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187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郑州市中牟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1、样方法的注意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易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

2、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3、蔓生或丛生多数是由地下部分无性繁殖造成,很多分支可能属于同一个个体解答:解: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的地上部分的多个分支可能属于同一个体,因此不作为种群密度的调查材料,A正确;B、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强的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正确;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C正确;D、年龄组成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种群密度直接反映种群数量大小,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调查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两种方法在不同生物中调查过程中的运用;明确动物能力

3、强的动物运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识记样方法调查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如取样随机、样本数量足够大等;理解种群数量特征与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2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标志重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D这种调查方法要求调查区域出现大量动物出生或者死亡不影响估算出的种群密度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1、调查种群密度的

4、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2、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一般要求取样时要随机取样,样方大小合适,并且要求样本数目足够大标记重捕法一般用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标记重捕法的条件:必须是标记的和未标记的被重捕的概率相等解答: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单位空间里的个体数或作为其指标的生物量,306只能表示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不能表示密度,A错误;B、这种调查方法为标志重捕法,B正确;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都取食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C正确;D、标志重补调查方法要求调查区域出现大量动物出生或者死亡不影响估算出的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意在考查

5、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此类题目需要考生提炼题目中的有用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点去解决问题3下列生物在测量其种群密度时不适合采用样方法的是( )车前草跳蝻蚜虫 杨树田鼠蚯蚓ABCD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解答:解:车前草和杨树属于植物,蚜虫,蚯蚓、活动能力弱,跳蝻活动范围小,都适于采用样方法;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则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调查种群密度的

6、方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4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迁出率B年龄组成C出生和死亡D性别比例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解答: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5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描述中,正确的

7、是( )A一亩水稻的年产量B一口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同时生活着的个体数量或作为其参数的生物量,不同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也有差异解答:解:A、一亩水稻的年产量不是种群密度,A错误;B、根据分析,一口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为种群密度,B正确;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不是同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C错误;D、杂草不是同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D错

8、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的概念,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试题难度一般6我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来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A种群密度B性别比例C年龄组成D出生率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解答:解:A、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出生率,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

9、定性作用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变大;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不变;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变小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7某种群出生率如图曲线,死亡率如图曲线,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AaBbCcDd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数量变动 分析:据图分析,ac段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c点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cd段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使得种群数量减少解答:解: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这时种群数量到达K值,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当,为图中c时期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

10、量增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8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和)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和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和都为710岁B种群和都为110岁C种群为01岁,种群为67岁D种群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分析图示种群曲线可知,该曲线所代表的生物种群在生活史的幼年期,死亡率较高分析图示种群可知,该曲线代表种群在幼年期死亡率较低,但在67岁时期死亡率较高解答:解:据生存曲线可知,种群所代表的生物种群在生活史的幼年期,即01岁时期,死亡率较高,

11、故此时期应重点保护;据种群曲线可知,该曲线代表种群在幼年期死亡率较低,但在67岁时期死亡率较高,故该时期应重点保护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种群的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分析题图曲线获取有效信息并与种群的特征结合起来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提出合理的假设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BCD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 分析: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数学模型的形式很

12、多,常见的有:数学表达式、曲线、表格等2、建构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用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解答:解:建构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数学模型构建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0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进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推断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以及该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是( )A增长型和图B增长型和图C增长型和图D衰退型和图考点:种群的

13、特征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t2时,种群增长率为0,所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为“S型”t1时,种群增长率最大,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在大量增加解答:解:根据种群增长率曲线可知,t1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增加,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t2时,种群增长率为0,所以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所以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因此,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S型”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率和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某岛屿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驼鹿种群

14、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开始5年内驼鹿数量几乎不变B驼鹿数量最少的是第15年C20年后驼鹿种群增长率几乎为0D引起30年内驼鹿种群数量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大肆捕杀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据图分析,110年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1020年1,种群数量持续减少;2030年=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解答:解:A、15年1,而且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加,A错误;B、10年到20年之间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B错误;C、2030年之间=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C正确;D、引起30年内驼鹿种群

