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高考历史考前知识点整合:必修一 专题五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考纲要求+课程标准+知识整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029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历史考前知识点整合:必修一 专题五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考纲要求+课程标准+知识整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高考历史考前知识点整合:必修一 专题五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考纲要求+课程标准+知识整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高考历史考前知识点整合:必修一 专题五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考纲要求+课程标准+知识整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高考历史考前知识点整合:必修一 专题五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考纲要求+课程标准+知识整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高考历史考前知识点整合:必修一 专题五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考纲要求+课程标准+知识整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五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纲要求】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3、俄国十月革命。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的党成立;5、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程标准】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史实,认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4、概述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知识整合】一、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条件: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

2、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阶级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时间集中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标志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理论条件:吸收了19世纪三大优秀理论成果: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4)、实践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 2、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巴黎公社的成立 1、成 立:3月18日革命成功,3月28日巴黎

3、公社成立。 2、革命措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民主选举和监督;、最高年薪的规定。 3、性 质:无产阶级政权。 4、意 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学说;它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公社战士的精神将永垂史册。 5、经验教训: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在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同时,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可供借鉴的经验,这些是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打碎了旧的国家

4、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其经验是宝贵的,教训是深刻的。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三、俄国十月革命: 1、过程:、二月革命:、目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沙皇制度;、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用: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的)工兵代表苏维埃(监督性的)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意义: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经过: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苏维埃二大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作用:成立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

5、个工兵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2、十月革命的意义;(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1)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 2)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政治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上: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3)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对帝国主义来说: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 、对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来说: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对民族解放运动来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

6、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四)、中共“一大”和“二大” 、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 、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思想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组织条件: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共成立的过程: 1)、中共一大:标志诞生 、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 、主要内容: 确立党的名称;制定党的纲领;明确中心任务;选举领导机构。 2)、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时间:中共二大(1922年7月);条件: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分析; 、主要内容: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7、: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成立的意义:、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 、影响: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 、合作条件: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孙中山深感人民力量的伟大,决定“以俄为师”。 、标 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方式:党内合作,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意 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2、北伐战争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

8、中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勇敢,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意义:将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工农运动发展迅速,提高广大群众的觉悟。扩大中共影响,党的力量有所增强。 【国民革命的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3、南昌起义 、时间:1927年8月1日; 、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诞生。

9、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建立: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10月,率领工农红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发展:“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引下,红军和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 、意义:标志着毛泽东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思维拓展】:中国革命道路开辟的启示: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具体国情出发,来确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二:要正确对待外国经验,一切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当时共产国际在中国推行俄国的经验,王明等人照搬苏俄的经

10、验,却使中国革命遭到挫折。 第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5、红军的长征 (1934.101936.10) (1)、原因:直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根本:“左”倾错误 (2)、过程:、开始:1934年10月 、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影响:、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长

11、征中红军将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为后人流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思维拓展】:“长征精神”的内涵: 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12、。 6、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内容: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事实上形成了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 、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方法准备将马克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7、挺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秋开始-1949年春结束的辽沈、淮海、平津

13、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8、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召开: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展开(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 、内容:工作重心的转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意义:为新中国成立作了思想上政治上的准备。 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国际: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世界意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思想: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思维拓展】: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思考: 、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阶级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两党分裂和内战完全是国民党反动分子反共反人民的结果,给人民和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也给帝国主义的侵略以有机可乘;、事实说明,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之不幸;、希望在历史新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