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检测(一) (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于一个民族而言,神话对于传承、巩固和增强其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曾指出,神话原生性地表达着民族精神中最稳固最恒定的部分,承载一个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在诸神纪里,无论是“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的创世大神盘古,还是在“四极废,九州裂”的情形下“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大母神女娲,还是“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神农氏,或者是“诛凿齿,杀九婴,缴大风,断糈蛇,禽风欷,上射九日”
2、的大羿,都体现了一种不畏艰险、为了人类福祉而自我牺牲的悲剧意味和崇高之美。可以说,正是凭借不畏艰险的生存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延续几千年不绝,并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作为族群意志的民族精神、民族传统之外,神话还与“人类内心底层的问题,人类内在的奥秘”相关,神话学大师坎贝尔曾指出,读神话可以发现许多人类的共通处:人类需要呼唤久违的神性,需要借由神话以接近永恒,需要透过神话以洞悉生命的奥秘,与史家和儒家典籍中被历史化的温文尔雅,“伟光正”的诸神形象不同,诸神纪里描绘的上古诸神大多充满野性之美和伟岸之力:喜欢追着自己尾巴跑的混沌,半人半蛇的女娲、人首豹尾的西王母,铜头铁额的蚩尤这
3、些朴素的形象和他们身上那种气吞山河、震天撼地的力量体现了先民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对自然、生命、神性之力的崇拜和讴歌。阅读这样本然面目的上古神话,可以体会原始先民深厚的情感体验,从而缓释压力,抚慰心灵创伤,找到生命的动力。而中国上古智慧通过作者的“掰扯”,也得到了生动而又不乏深度的呈现:混沌神话所体现的中国人混融无间的宇宙观,上古神树的故事背后体现的中国人万物有灵的自然观,南楚大司命神话背后体现的“方生方死,生死一体”的生命观,等等。可以说,中国古代神话拥有高远而深刻的文化内质和精神内涵,理应成为一种优秀的国民文化教育资源,在诸神纪导言部分,严优用充满激情的笔调写道:“身逢一个科技理性至上的时代,
4、神话始终为人类提供着返归自身的航向与能力(叶舒宪),只要回到神话那里,我们终将获得重塑与再造文化筋骨的力量;我们终将平心静气,修复疮痍,放下包袱,满血复活。”神话是我们的根,离开了神话的民族,就像古希腊神话里的安泰,失去了大地之根的滋养和护佑,生命终将委顿。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历程中总有神话相伴;愿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能从神话中找到前行的动力和勇气。这是诸神纪的作者奉献给这个世界的一份美好的心愿。(闵艳芸中国上古神话,我们的文化基因读严优诸神纪)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个民族拥有自己的神话对其传统文化的传承、巩固和增强有着重大意义。B神话承载着一个民族的
5、文化基因,也表达民族精神中最稳固最恒定的内容。C诸神记中的四位大神具有不畏艰险、为了人类福祉而自我牺牲的精神。D上古神话的创作者在神话中生动而又不乏深度地阐释了中国上古智慧。解析:选D。D项,张冠李戴,原文第二段中:而中国上古智慧通过作者的“掰扯”,也得到了生动而又不乏深度的呈现。此处的“作者”指的是诸神纪的作者严优,而不是“上古神话的创作者”;另外,中国上古智慧是严优通过对诸多神话故事的分析,概括而呈现出来的,并不是上古神话的创作者阐释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详细论证了中国古代神话的意义,接着指出其对国民文化教育的作用。B文章主要使用了例证法,大量列
6、举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形象,增强了说服力。C文章采用并列结构,从三个维度论证中国古代神话的意义,论证有详有略。D作者用发展的眼光,挖掘神话的时代价值,使传统文化生发出现实意义。解析:选C。C项,“文章采用并列结构”错,文章应是层进结构。前两段论证中国古代神话的意义,两个层次是并列关系,第三段以前两段为基础,过渡到谈神话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层进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缓释压力,抚慰心灵创伤,我们必须阅读上古神话,呼唤久违的神性。B史家和儒家典籍中被历史化的温文尔雅、“伟光正”的诸神形象缺乏美感及生命力。C如果孩子从小阅读诸神记,成长中有神话相伴,成人后就有前进
