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797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传统诗论普遍认为,真正的好诗是“神品”“逸品”,其中有一种似乎是人力难以达到的“东西”,可称之为“天机”“灵气”等。如果用现代诗学术语说,这就是诗的潜在次序或深层结构。这种潜在次序或深层结构是怎样发现的呢?中国古代诗学对此的回答是有分歧的, 形成了“苦吟”和“快吟”的对立。“苦吟”派以中唐以后的孟郊、贾岛等为代表,“快吟”派以苏轼为代表。苏轼认为写诗不必冥思苦搜、琢刻藻绘,要快吟,要“冲口而出”,“无意于佳乃佳”。苏轼的观点作为

2、古代诗学的一种理论,广有影响。“无意于佳乃佳”“冲口而出”实际上提出了一个诗学悖论。一方面,诗人无意于诗,无意于佳;可另一方面却在不经意间“冲口而出”,而有了诗,有了佳诗。这种思路并非苏轼首创,淮南子说山训就有:“求美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历代名画记也有:“夫运思挥毫,自以为画,则愈失于画矣;运思挥毫,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矣。”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是对这一思路的新的发挥。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是反对为写诗而写诗、为艺术而艺术,强调写诗的社会功利目的,强调有感而发。这样,诗就是不吐不快、无所避讳的率真之词,无意为诗而终为传世之佳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无意于佳”,即在写诗时

3、精神完全放松,不把写诗当作一回事,不去冥思苦想;“乃佳”,即是在这种不经意间“冲口而出”倒创作出了佳篇。表面上看,诗人的精神状态与产生的结果是矛盾的,实际上却符合心理活动规律。首先,覃思竭虑的精神状态,对科学研究来说十分必要,但对写诗这种审美创造活动来说有时就未必好。因为这种精神状态意味着诗人处于有意识注意中。有意识注意,使诗人完全清醒,意识聚焦并高度活跃,这样诗人的思维是准确的、谨严的、规范的,但也可能由于思维过于准确、谨严、规范而陷入狭隘,不能自由挥写,无法寻找到“灵气”与“天机”。格式塔心理学对意识聚焦作了详尽的研究,证明人类的大脑有一种压倒一切的需要,这就是从眼前任何杂乱形式中选择出一

4、种准确、集中、简单的模式来。对于诗这种复杂的充满自然灵气的结构来说,意识聚焦的这种选择性、集中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太缺乏伸缩性与张力了。这也正是苏轼主张“无意于佳”“冲口而出”的原因。其次,诗歌创作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结合的产物。对诗人来说意识诚然是重要的,但无意识是辽阔的“非洲大陆”,资源非常丰富,营养特别丰足,如果完全没有无意识的滋养,诗歌创作也难以达到极致。苏轼之所以强调“无意于佳乃佳”,强调“冲口而出”,其原因之一就是发现了无意识对诗歌创作的作用。如果说“苦吟”派更重视求助于意识的话,那么“快吟”派则更重视求助于无意识。因为在“无意”的情形下,人的精神放松了,意识对无意识的压力减小了,这时无

5、意识就可能冲破意识的“防卫”,出来施展它的才能。这样,诗人就会出现一种神思恍惚的、弥散的、具有张力的审视和快捷的捕捉,这可能是最富于创造性的一瞬间,自然灵气似乎不思而至,意外佳构仿佛纵手而成。当然,苏轼强调“无意于佳”“冲口而出”,并不是无条件地乱嚷乱叫。他认为要达到“无意于佳乃佳”的创作境界,既要长期“科学”,又要为人豪爽,即以创作主体的学问与性格为条件。诗人只有在根柢深厚、自身强大而具有很强的驾驭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达到“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摘编自童庆炳诗的潜在次序的发现释“无意于佳乃佳”)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诗论认为,真

6、正的好诗蕴含“天机”“灵气”,而现代诗学不认同这种看法。B.社会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的分析,都揭示了“无意于佳”的创作态度如何产生佳作。C.格式塔心理学通过研究认为,对诗歌创作而言,意识聚焦存在缺乏伸缩性与张力之弊。D.若精神放松,无意识就可能在神思恍惚的审视中冲破意识的“防卫”,促成佳作诞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苏轼的诗学思想,先揭示内涵和思想渊源,再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最后指出达成条件,逻辑上逐层递进。B.文章引用淮南子说山训和历代名画记中的话语,意在论证“无意于佳乃佳”这一诗学悖论并非苏轼首创。C.文章对两种心理活动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此阐明

