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757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刚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绿脓杆菌可分泌含有鳌铁蛋白的囊泡。在铁缺乏的情况下,绿脓杆菌将囊泡分泌至“远处”与铁结合,并通过与细胞外囊泡融合,将铁摄入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绿脓杆菌吸收铁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

2、. 绿脓杆菌铁缺乏时,细胞外囊泡的分泌水平升高C. 含有鳌铁蛋白的囊泡的形成不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D. 绿脓杆菌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了鳌铁蛋白的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绿脓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根据题意可知,绿脓杆菌在铁缺乏的情况下,绿脓杆菌将囊泡分泌至“远处”与铁结合,并通过与细胞外囊泡融合,将铁摄入细胞,因此绿脓杆菌通过胞吞的方式摄入铁。【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绿脓杆菌吸收铁的方式属于胞吞,因此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绿脓杆菌铁缺乏时,将囊泡分泌至“远处”与铁结合,并通过与细胞外囊泡融合,将铁摄入细胞,因此此时细胞外囊泡的分泌水平升高,

3、B正确;C.绿脓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高尔基体,C正确;D.绿脓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没有内质网,D错误。故选D。2. 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容易分离,是良好的生物实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吸水能力逐渐减弱B. 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洋葱外表皮细胞中的紫色液泡C.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形态,需保持洋葱内表皮细胞的活性D.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不宜选用洋葱表皮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1、质壁分离过程中随着细胞逐渐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2、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紫色洋葱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可以看到紫色随中央液泡的变小

4、而加深。3、植物的叶绿体一般只存在于绿色部分之中,洋葱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观察不到叶绿体,不需要保持洋葱内表皮细胞的活性。4、在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一般用洋葱根尖而不宜选用洋葱表皮细胞的原因是洋葱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一般不发生分裂。【详解】A、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吸水能力逐渐增强,A错误;B、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洋葱外表皮细胞中的紫色液泡,B错误;C、洋葱内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会用来观察叶绿体,因此不需要保持活性,C错误;D、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不宜选用洋葱表皮细胞,D正确。故选D。【点睛】 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观察叶绿体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

5、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3. 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简称RNP,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类复合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核糖体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体B.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可能以RNP的形式存在C. RNP可以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形成紫色化合物D. RNP水解可产生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答案】B【解析】【分析】1、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简称RNP,是由特定蛋白与特定RNA形成的复合体,分为原核生物核糖体以及真核生物核糖体。2、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存在于T2噬菌体的头部,外围有蛋白质外壳包裹。 3

6、、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4、RNA和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详解】A、核糖体由核糖体RNA和蛋白质组成,故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体,A正确;B、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不能以RNP的形式存在,B错误;C、RNP含有蛋白质,可以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形成紫色化合物,C正确;D、RN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水解可产生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与RNA和蛋白质相关物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以及蛋白质的鉴定、RNA和蛋白质的水解,学生需要平时积累。4. 脂肪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是脂肪、磷脂和糖脂的主要成分,在

7、脂肪酸浓度较低时需要脂肪酸转运蛋白介导的转运系统来实现跨膜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脂肪酸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形成B. 在脂肪酸浓度较低时,脂肪酸运输到细胞内需要消耗ATPC. 在脂肪酸浓度较高时,脂肪酸经协助扩散运输到细胞内D. 抑制脂肪酸转运蛋白的活性,可以减少脂肪性肝病的发生【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也不需要消耗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既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

8、。【详解】A、脂肪酸是磷脂的主要成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所以脂肪酸能直接或间接参与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形成,A正确;B、在脂肪酸浓度较低时,需要脂肪酸转运蛋白介导的转运系统来实现跨膜运输,所以该过程为逆浓度的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B正确;C、由于细胞膜上含有脂质,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在脂肪酸浓度较高时,脂肪酸会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运输到细胞内,C错误;D、抑制脂肪酸转运蛋白的活性,可以减少肝细胞吸收脂肪酸,减少肝细胞内脂肪的含量,减少脂肪性肝病的发生,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及生物膜的化学组成,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5. 两名身体健康的受试者在进行60s

