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精练(8)第二单元综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迁是一个史官,对于那样一个泱泱大国,他所能做的多半是记录。和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他可以改变的东西相当有限,而其性格更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客观地讲,后人纪念司马迁,既是对他的尊敬,也包含了许多同情,这让司马迁成为了历史上一个典型的悲情英雄。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淹没在一个所谓“盛世”的大汉。 司马迁的爱憎分明是大部分人爱他的主要理由,但这四个字却远远不能概括司马迁的全部。之所以他的名字能够和他的史记一起被载入史册,不仅因为他有一颗心怀天下的赤诚之心,更重要的是他做到了一个史官和一个人的境
2、界真。这种真概括起来就是一种“实录精神”,这种精神源于他父亲临终前的嘱咐,也一直延续到司马迁生命的终点。 为了得到历史最真实的素材,司马迁必须以最近的距离去触摸每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今天才得以将史记奉为历史真实公正的范本。从技术上讲,司马迁收集史料的方式是原始而落后的,没有碳-14定位仪,没有多少人的协助,也没有今天史学家们系统的理论知识,他能做的只是朴实的记录。 面对现实,记录现实,秉笔直书,看上去不及征伐疆场将领之勇,也不及社稷江山帝王之智,但司马迁的史记真实的呈现告诉我们,王侯将相、布衣百姓只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又一个等质量的元素,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记录方式,对于司马迁来说既是一位史官的职责
3、,更是他胸中最大的心愿。 比了解到真相更难的是把真相说出来,而钱与权正是说出真相最大的阻碍。幸运的是,历史人物不会因为自已的丑像被暴露而找司马迁算账,但他所经历着的一切钱与权的现实压力,却也着实考验着他作为一个史官的秉性而他做得很好。 实录精神的存在需要社会的宽容,也需要实录者的勇气,而一个宽容的社会也注定会增加实录者的勇气。记录现实比记录历史更需要勇气,因为现实中的丑陋者从来害怕让人知道自己的丑陋,而记录也远远不止于美丑之辩!不要说记录者代表正义,但起码应该代表事实这是记录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呈现真实是一个技术活,但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 中国的历史从来不缺创造者,他们在历史的巨钟上
4、猛敲,要让后人也能听到余音。历史让我们记住了他们,可谁又让我们记住历史?司马迁正是用他这种呈现真实的执着,让后人记住了历史,也记住了这本巨制背后的那个曾受腐刑的司马迁。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谈道:“我们国家一直有三个大祭,一是祭黄陵,属于国之祭、族之祭;一是祭孔子,属于文之祭祀,是对文脉的一种追踪;还有一个就是祭司马迁,它既是文祭,又是心祭,是对一种伟大人格的缅怀。” 中华民族是一个缺乏悲剧感的民族,喜欢大大团圆、喜欢盛世、喜欢辉煌、喜欢纪念成功人物,司马迁的存在就有了他特殊的意义,我们应该负重,要有悲剧感,心存忧患意识。所有这些司马精神,为我们今后悼念司马迁,敬仰我们的民族精神,建树我们的文化
5、灵魂,提出了非常久远的任务。(选自司马迁实录精神,有增删)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所谓“盛世”大汉中,与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司马迁在政治上能够改变国家社会的力量更小,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只是一个史官。B.在历史长河中,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百姓,他们一个个都是等质量的元素,处于平等的地位,司马迁对他们都进行了真实的呈现。C.司马迁运用实录精神写史记的目的在于,既让后人记住真实的历史,能以史为鉴,也让人们记住真实的自己。D.在人才辈出的汉朝,司马迁也许不是一个成功人物,但他心怀忧患,直面历史,秉笔直书的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精华所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6、,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对司马迁的人生做了一个整体评价,然后引出了本文的观点,即司马迁记史的实录精神。B.全文在论证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时,先从司马迁实践求真的角度展开论述,再阐述了司马迁记史面临的多重压力及应具备的勇敢无畏的精神。C.本文在论述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后,借古鉴今,给我们当代社会敲响了警钟,提出了号召。D.本文从不同角度,层层深入论述中心主旨,并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进行分析闸述,如例证、引证、比较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要得到真实记录,那么这个史官必须能够具有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能够拒绝金钱的诱惑,能够不畏强权。B.我们祭奠缅怀司马迁,既是对司马迁
7、写下历史巨著史记表达崇敬之情,也是对他这种实录精神进行讴歌与赞美。C.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应该经受了来自朝廷高层对他的种种非难,但作为一名史官,秉笔直书是他胸中的最大心愿。D.呈现真实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活,更是对一种精神和理念的执着,我们要传承司马迁的爱憎分明、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山顶的海风胥得意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自从有