7、的动力和勇气。D中国上古神话中蕴含的高远而深刻的文化内质和精神内涵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根。解析:选D。A项,“必须”一词过于绝对,原文第二段中说“阅读这样本然面目的上古神话,可以体会原始先民深厚的情感体验,从而缓释压力,抚慰心灵创伤,找到生命的动力”。B项,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史家和儒家典籍中被历史化的诸神形象”不同于诸神纪中的上古诸神,不具备“野性之美和伟岸之力”,而非选项所说的“缺乏美感及生命力”。C项,曲解文意。原文末段倒数第二句里的两个“愿”字,表达的是一种希望,而非选项中的假设。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随着经典琵琶古曲阳春
8、白雪的响起,中央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于源春的音乐课开始了。虽然课堂现场没有学生,但在直播平台的另一边,却是湖南、贵州、山西、陕西、甘肃、河北、黑龙江、广西、云南等9个省份22所学校的孩子们。这堂音乐课是“给乡村孩子的最美传统文化课”大型扶贫公益活动中的一场。据悉,活动将邀请包括书法、民乐、戏曲、节俗等各领域的专家,打造一系列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直播课程。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让乡村里的孩子们也能体验艺术之美,是当下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也是美育的难点所在。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是重要的一条。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边远贫困
9、地区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和辅导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农村学校。在农村边远地区的学校上好传统文化课,最重要的还是解决师资问题。在传统授课上,应继续推进特岗教师计划,并在更大程度上向音体美教师倾斜,同时鼓励文艺工作者、文艺志愿者开展课外辅导;在网络授课上,要调动起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联合建设美育资源的网络平台,开发更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教育。(摘编自农村娃,上堂传统文化直播课,人民日报2018年6月27日)材料二:人们对传统文化淡漠的原因人们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建议(摘编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及其发展的调查报告)材料三:
10、当前,全球经济、文化交融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给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压力。一直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没有明确界定范围,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解释不够清晰。同时,对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解读不够,使得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出现割裂现象。并且,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社会参与度不高,多是由政府实施的传统文化“包办传承”。而社会各界参与文化传承的意愿不强,参与文化传承的渠道也不够通畅,文化传承成了政府的自娱自乐、自拉自唱,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合力。同时,政府传承方式较为单一,无法引起公众兴趣,也不能形成有效对接,使得传播效率受到影
11、响;或者部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片面地将文化传承当成一种宣传方式,将人民群众当成被动接受和训导对象,这也使得传播受到影响。当前的传播手段还主要在纸媒,网络上应用较少,这也从侧面抑制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摘编自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好传承,“人民网论坛”2018年5月9日)材料四:怎样才能让文物活起来?专家坦言,要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利用好文化遗产;要让人民群众零门槛、无障碍地接触到文化遗产;要推出更多的精品展览,满足人民群众的鉴赏需求。在文物之外,文化遗产还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主要有赖于艺人代代相传。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除了需要孕育和培养“工匠”和“土壤”,如何让其焕发新生同样不可忽视。中
