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732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1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对点练习2.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项对点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

2、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或益之益:认为好B使人先表澭水 表:做标志,标记C向之寿民 向:从前D遽契其舟曰 契:用刀刻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说明事情、法规需要因时变化的一组是()时不与法俱至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故治国无法则乱病万变,药亦万变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ABC D3下

4、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损益之后的先王之法不可效法,没有损益的先王之法也不可以效法,因为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B荆人要去偷袭宋国,澭水突然上涨,荆人不知道,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水,结果士兵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骇大叫,震塌了不少房屋。C作者用大家熟知的医病一事作比喻,以病情比时代,以药物比法令;药用来治病,法用来治世;病变那么药就要变,时代变那么法也就要随之而变。D如果认为先王之法曾有过好效果而硬搬古法,就会像引婴投江一样可笑,这个故事嘲笑了拘泥古法的幼稚和荒唐。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

5、法。译文:_(2)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文:_(3)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译文:_【参考译文】国君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呢?不是它不好,而是因为后人无从取法它。先王的法令制度,是经历了漫长的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有的增补它,有的删减它,怎么能够取法它呢?即使人们没有增减它,也还是无从取法它的。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过去的)时代不能与法令制度(的条文)一同存在下来。(古代的)法令制度即使现在还保存下来,还是不能取法它。因此要抛弃先王现成的法令制度,而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先王制定法令制

6、度的根据是什么呢?那就是从人出发,自己本来也是人。所以明察自己就可以推知别人,明察现在就可推知古代。古代和现在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明白事理的人,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根据现在的推知古代的,根据看到的推知未见到的。所以观察房屋下面的光影,就知道太阳、月亮的运行,早晚和寒暑季节的变化;看到瓶子里水结的冰,就知道天下已经寒冷,鱼鳖已经潜伏了;尝一块肉,就知道一锅里的味道,全鼎中调味的好坏。楚国人要去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设立标记。澭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水,(结果)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以前他们设立标记

7、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水的,现在水位已经变化,水涨了很多,(可是)楚国人还是照着原来的标记渡水,这是他们为什么惨败的原因。现在的国君取法先王的法令制度,就有些像这种情况。这个时代已经和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适应了,但还在说“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而去效法它,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难道不可悲吗!所以说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死守古老的法令制度而不改变就会行不通,混乱和不合时宜都不能治理好国家。社会不同了,时代改变了,改变法令制度是应该的。比如好的医生,病症千变万化,下药也要千变万化。病症变了而药不变,以前本来可以长寿的人,现在也变成短命鬼了。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根据法令制度来进行,修订法令制度

8、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统治过天下的七十一位帝王,他们的法令制度都各不相同,不是一定要有所不同,而是时代形势不一样了。所以说:好剑只要求它能斩断东西,不要求它一定是镆铘;好马只要求它一天能跑千里,不要求它一定是骥骜。完成功名,这才是古代帝王追求的目标啊。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宝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说:“这里是宝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就从他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打捞宝剑。船已经走了,但剑没有动,这样寻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用旧的法令制度治理他的国家,正和这个(故事)相同。时代已经变了,而法令制度不变,用这种方法治理国家,岂不太难了吗!有个从江边上走过的人,看

9、见一个人正在拉着个婴儿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婴儿啼哭起来。旁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孩子的父亲很会游泳。”孩子的父亲尽管很会游泳,那孩子难道就一定也很会游泳吗?用这种方法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楚国人治理国家,就有点像这种情况。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鲁穆传鲁穆,字希文,天台人。永乐四年进士。家居,褐衣蔬食,足迹不入州府。比谒选,有司馈之赆,穆曰:“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弗受。除御史。仁宗监国,屡上封事。汉王官校多不法,人莫敢言。穆上章劾之,不报,然直声振朝廷。迁福建佥事。理冤滥,摧豪强。泉州人李某调官广西,其姻富民林某遣仆鸩李于道,而室其妻。李之宗人诉于官,所

