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5.0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 SARS已经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人们对SARS的来源有过很多的猜测,实验室也被列为怀疑对象。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研究员陈继明告诉中国科学报,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 SARS病毒是人为制造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彻底排除人为制造的可能。“首先,有不少实验室,包括美国、欧洲或中国数十家实验室,能够人为制造多种危害极大的病毒,而且人为制造这些病毒不需要特殊材料和设施设备,费用也很少。”他说。 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甚至有组织的科学不端、
2、不察行为,屡见不鲜,这也导致人们对现今很多新发的传染性疾病有越来越多怀疑。“比如 2009年导致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就被人们怀疑是人为制造的,”陈继明说,“这是因为至今未发现这个基因组上看似猪的病毒确实来自猪群的实际证据。而且这个病毒的父亲和母亲历来分居在欧亚和北美两处,至今也没有发现它们在同居的迹象,那么它们生下这个孽子的概率应该很小。” 此外,有不少危害极大的病毒,包括埃博拉病毒、 SARS病毒、尼帕病毒,能够在人群中快速传描H5N1亚型的禽流感病毒,以及1918年引起全球数千万人死亡的、对人有神经毒性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等,都被一些实验室复制出来了;这类行为已经遭受诸多人士的广泛关注
3、,甚至谴责。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所长曹务春表示,在 2004年实验室感染事件发生后,有人就说SARS是源于实验室泄漏。“我与一位长期研究SARS冠状病毒的英国专家专门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认为人造病毒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SARS病毒是RNA病毒类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现在的技术水平很难操控。”曹务春说。 俄罗斯的一些专家则认为 SARS病毒来自实验室的可能性较大。因为,SARS来无影去无踪,不符合一般的传染病流行规律。一般的传染病流行,在大的流行风波发生后总会再经历一个小的流行风波,也就是说总会持续几年。SARS显然不是这样。从这一点看,SARS病毒不太像自然发生的病毒。 (摘编自SA
4、RS溯源猜想,中国科学报2013年4月12日,有删改)材料二: 衡量一种传染病的影响,一个粗糙的思路是考虑两个维度:毒力和传播力。前者衡量的是如果一个人一旦患上该传染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后者衡量的是一个人有多大概率会得上这种疾病。 新冠病毒肺炎的毒力目前有一些粗糙的估计。在最初患病住院的 40多人当中,病死率高达15%,重症监护的比例超过30%,都已经超过了SARS的水平。但是如果综合考虑更多症状轻微的患者的话,综合病死率目前在3%左右,远低于SARS(10%)和MERS(35%)的水平。 而关于这种病毒的传播力,有一个相对简便的定量指标,叫基本传染指数( R0),代表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条件下,
5、一个感染者平均而言能够传染给几个人。可想而知,RO越大则意味着传播力越强,如果R0小于1,则意味着这个疾病会慢慢自我消亡。作为对比,这里列举了几个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传染病的传播力数据:麻疹(12-18),天花(3.5-7),流感(2-4),SARS(2-5)。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冠病毒肺炎在1月23日给出过一个粗糙的估计在1.4-2.5之间,也就是说它的传播力远不如SARS。 (摘编自新华网新型冠状病毒的来龙去脉2020年1月29日,有删改)材料三: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敬畏生命的精妙论述。例如,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
6、之,德逾于此”等。这些观点,也引起了西方学者的高度关注,德国哲学家施韦泽提出:“中国伦理是人类思想的伟大成就。较之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中国思想都走在了前面并且赋予了爱还要涉及生灵及万物的内涵。”他认为中国的伦理学者早就确定了人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例如,他指出孟子以感人的语言表达了对动物的同情,列子认为动物心理和人类心理的差别并不很大,杨朱反对动物只是为了人及其需要而存在的偏见,太上感应篇提到了月令“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的要求。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施韦泽明确提出敬畏生命的概念,他基于欧洲传统思想认为道德关系只限于人类自身,把动物、植物等生命形态置之度外的缺陷,认为世界不仅是过程,而且是生命
7、,倡导一种对所有生命都承担起责任的伦理学。因此把“敬畏生命”作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核心范畴是可行的。 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已经充分动员起来,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正在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广大医护人员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成为阻击疫情的中坚力量,也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而从当代生命伦理学体系构建的角度看来,这也是一个从敬畏生命到敬佑生命的深化、丰富和发展过程。 艰难因苦,玉汝于成。在攸关全体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时刻,伦理学工作者要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在事上磨练”,把“敬畏生命”的信念落实为“敬佑生命”的行动,向面对重大传染病
8、威胁义无反顾、舍己救人的医护人员学习,团结一心、排除干扰,直至最终战胜疫情。 (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的生命伦理学思考,光明日报2020年02月17日,陈泽环,有删改)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让人对很多新发传染病产生怀疑,SARS等病毒被实验室复制出来的行为受到关注和谴责。 B因为SARS病毒不符合一般传染病流行规律,没有在消失后再次流行,所以俄罗斯一些科学家证实了它来自实验室。 C毒力和传播力是衡量一种传染病影响的两个维度,据此分析,新冠病毒肺炎在传播力这个维度上远低于SARS。 D孟子、列子、施韦泽等认为人应该敬畏生命,同时人应该承担起对动物
