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246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本节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的内、外力因素”。 本节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以下要点: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地表形态的变化,从内力作用的层面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以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宏观地形的分布和变化 , 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一般通过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加以说明。本节课就是讲区域大地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塑造。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以使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

2、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作用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同时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力或外力)。基于这样的要求,教学时没有必要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或各种类型的地貌作全面系统的介绍,而应举例(即“标准”要求的“结合实例”)加以分析。二、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通过对千姿百态的地形成因的“设问”切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来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然后再从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两

3、个方面加以展开。关于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这部分内容,教材从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两个角度加以阐述。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材介绍了两种基本的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并着重说明了这两种构造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和地貌特征。对于教学难点“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教材用“活动”的形式来安排,旨在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图片材料分析判断来达到教学目标。关于断层,教材在简单介绍其成因后,展示了示意图和景观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得出断层对地貌的影响及断层带的地貌表现,然后再介绍两条断层之间不同的运动组合地垒和地堑。【学情分析】1、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教材原理的理解比较困难。但限于水平

4、,学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分析,对地形的了解也往往流于表面,关注局部。而无法对全球作出一个让自己都信服的解释。2、根据平时对学生了解,对世界地形的成因等一些自然现象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利于本堂课的顺利进行,许多学生甚至在小学或者初中的时候都关注过这方面的内容,并且高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本课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并配以丰富的色彩,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3、本课的知识网络复杂、容量大,教学设计贴近教材,并有一定的拓展和扩充,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2、了解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二)过程与方

5、法 1、学会阅读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2、学会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的一般方法。通过课堂和野外的实践活动,培养 学生的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 2、了解地质构造规律以及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的思维意识。 3、通过教材中图片的教学,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通过欣赏由于内、外力作用形成的一些优美自然风光,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美的观念。四、 教学重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

6、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五、教学难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六、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列表比较法。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及书本、竹片。八、 知识结构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概念:由 运动留下的“痕迹”。1、褶皱 概念: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基本形态:一般地说,中间向上隆起的叫 ,中间向下凹陷的叫 。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地区的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 ,比较 ,抗 能力

7、较强,反而形成山地。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形态来识别背斜和向斜,而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确定背斜和向斜,背斜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 ,向斜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 。 2、断层 概念: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 ,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 。 形式:断层中两侧陷落,中间的突起的部分叫 ,常形成陡峻的 。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 构造,常形成 或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岩浆喷出地表即为 ,其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常形成 、 等多种火山地貌。大地由于 而快速震动称为 ,其结果往往造成地壳 和 。九、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走过会留下足迹,同样的道理,地壳运动也会留下它的痕迹。那么地壳运

8、动会留下哪些痕迹呢?【展示沉积岩山体图片,提问】组成该山体的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哪一种岩石?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沉积岩。因为该山体的岩石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教师讲解】沉积岩在沉积的时候,其岩层本来是水平的。但我们经常看到的岩层并不一定是水平的,而是倾斜、弯曲,甚至断裂。这些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是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称为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如果岩层发生变形,我们称之为褶皱,如果岩层发生变位,我们称之为断层。我们先来学习褶皱的相关知识。【展示褶皱形成图,提问】这是褶皱的形成示意图,请同学们思考:导致该处岩层发生弯曲的原因是什么?褶皱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9、】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我们来看一下褶皱的准确概念: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就形成了褶皱。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教师提问】那么背斜和向斜在外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略(请一个学生回答)。【教师讲解】背斜:岩层中间向上隆起;向斜:岩层中间向下弯曲。【教师提问】一般情况下,背斜和向斜往往会形成什么地形?【学生回答】略。【讲解】一般情况下,背斜隆起成山,向斜则常形成谷地或盆地。这是构造运动初期形成的地表形态,主要是在内力挤压作用下形成的。那么,是否背斜一定形成山岭,向斜一定形成谷地呢?【展示背斜谷和向斜山图片,提问】这幅图中,背斜和向斜分