15、数量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或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12如图所示为生活在同一培养缸中的两个物种A和B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对曲线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A以B为食BB以A为食CA与B之间没有信息交流DA与B互利共生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间关系 分析:图中A、B曲线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其中B先到达波峰,表示被捕食者,A为捕食者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捕食关系中为双向的,A可以影响B的生存,B也同样会影响A解答:解:A、据图分析,A曲线图为先增

16、加者先减少,为捕食者,即A以B为食,A正确;B、在图中,B的上升引起了A的上升而且A的最大值始终比B要小,这说明是A捕食B,B错误;C、由图可知,物种A与物种B之间形成捕食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实现这种动态的制约关系的是双方之间彼此进行的信息传递,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调节种间关系中的作用,C错误;D、互利共生的数量曲线应该是相同的变化曲线,而且没有滞后,即“同生共死”的关系,D错误故选:A点评:考查了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从图形中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基础性较强,难度较小13如图表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

17、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为捕食者,种群为被捕食者B种群可以为牛,种群可以为草C种群可以为牛,种群可以为草D种群的数量随种群的数量减少而减少考点:种间关系 分析:判断捕食与被捕食关系不能依据种群的个体数量确定,因为生物的数量金字塔可以倒置此图是用柱状图表示了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可将种群的不同数量连接起来,即可将柱状图转化为曲线图,分析出种群先到达波峰,是被捕食者;种群后到达波峰,属于捕食者解答:解:A、据图分析,先到达波峰,是被捕食者;种群后到达波峰,属于捕食者,A错误;B、种群为被捕食者,种群为捕食者,B错误;C、草的数量多于牛的数量,不符合题图,C错误;D、种群(被捕食者)的数量减少,则种群

18、(捕食者)由于缺乏食物而大量减少,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捕食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14如图表示寄生关系的能量流动模型的是( )ABCD考点:种间关系 分析:种间关系: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寄生: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解答:解:A、图形属于互利共生,A

19、错误;B、甲乙之间在一起,属于体内寄生和体表寄生,B正确;C、甲乙之间属于竞争关系,C错误;D、甲乙之间属于捕食关系,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的区别,要特别注意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分清楚一些概念如“竞争”“捕食”“寄生”等属于种间关系各自的特点,这是解决这道试题的关键15关于群落演替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关键区别在于起始的土壤条件不同C演替中群落的取代不是指一个群落消失另一个出现D演替的结果是物种的丰富度加强考点:群落的演替 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

20、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解答:解: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B、起始的土壤等条件的不同是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B正确;C、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只是优势物种的取代,C正确;D、演替的结果大多是物种的丰富度的加强,这取决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若环境变的恶劣,物种的丰富度会降低,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包

21、括群落演替的概念、实例和特点,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其次还要求考生掌握群落演替的特征,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1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结构就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B所有细菌都属于分解者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内容:1生态系统的成分: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据此可以解答本题绝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少数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

22、;细菌不一定属于分解者,也可以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自养生物不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也可能属于多种生物成分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内容:1生态系统的成分: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B、细菌不一定属于分解者,也可以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如化能合成细菌自养,属于生产者,B错误;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正确;D、绝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少数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

23、统概念的理解17兔子吃草,红狐吃兔,狼吃红狐构成的食物链中,红狐所处的消费者级和营养级依次是( )A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D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兔子吃草,红狐吃兔,狼吃红狐构成的食物链为:草兔子红狐狼据此作答解答:解:由食物链为:草兔子红狐狼,可得草是植物属于生产者,兔子和红狐都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属于消费者,兔子直接以草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红狐以兔子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食物链上的没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在“草兔子红狐”这个食物链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兔子属于第二营养级,红狐属于第三营养级,B正确故选:B点评:在此

24、题中,学生容易出错的是:学生有时会把草看成是初级消费者,而忽略了草是生产者18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四个营养级,分别以a、b、c、d表示一年内输入这四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营养级能量(Jm2)a141.10105b15.91105c0.88105d871.27105A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对应的营养级b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C第二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固定的能量的一部分D四个营养级的能量去路都有三个: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被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