7、诗人在“无意于佳”的状态下能收获佳作,实则符合心理活动规律。D.文章使用喻证法,以资源丰富、营养丰足的“非洲大陆”喻指无意识,形象地论述了无意识对诗歌创作的巨大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以孟郊、贾岛等人为代表的“苦吟”派冥思苦想,雕琢语言,反复推敲,更注重求助于意识。B.“无意于佳”“冲口而出”的创作方式,能让意识聚焦无法形成,从而使诗人免于陷入狭隘,有利于发现“天机”。C.覃思竭虑的精神状态之所以对诗歌创作和科学研究作用有别,是因为作诗与科研相比,二者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D.南宋诗人刘克庄认为:“不求工而自工者,非有大气魄、大能量不能。

8、”这种看法与本文论述的重点基本相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杜甫传(节选)冯 至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建造草堂,地址选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出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杜甫十分感激,作诗酬谢。关于草堂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草堂环境。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都要。这自然是为

9、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题桃树)。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有件件入诗罢了。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他赞美它所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巢。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他在秦州山野寻找

10、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他曾瞻仰过

11、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交结了一些风雅人士。还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万紫千红,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声娇色丽,充满无限生机。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植的草药赠予他

12、们。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相关链接】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这是760年,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杜甫却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如今暂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羡慕。他在这时期写了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我们把这类的诗句和759年在洛阳道上与秦州道上

13、的诗相比,会发现意境上有多么大的一个悬殊!难道杜甫自己的生活刚刚有了着落,便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冯至杜甫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的时候,杜甫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成都建成了一个栖身的处所草堂。B.建造草堂所需一切,有的是亲友赠送,表弟送了些钱;有的是杜甫索求的,他向友人索求了各种树苗、果木苗及所需家什。C.材料特意介绍杜甫写的江村,表现杜甫定居草堂的初期,生活暂时安定,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寻常景象,也能引起他的诗兴。D.杜甫作蜀相,流露出在国事维艰之际被

14、冷落被排挤的不平之气。作者引用这篇诗作,意在解释杜甫不应代宗召补的深层原因。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建造草堂时,除了亲友的主动帮助,杜甫也忙着向各地亲友“索求”“花果树木”“日用家什”,以至于无暇写诗记录草堂的建造过程。B.“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这表明杜甫即使在“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审美观也依然是现实主义的。C.草堂岁月里,全靠故人接济的经济条件也没有能阻挡杜甫对寻常农舍之景的赞叹,他写了不少田园诗来表达暂得栖身之所时的安适心境。D.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中原和关内,坐在建好的清幽的草堂院内,杜甫过起了有滋

15、有味的闲适生活,回京做官的机会也因此放弃了。6、草堂岁月里的杜甫真的“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给猫留门(节选)黄咏梅“豆包回家了,”老沈告诉雅雅,“胖得像一只大熊猫,每层楼的灯都被它踩亮了。”“亮!豆包喊一句,灯就亮了”老沈学着雅雅的口气。咯咯咯咯雅雅在电话那头笑得欢。老沈兴致勃勃地重复亮了好几句。犹记得有一段时间,沈小安一家周末过来吃饭,每爬上一层楼,雅雅就用尽吃奶的力气喊亮!感应灯被她喊亮之后,雅雅也是那么笑的,咯咯咯咯,这个游戏是这座旧楼唯一的亮点,如果没有

16、那些时亮时灭的感应灯,估计雅雅会蛮缠着让沈小安背上楼的。不过这些吸引力也不长久,上学之后雅雅就不太愿来爷爷家了。那天雅雅玩饿了,老沈就牵着她去买豆包。店员掀开蒸笼,用袋子装了两只豆包送给雅雅,就是在雅雅怯怯地犹豫要不要接过来的时刻,这只小猫不知从什么地方蹿了出来,跃上收银柜,朝那两只豆包喵喵喵个不停,雅雅先是吓了一跳,接下来,就跟小猫成了朋友,因为这只小猫,除了额头和脸颊处有一些灰色的斑纹,其他地方跟蒸笼里的豆包一样白,雅雅就喊它叫“豆包”。等老沈一只手牵着雅雅回家的时候,他的另一只手上,挂着一个黑色的塑料袋,豆包躺在里边,安静得像一件被主人买回来的什么东西。有了豆包,老沈就能经常见到雅雅。不