10、别形成了什么地形?背斜形成谷地,向斜形成山岭。这种地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来观看一个动画。【播放背斜谷向斜山动画】【教师总结】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背斜也可以成谷,向斜也可以成山,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在解释这个原理之前,老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生活中所常见的竹片,如果我们把它折一下,使之弯曲,那么它的顶部会因为受到张力而裂开,从而变得脆弱,如果我们倒有腐蚀性的液体进去就会很容易渗透到竹片内部,从而腐蚀掉我们的竹片。那么背斜也是这样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疏松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侵蚀,反成山岭。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这种现象叫地形倒置,称为逆地貌。主要是在外力作用

11、下形成的。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单纯的从地形上来判断某地是背斜还是向斜。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准确判断背斜和向斜呢?【学生回答】根据岩层的形状来判断。【教师总结】从岩层的纵剖面来看,岩层向上隆起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什么是纵剖面呢?从上往下切,得到的面就是纵剖面。如果从岩层的横剖面来看,我们就要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横剖面就像图中的这个切面一样,是横着切得来的一个面。【展示岩层新老关系图】与学生一起分析,教师点评:正常情况下沉积岩的岩层老的岩层在下面,新的岩层在上面。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教师归纳总结填表】我们通过填一个表来总结下背斜和向斜的区别。褶皱有两种基

12、本形态:背斜和向斜。背斜岩层向上隆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背斜最初形成山岭,后来因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最初形成谷地,后来因槽部受挤压,不易侵蚀,反成山岭。世界上的许多高大山脉,都是有褶皱作用形成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脉等。【教师承转】刚刚我们学的褶皱是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而断层是另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由于岩层的受力方向不同,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当来自水平方向的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的是褶皱;而当岩层受到来自垂直方向的压力或张力时,岩块会发生破裂、位移或者错动,就会形成断层。【展示断层形成的动画图,提问】请同学们观看

13、断层的形成动画并结合书中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断层?2断层线两侧的岩石运动方向如何?【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断层线两侧的岩石一块上升,另一块下降。【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移动幅度很大,上升的部分会形成什么地形?下降的部分又会形成什么地形?【学生回答】略(请一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上升的岩块称为地垒,下降的岩块称为地堑。在地垒基础上常发育成块状山地或陡峻的山峰,如: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万佛顶等。在地堑构造上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汾河谷地、渭河谷地等。在断裂带上易

14、发育成裂谷、河流,如东非大裂谷等。(展示各种地形图)【教师】我们学习完了地质构造与我们的地表形态的塑造,那么我们研究地质构造到底有什么现实意义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褶皱的现实意义。背斜是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因为它的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而且相对于水来说,石油和天然气密度小,存在于水的上面。同时背斜也是隧洞的良好选址,因为它天然成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向斜是良好的地下水储藏区,因为其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我们再来看一下研究断层的现实意义:我们来通过一个题研究其现实意义。同学们请看题,有人打算在C处修建一水库,请问该想法是否可行?不可行,因为C处有断层,易诱发地震;且断层破

15、碎带还会造成水库漏水。所以,我们修建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时候应该避开断层,因为断层处的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但是,断层却是泉水、湖泊分布地,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断裂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我们来总的归纳一下地质构造的现实意义,同学们请看表格。【课堂小结】内力作用引起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就是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背斜受内力作用形成山,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向斜受内力作用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山岭。断层岩块上升就是地垒,岩块下降就是地堑。在地垒的基础上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

16、,在地堑的基础上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矿、找水,以及工程建设等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得影响,而内力作用的表现除了地壳运动、地质构造以外,还表现为岩浆活动和地震等。下面我们再来探讨它们是怎样影响地表形态的。板书:(二)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推进新课 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概念。【教师讲解】岩浆喷出地表为火山喷发;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火山喷发后,其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多种

17、火山地貌。如:日本的富士山、东北长白山、五大连池等都是由火山作用形成的;而地震往往会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教师总结】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它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地表形态发生急剧的变化,并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火山喷发吞噬大片土地森林,毁坏村庄和城镇,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但同时也供给人类有益的礼品,如火山岩是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矿产,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火山喷发的气体是很好的工业原料,巨大的热能(地热)可用于发电、取暖,火山风光更是当今的旅游资源和疗养胜地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也就是说褶皱和断层是本堂课的重点。地质作用塑造地表类型,让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多姿多彩。而其中的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又让我们知道了地表形态的形成既有其一般规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同时也存在着特殊变化,如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等。对这些内容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课堂练习】最后,我们来做两个课堂练习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