12、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曾提议,将传统文化和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实施“手艺农村”计划,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不少专家也指出,传统文化的复兴应当有所扬弃,须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陈霞也认为,不能盲目“复古”“泥古”,要选择其与现代社会更契合的内容,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摘编自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两会上这些声音值得关注,“中国新闻网”2018年3月16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给乡村孩子的最美传统文化课”的活动采取了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直播课程形式,属于文化公益扶贫项目。B人们对传统文化淡漠,原因是多方
13、面的。很多人认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学校教育的缺位是重要原因。C当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方面的压力来自外来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而其他方面对其影响微乎其微。D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要有所选择,有所扬弃,避免全盘接受,可采用现代表达形式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解析:选C。C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方面的压力来自外来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而其他方面对其影响微乎其微”理解有误。根据材料三的信息可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方面的压力既有外来文化冲击,也有来自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学校上好传统文化课既可以采用传统方式授课,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授课,但相对于
14、后者,前者在乡村地区的师资力量非常缺乏。B从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建议中可知,人们很看重学校教育,认为学校要承担传统文化传承责任的占比最高,其他的均低于此。C当下,政府部门传承文化的方式较为单一,也无法很好地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在文化传承上全社会没有形成合力。D艺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重大作用,只要我们注重孕育和培养“工匠”和“土壤”,非遗就一定能得到很好的传承。解析:选D。D项,“只要我们注重孕育和培养工匠和土壤,非遗就一定能得到很好的传承”说法绝对。6以上四则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谈传统文化传承的?请简要概括。(6分)答:_答案:材料一是从边远地区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来谈的。材料二是从人
15、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认知来谈的。材料三是从当前传统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的角度来谈的。材料四是从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谈的。(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祖母的季节苏童祖母天天坐在门槛上听雨,神态宁静而安详。那是去年秋天的事情,去年秋天是我祖母的弥留之际。我们家的人都记住了那些下雨的日子。春天的时候我祖母还坐在后门空地上包粽子呢。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装满了清水,浸泡着刚从湖边苇地里劈下的青粽叶,我家屋前屋后都是那股凉凉的清香味。我走过去把手伸进木盆,挨祖母骂了,她不让人把码齐的青粽叶搞乱了。祖母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我跟着她。“这水里有小青蛇。小青