8、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推打着海岸,但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罗布想要去看大海。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又一年征兵开始了,让罗布惊喜的是要从家乡征一批海军。当得知这个消息时,罗布像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罗布说:“不论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干,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军。”罗布如愿以偿了。当他领到水兵服的时候,他觉得梦想成真了。那天,他在草原上飞
9、快地狂奔,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罗布的喊声,一直飞向湛蓝的天空。新兵营在城市的郊区。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新兵要穿上水兵服。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他总会走神,一直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新兵下连队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班长却对他说:“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罗布认真地点头。一入伍,他就知道军人以服从
10、命令为天职。新兵下连队那天,罗布坐上了接新兵的车。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汽车越走离海的方向越远,最后停在了一座山顶的雷达站前。罗布被分到了海军的一个雷达站。雷达站建在山顶上,只有这一座孤零零的房子。四下望去,只有连绵群山和密布的森林。站长说:“这里距离大海有100公里,但我们却在为军舰提供着信号。我们是军舰的眼睛。我们守护的是和平。”站长说得很慷慨,也很动情。站长已在山上工作20多年,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时间一天天过去,失望的情绪笼罩住了罗布,他不知道自己这个海军战士怎么会跑到这个大山里来。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塔楼顶上,隐隐地能望到最遥远的地方白茫茫的一片。他
11、不知道那是云雾还是海岸。那一天,罗布看到站长下了岗之后,又爬上了塔楼,他也悄悄地跟着爬了上去。站长站在塔楼顶上,目光像是穿越了眼前所有的远山和密林。罗布问站长:“你是在想家么?”站长摇摇头:“每年都能回一次家,不太想了。我当了20多年兵了,却一次还没出过海子。”“海子?”罗布很吃惊。“对。我们家乡那儿都是大草原,我们把草原上的湖泊叫作海子。其实,那不是真正的大海。”罗布一步跨向站长,他努力了好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雾气漫上来了,整个山谷云雾涌动,这时,风也刮了起来。站长轻轻地对罗布说:“看,这多像大海呀。”罗布使劲地点头,说:“像,太像了!站长,我都听到了海风。”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因为风
12、正一下一下吹拂着罗布和站长帽子上的飘带。(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写罗布被分配到雷达站,见到大海的愿望落空,出乎他的意料。这一情节合乎情理,因为前文有多处伏笔交代。B.罗布在新兵营,总是梦到军舰,但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的鼾声。表现了他对大海的强烈渴望以及愿望未能马上实现的失落。C.小说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一句,生动地概括了站长20多年的军旅生涯。D.小说用极为简省的笔墨描写了罗布的爷爷和阿爸,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2.小说中“海子”和“大海”有何寓意
13、?两者在文中交错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小说最后一段有何艺术效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梁启超面面观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他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著述,在33年著述生涯中平均每年要写40多万字,他撰写陶渊明年谱三日而成,他用一昼夜完成戴东原先生传,他最有名的著作清代学术概论,本是为别人作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用15天写成一本6万字的著作而这一切都是在他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梁启超的治学领域极其广泛,他的著
14、作涉及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在学术研究上,他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有极大的格局放在那里,不管能否成功。他喜于将某一件事物、某一国学术做一个通盘的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永不肯安于小就,做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为新国民应具备的品德之一,他一生至少有三次冒险,尤以1916年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最为惊险此前梁启超好友汤觉顿前往劝说摇摆不定的龙济光时,竟被龙济光的部下开枪打死。梁启超强压悲愤,冒险出马,与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个钟头,龙济光当时表示心悦诚服,随后龙济光把他手下的军官聚集起来给梁启超开欢迎会,这帮军官个个拖枪带刀,一开始还