17、一定是周末,有的时候,放学后沈小安也会带她来,老沈像迎接贵宾一样,削好水果,买好菜。通常他们三个会在一起吃个晚饭,豆包就窝在雅雅的腿上,雅雅吃一口,问一句:弟弟,要不要吃鸡腿?豆包似懂非懂,眯了眯漂亮的绿眼睛。看不到豆包,雅雅就给老沈打电话,像个亲切的小姐姐弟弟在干吗呢?弟弟为什么那么爱睡觉?她甚至对老沈承诺,明天放学要去看弟弟的。就像豆包是寄养在别人家的弟弟一样。雅雅看豆包的频率越来越密集,有时还赖着要在爷爷家睡,但这绝不可能,每次看着父女俩在门口小垫子上换鞋子,低头系鞋带的动作几乎一模一样,老沈心里都会有些伤感。沈小安跟老沈的话从来不多,顶多来一句,“跟爷爷说再见。”老沈已经想不起来,儿子

18、这么多年来,有没有认认真真跟自己说过一句“再见”。雅雅迷恋那只猫,沈小安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小孩子总是有一段时间喜欢小动物。他小时候从街上抱回过一只大黄猫,每天上学都恨不得把它装在书包里带到学校。他并不讨厌豆包,但也谈不上多么喜欢,已经过了那个年龄,而在那个年龄,以及那个年龄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对老沈充满了怒愤,认为老沈不会当爸爸,从前那只大黄在某个深夜,被老沈从他的被窝里掀出来,还未完全醒过来,来不及叫唤一声,就被丢出了家门。这个梦魇一样的情节,以及那种窝在被子里装睡的无助感,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沈小安总是会想起,并且,像一根导火索,成年之后他一直跟老沈怄气,时常想到这个细节,他并不会那

19、么快原谅父亲。他不知道怎么跟老沈独处。内心深处,他觉得老沈既不像父亲,也不像朋友,他们只是一对与生俱来的因果关系。好在有了雅雅,老沈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她身上,后来又有了豆包,他们之间便多了一些话题。“要是不想养就别养了,小孩子是一头热,很快就过去了。”吐出一口烟之后,沈小安对老沈讲。老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不是不喜欢猫嘛。”事实上,豆包被留下来的那天开始,沈小安就一直想问老沈,不过他不知道怎么跟他提。看得出来,老沈是为了讨好雅雅。“还行,这小家伙陪陪我,有个伴儿,也不错。”“不怕狂犬病?”“对,疫苗是要给它打的。”老沈忽然尴尬起来,停了一下,又问,“你还记得你那只大黄猫?”“记得啊,那只胖胖

20、的大黄猫。”他拉长了躯体,话音里也在伸着懒腰。“我听你妈说,让你把大黄猫丢出去那天,你抱着它坐在楼梯口足足哭了一个中午,下午都没去补习。”“不会吧?”沈小安夸张地笑了几声,“要是雅雅知道,肯定会笑死的。”沈小安站起来,把豆包装进旅行包里,带到宠物店去给它打疫苗。走下拐角楼梯的第一级,坐下来,回头看。从这个角度看过去,能看到自己家的门口,他以为,那个中午,门里边的人根本没有探头出来看到他,他哭得那么伤心,仿佛要被丢掉的不是猫而是他自己。(原载于中国作家文学版,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表面上是写沈家三代人与猫之间的故事,实际讲述的是家

21、庭关系、祖孙亲情。B.小说用倒叙写对往事的回忆,“犹记得”“小时候”等词,使过去和现在自由切换。C.小说语言平实,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用尽吃奶的力气”“话音里也在伸着懒腰”。D.小说结尾写丢掉大黄猫后少年沈小安悲痛欲绝,照应了前文为何他如此怨恨老沈。8、小说标题“给猫留门”有怎样的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王举正,字伯仲,幼嗜学,厚重寡言。以荫补秘书省校书郎。进士及第,授知伊阙,历官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真宗实录院检讨、国史编修官。三迁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修三朝宝训,同修起居注,擢知

22、制诰。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既入谢,仁宗曰:“卿恬于进取,未尝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迁给事中。御史台举李徽之为御史,举正友婿也,格不行。徽之讼曰:“举正妻悍不能制,如谋国何?”欧阳修等亦论举正懦默不任事,举正亦自求去,遂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许州。光化军叛卒转寇傍境,而州兵有谋起为应者,举正潜捕首恶者斩之。徙知应天府,累迁左丞。皇佑初,拜御史中丞,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诤乃夺宣徽景灵二使又曰:“先朝用人,虽守边累年者,官止遥郡刺史。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