16、蛇游过的水里,长苇子都是甜的。”祖母采着青粽叶,时不时俯视身下的湖水,湖水波动着,把她穿蓝袄的影子搅碎了。突然手里抓的苇叶掉落了。祖母颤抖着,告诉我她刚才看见了祖父的脸。“老家伙来拉我走了。”祖母对着湖水自言自语。家里人猜祖母是看见了游过水下的小青蛇。我祖父属蛇,村上人都喊他小蛇儿。他十七岁娶了我祖母,我祖母就成了“小蛇儿家里的”。去年端午节前后,祖母坐在后门空地上不停地包粽子,几乎堆成了一座粽子山。“小蛇儿从前最能吃粽子,一顿能吃八个。”有一天村西的老寿爷踱过我家门前,看见了门楣上一捆捆的粽叶,这样对我父母亲说。我祖父也死于秋天。死于异乡异地一个叫石码头的地方。据说他是在新婚的五天后出走的,
17、走了就没再回来。祖母守着他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祖父的事。许多年了村里人还是喊我祖母“小蛇儿家里的”。有一年老寿爷跟着贩米船来到湖北一个码头上,遇见了我祖父。他正在码头的石阶上为一个瞎女人操琴卖唱。他跟着老寿爷上了贩米船。他帮着村里人把船上的米袋卸完,拉着老寿爷进了一家小酒店。就是那次,我祖父酒后还吃了八只粽子。“你回去吧,你儿子会满村跑了。”老寿爷说。祖父摇着头说:“出来了就不回去了。”后来祖父把他的二胡交给贩米船上的人带回家。从我记事起,那把二胡一直高高挂在一家人的头顶上。有一年过年前,我母亲想找块布把那把二胡擦一擦,但是猛听见下面祖母惊恐的喊声:“凤英子,你不要动它。”“我把它擦擦干
18、净。”母亲回过头来说。“不要擦。”祖母固执地说,她盯着我母亲的手,眼神里有一种难言的痛苦。去年秋天不是好季节,那没完没了的雨就下得不寻常。祖母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活不过这个冬天了。”我听见父亲对母亲说。就是那个下雨的午后,祖母第一次让我去把房梁上的二胡取下来。我在梯子上向那把二胡靠近时,心止不住狂跳起来。“刚才你看见他的脸了吗?”祖母问我。她的脸上浮起了少女才有的红晕,神情仍然是悠然而神秘的。我摇头。“你这个傻孩子,我死了二胡就是你的了。”祖母说,她闭着眼睛回忆着什么,脸上的红晕越来越深,“那老鬼天天跑到我梦里拉琴,拉得好听呢。”有一个
19、瞬间我感到紫檀木二胡在怀里躁动,听到了一阵陌生的琴声从蛇皮琴筒里涌出来,越过我和祖母的头顶,在茫茫的雨雾里穿行。我抓住了马尾琴弓。琴弓挺轻的,但是似乎有股力要把我的手弹回来。“你这个傻孩子,你怎么不拉呢。”祖母焦灼起来,她猛地睁开眼睛,带着痛苦的神色凝视那只二胡。秋天下最后一场大雨的时候,我母亲从箱子里找出了祖母的老衣。母亲把红色的老衣挂在她房里,光线暗淡的房间便充满了强烈的红光。后来我母亲打开了祖母常年锁着的一只黑漆木盒,木盒里空空的,我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急忙走到后门去。“没有了。”母亲对父亲说。“什么没有了?”“那块金锁。”母亲说。我父亲沉默了一 阵子,来到祖母身边,轻轻地把她从昏睡中
20、唤醒。“娘,你的金锁呢?”“没了,早没了。”祖母那会儿依然清醒,她定定地看着父亲的脸。“娘,我们不要,让您老带走的。”母亲说。“我不带走,死了还带金锁干什么?”祖母说完真切地微笑了一下,那是她一辈子最后一次微笑。祖母闭上眼睛了,不再说话,微笑也渐渐消退。清明去扫墓的时候,母亲带着锡箔和纸钱,我拿着一株迎春,父亲却在臂弯里挟着祖父留下的那把二胡。祭坟以后,我看见父亲把那把紫檀木二胡放在坟头上,坟上的火光猛地暗淡了一下,随之又蹿出一群枫叶般的火苗来。我祖父的紫檀木二胡被点燃了。在一片寂静中,我们听见那把二胡在火苗的吞噬下发出一阵沉闷的轰鸣,似乎有什么活物在琴筒里狠狠地撞击着。“是你爹的声音吗?”母
21、亲的声音打着战。“不,是娘的声音。”父亲庄严地回答。当蛇皮琴筒发出清脆的开裂声时,我先看见了从琴筒里滚出来的金光闪闪的东西。那东西渡过火堆,渡过父母亲的身边,落在我的脚下。那是我祖母的金锁。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采用了动作描写,表现出祖母达观地对待生死。B小说注重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如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急忙走到后门去”,表现出母亲害怕被婆婆发现的紧张心理。C二胡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在祖母心中,二胡是祖父的寄托;祖父让老寿爷将二胡带回,表明他对祖母爱情的忠贞。D小说不靠情节
22、取胜,作者不动声色地表情达意,如包粽子、金锁藏在二胡之中等情节都具有深刻含义。解析:选D。A项,“采用了动作描写,表现出祖母达观地对待生死”错误,运用的是神态描写,除了表现出达观,还表现出对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伤感。B项,不是紧张的心理,因为后文是母亲告诉父亲金锁不见了。C项,前部分正确,祖母珍视二胡,因为二胡是祖父让老寿爷带回的,在她心中,二胡就意味着祖父。但后一部分错误,祖父并没有对祖母忠贞,他为一个瞎女人操琴卖唱,表明他背叛了祖母。8小说在刻画祖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结合“我祖父也死于秋天。死于异乡异地一个叫石码头的地方。据说他是在新婚的五天
23、后出走的,走了就没再回来”分析可知,祖母命运悲苦;结合“祖母守着他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祖父的事”分析,祖母宽容;结合“后来祖父把他的二胡交给贩米船上的人带回家。从我记事起,那把二胡一直高高挂在一家人的头顶上”“当蛇皮琴筒发出清脆的开裂声时,我先看见了从琴筒里滚出来的金光闪闪的东西。那东西渡过火堆,渡过父母亲的身边,落在我的脚下。那是我祖母的金锁”分析可知,祖母忠贞但又愚昧;结合“祖母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分析可知,祖母能干。答案:命运悲苦。新婚后五天,丈夫就出走了,而且走了就没再回来。宽容。她守着丈夫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丈夫的事,并没有责怪丈夫。忠贞。她将丈夫让人带回的二胡高
