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473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6.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70页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课件:模块3 第11单元 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模块三 文化发展历程第十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第36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栏目导航1234基础梳理 知识通关史料探究 历史解释课堂训练 双基提能课时跟踪 一练而就|知识体系|素养热词 服务生产、强调应用、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浪漫与现实并存、各具特色的时代文学;历史悠久、注重写意、风格多样的民族艺术。|学法指导|古代中国的科技(1)注意两种“趋势”: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辉煌与近代的落伍。(2)理解三个“特点”:重经验,轻实验;重综合,轻分析;重实用,轻理论。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1)把握三种“艺术”:书法、绘画、京剧。(2)注意两个“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3

2、)理解一种“趋势”:逐渐平民化、通俗化。基础梳理 知识通关 1一、古代中国的科技1四大发明项目成就影响造纸术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 1_是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促进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印刷术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2 _推动了 3 _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造纸术胶泥活字印刷术文艺复兴项目成就影响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4_日益衰落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 5_的时代骑士阶层地理大发现2.数学、天文和历法(1)数学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6 _著作。计算工

3、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应用数学(2)天文天文观测:留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7 _。仪器制作:创制了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3)历法夏朝时有了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 8 _,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石氏星表授时历3农学和医学(1)农学著作: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其中 9_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2)医学著作西汉编订的 10 _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

4、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11 _”。齐民要术黄帝内经东方药物巨典|拓展提升|北宋时期科技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1)封建经济在唐代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推动了我国传统科技的发展。(2)文化的繁荣对印刷术提出了新要求,对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起到了促进作用。(3)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使得指南针在北宋时应用于航海。(4)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这促进了火药武器的发展。|素养感悟|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新精神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16 世纪中期

5、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居于世界的前列。我们不能沉溺于辉煌的过去,要从辉煌的过去寻找到一些启示,需要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中的精华传承至今,建立中国独有的科技文化,为中国科技力量在世界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做好充分的准备。二、古代中国的文学1诗经(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3)特点: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丰富,语言质朴,现实感强。(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 12 _的基础。2楚辞(1)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2)代表作:屈原的抒情长诗 13 _。现实主义离骚3汉赋含义以 14 _为基

6、础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4.唐诗(1)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2)成就:唐代诗歌成就非凡,分边塞诗、山水诗、讽喻诗等形式。(3)代表人物:王勃、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楚辞5宋词和元曲宋词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15 _数量不断增加派别: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元曲形成:元代的散曲和 16 _一起合称为元曲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市民元杂剧6.明清小说(1)背景政治上,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经济上,手工业、商业繁荣

7、,17 _出现,市民阶层扩大。思想上,质疑和批判传统儒学的反封建思想出现。(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3)作品: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资本主义萌芽|辨析比较|正确区分诗、词、曲(1)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2)词:句子长短参差不齐,便于抒发感情和歌唱。(3)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误区警示|元曲元杂剧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包括歌唱、对白、舞蹈、场景等诸多要素。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素养感悟|从成语大会到诗词大会,近期汉语文化类节目的火爆,充分展示出年轻一代在传

8、承传统文化方面的理想、情怀和能力。古典诗歌热潮的兴起不是偶然,而是先贤诗人几千年的智慧与情感集结,是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长期热爱与广泛积累。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必将有效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概念阐释|市民文学封建社会后期,为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又称为城市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它是 12 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三、古代中国的艺术1汉字的演变(1)起源:六千多年前的“18 _”。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2

9、)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3)趋势:19 _。2书法(1)阶段:魏晋以前处于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 20 _阶段。图画文字由繁到简自觉(2)概况类别特征代表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21 _高魏晋:钟繇、王羲之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22_高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文征明等实用价值审美价值3.绘画(1)起源:远古时代,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2)成熟: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3)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10、。(4)发展时期特征代表魏晋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顾恺之 23 _和洛神赋图隋唐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 24_、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两宋画学兴起,25 _是最大亮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明清26 _成就最为突出王冕墨梅图、徐渭牡丹蕉石图、郑板桥墨兰图女史箴图步辇图风俗画文人画4.戏曲(1)发展演变:由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27 _把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明朝昆曲流传甚广。(2)京剧艺术形成:道光年间,“28 _”形成京剧。发展:“同光十三绝”。传播: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并逐步走向世界。元杂剧徽汉合流|思维点拨|汉代的文艺重视实用性,而魏晋