9、剧烈运动时,血乳酸峰值出现在运动后710min;而在进行12min轻微运动时,血乳酸浓度均在运动后1min即达到最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剧烈运动时,人体产生的CO2来源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 剧烈运动后7min内,人体还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C. 人体在运动强度不大、氧气供应充足时不会有乳酸的生成D. 12min轻微运动后血乳酸浓度峰值高于60s剧烈运动【答案】B【解析】【分析】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在运动过程中,肌肉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但血浆的pH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其原因是血液中含缓冲物质,使pH维持相对稳定。【详解】A、剧烈运动时,人体产生的CO2只来源于有氧呼

10、吸,A错误;B、根据“血乳酸峰值出现在运动后710min”,说明在剧烈运动后7min内,人体还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正确;C、根据“在进行12min轻微运动时,血乳酸浓度均在运动后1min即达到最高”,说明人体在运动强度不大、氧气供应充足时也会有乳酸的生成,C错误;D、剧烈运动时消耗的能量更多,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更多,所以12min轻微运动后血乳酸浓度峰值低于60s剧烈运动,D错误。故选B。6. 细胞的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种结构组分协调配合,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破坏小鼠胰岛B细胞的高尔基体,小鼠的血糖浓度上升B

11、. 破坏果蝇卵巢细胞的无膜细胞器,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目会加倍C. 溶酶体膜发生破裂后,其含有的多种水解酶可导致细胞凋亡D. 线粒体内嵴的面积减少会导致有氧呼吸减慢【答案】B【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 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

12、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胰岛素的分泌需要高尔基体,若破坏小鼠胰岛B细胞的高尔基体,胰岛素含量下

13、降,小鼠的血糖浓度上升,A正确;B、若破坏的是中心体,不能形成纺锤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但细胞不能一分为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若破坏的是核糖体,不能合成蛋白质,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目不会加倍,B错误;C、溶酶体膜发生破裂后,其含有的多种水解酶可导致细胞凋亡,C正确;D、在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着有氧呼吸相关的酶,线粒体内嵴的面积减少会导致有氧呼吸减慢,D正确。故选B。7. 如图是酶X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酶X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030B. 5070高温对酶X的空间结构影响不大C. 酶X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的特点D. 在不同

14、温度下测定酶X的活性时,pH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如图为酶X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示意图,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增加,酶的活性先增加后降低。详解】A、酶X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040,A错误;B、5070高温时,酶活性依然较高,因此5070高温对酶X的空间结构影响不大,B正确;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C错误;D、无关变量是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8. 研究发现,源自癌细胞的细胞外囊泡中含有棕榈酰化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易被肿瘤

15、细胞释放到血液中,从而促进癌细胞的扩散。下列与癌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液中相关蛋白质的检查可用于癌症的初步诊断B. 通过抑制棕榈酰化蛋白质的形成可抑制癌细胞的扩散C. 癌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蛋白质种类的改变D. 棕榈酰化通过改变细胞形态促进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棕榈酰化蛋白易被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促进癌细胞的扩散。因此,可根据血液中棕榈酰化蛋白的多少衡量体内是否有肿瘤细胞,可通过抑制棕榈酰化蛋白质的形成抑制癌细胞的扩散。【详解】A、据题意可知,棕榈酰化蛋白易被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棕榈酰化蛋白的检查可用于癌症的初步诊断,A正确;B、据

16、题意可知,棕榈酰化蛋白促进癌细胞的扩散,通过抑制棕榈酰化蛋白质的形成可抑制癌细胞的扩散,B正确;C、细胞癌变的本质是遗传物质的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会导致蛋白质种类的改变,C正确;D、癌细胞易于转移和扩散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D错误。故选D9. 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ee,如图为该动物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某阶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示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B. 图中a基因一定来源于基因突变C. 图示细胞与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 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有3种基因型【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

