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三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163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三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三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三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三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三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三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三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三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三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三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滚动综合测评(二)(第一三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B西周分封商代的贵族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权势及其后裔仍有较大影响力,在其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则是为了加强防范,故选B项。2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D秦朝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故选D项。3唐代规定左丞统吏部、户部、礼部,右丞统兵部、刑部、工部。左丞与右丞两个官职所隶属的中央机构是()A中书省

2、B尚书省 C门下省D枢密院B唐朝时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故左丞与右丞两个官职所隶属的中央机构是尚书省。唐朝时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负责决策和审议,故A、C两项错误;枢密院是宋朝的军事机构,故D项错误。42016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民主党人奥巴马再次动用总统行政令,颁布了一系列控枪新措施。但这一举措受到了共和党人的大肆批评,称其颠覆了立法部门的权威。这反映了()A总统权力至高无上B奥巴马违背了宪法的规定C国会处于权力中心D美国分权制衡体制的特点D根据“奥巴马的这一举措受到了共和党人的大肆批评,称其颠覆了立法部门的权威”,这反映了美国分权制衡体制的特点。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

3、分权制衡原则:将立法、行政、司法的权力分别授予参众两院、总统、最高法院三个部门,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体现“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故选D项。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材料描述的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由材料“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

4、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可知指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处理党际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与材料不符,故A项不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地方管理制度,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基层管理问题,故C项不符合题意。6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选官的标准也各有不同,主要有“文、武、德、才、血”等几种。如果“武”对应的是军功爵制,那么“德”指的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B世官制选官标准是血缘,故A项错误;察举制选官标准是德行,故B项正确;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是门第

5、,本质还是血缘,故C项错误;科举制选官的标准是才能或文才,故D项错误。7新唐书记载:“(卢商)蚤孤,家窭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从此记载可看出唐代()A科举制体现了九品中正制的原则B科举制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C选官偏重人才品行D进士科是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径B题干中“举进士,拔萃,皆中”说明唐代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个人命运。A项表述错误;C项是对汉朝察举制的表述;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B项是对科举制作用的正确表述,且与题干材料相符,故选B项。8有关我国官员阶层假日和办公时间,据历史学家陈联陞统计:在唐代,一年共有五十三天的节庆假日,元代规定有十六天的节庆假日,明、清时期,节庆假日

6、起初甚至比元代还少。官员办公时间的增多本质上反映了()A需要有官员处理的政府职责逐渐地增加B分权与制衡降低了各级官员的办事效率C专制王权的强化,皇帝更像一个严厉的主人D以文取士的科考制度弊端在明清日益凸显C注意限定信息“本质”,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唐代、元代、明清时期官员阶层假日减少,办公时间增多,本质上说明君主专制的加强,故C项正确;A项不是本质,排除此项;分权与制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9在秦代,“令长皆掌治其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由此可见,当时()A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B秦统一后出现了较为稳定的政治局面C郡是县

7、的上级行政部门D广大人民的赋役负担十分沉重C题目提供的材料首先叙述秦朝时县长的职责,然后说明他们要向所属郡负责,说明郡是县的上级行政部门,故选C项。10(2020山东高考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C由题干材料“募饥民修水利”“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可知,王安石在赈灾上采用了以工代赈的方式。这种赈灾方式具有多方面的好处,既可以通过招募灾民做工以达到赈灾的目的,同时,还修建了农田水利设施,这

8、有利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故C项正确。11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日起,在门上大书“回避”字样,不许见客、不收书、不接纳私办人役、不赴饯送宴会,且限领敕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这一规定有利于()A杜绝贪腐现象B提升监察效果 C扩大御史权力D促进制度转型B材料中的规定是为了严格监察纪律,提升监察效果,从而对监察官职务内外的行为都严格控制,故选B项;钦定台规是为了惩治腐败现象,但是材料中的规定是为了提升监察效果,故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对巡视御史的一些规定,没有扩大御史的权力,故排除C项;材料中的规定没有体现促进制度转型,故排除D项。1218世纪末以来,“东学

9、西进”使得西欧各国借鉴中国的科举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试制度,促进社会发展。但是科举制在中国却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并最终被废除。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A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是新生事物,中国的科举制已实行1 000多年B西欧文官考试制度注重实用性知识,中国科举制八股取士很僵化C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公平公开,而中国的科举制作弊现象严重D西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中国处于封建主义走向衰落时期D因为西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所以有着良好的政治、思想、文化氛围,其文官考试制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而科举制却产生自封建社会的中国,特别是晚清时期,中国封建主义走向衰落,政治黑暗,科举制的

10、弊端也愈加突出,因而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故选D项。1319世纪中期,美国的文官一般是跟随本政党在政治上共进退。1893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这种变化()A改变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结构B强化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D推动了美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D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美国“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体制,故A项错误;文官不再属于任何政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当选总统的文官任免权,进而弱化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作为典型的两党制国家,美国民主与共和两党依旧牢牢掌控着白宫和国会,故C项错误;文官不再与执政党共进退,有利于减少任人