15、客客气气,酒过三巡,凶相毕露。梁启超一看耐心说服已无可能,索性豁出去了,对龙济光吼道:“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不打算带命回去。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求你们帮忙,二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万万人的人格。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的便,要怎样就怎样!”梁启超滔滔不绝地演说一个多钟头,声音之大就像打雷,一面说一面不停地拍桌子,把桌子上的玻璃杯震得叮当作响,一时举座皆惊,左右皆靡。梁启超这一吼,不仅救了自己一命,也逼着龙济光宣布独立。梁启超一生经历过多次大风大浪,但他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
16、他的性格使然。他特别看重趣味,曾说:“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梁启超的学问涉及面广,就是因为他兴趣特别广泛。他曾对子女说:“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广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苦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梁启超一生多变,世所共知。他的多变颇遭
17、时人及后人的诟病。有人认为他一生所为学问除文学外都无大价值,不过于初学者有启迪之用,为他学问不能精深而感到惋惜;有人说他政治上“反复无常”与康有为始合终分,与孙中山合作又对抗,对袁世凯先拥后反。梁启超晚年对自己的学生说,他是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的,绝不是望风转舵、随风而飘的投机者,郑振铎认为,梁启超最伟大之处,最足以表示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处便是他的“善变”,他的“屡变”。他的变不过是变化的方法而已,他的宗旨、他的目的并未变,那就是爱国。(选自梁启超:趣味人生,有删改)1.梁启超的“大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2.梁启超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这种生活”指什么
18、?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生活”的?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
19、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
20、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注】绛、灌、东阳侯、冯敬:指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均为西汉开国功臣。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B.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C.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
21、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D.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也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B.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拜,古代指授予任命官职,同样意思的词语还有“征、辟、除、迁、授”等。D.崩,古代称帝王的死,古人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用山塌下来作为比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博学多才,越级升迁。他十八岁时就因为善于吟诵诗文而闻名于河南郡,后被廷尉吴
22、公推荐召到中央政府,二十余岁就被任命为博士。B.贾谊议政遭谤,被贬长沙。他作太中大夫时参与政事,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得到汉文帝赏识,但遭到权贵毁谤,被文帝疏远,外放到长沙。C.贾谊通晓鬼神,折服文帝。他任长沙王太傅期间,被文帝召回长安,文帝向他询问鬼神之事,贾谊回答时,文帝听得入神,挪动座位,靠近贾谊。D.贾谊有远见卓识,以国为重。他任梁怀王太傅期间,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多封诸侯,会给国家带来祸患。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 纷乱诸事。”(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
23、故令贾生傅之。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氛围的句子是 , 。(3)琵琶行中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句子是 , 。6、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积极向上,刻苦学习,奋发有为,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痩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那片层层叠叠的绿,秀色可餐。中国画独特表现方式中“书画同源”的要求,