9、的义务和责任。黄帝内经、月令等典籍也有此观点。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对于SARS病毒是否源于实验室泄漏,英国、俄罗斯专家存在较大分歧,英国专家认为现在的技术水平还很难制造出来类似病毒。 B基本传染指数是一个判断病毒传播力相对简便的定量指标,因此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时可以采取外力干预的办法降低RO指数。 C2009年导致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病毒,被人们怀疑是人为制造的,原因是有人存在科学不端、不察行为,人为制造病毒成本不高。 D基于对中国古代伦理观念先进性和欧洲传统思想缺陷的认识,施韦泽提出要敬畏生命,倡导一种对所有生命负起责任的伦理学。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
10、 A材料一在论述“SARS病毒是否是人为制造的”看法时,运用了例证、引证、比喻论证的方法观点鲜明,论据充分。 B材料一引用陈继明的说法来证明至今未发现基因组上看似猪的病毒确实来自猪群,这一说法备受诸多人士的广泛关注。 C材料三以全国人民打响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作为事例,来论证全国上下要团结一心、排除干扰,最终战胜疫情。 D三则材料尽管文体特征、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主要围绕“传染病毒与疫情”展开,为人类应对病毒及疫情指明方向。假如要论证“人类不可能人为制造类似于SARS的传染病病毒”这一观点,你能从上面材料中找到哪些论据?请简要说明。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人类怎样才能应对流行病毒。2. 阅读下面的
11、文字,完成各题。 清风拂面孙春平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
12、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那是一张 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 “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 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
13、我们。 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 走?便宜你 !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一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 “你看着来吧。” 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 “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 “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
14、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 “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 “回城没分配工作呀?“ “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
15、手艺,咱就知足啦。” 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 “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 “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 “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 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姑娘撅撅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
16、叫你早点收摊儿呢。” “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 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 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师傅。不能让他跑了!” “他忙哩。” “您不知
17、道” “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 “他-”我要喊出来了。 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 50元的票子。 “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小说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个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的人。 B理发师傅不愿意接受工友们理发时多给自己的钱,这不仅表现了理发师傅的自尊自爱,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 C“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天气的
18、变化没有给小理发棚带来凉爽,这暗示了理发棚里气氛沉闷。 D小说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动作细致传神,表现了小伙子的机警灵活。 B“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暗示理发师傅己察觉小伙子捡钱的动作,设置巧妙。 C小说叙写理发师傅女儿送饭情节,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也表现了理发师傅夫妻互相关心、和睦相处,丰富了作品内容。 D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
19、叙述者,又是参与者、见证者,“我”的情绪波动让读者身临其境,使故事更富真实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小说题目“清风拂面”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3.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呜呼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选自苏洵六国论)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
20、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
21、,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付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22、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苏辙六国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 B.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 C.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 D.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