17、点已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精原细胞分裂而来,所以该图示细胞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B、由于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ee,所以图示细胞中,a基因一定来源于基因突变,B正确;C、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恢复到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水平,因此与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等,C正确;D、一个精原细胞正常情况下只能产生2种4个精子细胞,但由于细胞在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所以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细胞基因型有ABe、aBe、Abe3种,D正确。故选A。10. 染色体平衡易位是指两条染色体发生断裂后相互交换

18、,仅有染色体片段位置的改变,没有片段的增减。这种易位造成了染色体遗传物质的“内部搬家”。就一个细胞而言,染色体的总数未变,所含基因也未增减,所以平衡易位携带者通常不会出现异常表型,外貌、智力和发育等通常都是正常的,常被称为平衡易位携带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平衡易位包括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B. 平衡易位携带者与正常人婚配,子代表现正常的概率为50C. 平衡易位携带者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测发现D. 平衡易位不会引发染色体DNA碱基序列的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平衡易位是指两条染色体发生断裂后相互交换,仅有位置的改变,没有染色体片段的增减,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使

19、得染色体上碱基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详解】A、染色体平衡易位产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不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B、平衡易位携带者与正常人婚配,子代多数都是异常的,B错误;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染色体平衡易位,C正确;D、平衡易位会引发染色体DNA碱基序列的改变,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审题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11. 皱粒豌豆是由于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导致淀粉分支酶的活性大大降低,使细胞内淀粉的含量下降。由于淀粉有保留水分的作用,淀粉含量低的豌豆会因为失水而皱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变异属于染

20、色体片段重复,是可遗传的变异B. 豌豆的皱粒为基因突变所致,这种突变是可逆的C. 皱粒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皱粒性状D. 豌豆皱粒基因是有害基因,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控制生物形状的途径:(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详解】A插入的外来DNA序列虽然没有改变原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双螺旋结构),却使淀粉分支酶基因的碱基序列

21、发生了改变,因此从一定程度上使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由于该变异发生于基因的内部,因此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B插入外来DNA序列一定程度上使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属于基因突变,这种突变是可逆的,B正确;C控制合成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外DNA片段而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使得豌豆粒不能合成淀粉而变得皱缩,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C错误;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D错误。故选B。12. 用纯合红眼灰身果蝇和白眼黑身果蝇做亲本进行杂交实验,下列哪项不是子二代眼色和体色性状组合数量比表现为9:3:3:1的必须条件( )A.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22、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D.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其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子二代眼色和体色性状组合数量比表现为9:3:3:1,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B、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出9:3:3:1的前提,B错误;C、子二代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同,子二代眼色和体色性状组合数量比才表现为9:3:3:1,C错误;

23、D、若控制红眼和白眼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灰身和黑身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果也会出现9:3:3:1,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13. 亚硝酸可使胞嘧啶脱氨基变成尿嘧啶,从而引起碱基替换,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第一次复制的两个子代DNA均发生碱基对替换B. 子代DNA再复制后会出现T-A碱基对C. 两个子代DNA转录得到的RNA不同D. 图中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能不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亚硝酸能使DNA分子中的碱基发生替换,即一条链上的碱基C替换为碱基U,而另一条链上的碱基没

24、有发生改变,则复制一次后的两个子DNA中,该位置的碱基对分别为U-A、G-C,第二次复制后,该位置开始出现碱基对T-A。【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亚硝酸能使一条链的碱基替换,而另一条链不受影响,故第一次复制的两个子代DNA只有一个发生碱基对替换,A错误;B、结合分析可知:一条链上的碱基C替换为碱基U,而另一条链上的碱基没有发生改变,则复制一次后的两个子DNA中,该位置的碱基对分别为U-A、G-C,第二次复制后,该位置开始出现碱基对T-A,B正确;C、由于复制一次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的碱基序列不同,所以转录后生成的RNA不同,C正确;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尽管碱基对发生替换,两个子