24、决定了写意画的表现方式是用“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之春秋笔法,把深邃的意境呈现出来。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便门户大开, 一些评论家便极力捧场,这种把散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异于煮鹤焚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社会有序进步,民生不断改善,就必须反对坐而论道,力戒浮躁冒进,同时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传统。分析人士认为,银行业对民间资本的潜在开放对行业利好,因为此举意味着对中小企业、消费者的服务将有所改善,长此以往,也将促进行业竞争。A.B.C.D.7、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登平嵩阁右嵩亭作宋文彦博不较平嵩与右嵩,大都亭阁画穹崇。太行太室当前后,俱是家山入望
25、中。 【注】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仁宗天圣五年(1027)进士。历官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等职,出将入相约五十年,为北宋名臣。谥忠烈。有文游公集。平嵩、右嵩:早嵩阁、右嵩亭,均为嵩山上的建筑物。太行:山名,绵延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界的大山脉。太室:即五岳之一的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北。东称太室,西称少室。家山:家乡。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前两句是说,无须将“平嵩阁”与“右嵩亭”做什么比较,因为二者都是高高耸立、几近苍穹的亭阁。B.三、四句言诗人登亭阁之所见。在这高亭之上远望,视野为之开阔;有山有水有亭有阁,真可谓人间仙境。C.诗
26、人站在如此险峻的亭阁上观望,感受到的是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那样充满豪迈气概的哲理韵味。D.此诗想象丰富,“画”字使亭阁与苍穹融为一体, “俱是家山人望中”则是“登山则情满于山”的具体写照。E.本诗以生动的语言咏嵩山亭阁,大笔挥洒,气象雄阔,将诗人所思、所感尽寓其中,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国家流感中心通过了世卫组织的评估,成为第5 个世卫组织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将在流感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作用。B.在“双11”活动中,阿根廷姑娘德尔巴趁着中国网购促销活动之机,在“速卖通”上为一家老
27、小购买了中国生产的毛衣、棉裤和换季衣服。C.一些所谓的“共享”,蹭着共享经济的热度,做起毫不相干的生意,实际上都跑不出“广告噱头吸粉 走流量”“收取押金形成沉淀资金”。D.家以“新鲜空气”为主题的新华书店因摘得设计界“奥斯卡”奖而受到追捧,这家书店能否突破热闹开场、黯然收场的窠臼,值得关注。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28、10、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酒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_,早在汉字成熟之前,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_,光诗经中便有20多处提到酒,酒被赋予了礼仪、社交等含义,体现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伦关系;还有很多专门讲酒的文章,如西周的酒诰、西汉的酒赋酒箴、东晋的酒诫和初唐的酒经酒谱等等。可见,_的载体之一。1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手机重整了我们的人际关系,使我们逃离了不必要的尴尬,又把我们置于更大的尴尬中。人们见了面越来越难说真话,由此可知,现在人们在现实中所说的话都不可信。但到了网
29、上,到处充斥着寒光毕露、决不节制的真话,只有在网上说的话才是真的。手机放大了人性的真实部分。我们在亲朋好友面前关上了贝壳之门,却在陌生人、半陌生人的话语广场呈现了最柔软、最真实的自我。如果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只有通过网络才可以。人们在现实中所说的话并非都不可信。_。_。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请根
30、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1.D; 2.D; 3.D解析:1.A项,原文是“而其性格更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B项,应是在史记对他们的真实呈现中,并非“历史长河中;“处于平等的地位”也是无中生有C项,“也让人们记住真实的自己”不是目的所在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举例论证”没有在文中出现。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 “爱憎分明”不属于实录精神。 2答案及解析:答案:1.D; 2.寓意:“海子”是藏区和草原上人们的
31、生活家园,象征现实;“大海”象征着他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 作用:二者交替出现,暗示了现实与梦想的冲突。3.呼应标题,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突出形象,使军人的崇高形象定格在读者心中;营造意境,画面充满诗意,令人回味;深化主题,讴歌了当代军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解析:1.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D项,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于文无据。从文中来看,如果说“大海”象征高原上的人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的话,高原上的海子”就是现实世界、现实生活,对爷爷和阿爸的描写,主要表现的是高原上的人们对高原这一生活家园的热爱,对现实生