24、高挂在一家人的头顶上,她思念丈夫,有看到丈夫的幻觉,她将自己的金锁放在二胡之中,表明自己与丈夫永远在一起。愚昧。丈夫背叛了她,她却一直守在老屋里,即使丈夫死去,她仍然如此。能干。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包粽子。9小说以“祖母的季节”为题目,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答:_解析:题目的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解释其表层意、深层意和象征意等,题目的作用要从结构作用、内容作用和表达作用等几个方面分析。首先要理解这里的“季节”的含义,也就是它的内涵与外延。“季节”在本文主要指春秋两季,因为与祖母相关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这两个季节,从深层来看,春秋又代表一个轮回,即指季
25、节的轮回,同时还指一个人的一生。理解“季节”的含义后,接着分析为什么是“祖母的”,这就需要围绕着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探究题,联系文章内容答题,适当加入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答案:含义:一是文中写到的祖母生活中的春季和秋季,主要指离开人世的秋季;二是祖母的一生。作用:组织情节,小说中的主要故事按照季节展开,祖母生活中的春季和秋季是明线,祖母的一生遭遇是暗线。象征人物命运。祖母在春季等待,春天象征希望;祖母在秋季离开人世,秋季象征生命枯萎。暗示小说主题。“祖母的季节”不是很好的季节,暗含作者对祖母的同情和对祖母的怀念。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26、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革,字君美,河津人。父余庆,三至廷试,不遂,因弃去。革颖悟,读书一再诵,辄记不忘。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真定主簿。察廉,迁韩城令。同知州事纳富商赂,以岁课军须配属县,革独不听,提刑司以为能。迁河北东路转运都勾判官、太原推官。丁母忧,起复,迁大兴县令、中都左警巡使、南京提刑判官、监察御史、同知昭义军节度事。丁父忧,起复,签南京按察事。泰和六年,伐宋,尚书省奏:“军兴,随路官,差占者别注,阙者选补,老不任职者替罢,及司、县各存留强干正官一员。”革与签陕西高霖、签山东孟子元俱被诏,体访三路官员能否,籍存留正官,行省、行部、元帅府差占员数及事故阙员,老不任职,
27、赴阙奏事。改刑部员外郎,调观州刺史兼提举漕运、陕西西路按察副使、大兴府治中。知府徒单南平贵幸用事,势倾中外,遣所亲以进取诱革,革拒之。兴定元年,胥鼎自平阳移镇陕西,革以知平阳府事,权参知政事,代鼎为河东行省。是时兴兵伐宋,革上书曰:“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不纳。太原兵后阙食,革移粟七万石以济之。二年,宣差粘割梭失至河东,于是晚禾未熟,牒行省耕毁清野。革奏:“今岁雨泽及时,秋成可待。如令耕毁,民将不堪。”诏从革奏。十月,平阳被围,城中兵不满六千,屡出战,旬日间伤者过半。征兵吉、隰、霍三州,不时至。裨将李怀德缒城出降,兵自城东南入。左右请革上
28、马突围出,革叹曰:“吾不能保此城,何面目见天子!汝辈可去矣。”乃自杀。赠尚书右丞。赞曰:传曰:“君子之言,其利博哉!”徒单镒拱扼一语而宣宗立,厥功懋矣。徒单镒为外官,惟孙即康诡随,乃骤至宰相。古所谓斗筲之人,其即康之谓矣。贞祐执政李革,可谓君子。其进退之际,有古人为相之风焉。(节选自金史,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B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C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
29、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D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解析:选D。“今之计当休兵息民”的意思是:现在的策略应当使军队、百姓休息。其中“息民”和“休兵”是并列短语,中间不用停顿,这就排除B、C两项。“宋虽造衅止可自备”的意思是:宋朝虽然挑起事端,只可自我防备。句中“宋”作主语,“造衅”作谓语,所以应在“造衅”后停顿。这样就排除A项。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疏通语意为:现在的策略应当使军队、百姓休息,蓄养精锐来防备敌人。宋朝虽然挑起事端,只可自我防备。如果不能忍受小的愤怒而考虑长远的谋略,恐怕有人会利用这个机会,那就不能对付了。据此,本题选
