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4板块 3 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研读1 专题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132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4板块 3 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研读1 专题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4板块 3 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研读1 专题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4板块 3 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研读1 专题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4板块 3 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研读1 专题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4板块 3 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研读1 专题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4板块 3 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研读1 专题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4板块 3 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研读1 专题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4板块 3 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研读1 专题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强化训练19(建议用时:40分钟)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人际交往中应遵循_、正直和 _三大原则。(2)孔子强调“以直报怨”,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答:答案:(1)严己宽人客观公正(2)不违背。孔子强调“以直报怨”,体现了与人交往中的正直原则,坚守正直,不因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忠恕之道”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准则,强调待人要忠,即对人要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待人要恕,即待人要仁爱宽厚,能推

2、己及人。在强调忠恕时也是有原则的,即能明辨是非,因为无原则地忍让只会破坏正直、公正。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礼记曲礼上)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1)礼记曲礼上的“贫贱而知好礼”,可以看作是对论语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_(人名)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_(人名)的高度评价。(2)梁朝皇侃在其论语义疏一书中将论语中的“未若贫而乐”改为“未若贫而乐道”。有学者认为改得恰到好处,请你揣摩一下

3、,这样改好在哪里?答:答案:(1)孔子或孔丘颜回或颜渊(2)句式和结构上与下文“富而好礼”构成前后照应;内容上使“乐”直接指向“道”,更能体现孔子对儒家之道的执着追求。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孟子离娄下)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 (朱熹)(1)上述材料,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儒家的哲学观念,即_。(限两个字填空)(2)根据上面三则材料,依次简要揭示这种哲学观念的内涵。答:答案:(1)中庸(2)以仁义为原则,爱憎分明;持中调和,不走极端;和而不同或灵动多变。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颜渊问仁。子

4、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论语颜渊)【注】讱(rn):话难说出口,这里引申为说话谨慎。(1)解释材料中的加点字。邦:家:(2)同是“问仁”,孔子回答不一,请简要分析孔子给出的实践“仁”的不同方法。答:答案:(1)邦:诸侯的封地。家:大夫的封地。(2)第一章中,孔子指出实践仁完全得靠自己,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第二章中,孔

5、子强调为人做事要心怀他人,对人恭敬;第三章中,孔子指出仁者言语要谨慎而合乎礼;无论哪一种实践仁的方法,其根本都是要约束自己,使言行都合乎“礼”。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注,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朱熹论语集注)【注】约:贫困。(1)按照朱熹的解读,孔子用“水”“山”来说“知者”“仁者”,使用的是_手法。孔子弟子中“君子固穷”的代表

6、人物是_。(2)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仁德”修养在人克服环境影响中的作用。答:答案:(1)比喻颜渊(2)孔子认为具备“仁德”的人容易克服外部环境的影响。因为具有“仁德”修养的人“安于仁”,天性就接近仁,能如同山一样,安于穷困,不受环境影响;而没有“仁德”的人容易受环境影响,会变得胡作非为。6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齐景公说“虽有粟

7、,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答:(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答:答案:(1)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有天壤之别。(2)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乌鸟尚知反哺,更何况人呢?7(2019绍兴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孟子离娄上)故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故民朴而

8、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以刑则从。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韩非子心度)(1)对于治国,孟子主张_,韩非子主张_。(2)针对孟子和韩非子的观点,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答:答案:(1)仁政法治(2)略。(结合现实,有观点有分析,言之有理即可)8阅读下面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孟子尽心下)【注】达:通达,会处理。专对:独立自主应对。当时在外交上常以背诵诗经章句来委婉地进行提问

9、和回答。以:用。介然:特别专注的样子。为间:有顷,为时不久。孔子、孟子各提出了什么样的为学主张?请根据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答:答案:孔子主张学以致用(或:孔子认为,为学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他要求弟子们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政务、外交上。孟子主张学习要专心致志(或:孟子认为,学习要持之以恒)。他以“茅塞”为喻,告诫高子不可间断学业。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论语八佾)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

10、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修身)(1)以上三则材料在个人修养上表现出的共同点是什么?答:(2)第二、三则中,孔子和老子的观点和表达观点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答:解析:(1)题干问“以上三则材料在个人修养上表现出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是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作答时先认真阅读疏通材料内容,然后将三则材料中有关个人修养的信息筛选出来进行分析,得出共同之处即可。材料一“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材料二“入太庙,每事问”;材料三“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些都体现了在个人修养上表现出的谦虚好学、不自

11、以为是的优秀品质。(2)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二则材料中“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明谦虚好问不仅是个人修养,也是“礼”的要求。第三则材料中“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是运用了对比手法,“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些都属于辩证思想。答案:(1)一个人只有谦虚好学,不自以为是才能有更高的智慧。(2)孔子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明谦虚好问不仅是个人修养,也是“礼”的要求。老子是通过类比手法和辩证思想(或:矛盾对立统一思想)来表达观点的,他认为一个人不自现、不自是,谦虚谨慎,才是真正有智慧的表现。10阅读下面的材料

12、,完成下面小题。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多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1)阅读上面的文字,概括孔子的处事原则。答:(2)请简要评价孔子的“以直报怨”。答:答案:(1)善恶分明、公平公正(中庸)。(2)“以直报怨”是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和磊落的行为来对待别人的“怨”,这表现了儒家的原则性。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天下有中,敢直其身;先王有道,敢行其意;上不循于乱世

13、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傀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荀子性恶)【注】鬼:这里指死去的祖先。谄:谄媚。中:中正之道。道:正道。傀然:坚定的样子。(1)两则材料阐述的共同点是:_。(2)简析两则材料的不同点。答:答案:(1)勇敢是正确思想指导下的行动(2)孔子站在个人立身处世立场上,从否定“无原则地迁就、讨好人”的角度出发,认为勇敢须以正确的思想、正确的原则为基础;荀子则站在统治者强国安民的立场上,从捍卫正义、坚持优良传统、舍己立仁、爱护百姓等方面阐述了正确思想行为的具体内涵。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14、。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1)孔子认为,君子实践“义”的条件有符合礼仪、_、_。(2)孔子说的“杀身成仁”应如何理解?与孟子的“舍生取义”有何关联?答:答案:(1)态度谦逊有诚信(2)孔子用“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阐述了自己的理想和行为方式,那就是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而孟子“舍生取义”的主张,正是对孔子“杀身成仁”思想的进一步阐明。13(2019宁波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

15、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中庸)概括材料中“有弗学行之弗笃弗措也”句的主要观点。答:答案:求学应精进不已、坚持不懈。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孟子告子下) 君子之求利也略,其远害也早,其避辱也惧,其行道理也勇。(荀子修身)(1)两则材料都表现了_的义利观。(2)请谈谈你对“其行道理也勇”这句话的认识。答:答案:(1)重义轻利(2)君子对于道义应极其勇毅地去担当。我们应该学习君子这种重义的品格,高举正义的大旗,勇敢担当,勇于践行,自觉地把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