32、活的满足。2.本题难度中等,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本题,首先应从文中找出关于海子”和“大海的内容,然后分析“海子”和 “大海”的象征义,最后结合罗布追寻梦想的足迹分析二者交替出现的寓意。由文中“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像是他们心中的海” “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他几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罗布想要去看大海”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我们家乡那儿都是大草原,我们把草原上的湖泊叫作海子”等内容可知,海子是藏区和草原人民生活的家园,是现实生活的象
33、征,而“大海”是罗布走出草原、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文中罗布想要看海,于是参加海军,结果在新兵营的时候,罗布“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会在罗布的眼前出现。可是, 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等到下连队的时候,汽车越走离海越远,最后停在了一座山顶的雷达站前”,由此可见, 在现实生活中,罗布与梦想总是擦肩而过,他去见大海的愿望最终落空,海子”和“大海”的交替出现,暗示了罗布现实与梦想的冲突。3.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题干是针对小说的结尾设题。解答本题,需要先明确结尾的形式,分析结尾的内容,然后从人物形象、结尾特色、情节结构、文章主
34、旨等角度作答。结尾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因为风正一下一下吹拂着罗布和站长帽子上的飘带,以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收尾,属于写景段,写景段收尾往往有意蕴悠远的效果;这一段写山顶的风、写罗布和站长海军帽子上的飘带,突出了军人的崇高形象;罗布和站长最初的梦想都是走出草原、了解外面的世界,虽然现实与他们的所想有差距,但他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这离海100公里的山顶上,他们听到了“海风”,当雾气漫下来了,整个山谷云雾涌动时,他们看到了“大海”,他们在这山顶的雷达站看到了自己的“梦想,这样的结尾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讴歌了当代军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小说的标题是“山顶的海风”,结尾“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
35、照应标题,使小说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3答案及解析:答案:1.在近代学术史上,梁启超取得多方面的成就,著述颇丰。在劝龙济光反袁时,面对险境急中生智,力挽危局。通达人生智慧,认为人要生活在趣味中,这样的生活才有价值。梁启超虽然生多变,但他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不望风转舵。2.“这种生活”指的是梁启超充满趣味的生活,主要体现为他的兴趣广泛,学问涉及面广。“这种生活”具有的好处:有助于积极思考探索,有所成就;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发现生活的可爱之处;能够正确地看待成败,有不竭的奋斗动力。“这种生活”的不足:学问上,可能有多方面的收获,但难以精深;立身处世上,容易多变化,少常态,难以明白他的宗
36、旨原则。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做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干,锁定答题的区间,本题答案所在的区间为2-5段;然后寻找关键词句,最后进行归纳概括。2.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题分文本内探究和由文本向现实辐射的探究,而本题属于文本内探究题。做这类题,只需结合文本的主题和内容就可以了,这道题答题区间为4、5段,抓住关键词归纳概括即可。注意,对“这种生活”要指出其好和不好的一面 4答案及解析:答案:1.D; 2.C; 3.A; 4.(1)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使许多事情变得混乱。(2)梁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
37、文帝的宠爱,而且爱读书,(文帝)因此派贾谊担任他的老师。解析: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迁”指晋升、调动或贬谪,无“授予、任命官职”之意。3.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A项,“因为善于吟诵诗文而闻名于河南郡”错,闻名的原
38、因不只是“吟诵诗文”,还有“善于写文章”。4.参考译文: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写文章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召他到衙门任职,特别器重他。孝文皇帝即位之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而且旧时和李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吴廷尉就向孝文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很精通诸子百家的书。孝文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同僚中年纪最轻。每次皇帝下令让臣子们讨论问题,各位老先生们无法应对时,贾谊就替他们一一应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各位老先生们都认为贾生很有才能,自己比不上他。孝文帝也非常