10、司纳林赂,坐诉者,系狱久。穆廉得其实,立正林罪。漳民周允文无子,以侄为后,晚而妾生子,因析产与侄,属以妾子。允文死,侄言儿非叔子,逐去,尽夺其赀,妾诉之。穆召县父老及周宗族,密置妾子群儿中,咸指儿类允文,遂归其产。民呼“鲁铁面”。时杨荣当国,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贷。荣顾谓穆贤,荐之朝。英宗即位,擢右佥都御史。明年,奉命捕蝗大名。还,以疾卒。命给舟归其丧。始穆入为佥都御史,所载不过囊衣,尚书吴中赠以器用,不受。至是中为治棺衾,乃克殡。子崇志,历官应天尹,廉直有父风。(节选自明史鲁穆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司纳林赂,坐诉者坐:定罪 B穆廉得其实 廉:廉洁C穆上章劾之

11、,不报 报:答复D穆治之不少贷 贷:宽恕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鲁穆为人刚直、执法严明的一组是()比谒选,有司馈之赆仁宗监国,屡上封事理冤滥,摧豪强穆廉得其实,立正林罪时杨荣当国,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贷尚书吴中赠以器用,不受A BC D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汉王官吏校尉多违法干坏事,人们敢怒而不敢言。鲁穆上奏章弹劾他们,虽没有答复,却因此名声大振。B富民林某遣人毒死亲戚李某,并霸占其妻,李某族人告官,反被关进监狱,直至鲁穆任福建佥事,经过明察暗访,才弄清真相,惩治了凶犯。C鲁穆在福建任福建佥事时,家人犯了法,鲁穆依法治罪,毫不宽恕,因而博得杨荣的赞赏。D鲁穆的儿子崇志,

12、历任应天府尹,为官廉洁刚直,有他父亲的风范。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译文:_(2)穆上章劾之,不报,然直声振朝廷。译文:_(3)其姻富民林某遣仆鸩李于道,而室其妻。译文:_【参考译文】鲁穆,字希文,是天台县人。永乐四年经殿试赐进士。平时在家中,布衣素食,不入州府之门。将要进京选授官职,州府官吏送给他路费和物品,鲁穆说:“我将要入仕,还没有为众人谋利,竟先危害州里吗?”没有接受。除授御史。仁宗监国,鲁穆多次上密奏言事。汉王官吏校尉多违法干坏事,人们敢怒而不敢言。鲁穆上奏章弹劾,虽没有答复,却由此刚直名声震动朝廷。迁任福建佥事。清理冤

13、案错案,打击豪强。有一个泉州人李某调动官职赴广西上任,他的姻亲富人林某,派遣仆人在途中用毒酒把李毒死了,并霸占了李妻。李家族人到官府告状,衙门收受了林某的贿赂,竟判告状的李家族人有罪,把他关进监狱,时间已经很久。鲁穆明察暗访,弄清了真相,立即把杀人夺妻的罪犯林某逮捕归案判罪正法。漳县人周允文没有子嗣,便过继一个侄子为后,晚年妾生了一个儿子,周允文把家产分了一份给侄子,并嘱托他照料妾生的小儿子。后来周允文去世了,侄子便说小儿并不是叔叔骨血,把他赶出门,夺取全部家财,妾于是到官府告状。鲁穆召集县中父老及周氏宗族,预先把妾生的小儿和一群儿童混在一起,然后叫大家辨认,大家都指认出这个小儿同周允文相像,

14、于是判侄子把夺取的家产归还给他。民众都称他为“鲁铁面”。当时杨荣主持国政,杨府家人犯了法,鲁穆依法治罪,一点不宽容。杨荣称赞鲁穆正直贤能,把他推荐给朝廷。英宗即位,升任右佥都御史。第二年,奉命前往大名县捕治蝗虫。回朝,因病去世。诏命派官船送回家乡安葬。当初鲁穆入朝任右佥都御史,随车行装只有一包衣服,尚书吴中送给他一些器物用品,他不接受。到现在还是吴中替他购置棺木寿衣,方能出殡下葬。他的儿子鲁崇志,历任应天府尹,廉洁刚直有其父风范。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源贺,西平乐都人。贺伟容貌,善风仪。太武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谓曰:“卿与朕同源,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从击叛胡白