25、低,能量越多;营养级越高,能量越低据表分析:d是生产者,第一营养级;a是第二营养级,b是第三营养级,c是第四营养级解答:解:A、据表分析,b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a是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A错误;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1.10105871.27105100%=16.2%,B正确;C、第二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的一部分,C错误;D、第四营养级的能量去路有被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和未被利用,其余营养级都有四个去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被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和为未被利用的能量,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生态系统的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

26、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表、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9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值,单位为百万千焦下列是关于该系统能量流动的几个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流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111百万千焦能量由A流向B的传递效率大于由B流向C的传递效率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未参与能量流动的那部分能量各个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流动去向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该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ABCD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

27、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解答:解:流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15.0+41.5+51.5+3.0=111百万千焦,正确;能量由A流向B的传递效率为:(15111)100%=13.5%;由B流向C的传递效率为:(315)100%=20%,错误;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未参与能量流动的那部分能量,正确;各个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流动去向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正确;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正确故选:C点

28、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0如图所示食物网中,E是生产者,共含有7.1109kj的能量,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8kj,从理论上计算A最多获得的能量是( )A2.84108kJB2.38108kJC1.41109kJD3.05108kJ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能量流动过程中的相关计算: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1)需最多能量: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2)需最少能量: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已知低营养级的能量,求高营养级能

29、量时:(1)获得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2)获得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解答:解: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是指上一营养级流入该营养级的所有能量E是生产者,共含有7.1109KJ的能量,则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包括B、C和D)=7.1109KJ20%=1.42109KJ又已知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8KJ,则C和D生物种群的总能量=1.42109KJ2.3108KJ=1.19109KJ所以,A最多获得的能量是1.19109KJ20%=2.38108KJ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食物网结构图,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掌握某一营养级同化量的含义;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

30、的相关计算,能根据题中“最多”一词判断出能量传递效率,再进行相关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考点:人工湿地的作用 分析:据图分析: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城市污水中

31、有机物中所包含的化学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的稳定性和恢复力的稳定性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解答:解:A、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城市污水中有机物中所包含的化学能,A正确;B、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而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中随地势高低分布属于水平结构,B错误;C绿藻、黑藻只能利用污水中的无机盐、水等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C错误;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群落结构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

32、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22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图中只有2条食物链C秸秆利用后的废渣,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的能量可被农作物利用D建立农田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考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其中水稻属于生产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昆虫、青蛙、蛇和鼠属于消费者秸秆可作为饲料饲养家禽,可配置培养基培育食用菌,也可

33、以进行沼气发酵形成沼气,用于生产实践解答:解: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正确;B、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B正确;C、秸秆利用后的废渣,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的CO2和矿质元素均可被农作物利用,但产生的能量不可被农作物利用,C错误;D、建立农田生态系统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某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成分及营养结构,尤其是食物链的组成,明确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意义,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34、2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有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的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

35、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解答:解:A、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A正确;B、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必须在生物圈中进行,B正确;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C正确;D、由于生物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就越少,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变的,能量是不断递减的,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4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

36、合作用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过程造成的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过程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不断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根据图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判断:B是生产者,A是分解者,C是消费者解答:解:A、已知图中B是生产者,过程是生产者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才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A错误;B、根据图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判断:B是生产者,A是分解者,C是消费者,B错误;C、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骤然增多导致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而

37、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氧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C正确;D、图中过程为消费者(动物)的有氧呼吸过程,动物一般在地面活动,所以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对过程几乎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生态系统的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要求较高25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存在着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捕食链可表示为:甲乙丙B该生态系统中流经乙的能量最多C所有箭头表示的含义可以是物质的循环D所有箭头表示的含义可以是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据图可知,该图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8、,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据此答题解答:解:A、该生态系统的捕食链可表示为:甲丙,乙是分解者,不能和其他生物构成捕食关系,A错误;B、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该生态系统中流经生产者甲的能量最多,B错误;C、所有箭头表示的含义可以是物质的循环,C正确;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而该图中有来回的双向箭头,故不能表示能量流动,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6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碳进入生物群落,又能使碳回大气中的生物是( )A绿色植物B植食动物C肉食动物D