39、喜欢他,破格提拔他,贾谊一年之内就升任到太中大夫。贾谊认为汉朝从建立到孝文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国家安定团结,正是应该修正历法、变易服色、制订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孝文皇帝刚刚即位,多谦让而无暇变法改制。但后来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都必须到封地去,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议的。于是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让贾谊担任公卿之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使许多事情变得混乱。”此后,皇帝也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就派他去担任长沙王太傅
40、。贾谊辞别皇帝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因为是被贬离开,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博有三年。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召京城拜见皇帝。当时孝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文帝因为有惑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时移动座席向前靠拢。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超过他了,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最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孝文帝又封淮
41、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就要从此兴起了。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孝文帝不肯听从。几年之后,梁怀王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做太傅没有尽到责任,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等到文帝驾崩,孝武帝继位,选拔贾谊的两个孙子做了郡守。 5答案及解析: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3.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解析: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张冠李戴。“春秋鼎盛”指正处在壮
42、年。使用正确。“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不合语境。“春秋笔法”指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使用正确。“煮鹤焚琴”比喻做煞风景的事。使用正确,“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指空谈大道理。褒贬失当。“长此以往”指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 7答案及解析:答案:1.CE; 2.对壮面山景的赞美之情。诗人置身嵩山之巅,亭阁高耸,地势险要,风景壮美,不由得产生赞美眼前大好江山的愉悦心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人明知周围是太行山和嵩山,却说“俱是家山,可见诗人对家乡思念之深。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项充满豪迈气概的哲理韵味”错,诗人写的是举目所见
43、的山景,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与挚爱深情。E项,生动的语言”错,纵现全诗,语言平实清淡, 风格清新秀逸,代表了文彦博诗歌以情取胜、不假藻饰的特点。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类题目,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诗的前两句是说无须将平嵩阁与右嵩亭”做比较,可见亭阁之高挺。三、四句言诗人登亭阁之所见, 大行、大室两山在我”身前身后,视野中全都是自己的家乡。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又流露出望中所及都是祖国壮丽山河的豪迈情怀。 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成为第5 个世卫组织全球流
44、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可改为成为世卫组织的第5个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B项,不合逻辑毛衣、 棉裤和换季衣服”并列不当毛衣、棉裤”和“换季衣服”是种属关系,不能并列,可将和”改为等”。C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套路”。 9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承蒙,敬辞,受到。表示受到别人的某种帮助而心怀感激。只能用于自己。B高足,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不能用于自称。D恭候,敬辞,用于自己等别人。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
