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阶段提升课第三章1.宏观思路:本章讲授的是地球上的水,注意学习的重点是地球上水的循环、海洋水的性质和运动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复习策略:认识角度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把水圈中的所有水体都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认识水体之间的转化过程、类型及其主要环节海水的运动时刻都在进行着,表层海水的最基本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洋流等,认识海水的运动形式对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案例分析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事例,综合分
2、析蒸发、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水循环的环节,理解水循环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综合分析综合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因素,理解海水性质的影响因素图像运用充分借助教材中的各种图形、图像,增强对地理事象的直观认识。通过自绘简易的示意图深入理解水循环的各种类型及水循环的各环节表层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判定南、北半球: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3、则该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如下图。读甲、乙两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1)、(2)题。 (1)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海域都有利于形成大型渔场B.乙海域有利于渔场形成,甲海域不利于渔场形成C.甲、乙两海域都位于大洋东部D.甲海域位于大洋西部,乙海域位于大洋东部(2)下列关于图中数码表示的洋流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寒流B.都是暖流C.是寒流,是暖流D.是寒流,是暖流【答案】(1)选B,(2)选C。第(1)题,由图中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甲海域位于赤道附近,
4、流经海域等温线向低纬凸出,为寒流,故甲海域位于大洋的东部,有寒流交汇,因此不利于渔场的形成;乙海域位于北半球,流经海域等温线向低纬凸出,为寒流,流经海域等温线向高纬凸出,为暖流,故乙海域位于大洋西部,有寒暖流交汇,因此有利于渔场形成。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流经海域等温线向低纬凸出,为寒流,流经海域等温线向低纬凸出,为寒流,流经海域等温线向高纬凸出,为暖流,是寒流,是暖流。(2020山东7月学考)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据此完成1、2题。1.下列水体中,水全部更新一次所需时间最短的是()A.黄河 B.太湖C.巢湖 D.大渡河2.下列水循环环节中,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的是(
5、)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A. B.C. D.【解析】1选D,2选D。第1题,水的流动性越强更新所需要的时间越短,河水比湖泊流动快,更新时间比湖泊要短;大渡河比黄河长度短、流速急,更新所需要的时间最短。第2题,在水循环中,塑造地表形态塑造环节必须是对地表进行破坏或改造,降水对地表有冲击作用,地表径流通过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对地表形态进行影响;而蒸发、水汽输送不会塑造地表形态。(2019山东12月学考)某中学生进行植被对水循环影响的模拟试验。设计如下:准备两块搓衣板,如下图放置在盆中,其中一块铺上干毛巾,分别从上面淋上相等数量的水,并观察实验结果。据此完成3、4题。3.与无毛巾的搓衣板相比,有
6、毛巾的搓衣板()A.水流量较大B.水流速度较快C.蒸发量较小D.盆底存水较少4.如果没有毛巾的搓衣板表示植被破坏后的山地,推测在同等降水条件下,该山地与植被破坏前相比较()A.林木蒸腾量增加B.下渗量增加C.地下径流增加D.地表径流增加【解析】3选D,4选D。第3题,由于毛巾能吸附部分水分,故盆底存水较少。第4题,因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山地的植被破坏后,在同等降水条件下,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2020海南合格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一艘轮船沿航线从甲地到乙地,去程比返程速度快、燃料省,是因为()A.逆风逆水B.顺风顺水C.顺风逆水D.逆风顺水6.北海渔场形成的
7、主要原因是()A.水温高 B.盐度低C.寒暖流交汇 D.水质好【解析】5选B,6选C。第5题,由图可知,由甲到乙顺着盛行西风、顺着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即顺风顺水,而返程是逆风逆水,故去程比返程速度快、燃料省。第6题,北海渔场处在暖流(北大西洋暖流)与寒流(从北冰洋来的冷水)交汇处,多浮游物质,易形成渔场。(2020全国I卷)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如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1、2题。1.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人工
8、岛足够长人工岛足够宽A.B.C.D.2.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A.取水难度大B.开采周期长C.水质较差D.储量较少【解析】1选B,2选D。第1题,人工岛地下淡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淡水区范围受大气降水影响大,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会导致地下淡水区相对稳定。如果降水季节变化大,会导致地下淡水区范围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只有人工岛足够宽,岛屿面积大,汇集地表水的面积广,下渗多,才可以使得人工岛中心附近地下水受海洋咸水影响小。第2题,人工岛地下淡水埋藏并不深,开采难度小,周期短。人工岛范围小,地下淡水区范围比岛屿面积小,地下淡水储量较少,开发后易导致海水倒灌,淡
9、水区咸度升高,长期如此将不能使用,因此,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用水。题目已经说明是地下淡水区,说明该区域基本不受海洋咸水影响,因此水质差说法有误。(2020山东等级考)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如图)。奥赫里德湖面积348 km2,湖面海拔695 m,平均深度144.8 m,湖水透明度21.5 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 km2,湖面海拔853 m,平均深度18.7 m,湖水透明度1.57.2 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3、4题。3.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10、A.雨水B.河流水C.地下水D.冰雪融水4.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水温B.水深C.水量D.水质【解析】3选C,4选D。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奥赫里德湖是沿断层形成的构造湖,地下水会沿着断层地带出露,形成泉水,并顺地势流入湖泊,所以湖泊主要补给来源是地下水;材料中讲湖水透明度21.5 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雨水会携带泥沙进入湖泊,不会使得其透明度很高,因此不是雨水补给;图中显示奥赫里德湖只有在北部有一条河流,并且是从湖泊向外流出,因此河流水补给也较少;该地区海拔2 000米,没有高山冰雪。第4题,根据材料判断,两湖泊湖水的透明度差异较大,透明度低的湖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浮游生物多,透明度高的浮游生物少,两者水质差异较大,浮游生物少的渔产就少,浮游生物多的渔产就丰富;两个湖泊的补给都来自地下水,水温差距不大;水深、水量都不是影响渔产的主要因素。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