23、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御史唐介坐言事贬春州,举正力言之,介得徙英州。居半岁,尧佐复为宣徽使。家居凡七上疏。及狄青为枢密使,又言青出兵伍不可为执政,力争不能夺,因请解言职。帝称其得风宪体,遣赐就第,赐白金三百两,除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知河南府,入兼翰林侍读学士。每进读及前代治乱之际,必再三讽谕。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安简,赐黄金百两。文章雅厚如其为人,有平山集、中书制集、内制集五十卷。(节选自宋史王举正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诤/乃夺宣徽/景

24、灵二使/B.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诤/乃夺宣徽/景灵二使/C.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诤/乃夺宣徽/景灵二使/D.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诤/乃夺宣徽/景灵二使/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的称呼,以成绩的高低分为三甲:一甲共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B.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作官名。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C.友婿,同门女婿之间的称谓,也

25、叫“连襟”,是姐姐的丈夫和妹妹的丈夫之间的互称或者合称。D.赠,古代朝廷对有功绩的大臣或其先人死后追封官职或荣誉称号,所赠官职通常比其生前官职高。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举正以荫入仕,屡获升迁。他先入仕,考中进士后担任过地方知县、馆阁校勘、国史编修官等职,后经调转又逐渐升至左丞。B.王举正为人正直,议不避亲。在他任给事中时,他的友婿李徽之被御史台推荐为御史,但他却认为李徽之不适合此职不予通过。C.王举正治理有方,保州平安。他任许州知州时,光化叛军侵扰临近州境,有本州士兵准备响应,他暗中逮捕并斩杀了罪魁祸首。D.王举正心系国家,积极进言。他新居在家

26、时就张尧佐重任宣徽史一事共上奏七次,他每次进宫必定再三委婉劝说治乱之事。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入谢,仁宗曰:“卿恬于进取,未尝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2)御史唐介坐言事贬春州,举正力言之,介得徙英州。(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送萧处士游黔南白居易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老萧郎”照应诗题人物;下句用比喻手法,对人物进行生动形象的刻画。B颔联

27、下句写萧处士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为下文写萧处士即将前往黔南作铺垫。C诗歌前四句着力刻画萧处士的形象,点明其能文好饮、年事渐高、四处漂泊的形象。D诗中写“巴峡”“猿”,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感情基调相似。14、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1)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_,_。” (3)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_,_。”(4)夜归鹿门歌中,在山寺僻

28、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描写中,使人联想起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的句子是“_,_。”(5)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和“_”,令人叹为观止。(6)杜甫的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的诗句是“_,_。”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近年来,脱发越来越成为人们 的话题。近期一项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还有媒体日前对全国643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成的大学生有脱发困扰,超过7成的大学生处于轻微脱发状态,超过6成的大学生曾采取措施缓解脱发。

29、这些信息的确令人 。专家说,病理性脱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头发就会越来越少,最终则 ,所以有脱发现象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查出原因后 。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要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还要保持心情愉悦。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谈虎色变 叹为观止 盖棺定论 对症下药 B.岌岌可危 唏嘘不已 盖棺定论 对号入座C.岌岌可危 叹为观止 木已成舟 对号入座D.谈虎色变 唏嘘不已 木已成舟 对症下药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一项近期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

30、化和认知低等的特点。B.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的特点。C.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D.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一项近期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18、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后来?起来了。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新年就两岁了。B.任何一门理论科学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C.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D.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欢乐,也许会节外生

31、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19、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示例)做人如水,不一定汪洋一片、波澜壮阔,但须清澈明净让人回味。材料:花 树 山挺拔伟岸 清逸秀丽 芳香四溢千姿百态 郁郁葱葱 高大巍峨 明艳娇媚 枝繁叶茂 姹紫嫣红20、平凡的世界曾经影响了一代人,今天读来依然感人至深,它究竟凭借何种力量打动万千读者,激励芸芸众生?为了解答这一问题,解放周一专刊采访了多位专家和学者,提炼、梳理出这部小说的五个关键词:向上、独立、自尊、真诚、追梦。请选择其中一个关键词,结合原著某个人物的生平事迹,谈谈你的理解。(100字左右)(5分)四、