45、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 10答案及解析:答案: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典籍都有酒和酒文化的记载;酒很早就成了中国文化;解析: 11答案及解析:答案:不是只有在网上说的话才是真的不是只有通过网络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把语段中不合逻辑的部分找出来,然后把不合逻辑的地方表达合理。如“只有在网上说的话才是真的”表述绝对只有通过网络才可以”表述也是绝对的,把这些表达绝对的地方再重新表述即可。 12答案及解析:答案:有主见者,得风景山下有山下的风景,山腰有山腰的风景,山顶有山顶的风景,但却
46、总是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那些听信了别人的游客失去了欣赏更多、更美风景的机会,而那些有主见能独立思考的游客则欣赏到了不一般的风景。所以说,有主见者,得风景。登山如此,人生更是如此。有主见,独立思考,不是说一概否定别人,比如搞科研,一个人如果不接受前人的成就,就自以为是地去瞎摸乱撞,很可能自己辛辛苦苦地研究了很长的时间,以为有了什么新的发现,但这所谓新的发现,却是在几十年前别人就早已发现的了,结果白费了力气。有主见,独立思考,是说我们生活在纷扰红尘,遇事应该科学冷静地分析判断,切忌盲目随风,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别样的风景。东坡先生曾说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是大勇敢大智慧者
47、的至高境界,其从容镇定,坦然平和之态,自然不是一般人能比得的。芸芸众生,平常百姓,只要生活平静,便是一种满足,然而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变故出现,又该怎样面对呢?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敢与东坡公的智勇相攀,然而普通人并非就可以没有主见,因为只有做一个有主见的人,才能让我们对外物有一个较客观的认识,从而找到我们应恰当处之的心态和行为。否则,空遗杞人忧天的笑柄,岂非得不偿失?还记得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之后的抢盐事件吗?“多吃碘盐可以防辐射!”一句谣言“三人成虎”,从城市到乡村,超市商店的碘盐被抢购一空,部分商家趁机哄抬物价幸好政府权威部门以及媒体立刻作出了反应。还有那个“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谎
48、言,也曾令多少人趋之若鹜,没有主见,不能能够独立思考如何才能演绎精彩的人生,如何才能不断地走向文明和进步!人类早已有坚持自己的主见并以科学的观念和行为立世并推动社会进步的巨人在。轻重不同的物体是否同时落地,罩在亚里士多德伟大的光环里,人们盲从了两千年,终于在著名的比萨斜塔上,伽利略用自己的试验向世界展开了科学与主见的力量带来的别样风景;熊熊烈火没有吞噬掉那个目光坚毅而冷静的青年布鲁诺的目光,万物神造论的桎梏没有限制住达尔文探索的脚步,进化论的思想光芒已经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照亮他们用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思考得到了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大风景。我们从来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我们还有更广阔的空间需要去探索,
49、因为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总是会伴随着变故和困难,这就需要我们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面对现实或者未来,都需要我们遇事拥有主见,能够独立思考。有主见者,得风景。携纯粹之心,观一路风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在断章中如是说。看风景的人需要有一颗纯粹之心来观世间风景,这样一来,你会发现风景之外的风景。从明天起,做一个内心纯粹的人,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打量周遭,你会看到风景无处不在。何必长途跋涉,只为登临那山顶,一览众山小?何必饥餐渴行,只为目标和终点,而忽略沿途?也许,当你登顶或抵达目的地时,心境已变,兴致已失,风景自然也就褪色了。所
50、以,且让我们携一颗纯粹之心,挣脱桎梏,放空自己,感受沿途风景之美。心之纯粹在于静下心来感受和领悟。何谓风景?世上本没有风景,欣赏的人多了,便成了风景。风景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但我认为,最美的风景不是刻意追求的,而是闲暇时无意的惊鸿一瞥收入眼底的。世间之人当如陶公,既然无法享受仕途的亨通,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又何必“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呢?所以,他走了,离开官场,回到田园,恣意呼吸清新空气,让灵魂在青山绿水间起舞。陶公当属典范,他没有永远追寻某一处风景,只是蓦然回首,发现青山绿水间才是他今生的归宿。说走就走,有的不仅是勇气,更是纯粹内心的驱使。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以纯粹之
51、心感受沿途之景,必受益匪浅。“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下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泰戈尔在诗中这样说。将目光拉回当今,就业难、看病难、住房难一次次刺痛人们的心,我们渐渐迷失,忘了还有风景。毕淑敏是一位作家兼心理医生,在她得知心理医生考博要写两万字的专题论文后,她选择了放弃。放弃了那一片风景,因为在追逐的过程中,也许就失去了更多的风景。人生就是一场旅行,需要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保有一颗纯粹之心,品茶农茶淡,观潮起潮落,发现属于你自己的风景。我始终坚信:风景不在一处,它住在每颗纯粹之心中。更上一步,追寻他中的美心中有美,一步一景;心中无美,十步亦枉然。心中有美,路途中的汗水使眼前