23、公、侯、伯、子、男五等。 B.士,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后统称统治阶级中的知识分子。 C.山东,指泰山以东的地区,“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中的“山东”就是这个意思。 D.区区,一般形容数量少或者不重要,后也为自谦词,如“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两文都是在宋王朝面临外部威胁的形势下借古讽今发表议论的,都要求积极抗战。 B.苏辙文中举范雎收韩、商鞅收魏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昭王出兵攻齐的做法有所不妥。 C.苏洵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是对北宋统治者“以贿求和”的妥协政策予以讽谏。 D.苏辙文从各诸侯国着笔,指出山东诸国如“厚韩亲魏以摒
24、秦“,秦国就不能有所作为。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付无穷。苏洵的六国论从 _ 的角度立论,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最后引出“为国者无为积威之所劫”的历史教训。苏辙的文章则从 _ 的角度立论,论证六国相继破灭的原因,批评六国之士的“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答题。 蝶恋花苏轼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
25、吹落梅花月注鴂:伯劳鸟,鸣声悲凄。角声:古代军中吹角以为昏明之节,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发音哀厉高亢。梅花月,月色如梅花,也指乐曲梅花落。梅花落曲调悲凉,常表达怀乡的主题。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春事阑珊芳草歇”,这是词人对暮春景的概括,同时也为全词的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调。 B“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说词人作客他乡,无从祭扫,但他乡的优美风光可以聊以自慰。 C落红处处,人耳之声,偏偏是鳩鸟啼鸣,这是词人对“春事阑珊”暮春景色的具体描述。 D词人所思之人处在“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严,不能自由往来。词的末尾两句“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有何含意?
26、请简要分析。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_ , _ , _ ”三句借助挺直的木头变弯后,即使晒干也不能复原这一现象,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道理。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刘义隆北伐失败告诫统治者收复中原要有所准备,不要草率出兵的句子是:“ _ , _ , _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 _ , _ 。”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存亡绝续的关键时刻
27、_,_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 _的壮丽史诗。在九十七年 _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实行了中华民族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下列在文中培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它激励着中华
28、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 B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 C这面精神旗帜激励着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 D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中华儿女被它激励着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 A崭露头角义不容辞气壮山河汹涌澎湃 B崭露头角义无反顾气吞山河波澜壮阔 C脱颖而出义不容辞气壮山河汹涌澎湃 D脱颖而出义无反顾气吞山河波澜壮阔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安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B实现了中华民族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C实行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
29、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D实行了中华民族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跨越;7.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健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_,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_。_,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上,积淀形成了许多宝贵的财富。这些财富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夏明翰秉持“砍头不
30、要紧,只要主义真”的信念,英勇就义;周文雍和陈铁军在敌人枪声中举行刑场上的婚礼;江竹筠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牺牲在新中国成立的一刻这些财富是改天换地的斗争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这些财富是鼓舞人心的话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些财富是矢志不渝的探索:改革开放,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复兴中学 7月1日要举办以“跨越百年,何以美丽”为主题的建党100周年演讲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31、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七、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9. 下面是张华写给王老师的一份留言条,其中有五处用语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尊敬的王老师:您好! 时光如梭,转眼高中毕业已一年有余。今天,我登门造访。一则受家父嘱托,前来聊表感恩之情;二则您敬赠给我的佳作,已经拜读完毕,前来切磋。不想老师您不在家中,特留下此便条,望知悉。学生:张华9月19日参考答案1.【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D【小题4】【小题5】【解析】(1)B“所以俄罗斯一些科学家证实了它来自实验室”错误,错在“证实”,原文的表述是“认为可能性较大”。 (2)C“人为制造病毒成