30、D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尚书省”形成于东汉,发展至隋定型,唐时主要负责执行诏令,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B“权参知政事”中“权”即代理、暂代。“署、行、守、摄、假、迁”都有代理官职之意。C“赠尚书右丞”中“赠”指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较高的官职或称号。D“赞曰”中“赞”是史传类作品中作者或注家用来对作品人物或事件进行评论、阐发观点的。解析:选B。B项,“迁”指晋升或调动,没有代理的意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革聪明机敏,正直廉洁。他才华出众,过目不忘,拒绝权贵亲信的功名引诱,被
31、朝廷赏识。B李革恪尽职守,奉公敬业。两次伐宋他均积极支持,认真递选官员,转运粮食,以救济金朝军队。C李革体恤民情,保护农耕。他考虑民意,上奏反对朝廷耕毁清野,意见最终为朝廷所采纳。D李革竭忠尽智,忠君爱国。平阳被围,他奋勇抵抗,城破之时,他放弃突围,自杀以殉国。解析:选B。B项,从第三段李革的上书来看,对于伐宋,李革是持反对态度的,“积极支持”错。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同知州事纳富商赂,以岁课军须配属县,革独不听,提刑司以为能。(5分)译文:_(2)徒单镒为外官,惟孙即康诡随,乃骤至宰相。古所谓斗筲之人,其即康之谓矣。(5分)译文:_答案:(1)同知州事接受了富
32、商的贿赂,把一年的赋税、军用物品分配给下属各县,唯有李革不听从,提刑司认为他能干。(2)徒单镒出外任官,只有孙即康诡谲狡猾,于是骤然间官至宰相。古人所说的如斗筲一样才识短浅、气量狭小的人,大概就是说孙即康这类人吧。参考译文:李革,字君美,是河津人。父亲名叫李余庆,经历三次考试至廷试,不中第,于是放弃了科举。李革聪明机敏,读书一二遍,就记住不忘。在大定二十五年(1185)考中进士,调任真定县主簿。监司考查,迁升他为韩城令。同知州事接受了富商的贿赂,将一年的赋税、军用物品分配给下属各县,唯有李革不听从,提刑司认为他能干。迁任为河北东路转运都勾判官、太原推官。遭逢母亲丧事,服丧后起用,调任大兴县令、
33、中都左警巡使、南京提刑判官、监察御史、同知昭义军节度使。遭逢父亲丧事,服丧后起用,担任签南京按察事。泰和六年(1206),攻打宋朝,尚书省上奏:“战事兴起,沿路官员被差遣征调的另外委任,缺员的选调补充,年老不任职的撤换,至于司、县各保留强敏能干的正职官员一员。”李革与签书陕西按察司事高霖、签书山东按察司事孟子元一同接受诏令,亲自查访三路官员能干与否,登记存留的正长官,行省、行部、元帅府差遣征占的官员人数,以及因事造成的缺员,年老不任职的官吏,到朝廷禀奏事务。改任刑部员外郎,调任观州刺史兼提举漕运、陕西西路按察副使、大兴府治中。知府徒单南平显贵得宠,执掌政事,权倾朝野,派遣亲近的人用加官晋爵来引
34、诱李革,李革拒绝了他。兴定元年(1217),胥鼎从平阳府调任镇抚陕西,李革以知平阳府事的身份,暂代参知政事,代替胥鼎担任河东行省。这时起兵攻打宋朝,李革上书说:“现在的策略应当使军队、百姓休息,蓄养精锐来防备敌人。宋朝虽然挑起事端,只可自我防备。如果不能忍受小的愤怒而考虑长远的谋略,恐怕有人会利用这个机会,那就不能对付了。”皇上没有采纳。太原战后缺粮,李革运送七万石粮食来救济。兴定二年(1218),(朝廷)差遣粘割梭失到河东路,这时晚稻还没有成熟,下文书到行省要耕地毁苗,清除原野上的全部庄稼。李革上奏:“今年雨水及时,秋天收成在即。如果命令耕地毁庄稼,百姓将不能忍受。”诏令采纳了李革的奏请。十
35、月,平阳城被围困,城里的士兵不满六千人,多次出战,十天内受伤的人超过半数。征调吉、隰、霍三州援兵,没按时赶到。偏将李怀德用绳索吊下城投降,敌军从城东南攻入。随从请求李革上马突围出走,李革叹息说:“我不能保卫这座城,有什么脸面见天子!你们这些人可以离去了。”(李革)于是自杀。(朝廷)追赠他为尚书右丞。赞曰:传中说:“君子的言语,他的好处很多。”徒单镒从容安闲地说一句话,从而使宣宗能被立为皇帝,他的功劳很大。徒单镒出外任官,只有孙即康诡谲狡猾,于是骤然间官至宰相。古人所说的如斗筲一样才识短浅、气量狭小的人,大概就是说孙即康这类人吧。贞祐年间的执政大臣李革,可称为君子。他在进退之间,有古人做宰相的风
36、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1415题。春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注】锦字: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善属文。苻坚时,滔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诗寄滔。元戎:主将。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女主人公是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她目睹皇城奢靡的生活,联想到夫君征戍在外,顿生愤懑不平之情与深切思念。B颔联的“心随明月到胡天”与李白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手法相似,都将明月当作与心灵相通的媒介,都表达出