52、的美弥足珍贵;心中无美,艰辛越多,“代价”越大,抱怨愈多,惊世之美也将终究沦落于“就那回事”。心中有美,方寸之间,可见天地;一俯一仰,忘怀春秋。心中无美,纵处于绝尘之境,亦难得有发现美的慧眼。佛家有云:“佛在心中。”我亦想说:“美在心中。”心中美的多少,决定了我们在探寻美的路途上行走的远近,决定了付出与收获间的比例系数的正负大小,决定了我们对美的洞察力的强弱,并进而可以决定人生的美丽与丑陋、杰出与平庸。王临川说:“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在追寻美的路途上走得愈远愈久,看到的世界便愈开阔愈深沉。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乐趣与美丽, 自非只愿在山腰歇憩的俗人可知
5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多少探险者向未知、向绝顶进军,其目的不在于炫耀自己的本领,而在于那不倦寻觅自然之美的心能得以满足。处于美的所在,为何有人会感慨“不畏浮云遮望眼”,有人却抱怨“不见长安见尘雾”?因为追寻美的心境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自会不同。唯有美的心境才能渲染出那隐藏的美。如今有许多游客对某景点欣然而往,张然而归,甚至大呼上当,为什么?并非景点之美有所减损,只因抱着一颗寻求视觉刺激之心的人,不能从青山绿水、断壁颓垣中搜索出真正的美。反之,怀着美的心,艰辛自不太苦,发现美的能力也会大幅提升。不仅如此,向往美的心灵,也能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为我们的生命增色。魏晋时代政治黑暗,文人或随
54、波逐流,或追求玄虚,唯陶渊明能够“心远地自偏”,在田园饮酒中得到真乐,在乱世构筑心中的桃源。沈从文在“五七干校”“流放”期间,与友人的飞鸿中只字不言生活的艰难、内心的苦闷,只讲那里的万顷荷花,并凭记忆写出学术著作。他们在人生境界上更上了一楼,于是在险恶之境中也能步步生莲,像在瀚海的王洛宾那般,找到心中的美,得到美的人生。“不到黄河不死心”,只因为我向往那天上来的奔流,只因为我欣赏那九曲连环之美。我愿在纷杂碌碌的人流中独辟蹊径,一步步登上那无限风光的险峰,让心中的美得以绽放。驻足欣赏又何妨简娟曾言:“箪食瓢饮不美,美的是居陋巷不改其乐的人;竹篁短篱不美,美的是采菊东篱下的人。”美,是心灵的感悟,
55、是驻足欣赏后的安宁。驻足,是心灵的解脱,它解开你疲倦的束缚,打开喧嚣的牢笼,让你感悟此刻。欣赏,使你忘却他人的山顶,使你宁静,而同时不妨深思:山顶真是我所需?也许这鸟语花香,才是心之所向。人生正如这攀登,有时一味地向山顶攀登,歆羡于他人去过的山顶,而在真正到达之后,才觉只是云海茫茫,没有鸟语花香的自然趣味。也许,人生之路各有所需,我们不必歆羡于他人的山顶风光,驻足欣赏也是别有风味。我欣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在数次遭贬之后,苏轼并不是只想“攀登”,反之,却在岭南定居,“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
56、吾乡”。他用“徐行”的姿态驻足岭南,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正是这“驻足欣赏”的人生态度成就了苏轼一代词豪的千古才情。“山顶”正如人生顶峰,它或许对你充满诱感,但我们要有所坚守,守住心中的“林静山幽”。孙犁曾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他说:“某日,冬日透窗,光明在案,裁纸装书,甚适。”出国深造也许是不少学子的成才梦,但孙犁这种坦然驻足的姿态却更令我欣赏。“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安宁的驻足中我们可以欣赏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景,欣赏到刘禹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惬意。这是山顶所没有的独特景色,是自然与宁静的水乳交融。海上钢琴师说:“繁华的城市应有尽有,唯独没有尽头。”身处城市中的
57、我们不妨暂放手中的繁忙,去安静地驻足,去欣赏这安宁的气息。人生只有一次,若是一直攀登,恐怕也只是迎来山顶的孤独与无趣,那么,就驻足欣赏吧,山下的撩人之景也许更能让你感受生命的美好。三毛言:“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那么,驻足欣赏生命,让清风吹拂,又有何妨?解析:文题点拨 命题者只是提供了一则关于登山赏景的材料,没有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观点、态度与情感倾向。这,无疑为考生的思维与写作拓展了空间,考生大可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做出个性化的解读。 考生可以把整个材料作为一个具有隐喻性质的事件来看。登山赏景象征着人们有目的地去做某件事,达成某种愿望,寻
58、求某种结果,到达某种境界,这都需要亲自去行动;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有一些疑难、困惑,会去咨询别人,别人会人言人殊,最终还得你自己去判断、决定。 个中,有理想与行动,过程与结果,自信与盲从,追求与怠惰等生发点。 如果从材料中的核心概念“风景”的角度出发,考生可以赋予“风景”具体的含义,既可以定位于自然景观,也可以是每个人生命历程中的闪亮之处,还可以是不同人眼中具有吸引力的人、事及场景;进而结合自己的成长,联系生命、社会等内容去生发,倡导“每个人的眼中风景迥异”“人生的不同阶段风景各异”“风景无处不在”“不同的人生之路所见风景不尽相同”“你也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等观点。 如果我们把材料中的人物分为上山的游客与下山的游客两类的话,前者可以从态度与高度、目标与付出、间接与直接等角度展开;后者可以围绕尊重个性、和而不同、看问题的角度等内涵去开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