32、本不高”错,结合“我们也不能彻底排除人为制造的可能。首先,有不少实验室,包括美国、欧洲或中国数十家实验室,能够人为制造多种危害极大的病毒,而且人为制造这些病毒不需要特殊材料和设施设备,费用也很少”分析,文中是用来陈述“SARS病毒”的。 (3)A“比喻论证”错,结合全文材料内容分析,文中没有使用这种方法。 B“这一说法”有歧义。既可以指“引用陈继明的说法来证明猪群”,也可以指“至今未发现基因组上看似猪的病毒确实来自猪群”。 C以全国人民打响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作为事例来论证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是如何“敬畏生命”的。 故选:D。 (4)结合“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甚至有组织的科学不端、不
33、察行为,屡见不鲜,这也导致人们对现今很多新发的传染性疾病有越来越多怀疑”分析,人们越来越关注不端、不察的科学行为,对科学家和实验室造成巨大舆论压力。结合“他认为人造病毒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SARS病毒是RNA病毒类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现在的技术水平很难操控”分析,实验室的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能随意制造传染病毒的程度。结合“有不少危害极大的病毒,包括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尼帕病毒,能够在人群中快速传播H5N1亚型的禽流感病毒,以及1918年引起全球数千万人死亡的、对人有神经毒性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等”分析,传染病毒危害极大、传播极快,会产生不可控的影响,会让科学家有所顾忌。结合“因此把敬畏生
34、命作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核心范畴是可行的”“从当代生命伦理学体系构建的角度看来,这也是一个从敬畏生命到敬佑生命的深化、丰富和发展过程”“把敬畏生命的信念落实为敬佑生命的行动,向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义无反顾、舍己救人的医护人员学习,团结一心、排除干扰,直至最终战胜疫情”分析,敬畏生命是人类的共识,科学家不会人为制造病毒。 (5)结合“人们对SARS的来源有过很多的猜测,实验室也被列为怀疑对象”“有不少实验室,包括美国、欧洲或中国数十家实验室,能够人为制造多种危害极大的病毒,而且人为制造这些病毒不需要特殊材料和设施设备,费用也很少”“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甚至有组织的科学不端、不察行为,屡见不鲜,这
35、也导致人们对现今很多新发的传染性疾病有越来越多怀疑”“有不少危害极大的病毒都被一些实验室复制出来了”等分析,加强对科学家的人文教育和对实验室的监控,监督、制止、谴责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避免人为制造灾难。 结合“衡量一种传染病的影响,一个粗糙的思路是考虑两个维度:毒力和传播力”“代表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条件下,一个感染者平均而言能够传染给几个人”分析,传染病发生后,加强外力干预,尽量避免易感人群互相接触,降低基本传染指数。 结合“倡导一种对所有生命都承担起责任的伦理学。因此把敬畏生命作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核心范畴是可行的”“他认为中国的伦理学者早就确定了人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分析,重视生命伦理学,
36、加强敬畏生命教育,引导人们尊重生命,敬佑生命,承担起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 结合“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已经充分动员起来,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正在取得积极成效”“向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义无反顾、舍己救人的医护人员学习,团结一心、排除干扰,直至最终战胜疫情”等分析,全民动员,团结一心;发挥医护医护人员的中坚力量。 答案: (1)B。 (2)C。 (3)D。 (4)人们越来越关注不端、不察的科学行为,对科学家和实验室造成巨大舆论压力。实验室的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能随意制造传染病毒的程度。传染病毒危害极大、传播极快,会产生不可控的影响,会让科学家有所顾忌。敬畏生命是人
37、类的共识,科学家的使命感和伦理道德会约束他们,不会人为制造病毒。 (5)加强对科学家的人文教育和对实验室的监控,监督、制止、谴责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避免人为制造灾难。传染病发生后,加强外力干预,尽量避免易感人群互相接触,降低基本传染指数。重视生命伦理学,加强敬畏生命教育,引导人们尊重生命,敬佑生命,承担起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全民动员,团结一心;发挥医护医护人员的中坚力量。(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
38、)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 (3)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4)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结合文本
39、内容,筛选相关信息。 (5)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
40、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小题4】【解析】(1)B“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不当,“悲惨命运”用词过当,只是表现他们生活不易。 (2)C“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错误,主要是表现这一家人的互相关心、和睦幸福。 (3)梳理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可按照捡钱之前、捡钱时、捡钱后、了解理发师傅的家境后这个过程来梳理。捡钱之前可结合“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概括出“吹着口哨,悠闲无聊”;捡钱时可结合“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只
41、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栗,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可概括出“装模作样,兴奋紧张”;捡钱后结合“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概括出“对话心不在焉,内心慌乱”;了解理发师傅的家境后结合“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可概括出“决定放钱,内心悔悟”。 (4)“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
