河西客居。路上遇到几千个贼人,(这些贼人)抢掠他们的财物,强脱他们的衣服,拔刀指向杜林等人想要杀死他们。孟冀仰起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将军知道天理神明吗?赤眉军有百万之众,所向无敌,但因为残害民众不行天道,最后走向灭亡。如今将军仅凭几千人,想要谋求称霸称王之事,不施行仁义反而重蹈赤眉军的覆辙,难道不畏惧上天吗?”贼人于是就放了他们,大家都免于一死。隗嚣向来听说杜林的志气和节操,非常尊敬地对待他,让他担任持书平(治书侍御史)。后来(杜林)因病请求离去,辞还了官职。隗嚣又想强令他任职,杜林就推说病重。隗嚣心中虽然不满意,但又想宽容他,就下令说:“杜伯山这个人天
21、子无法使他臣服,诸侯也不能跟他交朋友,大概他是像伯夷、叔齐一样以吃周的粮食为耻辱。现在暂且从师友的位置上,打通友好的通道,按照他的志节行事好了。”杜林虽然被隗嚣软禁,但一直没有屈服。建武六年,他的弟弟杜成去世,隗嚣才同意杜林护送杜成的灵柩回乡。杜林走了以后隗嚣又后悔了,又命令刺客杨贤在陇坻拦截杀害杜林。杨贤看到杜林亲自推着车,把弟弟的灵柩运送回去,就叹息道:“如今的世道,还有谁能像杜林这样实行仁义之道?我虽然是个小人,但怎么能忍心杀害义士呢?”于是就逃亡离去。光武帝听说杜林已回到三辅,就征拜他任侍御史,亲自接见他,向他请教经书故旧以及西州的事情,对他非常满意,赐给车马衣被等物。朝中百官知道杜林
22、是凭借着名望和美德受到重用,都很尊敬和惧怕他。京师里的士大夫们都推崇杜林的学识渊博。第二年,朝廷广泛议论郊祀礼制,多数人以为周朝祭祀后稷,汉朝应当祭祀尧。诏令再让公卿们商议,大家的意见都相同,光武帝也同意。只有杜林一人认为周室的兴盛,是托了后稷的福,而汉朝的崛起,却并不是缘于尧的功劳。祖宗先例,应该有所继承。最后决定采纳杜林的意见。后来代替王良担任大司徒司直。杜林推荐同乡范逡、赵秉、申屠刚以及陇西牛邯等人,都被提拔重用,天下贤士都归附杜林。建武十一年,司直的官职被废除,让杜林代替郭宪担任光禄勋。在宫内负责值宿警卫,在宫外总管左、右中郎将以及五官中郎将,周到严密恭谨小心,推举贤才被认为公正无偏。郎官中有喜好学问的人,总是得到杜林的教诲和指点,从早到晚杜林家里经常坐满了好学之士。后来皇太子刘彊自己请求退位,封为东海王,所以加派官员部属,任用杜林为王傅。随从光武帝南巡。当时几位王傅数次被光武帝宣召,有的因为交游广泛,不能前去应诏;惟独杜林忠于职守,有召必到。虽然其他王傅没有受到批评,但只有杜林受到赏赐,他又推辞不敢接受,光武帝越发器重他。建武二十二年,杜林又担任光禄勋。不久,代替朱浮担任大司空。第二年去世,光武帝亲自参加葬礼为他送葬,任用其子杜乔为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