25、代DNA表达的蛋白质可能相同,D正确。故选A。14. 着色性干皮病(XP)是首个被发现的与DNA损伤修复缺陷有关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皮肤部位缺乏核酸内切酶,不能修复被紫外线损伤的皮肤细胞DNA,在日光照射后皮肤容易被紫外线损伤,先是出现皮肤炎症,继而可发生皮肤癌。研究发现,该病在两性中发病率相当,父母常为近亲结婚且表现为隔代遗传。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A. XP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 XP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 细胞内某些核酸内切酶能有效阻止细胞癌变D. XP患者的双亲至少有一方携带致病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着色性干皮病(XP)是首个被发现的与DNA损伤修复缺陷有关

26、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该病在两性中发病率相当,父母常为近亲结婚且表现为隔代遗传,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着色性干皮病(XP)在两性中发病率相当,XP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B、着色性干皮病(XP)是首个被发现的与DNA损伤修复缺陷有关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因此XP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正确;C、由题干可知,细胞内某些核酸内切酶能有效阻止细胞癌变,C正确;D、该病在两性中发病率相当,父母常为近亲结婚且表现为隔代遗传,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患者的双亲都携带有致病基因,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15.

27、人类活动导致岩羊栖息地碎片化,形成大小不等的区域。对狭小的甲区域和较广阔的乙区域长期研究发现,在若干年间甲区域的岩羊数量急剧减少,并出现了多种疾病。为避免甲区域岩羊种群消亡,研究人员将乙区域的部分成年雌岩羊引入甲区域,促使甲区域岩羊数量出现了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两区域的岩羊因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 甲、乙两区域的岩羊被不同的环境选择成为不同的物种C. 栖息地的减小影响种群的数量从而降低遗传的多样性D. 甲区域的岩羊因近亲繁殖导致隐性遗传病患病率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活动导致岩羊栖息地碎片化,形成大小不等的区域,使甲和乙区域的岩羊出现地理隔离,为避免甲区域岩

28、羊种群消亡,研究人员将乙区域的部分成年雌岩羊引入甲区域,促使甲区域岩羊数量出现了增长,甲区域的岩羊增长了,说明甲和乙区域的岩羊仍是一个物种。【详解】A、人类活动导致岩羊栖息地碎片化,形成大小不等的区域,因此甲、乙两区域的岩羊因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A正确;B、甲、乙两区域的岩羊仍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仍是一个物种,B错误;C、栖息地的减小影响种群的数量从而降低遗传的多样性,C正确;D、由题可知,甲区域狭小,岩羊容易发生近亲交配,导致隐性遗传病患病率增加,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有一

29、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6. 植物光合速率目前主要使用CO2红外分析仪进行测定,一般用单位时间内同化CO2的微摩尔数表示。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测定分析仪密闭气路中CO2的浓度,转换得到如图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该植物在29和30时依然表现生长现象B. 该植物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9和28C. 在27、28和29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不相等D. 30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CO2变化都是20微摩尔/小时【答案】AC【解析】【分析】由题干和图知,暗处理1h时,此过程中,植物细只进行细胞呼吸作用,

30、CO2浓度的增加量可以代表呼吸作用强度;再光照1h时,此过程中,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光照后与暗处理前CO2浓度的减少量即代表: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1h)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2h)。【详解】A、暗处理的CO2浓度的增加量代表:呼吸作用强度,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表示的是:光合进行了1h和呼吸进行了2h后的重量变化。四组温度下,该植物都表现为生长现象,A正确;B、该植物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都是29,因为光合作用强度即:CO2浓度的减少量2CO2浓度的增加量,29最大;呼吸作用强度也是在29最大,B错误;C、27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等于602040微摩尔/小时

31、;28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等于604020微摩尔/小时;29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等于60600微摩尔/小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不相等,C正确;D、30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呼吸作用:CO2变化是20微摩尔/小时;光合作用:CO2变化是60微摩尔/小时,D错误。故选AC。【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17. 小鼠的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A1、A2、a控制,A1对A2、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已知A1纯合时存在胚胎致死现象,小鼠体色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下列