42、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可知指自然界的风和小姑娘用扇子扇的风,给人带来凉爽;“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指理发师傅的言行让小伙子醒悟,改正错误;“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可知理发师傅对小伙子的包容、爱护,小伙子的知错能改,像清风一样使“我”舒畅;主旨上故事蕴含的人性光辉,像清风一样使读者愉悦。 答案: (1)B (2)C (3)捡钱之前,吹着口哨,悠
43、闲无聊;捡钱时,装模作样,兴奋紧张;捡钱后,对话心不在焉,内心慌乱;了解理发师傅的家境后,决定放钱,内心悔悟。 (4)指自然界的风和小姑娘用扇子扇的风,给人带来凉爽。指理发师傅的言行让小伙子醒悟,改正错误。理发师傅对小伙子的包容、爱护,小伙子的知错能改,像清风一样使“我”舒畅。故事蕴含的人性光辉,像清风一样使读者愉悦。(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
44、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心理描写就是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通常心理描写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让人物自己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一种是由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描述;三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现人物的心理。 (4)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
45、即可。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3.【答
46、案】【小题1】C【小题2】C【小题3】B【小题4】赂秦而力亏【小题5】韩魏附秦【解析】(1)C.“六国世家”是“读”的宾语,其间不可断开,“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中“以”“而”两个虚词连接的句子陈述对象都是“诸侯”,其结构分别是诸侯进攻秦国和诸侯灭亡,故两者之间应该断开。句子翻译为: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故选:C。 (2)C.“山东,指泰山以东的地区”错。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故选:C。 (3)B.“是为了证明昭王出兵攻齐的做法有所不妥”错。由原文“韩、魏塞秦之冲
47、,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可知,举范雎收韩、商鞅收魏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韩、魏战略地位重要,为天下所重。故选:B。 (4)苟,假如;“天下之大”,定语后置句;故事,旧的事例。译文: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委,对付;休息,休养生息;阴,暗地里。译文: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 (5)苏洵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赂秦而力亏”的精辟论点,
48、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苏辙六国论从“韩魏附奏”的角度立论,着重探讨了六国当时应采取的自安之计,全文抓住一个“势”字,站得高、看得远,从大处着笔,高谈阔论、说短论长,颇具战国策土纵横捭阖之风。 答案: (1)C (2)C (3)B (4)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 (5)赂秦而力亏 韩魏附秦 参考译文: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
49、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了却咽不下咽喉的。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选自苏洵六国论)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
50、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 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目标,也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崤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归心以前,却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就认为
51、是可忧的。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惮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韩、魏就从后面偷袭他,这是危险的途径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韩、魏一屈服而归向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到处都遭受到他的祸害。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
52、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
53、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苏辙六国论)(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
54、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
55、),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4.【答案】【小题1】B【小题2】【解析】(1)B“但他乡的优美风光可以聊以自慰”错,“客里风光”指词人作客他乡的时光,“又”字,表明词人在外作客,已非一年。 (2)“梦破五更”这是思乡之梦,然而五更时即被惊醒,体现出诗人美梦被打断的悲凉;此时又听见清寒的角声,“梅花落”的曲调,加上月落之景,更衬托出诗人思乡而不能归的凄凉之情; 答案: (1)B; (2)词人在五更从梦中惊醒,美梦不成,又听到哀厉刺耳的角声,惨白如梅花的月亮,闻此号角,也唯恐躲
56、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后去了。表达了词人不能回家的愁苦,以及对家乡和家人深深的思念。 译文: 本来春天是百花盛开、野草芳菲的季节,处处都有令人赏心悦目、欢情无限的景象。但好景不长,这种美好的景色早就过去了。久处异乡,又是一年清明节。黄昏坐在小院思念亲人。可是,在遍地落花时偏偏遇到伯劳鸟。 亲人所处之地与这里仅隔咫尺江山,却也分楚越界域,不能自由往来而只能悬目相望,鱼雁互通。望穿秋水却音信全无。及至五更,不仅美梦不成,而且让人梦中惊醒的又是刺耳的角声。这怎么不令作客之人为之心碎呢? 赏析: 这是苏东坡写的近十首蝶恋花的一首。从词面上看,显然是一首于暮春时缅怀亲友之作。词中没有说明所怀念之人是谁。从所表