37、对远人的担忧与牵挂。C颈联上句借用典故表现女主人公的绵绵愁思,回文诗可以反复回旋地阅读,恰若思妇情意百转千回;下句的“笑”字运用了拟人手法。D尾联写女主人公不问夫君问主帅,何时才能燕然记功,战胜而还,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相关联,赋予了本诗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解析:选A。A项,“皇城奢靡的生活”和“愤懑不平之情”属曲解。15诗歌首联历来为人称道,其中“莺啼燕语报新年”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此类试题一般从诗句的内容、手法情感和结构上的作用分析,答题时注意诗句的位置,此题诗句处于诗歌的开头,从内容看,点明新春佳节,描绘生机盎然的景象,交代主人公情感触发的原
38、因,巧点题旨“春思”;从结构看,同时与颔联的“层城临汉苑”相呼应;从手法看,以乐景衬哀情,以热闹美好的春景反衬闺妇思念征夫的寂寞感伤,并自然引发后面的记叙抒情,与第二句中几千里外的“马邑龙堆”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答案:点明新春佳节,描绘生机盎然的景象,交代主人公情感触发的原因,巧点题旨“春思”。与第二句中几千里外的“马邑龙堆”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与颔联的“层城临汉苑”相呼应。以乐景衬哀情,以热闹美好的春景反衬闺妇思念征夫的寂寞感伤,并自然引发后面的记叙抒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近平同志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引用逍遥游中的名
39、句“_,_”,形象地表达出教师知识积累的重要作用。(2)屈原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是“_,_”。(3)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_,_。”答案:(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美育概念出现较晚,但无论中外都很早就懂得美育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古希腊的柏拉图虽然总体上贬低、排斥艺术和审美,但他在青少年教育上却非常自觉地利用艺术和审美对孩子进行全面良好的教育。他建议:“我们不
40、是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_于优美的作品,(),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可见,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以陶冶、改善和培养他们的心灵。在我国,两千多年前所倡导的“乐教”“诗教”就蕴含美育的基本内涵。西周时期,礼乐便纳入当时的学校教育,统治者重视诗、乐对民众的心灵教化作用,用以保持民风淳朴、_。乐记就已强调乐教因人的本性而进行心灵疏导以产生_的感染功能,“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
41、风易俗,天下皆宁”,这正体现了那个时代所要求的艺术教化即美育的效果。到王夫之,又继承上古以降的“习与性成”思想,强调日常生活(无疑包括艺术、审美)和习惯对人_的长期感化、教育作用。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耳濡目染国泰民安潜移默化日积月累B耳闻目睹 国泰民安 耳提面命 与日俱增C耳濡目染 政通人和 耳提面命 日积月累D耳闻目睹 政通人和 潜移默化 与日俱增解析:选A。“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第一处,是说优美的作品对人的影响,应选“耳濡目染”。“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政通人和”,政
42、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侧重政事顺遂。第二处,从原文语境来看,前面说“用以保持民风淳朴”,可见两词均可,但相对于前面的“民风”,此处用“国泰民安”更合适。“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他。形容恳切地教导。第三处,句中说产生“感染功能”,显然不能用“耳提面命”。“日积月累”,长时间地积累。“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第四处,句中说“对人的长期感化、教育作用”,其中“作用”不能增长,所以用“日积月累”。故选A项。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像呼吸优美的作品
43、中的清幽境界B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C像从优美的作品中呼吸一阵清风D像呼吸一阵清风一样享受清幽境界解析:选B。前面说“使我们的青年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_于优美的作品”,前面的比方把“优美作品营造的境界”比作“风和日暖的地带”,前面是说所处的“境界”,可见此处应是形容青年在这种境界中的感受,后面说“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可见此处的感受应与“呼吸”相关,中间填写的句子应是先说“境界”,后说感受。A项,“呼吸清幽境界”明显搭配不当,“境界”不能“呼吸”。C项,“像从优美的作品中呼吸一阵清风”,括号前面已经把青年所处的“优美作品营造的境界”比作“风和日暖的地带”,