15、龙,又讨吐京胡,皆先登陷阵。以功进号平西将军。太武征凉州,以为乡导,问攻战之计。贺曰:“姑臧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然皆臣祖父旧人。臣愿军前宣国威信,必相率请降。外援既服,然后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耳。”帝曰:“善。”乃遣贺招慰,下三万余落。及围姑臧,由是无外虑,故得专力攻之。凉州平,以功进爵西平公。贺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击,帝深诫之。时断狱多滥,贺上书曰:“案律,谋反之家,其子孙虽养他族,追还就戮,所以绝罪人之类,彰大逆之辜。其为劫贼应诛者,兄弟子侄在远道隔关津皆不坐。窃惟先朝制律之意,以不同谋,非绝类之罪,故特垂不死之诏。若年十三已下,家人首恶,臣愚以为可原其命,没入官。”帝纳之。出为

16、冀州刺史,改封陇西王。既受除,上书曰:“臣闻人之所宝,莫宝于生命;德之厚者,莫厚于宥死。然犯死之罪,难以尽恕。权其轻重,有可矜恤。臣愚以为自非大逆、赤手杀人之罪,其坐赃及盗与过误之愆应入死者,皆可原命,谪守边境。是则已断之体,更受生成之恩;徭役之家,渐蒙休息之惠。刑措之化,庶几在兹。”帝嘉纳之。已后入死者,皆恕死徙边。久之,帝谓群臣曰:“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复何忧哉!”群臣咸曰:“非忠臣不能进此计,非圣明不能纳此言。”上书称病乞骸骨,至于再三,乃许之。朝有大议,皆就询访,又给衣药珍羞。太和元年二月,

17、疗疾于温汤。孝文、文明太后遣使屡问消息,太医视疾。患笃,还于京师。三年,薨,赠侍中、太尉、陇西王印绶,谥曰宣王。(选自北史源贺列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拔之如反掌耳拔:攻下B辄自奋击,帝深诫之 诫:告诫C已后入死者,皆恕死徙边 徙:迁移D又给衣药珍羞 羞:通“馐”,美味的食物2以下句子中,全都能表明源贺善于言辞的一项是()臣愿军前宣国威信,必相率请降每遇强寇,辄自奋击以不同谋,非绝类之罪,故特垂不死之诏其坐赃及盗与过误之愆应入死者,皆可原命,谪守边境非圣明不能纳此言AB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太武帝平素听说过源贺的名字,见

18、到后,欣赏他魁梧高大的身材,因此十分器重源贺。B源贺凭借战功屡屡升官,他多次给太武帝进计献策,深受太武帝的信任。C源贺为人仁慈宽厚,他向太武帝进谏请求免除一些死刑犯的死罪,太武帝采纳了。D太武帝很看重源贺,即使源贺退休在家,太武帝一有大事还是要派大臣与之商量。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闻人之所宝,莫宝于生命;德之厚者,莫厚于宥死。译文:_ (2)群臣咸曰:“非忠臣不能进此计,非圣明不能纳此言。”译文:_【参考译文】源贺,西平乐都人。他身材高大,仪容很好。太武帝平素听说过他的名字,等到见到他,又看重他机智而善于言辞,赐他西平侯的爵位。对他说:“你与我同源,因为其他原因分了姓氏,