57、达的情感来看,他所怀念的不是一般的亲友,而是关系比较密切而又常常为他所想念的人。 词的上片抒写在春意阑珊的清明时节作者与亲人的互相思念之情。本来春天百花盛开的美景苏东坡举目所见,确实“春事阑珊芳草歇”。这是他对暮春景的概括。他在外作客,已非一年。“又”过清明。按习俗,清明节是祭扫先人茔墓的节日,但是他乡作客,先茔不在此地,无从祭扫。落红处处,入耳之声,偏偏是鴂鸟啼鸣。这是他对暮春景色的具体描述,又是“春事阑珊”的形色补充。 词的下片,作者继续表述他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亲人所处之地可以说是“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严,不能自由往来。天不作美,不如人愿。“角声吹落梅花月”,惨白如梅
58、花的月亮,闻此正待出发的征人所吹奏的进军号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后去了。这里的“梅花”语意双关,既代指角声,也指晓月残白如梅之色。 东坡此词,如单纯把它看作怀人之作,调子似乎低沉一些。但情感真挚,婉转曲折,感人至深,但为了进一步领会它所含的真情实意,应从东坡的政治生涯与诗词创作的发展过程加以探索。(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了鉴赏
59、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
60、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5.【答案】【小题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小题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小题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解析】故答案为: (1)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重点字:槁、輮) (2)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重点字:胥、赢) (3)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重点字:臾)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6.【答案】【小题1】B【小题2】B【小题3】A【解析】(1)前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梦想”,可见主语应该与之一致,句式也应一致; A句式不一致; B正确; C主语变成了“旗帜”,不恰当; D主语变成了“中华儿女”,不恰当; 故选:B; (2)崭露头角: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 此处“1921年”是共产党刚建立,应该选“初显露”才能,故选“崭露头角”,排除CD; 义无
62、反顾:做正当合理的事;只有上前的事;绝不回头;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此处强调共产党为了民族而肩负使命,应该选“义无反顾”; 气吞山河: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豪迈,可以压倒山河; 此处“壮丽史诗”两者都可; 汹涌澎湃:形容水流湍急、波浪相撞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声势浩大; 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九十七年的历史进程”,规模宏大,应选用“波澜壮阔”; 故选:B; (3)原句子成分残缺;“到”前面却介词“由”,应在“近代”前加“由”排除BD;搭配不当;“实行了飞跃”搭配不当,应改为“实现了飞跃”,排除CD; 故选:A; 答案: (1)B;
63、(2)B; (3)A。(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
64、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辨识搭配不当“六关注” 1关注并列短语。出现了并列短语,可能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有关部门对瓮安事件中极少数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市委市政府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 2关注长宾语。如: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看到”与“乡音”不搭配) 3关注介词。如:他们在灾后重建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
65、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在中”应为“从中”,固定搭配) 4关注关联词。如: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房价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关联词搭配不当,本句应为必要条件,用“只有才”) 5关注“的”字短语。如:2008年8月8日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当晚整个鸟巢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误用“的”字,偷换主语,造成“灯火”与“雄伟壮丽”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字) 6关注两面判断。含有两面判断的句子,可能会出现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句子中“能不能”是两面词,而
66、“根本任务”,就只能正确照应“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看到两面判断的句子,决不能仅凭直觉找其前后有无照应的两面词,有时需要从句意本身考虑,比如,上句中,第一个分句和第二个分句就是搭配的。因为“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本身就包含多种可能性。7.【答案】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 开放是其主要特征 从城到市的变化【解析】文段阐明: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健的一步。 第一处空格据前文的“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可知,此处陈述的对象还是“城”;空格后内容“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及后文“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表明,空格处就是说明“城的功能”。 第二处空格抓住前文与之照应的“封闭式其主要特