32、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 黄文秀,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自愿回到家乡百色,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在突发山洪中,黄文秀献出了年仅30岁的生命。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很多青年革命英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机枪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22岁。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安全,放弃自救直至被烈火吞噬,年仅26岁。材料三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请结

33、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答案1.B (A曲解文意。“现代诗学不认同这种看法”错误,根据文意,现代诗学 给了“天机”“灵气” 新的术语,而非“不认同这种看法”。C. 观点混淆。“对诗歌创作而 言,意识聚焦存在缺乏伸缩性与张力之弊”是作者在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出的结 论。D. 逻辑关系紊乱。“无意识就可能在神思恍惚的审视中冲破意识的防卫”错误,根 据原文,应该是先“冲破意识的防卫”,再出现“神思恍惚的审视”。)2 B(材料与观点不契合。“这一诗学悖论并非苏轼首创

34、”错误,根据文意,论证的应是“这种思路并非苏轼首创”。)3. D (文内文外关联错误。“这种看法 与本文论述的重点基本相同”错误,刘克庄的话重在揭示实现“不求工而自工”的条件,即要有“大气魄、大能量”;而本文论述的重点是“无意于佳”为何能得到佳作,即揭示原因。)4. D项“意在解释杜甫不应代宗召补的深层原因”错。5. C(A项“以至于无暇写诗记录草堂的建造过程”无中生有。B项,“在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表述的时间错误,从原文第二段可知,这种认识是在草堂建成后。D项,“因此”的表述不合文意。此处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因为杜甫已经沉醉于这种美好的生活状态之中,对做官已经没有了激情;另一方面,杜

35、甫“放弃”做官也是人生的一种无奈的选择。故选C。)6. 观点一:杜甫并没有“陶醉”“忘却”。理由:他欣赏、赞叹农舍之景,只是他心灵寻得片刻宁静的表现,在并不丰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能够如此,正是杜甫热爱生活、关注现实的体现。从这一时期的杜诗中,读者看到的是杜甫平静心境后的报国无门的悲慨。观点二:杜甫暂时“陶醉”“忘却”了。理由:草堂建成后,杜甫开始“有滋有味”欣赏草堂风物,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观点2分,理由一点2分)7. B项,“小说用倒叙写对往事的回忆”中“倒叙”错误,应为“插叙”。倒

36、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本文“犹记得”“小时候”等词,用在了文章中间,属于插叙的内容,还有整篇文章内容来讲,是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来叙述的,都不符合倒叙的特点,所以为插叙。8. 新颖别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故事情节。为阻止儿子养猫而没有“给猫留门”,为了能和儿子、孙女一家团聚而坚持“给猫留门”。突出主题。父母在关爱孩子时要多关注他的内心世界,不要粗暴地对待孩子成长中某一

37、阶段的心灵寄托。具有象征意义。“给猫留门”实际上也是告诫每一个人要给爱和亲情留一个位置,让家庭关系更融洽。(一点2分)9. B。【解析】由特殊句式“张尧佐庸人”为判断句,以及“张尧佐一日领四使”,而非传主王举正“一日领四使”,可知,A、D错误,“不报”是“得不到回复”之意,所以,“举正因留班廷诤”才更加合乎传主的刚正性格。所以答案为B。10. A。【解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故“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错误。11. D。【解析】“他每次进宫必定再三委婉劝说治乱之事”错误。原文是“每进读及前代治乱之际,必再三讽谕”,意思是他每次

38、进宫侍读涉及前朝治乱之时,必定再三委婉劝说。12. (1)(王举正)入宫谢恩以后,仁宗说:“你不在意升官,从未因私事向朝廷请求,因此破格任用你。”(“谢”、“恬”、状语后置句“干朝廷以私”、“不次”各1分,句意通畅1分)(2)御史唐介因为上书进谏被贬官到春州,王举正竭力为他进言,唐介才能够调任到英州。(“坐”、“贬”、“力言”、“徙”各1分,句意通畅1分)【参考译文】王举正字伯仲,自幼酷爱学习,敦厚稳重而沉默寡言。因父亲的恩荫补为秘书校书郎。考中进士后,授予伊阙知县之职,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真宗实录院检讨、国史编修官。三次升职为尚书度支员外郎、在集贤院当值,编修三朝宝训,同时编修起居注,被