19、现在你可以姓源。”他跟随太武帝攻打叛贼胡白龙,又讨伐吐京胡,都是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凭借战功晋封平西将军。太武帝征讨凉州,让源贺做向导,向他询问攻战大计。源贺说:“姑臧外围有四个鲜卑部落,可以做姑臧的外援,然而他们都是我祖父的故人。我愿意到他们的军前去宣扬我国的威望与信誉,他们一定会争相请求投降。外部援助臣服了,这样之后就可攻打姑臧这个孤城,把它攻下来就易如反掌了。”太武帝说:“好。”于是派源贺前去招降,劝降了三万多个大小部落。等到围攻姑臧时,因此没有外患的忧虑,所以能够专心攻打它。凉州攻下之后,源贺凭战功晋升爵位,做了西平公。源贺为人勇猛果敢,每次遇到强敌,就自己奋力搏击,太武帝告诫他不要太过

20、分。当时审理判决案子时大多定刑过重,源贺上书说:“按照法律规定,谋反的人,其子孙即使养在别的家族,也要带回来杀掉,以此来断绝罪人之后,是为了彰量其大逆之罪。那些应该砍头的抢劫犯,兄弟子侄在隔着关津的外地,都不受处罚。臣以为先朝制定的法律规定,如果不是同谋,就不用灭绝其后代,所以特意下可以不死的诏书。如果年龄在十三岁以下,家人是首犯的,我认为可以保全其性命,没收入官。”太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贺源出京做了翼州刺史,又改封为陇西王。接受任命之后,他上书说:“我听说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恩德最深厚的,莫过于宽恕死罪。然而犯了死罪的,难以全都宽恕。权衡轻重,有的可以同情宽恕。我认为如果不是大逆不道之罪

21、、空手杀人之罪,那些因为贪赃以及偷盗与过失杀人而应处以死刑的,都可以免除死罪,把他们流放到边境,让他们把守边关。这样,临死之人又受到活命之恩,服徭役的家庭也逐渐得到休养生息的恩惠。设置刑罚的功用,大概就在这里了。”太武帝很赞赏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从那以后,那些应被判处死刑的,都被免除了死罪,流放到了边地。过了一段时间,太武帝对群臣说:“从前源贺劝我宽恕那些死刑犯,把他们流放到北藩各地戍守。从那时到现在,一年下来保住了不少人的性命。让人活命的理由多了,对把守边关的士兵有益。如果人人都像源贺,我治理天下,还有什么可担忧的!”群臣都说:“如果不是忠臣,不能进献这样的计策;如果不是贤明的君主,不能采纳这

22、样的建议。”源贺上书称病,请求告老还乡,这之后几次上书,太武帝才答应。朝中有大事,太武帝总要到他那里去征询访问,又赏赐他衣物、药品和珍美的食物。太和元年二月,源贺在温汤治病。孝文太后、文明太后派使臣多次打听病情,太医去给他看病。疾病加重,他又回到京城。太和三年去世,赠侍中、太尉、陇西王印绶,赐谥号宣王。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

23、。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倾之,允至。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入欲藏其儿,妇曰:“无豫诸儿事。”后徙居墓所

24、,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选自世说新语贤媛)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礼竟,允无复入竟:结束B魏明帝遣虎贲收之 收:拘捕C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夺:夺取D若才流及父 及:赶得上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许允妇“聪慧”的一组是()故当有意,卿宜查之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如不称职,臣受其罪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若才流及父,当收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5、) A许允妇是阮德如的妹妹,相貌奇丑,以致当婚礼结束后,许允竟对其不予理睬,后经别人劝说,方才回到洞房内。B许允在洞房内责问其妻,却被其妻以“好色不好德”反驳。他哑口无言,感到内心有愧,自此以后对妻非常敬重。C许允作吏部郎官时,因大量任用自己同乡做官引来嫌疑被皇帝拘捕。后经查实,用人称职没什么问题便将其释放。D许允被杀后,门人惶恐,想藏匿许允的儿子。但被许允妇阻止,认为只要坦诚说话,坚决不过问朝廷之事即可免祸。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译文:_ (2)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译文:_【参考译文】许允