32、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体色黄色灰色黑色基因型A1_A2_aaA. 黄色雌雄鼠相互交配子代性状分离比一定为2:1B. 欲鉴别一只黄色鼠基因型,可让其与黑色鼠多次交配观察子代表现C. 黄色鼠与黑色鼠交配子代一定会出现性状分离D. A1、A2、a三种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ABC【解析】【分析】由题意知,A1对A2、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由表格可知,A1_为黄色,由于A1纯合时存在胚胎致死现象,因此黄色的基因型为A1A2、A1a;灰色的基因型是A2_,包括A2A2、A2a,黑色的基因型是aa。由于A1、A2、a为等位基因,因此遵循分离定律。【详解】A、黄色雌鼠(A1_)与黄色雄鼠(A1

33、_)相互交配,由于A1纯合时存在胚胎致死现象,子代性状分离比一定为2:1,A正确;B、欲鉴别一只黄色鼠基因型,可进行测交,即让其与黑色鼠多次交配观察子代表现,B正确;C、黄色鼠为杂合子,其与黑色鼠交配子代一定会出现性状分离,C正确;D、A1、A2、a三种基因为复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ABC。18. ATP、UTP、GTP、CTP是生物体内的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四者除碱基外组成及结构均相同,后三者分别在多糖合成、蛋白质合成、磷脂和脂肪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内大多数吸能反应由ATP直接提供能量B. UTP中的“U”是由尿嘧

34、啶与脱氧核糖结合形成的C. 四者断裂高能磷酸键为生命活动供能的过程会产生水D. 细胞内生物膜系统构建过程可能与四者都有关【答案】AD【解析】【分析】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 ,其中A代表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P代表磷酸基团, 代表高能磷酸键。ATP、GTP、CTP和UTP是细胞内的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们彻底水解的产物只有碱基不同,说明一分子GTP、CTP和UTP的组成成分也包含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1个碱基、1个核糖。【详解】A、ATP是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大多数吸能反应由ATP直接提供能量,A正确;B、UTP中的“U”是由尿嘧啶和核糖构成,B错误;C、

35、四者断裂高能磷酸键为生命活动供能的过程会利用水,C错误;D、ATP是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UTP、GTP、CTP分别在多糖合成、蛋白质合成、磷脂和脂肪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构建过程可能与四者都有关,D正确。故选AD。【点睛】本题考查生物体内的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19. 细胞周期检验点是细胞周期调控的一种机制,当细胞周期中某一节点出现“异常事件”,调节机制就被激活,排除“故障”或使细胞周期中断。如G2期末检验点主要检测复制后的DNA是否损伤,细胞中合成的物质是否够多,细胞的体积是否足够大;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能够检查纺锤体是否正确组装,纺锤丝是否正

36、确连接在染色体的着丝点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通过细胞周期检验点的调节,可以使细胞周期同步B. G2期末检验通过后,说明具备分裂条件,细胞将进入分裂期C. SAC检验未通过,细胞将停留在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的状态D. 细胞周期检验点往往与相应的分子修复机制共同作用【答案】AB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

37、通过细胞周期检验点的调节,可以使细胞周期同步, A正确;B、G2期末检验点主要检测复制后的DNA是否损伤,细胞中合成的物质是否够多,细胞的体积是否足够大,G2期末检验通过后,说明具备分裂条件,细胞将进入分裂期,B正确;C、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能够检查纺锤体是否正确组装,纺锤丝是否正确连接在染色体的着丝点上,若SAC检验未通过,细胞分裂将会停留在分裂前期,C错误;D、细胞周期检验点往往与相应的分子修复机制共同作用,这样可以保证细胞分裂正确、有序的进行,D正确。故选ABD。20. 大量使用抗生素是细菌抗药性增强的重要原因。下图是细菌抗药性形成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抗生素使用前

38、,细菌中就含有抗药个体,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B. 抗生素起到自然选择作用,使抗药性个体保留,不抗药个体被淘汰C. 抗生素使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加,并通过基因表达完成世代传递D. 短期内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抗生素,可以提高抗生素的杀菌效果【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不抗药的细菌,但少数细菌因为变异而具有抗药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有的细菌不再受其的影响,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其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详解】A、抗生素使用前,细菌中就含有抗药个体,说明变异是不

