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师一号》2015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1 双基限时练10.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339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一号》2015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1 双基限时练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名师一号》2015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1 双基限时练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名师一号》2015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1 双基限时练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名师一号》2015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1 双基限时练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名师一号》2015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1 双基限时练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名师一号》2015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1 双基限时练10.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名师一号》2015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1 双基限时练10.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名师一号》2015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1 双基限时练10.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名师一号》2015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1 双基限时练10.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双基限时练(十)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1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A冗官 B冗兵 C积贫D积弱解析材料反映了北宋军队军纪不严、士兵缺乏训练、骄纵懒惰的状况,这必然会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形成北宋“积弱”的局面。答案D2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会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相抵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

2、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解析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北宋随着国家收入增多却“民贫乏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只能是入不敷出,这是由于冗官现象造成的吏治腐败。答案D3观察下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北宋面临藩镇割据的局面B“澶渊之盟”的地点在都城东北C北宋时期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D北宋主要面临辽和西夏的威胁解析图片反映了北宋时期各族政权并立的状况。北宋初年通过加强中央集权,铲除了地方割据,A项说法错误。答案A4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

3、高额赔款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A BC D解析是造成“三冗”问题的原因,属于支出;是造成政府财政困难的原因,属于收入。答案D5北宋初年实行更戍法,你认为下列哪一说法符合这一改革的后果()A“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B“兵无常帅,帅无常师”C“方镇相望于内地” D“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役征”解析更戍法的措施是让各地驻屯的军队经常换防,以达到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的目的,B项正确。A项描述的是地方治安的稳定;C项反映的是藩镇割据的景象;D项谴责的是兵役繁重的影响。答案B6阅读宋太宗至宋英宗时期的财政情况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时代岁入(缗)岁出(缗)盈亏(缗)太宗至道末年(9

4、76年)22 245 800余大半真宗天禧末年(1021年)150 850 100126 775 200余24 074 900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126 251 964无余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 138 405120 343 174非常费:11 521 278亏15 736 047A.北宋的财政逐渐由盈余向亏空过渡B冗官、冗兵、冗费是导致财政亏空的主要原因C11世纪中期北宋出现严重财政危机D11世纪中期的财政亏空使北宋军队战斗力严重削弱解析从表格中“盈亏”一栏的数字变化可判定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严重的财政危机是“三冗”造成的,因此B、C两项正确。北宋初年,统治者为加强中央对

5、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实行更戍法等,造成北宋军队战斗力下降。答案D7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局面的出现,从反面证明了()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解析A、D两项的表述不符合一般规律;C项错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应是利大于弊。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造成了冗官现象的重大弊端,从反面得出的教训是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答案B8梦溪笔谈记载:“皇祐(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

6、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解析材料反映了范仲淹一方面对饥民实行放粮救济,一方面让寺院大兴土木,这实际是为流民提供工作赚钱的机会,类似于“以工代赈”。答案C9庆历新政时,范仲淹要求严格“恩荫”制。宋代实施的“恩荫”制()是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是官僚阶层特权的体现是导致北宋“冗官”“冗费”的重要原因削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A B C D解析“恩荫”制是贵族子弟依靠门第、关系入仕的一种途径,不是科举考试的科目,排除;通过“恩荫”制笼络了大批大官僚大地主,因此这一制度并未削弱北

7、宋政权的统治基础,排除。答案C10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北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B北宋王朝政治腐败C变法内容不尽合理D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解析庆历新政失败后的主要原因是变法遭到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这说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答案A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知;盗贼者,心腹之患深自忧。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疏请回答:

8、(1)据材料一所述,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比较材料二、三,你认为哪个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为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则材料中提供了“冗吏”“内忧”“外患”及政府的财政问题等方面的信息,据此可以判断朝代和所出现的问题。至于问题出现的原因,对材料观点的评价和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主要还是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问题: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危机十分严重。原因:一是政府不断扩充军队,增设官吏,军费和官俸开支越来越大;二是北宋还要给

9、辽和西夏“岁币”。(2)范仲淹之言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因为在当时官僚机构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的威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与范仲淹所说吻合。(3)北宋中期发生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和以理财为中心的王安石变法。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杯酒释兵权材料二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荒,有叛民而无叛兵者。”每逢荒年,政府就派人到灾区招募饥民当兵,灾荒不断,募兵不已。北宋初年,军队仅有近20万人,到宋仁宗时,军队总数达140万人之多。请回答:(1)材料一中“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的是宋太祖将什么大权完全集于一身?(2)从材料二可以

10、看出北宋实行养兵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两则材料中所采取的措施产生的影响。解析本题以宋太祖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为主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宋太祖把军权集于一身。第(2)问,注意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第(3)问,要注意理清集中军权、养兵政策与冗兵、积贫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1)军权。(2)防止内患。(3)军权集于皇帝一人,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造成指挥不灵,效率低下,削弱了军队战斗力,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弱”局面。养兵政策,使北宋军队数量激增,出现“冗兵”现象,导致军费激增,使北宋财政入不敷出,

11、逐渐形成“积贫”局面。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臣伏见景德、祥符中(约10041016年),文武官总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选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窃以唐、虞建官唯百,夏、商倍之;周设六官,僚属渐广;秦并六国,郡县益众;降及汉、魏,以至隋、唐,虽设官寖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千员则有余矣。今乃三倍其多,而有三岁一开贡举,每放仅千人,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荫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是食禄者日增,力田者日耗,则国计民力安不

12、窘乏哉?包拯集论冗官财用等材料二河北民,生近二边(宋夏、宋辽交界)长苦辛。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少相携来就南(迁徙河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王安石河北民请回答:(1)包拯认为从真宗到仁宗仅四十余年的时间,北宋政府出现了怎样的问题?将会产生什么影响?(2)材料二王安石的诗歌反映了什么问题?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读懂材料即可作答。材料一反映了北宋中期官吏冗滥以致造成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的现实;材料二描述了河北人民由于地处边陲,经常受到辽夏的侵扰,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被迫南迁民不聊生的景象。答案(1)问题:从真宗到仁宗仅四十余年的时间,官员人数已经超过一倍多。北宋地方州郡的数量和官员人数同前代相比有很大增长,并随着科举考试等选官制度的发展而年复一年地增长。影响:官僚队伍如此发展下去,国家财政难以维持。(2)北宋政府与辽、西夏长期战争,导致人民兵役和赋税的沉重,辽、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北宋出现统治危机。- 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