39、提拔为知制诰。授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王举正)入宫谢恩以后,仁宗说:“你不在意升官,从未因私事向朝廷请求,因此破格任用你。”升为给事中,御史台推荐李徽之为御史,(李徽之)是王举正的连襟,(王举正)认为他不适合而不予通过。李徽之争辩说:“王举正妻子蛮横,他不能约束,如何谋划国事?”欧阳修等也议论他懦弱寡言,不能担任大事,王举正也自行请求离京,于是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的身份任许州知州。光化军叛乱士兵到处侵扰邻近州境,而本州士兵有阴谋起事响应的,王举正暗中逮捕罪魁祸首并斩杀。(王举正)调任应天府知府,逐渐升迁为左丞。皇祐初年,任御史中丞,上奏说:“张尧佐是平庸的人,因为皇妃的关系,一天之内

40、被任命为四个地方的转运使,使贤士大无法获得鼓励。”没有得到回复,王举正于是留在班列当廷谏诤。于是削夺张董尧佐宣徽、景灵二使的职务。又说:“先朝用人,即使是镇守边境多年的,官职只到偏远州的知州。现在所任用的并不都是得力的人,然而限期等待升迁,那么,以后对有功的人用什么鼓励呢?而且转运使考察官吏是否有能力,百姓的喜乐忧虑都依赖他。任命刚刚下达,就多次更改,不到一年就两次改变,恩泽之所以未能宣扬,民生疾苦之所以未能消除,主要是这个原因。”御史唐介因为上书进谏被贬官到春州,王举正竭力为他进言,唐介才能够调任到英州。过了半年,张尧佐重新担任宣徽转运使。(王举正)闲居在家里总共七次上了奏疏。等到狄青为枢密

41、使时,(王举正)又上说狄青出身军队不能担任宰相,极力争辩而未能改变,因而请求解除谏官职责。皇帝称赞他得到了谏争之职的根本,派人到他府第赏赐授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河南府知府,入朝兼翰林侍读学士。每次进宫侍读涉及前朝治乱之时,必定再三委婉劝说。以太子少傅退休。去世,赠官太子太保,谥号安简,赏赐黄金百两。(王举正)文章典雅纯厚如同他的为人,有平山集中书制集内制集五十卷。13. B(“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说法不妥,应该是四海漂泊,思念家乡时,以酒寄情)14.依恋与不舍。劝即将远行的友人一醉方休,表现了饯别的款款深情,对友人的依恋与不舍。关切与担忧。诗歌尾联以景结情,月光朗照,磨围山色苍苍,辽阔无边

42、,暗含对友人前路漫漫、旅途劳顿的关切与担忧。(每点3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15.(1)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4)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5)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16.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先看第一空,“谈虎色变”泛指一提到可怕的事物连脸色都变了;“岌岌可危”指局势或处境非常危险。结合语境,文中谈论的是脱发越来越成为人们认为很可怕的现象,而不是有危险,这里应选“谈虎色变”,据此排除B、C两项。再看第二空,“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

43、点;“唏嘘不已”指叹息或抽搭不停,形容非常惋惜、感慨或痛苦。第二空前面的语境是“结果显示超过5成的大学生有脱发困扰,超过7成的大学生处于轻微脱发状态,超过6成的大学生曾文采取措施缓解脱发”,说明这是比较令人伤心的事情,不能选“叹为观止”,据此排除A项。故选D. 17.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近期一项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调查显示”语序不当,“近期”在句中是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调查”,应放在数量词前。注意定语修饰成分的排序惯例是:领属十时间处所十数量+怎样的+性质类别。据此排除A、D两项。二是“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成分残缺,“呈现”后需带宾语中心语

44、.的特点”,据此排除C项。故选B.18.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C项与此相同。A项,表话语的间隔。B项,表示插说。D项,表示总结。故选C。19.(示例)做人如花,不一定明艳娇媚、姹紫嫣红,但须芳香四溢让人留恋;做人如树,不一定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但须挺拔伟岸让人赞誉;做人如山,不一定高大巍峨、千姿百态,但须清逸秀丽让人钦佩。【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的能力和逻辑分类能力。示例的句子结构是:做人如不一定但须。20. 平凡的世界示例:向上。孙少平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生在农村,学习艰苦,终不放弃,反而更加勤奋。他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热情。在县城揽小工时他努力地为人工作,甚至不惜得罪收留自己的舅舅。无论怎样生活都保持正义、善良的品行,哪怕再苦再累也不熄灭对生活的热情。21. 【写作提示】三则材料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围绕时下热议的主题,都指向当代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参考立意】新时代青年有担当;青年人要勇敢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英雄出少年;时代的荣光属于每一代青年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