39、定向的,A正确;B、抗生素起到自然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存活,不抗药的细菌被淘汰,B正确;C、抗生素使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加,并不能通过基因表达完成世代传递,而是通过遗传完成世代传递,C错误;D、短期内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抗生素,使得含单一抗药基因的细菌死亡,可以提高抗生素的杀菌效果,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判断或正确结论的能力。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21. 亲核蛋白是指在细胞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亲核蛋白从细胞质输入细胞核的过程如图所示,GTP是为细胞生命活动供能的另

40、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结构式和ATP类似。(1)亲核蛋白通过_进入细胞核,代谢越旺盛的细胞该结构数量越多,原因是_。(2)据图分析亲核蛋白进入核内的运输方式为_,判断依据是_。(3)NLS是一种能够和亲核蛋白结合的特殊短肽,NLS中一个氨基酸的替换就会导致亲核蛋白在细胞质内不正常积累。据图分析,NLS的作用是_,这从另一方面说明核孔和细胞膜一样具有_的功能特性。(4)GTP中的G代表_。GTP分解形成的GDP通过核孔又运输到细胞质,作用是_。【答案】 (1). 核孔(核孔复合体) (2). 代谢越旺盛的细胞,核质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越频繁,而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3). 主动

41、运输 (4). 转运时既需要载体蛋白,又消耗GTP分解释放的能量 (5). 与核孔复合体特异性结合,使亲核蛋白被运进细胞核 (6). 选择透过性 (7). 鸟苷 (8). 在细胞质内经呼吸作用用于重新合成GTP【解析】【分析】1、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核仁和染色质。2、核膜(双层膜):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3、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4、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5、染色质(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详解】(1)细胞核膜与其它生物膜一样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

42、图中核孔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代谢旺盛的细胞,核膜上的核孔数目多;由图可知:亲核蛋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代谢越旺盛的细胞该结构数量越多,原因是代谢越旺盛的细胞,核质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越频繁,而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据图分析,亲核蛋白要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GTP分解释放的能量和一定的载体,故亲核蛋白进入核内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判断依据是转运时既需要载体蛋白,又消耗GTP分解释放的能量。(3)据图分析,NLS中一个氨基酸的替换就会导致亲核蛋白亲核蛋白不能被运进细胞核,在细胞质内不正常积累,说明NLS的作用是与核孔复合体特异性结合,使亲核蛋白被运进细胞

43、核;这从另一方面说明核孔和细胞膜一样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性。(4)GTP与ATP结构相似,ATPA为腺苷,因而G为鸟苷。与ATP分解形成ADP相同,GTP分解形成的GDP通过核孔又运输到细胞质,作用是在细胞质内经呼吸作用用于重新合成GTP。【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的结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图象,掌握各结构的功能,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22. 水稻属于C3植物,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光照较强时是一条双峰曲线,在中午附近会逐渐降低,产生“午休”现象。科研人员研究了正常供水CK、轻旱L、重旱H三个水平的水分胁迫对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净光合速率Pn及其和

44、气孔限制值的关系,研究结果如图。(1)通常认为植物引起“光合午休”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气孔限制值增大引起_,直接影响暗反应:二是温度升高,导致_ 上的光合色素或者酶的活性降低,使光反应减弱,供给暗反应的_减少,导致叶片光合作用能力降低。(2)据图分析,轻旱水分胁迫处理下的拔节期水稻,气孔限制_(是/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判断依据是_。(3)据图分析,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在乳熟期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进一步研究发现,乳熟期各种水分胁迫下气孔限制值均较低,结合题(1)分析,该措施能够提高产量的机理可能是_。【答案】 (1). CO2供应不足 (2).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3). NADPH

45、和ATP (4). 不是 (5). 拔节期随气孔限制值增高,净光合速率还在继续增大 (6). 轻旱 (7). 水分胁迫提高了光合色素或者酶的活性,减轻了“光合午休”【解析】【分析】题图表示正常供水CK、轻旱L、重旱H三个水平的水分胁迫对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净光合速率Pn及其和气孔限制值的关系,由图可知,乳熟期时,轻旱L水分胁迫处理下,水稻的光午休现象不明显;轻旱L水分胁迫处理下的拔节期水稻,随气孔限制值增高,净光合速率增大。【详解】(1)引起植物“光合午休”的原因包括:一是气孔限制值增大引起CO2供应不足,直接影响暗反应:二是温度升高,导致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色素或者酶的活性降低,使光反应减