11、唯亲和贪污腐化的现象,从而能够提高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故D项正确。14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种制度改革()A有违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B是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结果C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D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C题干体现的是通过考试选举,不是民主自由选举,故A项错误;近代西方并未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度,故B项错误;由题干材料可知,西方的文官从选拔到考核、奖惩等都有一套较全面的管理制度,体现出专业化科学化的特征,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执政党的领导

12、能力,故D项错误。15孙中山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中国用考试的办法选拔文官开始于()A西周时期的世袭制B汉朝的察举制C隋唐时的科举制D魏晋九品中正制C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A、D两项选官制度看重门第出身,排除;B项选官制度是地方向中央举荐,排除;故选C项。16实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公务员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公务员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这里的“国家行政机关”是指()A我国的各级党政机关B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C村(居)委会到中央

13、政府D乡镇及以上各级行政部门D“国家行政机关”是指政府部门,即乡镇(含乡镇)以上各级行政部门,不包括党的机关,也不包括企事业单位和村委会、居委会(基层自治组织),故选D项。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A道家B儒家 C墨家D法家B儒家注重实用、主张积极入世,注重道德伦理,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根据材料信息“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实用性”“道德体系”“礼仪”“社会责任”等词可知符合儒家的特点,故B项正确。18韩非子功名篇:“桀为天子,能制天下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

14、位卑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韩非子主张()A礼教、仁义、感情都是不需要的B人君应该将所有权力集中,并提髙威望以服人C定法应该清楚,使得民众皆知,并以严刑重赏来执行D君主应该具有一套驾驭臣子的手段和方法B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韩非子认为人的影响力主要取决于人的地位即“势”(权力),其主要强调人君应该集中权力。A项的说法不准确,C项强调法治,D项强调统治的策略,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9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以下符合其学说的观点是()A“兼相爱,交相利”B“无为而治,与民休息”C“得道

15、者多助,失道者寡助”D“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D由材料可知题干观点符合法家思想。A项是墨家兼爱思想,故错误;B项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故错误;C项是儒家孟子的思想,故错误;D项强调用“法术”“赏罚”治理国家,符合材料法家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20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B荀子的思想既有儒家

16、的礼的成分,也有法家的法的因素,说明了百家既争鸣又互相吸收的现象,故选B项;管仲开创法家学派,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不是孟子,排除A项;儒法并用的思想在汉武帝时期才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故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21世界文明史中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学问的法学家也常常被难住。”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B维系共和国统治,万民法颁布C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A由“皇帝”可知罗马已经进入帝国时代,罗马统治的范围不断扩大;由“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

17、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可知罗马法不断充实,故选A项。22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不包括()A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B注重保护个人权利C坚持程序公正,有罪推定D主张法律的稳定性,反对朝令夕改C由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在司法实践中坚持无罪推定原则,故C项说法不完全正确,符合题意。23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 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人民有了行使

18、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的第一届人大的主要功绩是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故选C项;A、B、D三项都不属于一届人大的功绩。24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C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D我国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可以表明我国的法制建设步伐在不断加快,因此D项正确。2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加强教育科学

19、文化建设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C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提高全民族的素质D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所以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

20、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折而为三。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在秦及西汉初年,皇帝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诏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宋代下诏书需经中书、门下之制度更加完备,因而反对内批,反对君主独裁专行的理由,也就更加充足。或从制度上、道理上批评滥用内批是违反“礼”“正”“道”;或从历史经验教训上批评滥用内批会导致“祸”“乱”;或从道德上批评滥用内批是出于“私”心。明代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权力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左右和

21、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摘编自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君主行使权力的变化。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官僚制度与皇权专制的关系。(8分)答案(1)演变:汉武帝设内朝以削弱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隋唐时期三省正式成为宰相。方式:转移相权(另设机构);分割相权(相互牵制)。(2)变化:程序上由简单到复杂,越来越制度化;君主行使权力从很少受制约到受到历史经验、道德和制度的制约。关系

22、:一方面,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限制皇权;另一方面,官僚制度本质上还是皇权专制的产物。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明

23、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材料二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西方官员问责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和原因。(8分

2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简要评价。(8分)答案(1)特点:加强立法,巡视法规系统化,巡视制度规范化;巡视系统多元化,巡视范围扩大、效率提高;巡视官员之间可相互监督;注重内部反腐。原因: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逐利风气日盛,官员腐败现象严重。(2)不同:明清最高统治者不受监督,近代西方对所有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明清时期是官员内部的监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还通过新闻媒介实行社会监督;明清时期监督的目的是保障君主权威和地位,近代西方是保证民主制度的落实。评价:都有利

25、于防止官员腐败、改善政治风气,都有利于建设良好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但由于目的和所处时代、方式不同,在效果上存在明显差异。28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

26、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5分)答案(1)变化:宋代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2)清政府深陷内忧外患的泥潭;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