67、征”与空格前的”流通、交易场所”分析,可判断空格处应是“开放是其主要特征”。 第三处空格所在语句是结论,根据前文的内容及后文的“发展走向”可知,空格处也是说“发展”-“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那就是“从城到市”。 故参考答案为: 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 开放是其主要特征 从城到市的变化(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防御趋向流通”)“连贯”是表达中句间排列组合的规则,在具体的答题过程中,可以借助于以下技巧,以提高答题的效率。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
68、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阅读文句,辨明文体,抓住中心。然后看前后照应:要想使语句间连贯、顺畅,首先应做到前后照应,协调一致。还要抓住标志性词语进行辨析。8.【答案】建党百年,青年担当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复兴中学举行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能够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建党百年,青年担当”。 100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党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财富。回
69、望中国共产党100年来鲜红热烈的历史,我们不由自主地心生感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将自己的激扬青春,奉献于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 走入这一百年的历史,我们看到,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常有“最后一块布做了军装,最后一口饭做了军粮”这样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中,有着罗布泊的巨响,有着一位老人在南海画的圈,有着人民子弟兵救灾抢险的辛勤背影。现如今,“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天问”逐梦,进博会举办这样的成就,何尝没有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辛苦付出?何尝不是于艰苦中寻找出路,于青春中反哺祖国?攻坚克难的精神财富,一直流淌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
70、的血脉中。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离不开无数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事关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社会的发展进步。而青少年时期又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拔节孕穗期”,是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的时期。如今,中国仍不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蛟龙号”主任设计师叶聪虽然是“80后”,但他以超出他人百倍的努力,最终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的“90后”们,与前辈合作,将“玉兔”送上月背,让携带月球土壤的“嫦娥五号”成功返回 可是,青年一代毕竟还年轻,虽然能取
71、得许多成就,但有时仍然会冲动行事,缺少理智,难以明辨是非。路怒族、键盘侠,都是典型的例子。因此,青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合理的引导,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青年为可以更好地认识、理解世界,并以此为标准,主动承担时代重任。同时,无数共产党人的坚定的理想信念与革命精神,对青年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一种永恒的魅力,能带给人真正的教育、引领和感召,具有着永恒的价值。可见,党的领导,可以助推青年更好地肩负时代使命。 作为青年的我们,应不再迷惘,中华大地是我们立足的基点,前辈的殷殷期望,是我们的光,热血还未燃尽,执起手来,团结一心,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在这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
72、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以我们的激扬青春,为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礼。挑战,来吧!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材料:这是一道材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由“材料+情境+任务”三部分构成,重点考查考生的价值观和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总说党百年历史上积淀形成许多宝贵的财富,第二部分分说列举这些财富的具体方面,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有改天换地的斗争精神,有鼓舞人心的话语,有矢志不渝的探索。省略号表明,党所积淀形成的财富不仅仅上面所列,还有很多,只要能展现中国共产党的美丽的内容都可以写,
73、如“开天辟地、坚定理想、百折不挠”,如“敢于斗争、不畏艰苦”,如“开放包容、追求卓越”,如“求真务实、精益求精,永不止步”,如“追逐梦想、敢于探索”,如“协同攻坚、合作共赢”。 审任务:切分任务,逐个击破。 (1)“学校7月1日”“建党100周年征文活动”:这是作文的具体情境,所给例文要有情境意识,行文过程中要体现“建党100周年”这一情境。 (2)“跨越百年,何以美丽”是写作的主题,敲定了写作的内容:要呈现我们党在百年进程中所展现出的“美丽”。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考生要分析所给材料的内容,结合这些内容来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4)注意演讲稿的格式和语言特点。 参考立
74、意: (1)百年峥嵘铸辉煌,红色精神在我心。 (2)同庆建党百年华诞,砥砺奋进有我担当。 (3)壮志在心,扬鞭脚下。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
75、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9.【答案】“登门造访”是”到别人那里去拜访,访问者是主,被访问者是客。这里主客颠倒,应改为“前来
76、看望你”。“聊表”是略微的意思,这里是指对老师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应改为“深表”。“敬赠”是敬辞,是赠送给别人,这里是老师送给我,应改为“惠赠”。“切磋”是相互商量研讨,这里应用语谦虚,改为“请教”。最后格式错误,日期应放在最后。 答案: “登门造访”改为“前来看望您”; “聊表”改为“深表”; “敬赠”改为“惠赠”; “切磋”改为“请教”; 9月19号与张华互换位置。【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语言表达应注意: 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 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