39、营腐生生活的真菌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某些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据此答题解答: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CO2进入生物群落,通过呼吸作用使CO2释放到大气中去,A正确;B、植食动物只能通过呼吸作用使CO2释放到大气中去,B错误;C、肉食动物只能通过呼吸作用使CO2释放到大气中去,C错误;D、营腐生生活的真菌是分解者,只能通过分解作用使CO2释放到大气中去,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成分,掌握各组成

40、成分之间的关系,各种成分可以进行的代谢活动等27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激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率D利用音像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信息传递,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三类生态系统的信息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

41、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答:解:A、化学信息是生态系统信息的一种方式,故A正确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是利用自然界的物理信息,不属于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故B错误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是利用物理信息,故C正确D、利用音像设备驱赶动物属于物理信息,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8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 )A种群和种群之间B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C生物和环境之间D以上三项都有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各种信息在生态系统的各

42、成员之间和各成员内部的交换流动(2)信息传递的特点:双向的(3)基本过程:信源发送器官信道接收器官信宿(4)注意事项: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不仅仅存在于生物成分之间,也存在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而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与种群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传递故选:D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范围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9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 )A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B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

43、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解答:解: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种类,识记生态系统中

44、信息传递的作用,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0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可以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信息传递,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三类生态系统的信息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答:解: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如利用人工合成的

45、化学信息激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A正确;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如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率,B正确;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利用黑光灯诱捕害虫,C正确;D、农业生产上应降低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3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心猿意马B飞蛾扑火C花香引蝶D老马识途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物理信息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化学信息是指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的信息,行为信息

46、是指通过动物的动作行为来传递的信息解答:解:A、心猿意马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并非是表达出来的信息,A正确;B、飞蛾扑火是昆虫趋光的特性,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C、花香引蝶中花的香味是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C错误;D、老马识途也是靠气味等来传递信息,属于化学信息,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试题较简单,只要能正确区分几种不同的信息传递种类即可解答32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过以下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屋里把一只雌性大蚕蛾扣在笼子里,周围撒满樟脑尽管当时狂风骤雨,但还有几十只雄蛾扑向纱笼,此现象说明( )A昆虫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这

47、种信息是无线电波B昆虫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因为昆虫都具有趋化性C昆虫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联系的媒介是阴雨天气D昆虫的雌雄个体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这种信息是化学信息性外激素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由题意可知,雌蛾分泌的某种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可以吸引雄蛾来交配繁衍后代,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解答:解:A、昆虫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这种信息是化学信息,A错误;B、并非所有昆虫都具有趋化性,B错误;C、昆虫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联系的媒介性外激素,C错误;D、昆虫的雌雄个体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这种信息是化学信息性外激素,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

48、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从题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33江苏省农林厅于2004年12月9日向全省下达了紧急“剿杀令”关于切实做好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工作的通知“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最早于1935年作为观赏值物引进,上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到河滩、路边它的根系极为发达易连接成片,一棵“一枝黄花”能结两万多粒种子,极易和其他作物争光、争肥,形成强大的生长优势,对绿化灌林乃至棉化、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生严重影响,并能改变道路、宅旁、荒地的景观下列有关“一枝黄花”的叙

49、述中正确的是( )A“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入我国后可以增加我因生物多样性B“一枝黄花”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敌C为控制“一枝黄花”可以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D为控制“一枝黄花”可从原产地引进与其有竞争关系的生物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加拿大一枝黄花”为典型的生物入侵现象,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解答:解:A、“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降低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A错误;B、“一枝黄花”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敌,生长条件适宜