46、弱,供给暗反应的NADPH和ATP减少,导致叶片光合作用能力降低。(2)轻旱水分胁迫处理下的拔节期水稻,随气孔限制值增高,净光合速率还在继续增大,因此气孔限制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3)据图分析,在乳熟期轻旱水分胁迫处理下,光午休现象不明显,因此可以采取轻旱措施,提高水稻产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乳熟期各种水分胁迫处理下气孔限制值均较低,结合题(1)分析,该措施能够提高产量的机理可能是水分胁迫提高了光合色素或者酶的活性,减轻了“光合午休”。【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3. 科研小组研究某XY型性别决定昆虫的眼色遗传时,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表(相关基因用

47、A、a表示)。杂交组合第一组第二组红眼白眼红眼白眼杂交后代表现红眼150、145138、0白眼00、146(1)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可判断A控制_眼色性状,A与a基因的本质区别是_。(2)根据第_组实验结果可判断Aa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研究发现,该昆虫的X、Y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如图),仅根据表中实验结果能否判定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还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_,试用遗传图解加简要的文字说明予以解释。_。(3)该昆虫的翅型由B、b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同学在研究翅型遗传时发现,第二组杂交组合亲本均表现为长翅,子代白眼雄性既有长翅又有残翅。若己知A、a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48、,根据上述信息_(能/不能)判定基因Aa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不考虑基因突变与交叉互换)。【答案】 (1). 红眼 (2). 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3). 二 (4). 不能 (5). (6). 不能 (7). 未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雄性白眼子代个体中长翅与残翅的比接近3:1,则翅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其比为1:1,则翅型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析】【分析】分析第一组实验:红眼白眼,后代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是显性;分析第二组实验,红眼白眼,后代雌蝇都为红眼,雄蝇都为白眼,与性别相关联,

49、可判断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据此答题。【详解】(1)根据表中第一组实验:红眼白眼,后代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故A控制红眼,a控制白眼,A与a基因属于等位基因,它们的本质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2)根据第二组实验结果可判断,杂交后代雌蝇都为红眼,雄蝇都为白眼,与性别相关联,可判断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Aa位于性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不论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还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都能得到表中结果,故不能判断其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还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具体的遗传图解如下图所示:(3)该昆虫的翅型由B、b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二组杂交组合亲本

50、均表现为长翅,子代白眼雄性既有长翅又有残翅,说明长翅对残翅是显性。己知A、a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若基因Aa与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BbXAY和BbXaXa,子代白眼雄蝇既有长翅又有残翅,且比例是3:1,若基因Aa与Bb都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XABY和XaBXab,子代白眼雄蝇也既有长翅又有残翅,且比例是1:1,因未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故不能判断基因Aa与Bb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规律及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图表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4.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发

51、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做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正链RNA可直接指导蛋白质合成),HCV-RNA的5编码区(NCR)有319至341个碱基,3非编码区有27至55个碱基,在5非编码区下游紧接一开放的阅读框(ORF),其中基因组排列顺序为5-C-E1-E2-p7-NS2-NS3-NS4-NS5-3,能编码一长度大约为301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前体,后者可经宿主细胞和病毒自身蛋白酶作用后,裂解成10种病毒蛋白,包括三种结构蛋白,即核衣壳蛋白(Core)和两种糖蛋白(E1蛋白和E2蛋白)。非结构蛋白部分则包括NS2,NS3NS4A,NS5A和NS5B,它们对病毒的