11、时期开始强调情感价值,一方面仍承担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又成为使人可以得到美感享受的艺术品而独立出来,可以说在魏晋时期开始发现艺术。|归纳总结|中国画的类型及特征(1)文人画:强调个性,注重写意;讲究借物抒情,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2)山水画: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中国画的精粹。(3)风俗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与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误区警示|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形成,而不是京剧的形成。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

12、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京剧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最高成就。|拓展提升|京剧发展演变的启示(1)艺术要保持长久生命力必须大胆创新,博采众长,不能固守传统、因循守旧。(2)开放不仅适用于发展经济,也同样适用于艺术的发展与创新。(3)民族艺术的创新还要结合实际,扎根于民族文化。史料探究 历史解释 2主题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史料实证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史料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数量2225259257788探究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科技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 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

13、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了发展。|历史解释|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意识。(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领域。(二)唯物史观影响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因素史料一 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看起来怎样祥和无害,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信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的作为和历史首

14、创精神。马克思史料二 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探究 据史料一、二及所学知识,综合归纳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提示 政治环境及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思想观念及统治者的科技教育文化政策;对前代科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历史解释|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3)中国古代君主

15、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科技人才短缺。(4)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根本原因。对应训练 1(2019 届河北石家庄一模)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解析:选 D 材料说明的是中国引用西方科技的特点而不是影

16、响,故 A 项错误;材料是个例,不能说明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表明西方科技的目标,故 C 项错误;材料“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说明中国在引用西方科技时重实用轻理论,故 D 项正确。主题二|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一)史料实证古代中国的文学特色史料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巷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 间 的 娱 乐 场 所 也 需 要 大 量 的 歌 词,士 大 夫 的 词 作 便 通 过 各 种

17、途 径 流 传 于 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探究 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艺术世俗化趋势的推动因素。提示 推动因素:古代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娱乐设施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人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历史解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时代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和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词藻描绘恢弘气势。(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

18、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山水画开始形成;书法逐渐进入自觉阶段。(4)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促成了唐诗的繁荣;绘画同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风格多样;楷书、草书等书法艺术成就辉煌。(5)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元代统治的黑暗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元曲成为主要艺术形式,戏曲走向成熟。(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曲走向繁盛;抒发个人心意的文人画盛行。(二)家国情怀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史料一 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元代

19、倪瓒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史料二 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探究 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影响古代绘画风格的主要因素。提示 政治统治及社会稳定与否;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方面的变动;文人阶层的扩大等。|历史解释|中国绘画的主要类型及特点(1)山水画: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中国画的精粹。(2)文人画:强调个性,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素养;北宋后中国绘画的主要形式。(3)风俗画:

20、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4)年画: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在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是中国古代一种寓意吉祥的形象。对应训练 2(2019 届内蒙古包头二模)宋明时期的设计文化,由汉唐时代追求的雄浑壮美,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讲究秩序稳定,公正规范,并逐步成为一种时代风尚。这一变化反映出()A理学思想左右社会文化生活B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C门阀士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D传统文化价值观被摒弃解析:选 A 由材料“由汉唐时代追求的雄浑壮美,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讲究秩序稳定,公正规范,并逐步成为一种时代风尚”可知,宋明时期由于受到理学规范的影响,人们追求

21、规范、有序的生活风尚,故 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而非经济的发展,故 B 项错误;“门阀士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的表述过于绝对,故 C项错误;理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故 D 项错误。课堂训练 双基提能3|A 组|1(2019 年全国卷,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解析:选 C 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

22、为主流”的结论,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讲的是拔河活动,而不是战争,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故 C 项正确;材料中“荆楚民间”说明不是以宫廷生活为主,故 D 项错误。2(2018 年全国卷,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解析:选 C 材料中只是提及墨子中一些关于数学和物理知识的记载,并

23、未体现出其他学派的思想主张,故 A 项错误;墨子中有关于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 B 项错误;墨子中的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科学知识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的研究和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 C 项正确;墨家学派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故墨子并不能体现贵族阶层的旨趣,故 D 项错误。3(2018 年全国卷,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24、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解析:选 B 药物学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等一系列综合因素推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受大一统政治体制的影响,故 A 项错误;材料关键信息“由国家制定”“官修本草”“朝廷颁行”,体现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故 B 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故 C项错误;神农本草经与唐本草完成于宋明理学出现之前,不会受到宋明理学的推动,故 D 项错误。4(2018 年全国卷,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