50、,B正确;C、不能轻易引进其天敌,否则可能造成新的生物入侵,C错误;D、不能轻易引进其它生物,否则可能造成新的生物入侵,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入侵的关系,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判断能力,试题难度一般34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是( )A抵抗力稳定性较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较高B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C抵抗力稳定性较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D抵抗力稳定性的高低与恢复力稳定性的高低无关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

51、础;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解答:解:一般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35有关生物圈的叙述,能说明其功能的是( )A各种生物及其生活环境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C理论环境和生物相互作用D能维持自身的稳态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

52、循环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解答:解:生态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36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B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为的10%20%D从能量关系看+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图中分别代表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表示次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解答:解: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只能由被捕

53、食者流向捕食者,A正确;B、由题意分析已知图中分别代表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而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只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10%20%,远远小于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错误;C、一般情况下,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图中为的10%20%,为的10%20%,C正确;D、次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除了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以外,还有未被利用的,D正确 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37如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

54、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af表示能量值的多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c+d+eB图中B表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图中C表示流人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图中D表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解答:解:A、图中a(摄入量)=b(同化量)+c(粪便量),其中b=d+e,因此a=c+d+e,A正确;B、图中B表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正确;C、图中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错误;D、图中

55、D表示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掌握某一营养级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的含义,再准确判断各选项38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戊的食物有来自于乙,来自于丙,来自于丁,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若戊体重增加20g,需要消耗植物( )A1125gB1600gC2000gD6500g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只要把戊从每条食物链中消耗的植物计算出来,然后求和即可解答:解:在甲乙戊食物链

56、中,需要植物:;在甲丙戊食物链中,需要植物:;在甲丙丁戊食物链中,需要植物:,所以共需要植物为:500+250+1250=2000g故选:C点评:计算时需要注意题干中的信息,传递效率不都是20%,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避免出现思维定势,而计算错误39对下列两条食物链的分析正确的是( )玉米人 玉米牛人A一个吃玉米的人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C长期坚持素食可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D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某重金属盐,则中的人比中的人重金属积累少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分析:食物链是能量流

57、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沿着营养级逐级递减,而有毒物质则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富集解答:解:A、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如果和中玉米的能量相同,则理论上吃玉米的人(第二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定比吃牛肉的人(第三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多但是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关键看他们各自摄取的食物中所含有的能量的多少,也有可能后者比前者获得能量多或一样多,A错误;B、能量的传递效率不会随营养级升高而改变,B错误;C、以素食为食物,即以第一营养级作为食物,可以获取最多的能量,充分利用了粮食中的能量,C正确;D、有毒物质会沿着营养级逐渐富集,营养级越高,浓度越大,D错误故选:C

58、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40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增长型和稳定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甲曲线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越来越少,说明幼年的个体数远大于老年的个体数,属于增长型乙曲线中,幼年个体较少,老年个体较多,说明属于衰退型解答:解:甲曲线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越来越少,说明幼年的个体数远大于老年的个体数,属于增长型;乙曲线中,幼年个体较少,老年个体较多,说明属于衰退型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相关

59、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二、非选择题(共40分)41如图甲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乙表示鲫鱼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请回答:(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117J/cm2a,来源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甲图中A代表呼吸作用;该生态系统中贮存的能量主要以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的形式存在(2)甲图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2.7%,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5.6%(小数点后均保留1位数字)(3)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

60、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垂直结构(4)调查人工鱼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法乙图中,在t1t2时期鲫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型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分析图甲: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所以A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分析图乙:t0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加速度加快;t1时,群数量增长率最高;t1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加减缓;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停止增长,达到最大值,即K值解答:解:(1)输入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2.1+5.1+0.