52、生活周期非常重要。NS2和NS3具有蛋白酶活性,参与病毒多聚蛋白前体的切割;NS5A可以与多种宿主细胞蛋白相互作用,对于病毒的复制起重要作用;而NS5B则具有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参与HCV基因组复制。(1)由材料推知,丙型肝炎病毒RNA可能由不少于_个核苷酸构成,其在细胞内复制的场所最可能为_。(2)HCV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肝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或干扰肝细胞蛋白合成,从而造成肝细胞死亡属于_ (细胞凋亡/细胞坏死)。(3)HCV具有高度可变性,HCV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可能是_,其具有高度可变性的原因是_。(4)对已知全部基因组序列的HCV株进行分析比较,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异。

53、并表现HCV基因组各部位的变异程度不相一致,在HCV的编码基因中,C区最保守、非结构(NS)区次之,编码囊膜蛋白E2/NS1可变性最高。因此,研究HCV的同源性可以比较其基因组的_区。HCV核苷酸序列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答案】 (1). 9388 (2). 细胞质 (3). 细胞坏死 (4).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5). HCV的遗传物质RNA为单链,分子结构不稳定 (6). C (7). 密码子的简并性【解析】【分析】1、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正链RNA可直接指导蛋白质合成),HCV-RNA的5编码区(NCR)有319至341个碱

54、基,3非编码区有27至55个碱基,在5非编码区下游紧接一开放的阅读框(ORF),能编码一长度大约为301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前体。2、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详解】(1)HCV-RNA的5编码区有319至341个碱基,3非编码区有27至55个碱基,在5非编码区下游紧接一开放的阅读框(ORF),能编码一长度大约为301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前体,因此丙型肝炎病毒RNA的核苷酸数目不少于30143+319+27=9388个,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正链RNA可直接指导蛋白质合成,其在细胞内复制的场所最可能为细胞质。(2)HCV在肝细胞

55、内复制引起肝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或干扰肝细胞蛋白合成,从而造成肝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3)HCV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可能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其具有高度可变性的原因是HCV的遗传物质RNA为单链,分子结构不稳定。(4)因为在HCV的编码基因中,C区最保守,因此研究HCV的同源性可以比较其基因组的C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HCV核苷酸序列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氨基酸序列的变化。【点睛】本题考查考生的资料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25. 天然彩色棉是一种在棉花吐絮时纤维就具有天然色彩的新型纺织原料,因其在纺织过程中减少印染工序,符合人类提出的“绿色革命”理念,减少了环境污染而广受欢迎。下

56、图是育种专家利用普通棉花培育彩棉新品种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过程1利用的变异原理是_,实践发现,该过程获得深红棉的概率不足1,原因是_。(2)过程2发生的变异称为_。研究发现,天然彩色棉的色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请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角度对该过程引发棉花颜色改变的原因作出合理假设:_。(3)粉红棉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深受棉农喜爱。粉红棉不能自交留种,原因是_。请你设计一育种方案,帮助棉农年年制种(写出简要思路即可)。_【答案】 (1). 基因突变 (2).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 (3). 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片段缺失) (4). 基因b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红色素的合

57、成,基因b片段的缺失导致该酶的合成减少,使棉纤维中红色素减少,颜色变浅 (5). 粉红棉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6). 利用粉红棉自交,选取子代深红棉和白色棉,部分自交留种;部分杂交获得粉红棉种子【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过程1中,有X射线照射处理,为诱变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为基因突变;过程2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1条染色体上的片段部分缺失,b基因缺失,为粉红棉M;2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均缺失,获得白色棉N。由于基因b缺失,导致性状发生改变,说明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可以通过直接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等。【详解】

58、(1)过程1利用的变异原理是基因突变,该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的特点,获得深红棉的概率很低。(2)过程2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染色体片段部分缺失。天然彩色棉的色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是蛋白质类,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角度对该过程引发棉花颜色改变的原因可能是:基因b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红色素的合成,基因b片段的缺失导致该酶的合成减少,使棉纤维中红色素减少,颜色变浅。(3)粉红棉M会产生不含b基因的配子,自交后的子代会出现白色棉,即粉红棉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可以利用粉红棉自交,选取子代深红棉和白色棉,部分自交留种;部分杂交获得粉红棉种子,达到年年制种的目的。【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关键能从过程图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