25、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解析:选 D A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错误;京剧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 B 项错误;由材料“官腔”“宫廷”“郡邑大夫”可知,明清时期昆曲主要在达官贵族中流传,社会等级观念并没有弱化,故 C 项错误;由材料“官腔”“雅乐”“盛世元音”“郡邑大夫宴款”“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可知,昆曲为士大夫阶级的娱乐品,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故 D 项正确。5(2017 年全国卷,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

26、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解析:选 A 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会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而西周时期的文字比较繁琐,不适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故 A 项正确;从西周到战国时期,文字的书写材料变化不大,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为主,故 B 项错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文字的字形变化关系不大,故 C 项错误;秦朝建立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西周与战国”不符,故 D 项错误。6(2016 年全国卷,24)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

27、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解析:选 B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统一全国文字,但是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三种字体,故 A 项错误;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题干“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正是汉字演变过程的一部分,故 B 项正确;三国曹魏时期流行的字体不是先秦古文、小篆,这与材料“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不符,故C 项错误;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故 D 项错误。7

28、(2016 年全国卷,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解析:选 C 社会对艺术的评判并不是由皇帝好恶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决定的,故A 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的说法过于绝对,故 B 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很高,而且他的书风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适应了唐太宗时统一帝国的需要,并且王羲之的书法受道教

29、影响极大,也适应了唐代三教并行的时代特征,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未体现“朝代更替”的作用,故 D 项错误。|B 组|1(2019 届甘肃一模)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这种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甲骨卜辞()A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B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C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D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解析:选 D 甲骨文对研究历史有重要的意义,“真实状况”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早期自然崇拜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而非自然与

30、人和谐发展的关系,故 B 项错误;由材料“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可知,其影响的是文化的发展,故 C 项错误;甲骨文中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探索和记录影响到后期天人关系思想的形成,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故 D 项正确。2(2019 届河南天一大联考)据左传记载,公元前 548 年,楚司马苏掩奉命整治军赋,他对不同类型的田土、山林、水泽等做了精密的测量和计算,然后依据收入确定军赋的数额。这一记载说明当时()A土地国有制度遭到破坏B人们已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C国家专营思想开始出现D诸侯争霸推动各国变法开展解析:选 B 材料强调的是对田土、山林、水泽的测量和计算,没有体现土地国有制遭

31、到破坏,故 A 项错误;据材料“他对不同类型的田土、山林、水泽等做了精密的测量和计算”可知,人们已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故 B 项正确;材料主旨在于用数学知识测量和计算,看不出国家专营,故 C 项错误;材料只体现了楚国整治军赋,体现不出各国变法,故 D 项错误。3(2020 届河南顶级名校联考)从唐代到清代,中国生产的用纸,除了一般的纸张外,还有各种彩色的腊笺、冷金、错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纸等名贵纸张,以及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等。这表明()A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造纸的原料来源丰富C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展D书写材料出现了革命解析:选 C 纸张种类的增加无法体现文化的繁荣,故 A 项错误;纸

32、张种类的增加无法体现制作原料发生改变,故 B 项错误;唐代开始,中国古代纸张的种类增多,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求,体现了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进步,故 C 项正确;书写材料仍是以纸张为主,未发生革命性变革,故 D 项错误。4(2019 届河北唐山三模)学者将唐诗与宋诗的区别概括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君主喜好的改变B中枢权力重心的转移C传统经济政策的瓦解D社会思潮变动的影响解析:选 D 君主的喜好不能整体上影响文学的走向,故 A 项错误;中枢权力重心的转移与文学变化无直接关联,故 B 项错误;战国以来,我国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故 C

33、项错误;根据材料“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可知,唐代与开放包容的理念和注重艺术的规矩法度有关,宋代与以文治国、理学兴起相关,故 D 项正确。5(2020 届广东肇庆一模)扇子是中国戏曲的重要道具,昆曲表演中有这么一个说法,叫做“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媒扇肩,僧扇手心,道扇袖”。这种舞台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A虚拟化B综合性C程式化D写实性解析:选 C 由材料“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媒扇肩,僧扇手心,道扇袖”可知,昆曲表演有着严格的程序规定,强调的是程式化,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课时跟踪 一练而就4谢 谢 观 看 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