44、故选项中“优美的作品”与前面不连贯。D项,“像呼吸一阵清风一样享受清幽境界”,选项把“感受”放在前面,“境界”放在后面,这与前后的内容不连贯。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培养和改善他们的心灵。B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改善和培养他们的心灵。C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培养和改善他们的心灵。D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
45、陶冶、改善和培养他们的心灵。解析:选C。画线句存在三处错误。一是“美育教育”重复赘余,“美育”就是“审美教育”,“美育”后面不能再加“教育”;二是“以陶冶、改善和培养”语序不当,应先“陶冶”,再“培养”,最后是“改善”;三是,这三个句子的语序不当,应先“重视”,才能“提倡”,而“提倡”的目的是“陶冶、培养、改善心灵”。A项,“美育教育”重复赘余;B项,“改善和培养”语序不当;D项,同时出现A、B两项的错误。故选C项。20下面是湖南师范大学邀请校友来校参加学校80周年校庆活动信函中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光阴似箭,岁月如歌。2019年10月27日,母校将迎来
46、80周年寿辰。这是全校校友耿耿于怀的盛典。在此,我要代表学校四万余名师生,热忱邀请您们重返母校,欢聚一堂,重温求学时光,同览母校勃勃发展的新姿新貌,畅叙手足情谊,分享成功喜悦,共话美好前景。我们相信,母校80周年校庆必将因您的参与而更加精彩。答:_解析:解答时逐词分析,仔细考虑不得体的常见设误点,如不合语境、对象使用错误、谦敬误用等。寿辰:生日,一般用于老年人。“寿辰”改为“华诞”。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一般用于已经发生的事。“耿耿于怀”改为“憧憬”或“魂牵梦萦”。“我要代表”中“要”不得体,改为“我谨代表”。“您”可以指“你们”,含敬意,“您们”改为“你
47、们”或“您”。“手足”喻指兄弟,不恰当,“手足”改为“同窗”。答案:“寿辰”改为“华诞”;“耿耿于怀”改为“憧憬”或“魂牵梦萦”;“我要代表”改为“我谨代表”;“您们”改为“你们”或“您”;“手足”改为“同窗”。21下面是一位资深语文专家关于文言文诵读的方法,请从这段文字中总结出两条结论。每条不超过20个字。(6分)诵读是出声音的读,但并不是朗诵。朗诵往往是读给别人听,诵读却是读给自己听。从方法上来说,用普通话即可,节奏、抑扬、强弱、缓急都无客观规定,可随自己的感受适当处理。古人所谓“心到、眼到、口到”之说,实在是高效形成文言语感的极好方法。不管是成篇诵读、片段诵读,还是陌生词句的反复诵读,都
48、是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好办法。答:_解析:本题所给材料一共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前两句话,解释“诵读”的含义;第二层是中间两句话,讲的是诵读的方法;第三层是最后一句话,说的是诵读的作用。本题题干要求总结出两条文言文诵读的方法,信息就在第二层。由“用普通话即可”“可随自己的感受适当处理”,可概括出诵读的第一个方法;由“心到、眼到、口到之说,实在是高效形成文言语感的极好方法”可概括出文言文诵读的第二个方法。答案:文言文诵读可以随自己的感受自由处理。文言文诵读要“心到、眼到、口到”。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吾辈生于积弱不
49、振之中国,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周恩来,1919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新青年)1981年北大学子欢呼游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整个燕园。在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如同一面旗帜,鼓舞着整个中国社会投身改革、激荡梦想。“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首席潜航员叶聪,通过不懈努力,终将“蛟龙号”从图纸变为现实。参与“蛟龙号”深潜作业共计50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 062米。他是青年人岗位建功、报效祖国的榜样,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评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某青年网红宣称,人生最重要的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