61、25+0.05=7.5,所以从第二营养级流入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即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7.55=2.5;同理可以计算出第一营养级流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162=14,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3+70+23+14+2+5=117J/cm2a,其来源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据图分析,A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生态系统的能量储存在生物体的有机物中,而有机物中储存的是稳定的化学能(2)根据(1)的分析,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为3+70+23+14=110J/cm2a,第二营养级的同化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14J

62、/cm2a,所以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14110100%=12,7%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7.55=2.5,所以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516100%=15.6%(3)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空间结构中的垂直结构(4)鲫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应该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据图乙分析,图示表示种群S型增长的增长速率图,t1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加减缓,所以t1t2时期鲫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故答案为:(1)117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2)12.7

63、 15.6(3)垂直结构(4)标志重捕法 增长型点评:本题结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和种群数量增长率曲线图,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种群数量增长规律,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42如图表示太湖中某一经济鱼类所在生态系统的局部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值,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填字母),藻类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B(填字母)表示,图中的B1+C1+D1可表示鱼用于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正常情况下D/C的比值大于(填“大于”、

64、“小于”或“等于”)10%(2)为提高经济效益,将蚕沙(蚕的粪便)投入水中供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该种经济鱼类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捕捞时,最好把鱼类种群数量控制在时,以获得最大的净补充量(3)生态学上有“中度干扰”假说,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中等程度干扰时,由于它们具备自我调节能力,能够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人类无需参与(4)研究表明,太湖中某些绿藻含有人体所需的几乎全部营养成分,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1、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

65、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解答:解:(1)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A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因此桑树呼

66、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B来表示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能量的传递和能量散失(包括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和分解者分解散失的能量),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蚕同化的能量D=输入的能量散失的能量=A1+B1+C1+D1能量在食物链上传递效率为10%20%,因此正常情况下DC的比值大于10%(2)粪便中所含的能量不是此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所以将蚕沙 (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所含的能量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捕捞时,最好把鱼类种群数量控制在,因为此时种群的生长

67、速率最大,能获得最大的净补充量(3)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中等程度干扰时,由于它们具备自我调节能力,故答案为:(1)A B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大于(2)一 种群密度 (3)自我调节 (4)直接使用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43如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秸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请据图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该生态系统中最

68、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水稻和杂草),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营腐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蘑菇),鸭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2)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稗草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3)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原因是生物种类少、营养简单(4)在生态系统中,基本组成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氮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5)如图a是某段时间内沼气池中产烷杆菌的种群增长率曲线,请在下图b中画出这段时间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考点:生态农业工程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

69、统的结构模式图,该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物质得到多级和循环利用图a是某段时间内沼气池中产烷杆菌的种群增长率曲线,该种群数量增长率不变,所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在该生态系统中,水稻属于第一营养级、害虫属于第二营养级,鸭属于第三营养级(2)鼠的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3)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4)在生态系统中,氮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所以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5)

70、由图a可知某段时间内沼气池中产烷杆菌的种群增长率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所以该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下:故答案为:(1)太阳光能 生产者(水稻和杂草) 营腐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蘑菇) 三(2)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3)抵抗力 生物种类少、营养简单(4)氮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5)如图点评:本题结合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和曲线图,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种群数量增长规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农业等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认真审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规范答题44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2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

71、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1)AE和DB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CO2、含碳有机物若消耗生产者10000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80kg(2)图1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图2中,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不变(4)在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考

72、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A是无机环境、E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C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B、D和F均为消费者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t0t1过程中的种群的增长在逐渐增大,达到t1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值t1t2过程中的种群的增长在逐渐减小,达到t2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K值达到K值后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解答:解:(1)据图分析,E是生产者,F、D、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73、生产者和分解者对物质循环起关键作用A是大气中的CO2库,E是生产者,AE过程中碳流动方式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将大气中CO2的转化为含C的有机物,碳的存在形式是CO2F、D、B是消费者,DB过程中碳流动方式是通过捕食关系流动,碳的存在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由于能量传递率为10%20%,在食物链EFDB中,消耗生产者10000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B生物最多可增重1000020%20%20%=80kg(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据图乙分析,达到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值,所以种群为增长型,达到t2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为稳定型(4)连续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原因是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故答案为:(1)CO2和含碳有机物 80(2)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增长 基本不变 (4)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 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特征;掌握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能分析乙图各区段的含义;识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能准确判断甲图中各字母代表的成分名称,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