26、的妻子是阮卫尉的女儿,阮德如的妹妹,相貌无比丑陋。举行交拜礼后,许允却不想再进去,家里人为此忧心如焚。这时,正好许允来了客人,新娘叫丫环去看客人是谁,丫环回来回答说:“是桓公子。”所说的桓公子,就是桓范。新娘说:“不用担心,桓范一定会劝他回到洞房来。”桓范果然对许允说:“阮家把相貌最丑的女儿嫁给你,必然有其用意,你应当仔细观察她。”许允于是重新回到洞房。见到新娘后,就立即往外走。新娘料定他这次出去就没有再回来的道理,便拉住他的衣襟让他留下。许允于是说:“女人须具备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你有其中几样?”新娘说:“我所欠缺的只是容貌。然而读书人应该有各种好品行,夫君又有几种呢?”许允说

27、:“全都具备。”新娘说:“在各种好品行中德行居首位。夫君好色不好德,怎么能说全都具备呢?”许允面有愧色,从此就敬重她。许允在当吏部侍郎期间,起用了许多同乡为官,魏明帝派武士来拘捕他。临去的时候许允妻子追出来嘱咐许允说:“君主是贤明的,可以用分辨道理来争取(他收回成命),不要用情感去哀求。”到了朝廷上,魏明帝审问他为什么要起用那么多乡党,许允回答:“我只是在举尔所知罢了。我用的那些同乡,都是我所了解的人。请陛下去查查这些人为官称职与否,如不称职,我甘愿领受罪名。”后来一调查,许允的这些同乡都是称职的,于是就释放了他。许允当时的衣服破了,明帝还下诏赐给他新衣。当初许允被捕时,全家人都吓得号哭起来,

28、只有许允的妻子神态自若,说:“不必担忧,许允不会有事,不久就会回来。”还亲自煮米粥等着他。果然不出她所料,一会儿,许允就重新回到了家里。许允后被晋景王所杀。消息由家中门生传回来的时候,许允妇正在纺织机前织布,但是她的神色一点都没有改变,说:“我已经料到这步了!”门生打算把许允的孩子们藏起来,许允妇说:“现在还不关孩子们的事情,用不着躲藏。”后来他们搬到许允的墓地上居住,晋景王派钟会去打探,要是孩子们的才识比得上许允,就将他们抓回来。孩子们去问母亲怎么办,母亲说:“你们虽然都很好,但是现在的才识还不是很多。只要和钟会坦诚说话就不会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事情;当然也不要太哀痛,该停就停,也不要多问朝廷政

29、事。”孩子们听了母亲的话就去见钟会了。钟会回去把情况向晋景王做了汇报,孩子们终于免脱了灾祸。五、(2011黑龙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

30、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

31、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新唐书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二十七)【注】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2、是()A文帝高荔行高:推崇B而赡博不及也 赡:丰富C故议者方晋二陆 方:正直D与秦王俊交辟之 辟:征召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项是()世南躬贫约,一不改世南抱持号诉请代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A B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那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

33、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时陇右地震,采取郡国不来贡献,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稳定局面。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译文:_(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译文:_【参考译文】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他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他的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前后十多年,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甚至几十天不洗脸梳头。他的文章委婉多彩,他很崇拜仆射徐陵的文章,徐陵也说虞世南的文风颇像自己,

34、因此虞世南得以文章著名。陈朝天嘉年间,他的父亲虞荔逝世,虞世南由于过分悲伤,损害了身体,几乎坚持不住。陈文帝敬重虞荔的品德高尚,又了解到他的两个儿子都很博学,派人到他家里帮忙照顾,召任虞世南为建安王的法曹参军。陈朝灭亡,虞世南和哥哥世基在隋朝任职。世基的文章清劲,超过了世南,但丰富广博不如世南,二人在当时都有很高的声望,评论者将他兄弟二人比作晋朝的陆机、陆云兄弟。在隋炀帝杨广作晋王的时候,和秦王杨俊递相征用他们。大业年间,虞世南多次变动官至秘书郎。隋炀帝虽然喜欢他的才能,但对他刚正的性格很头痛,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七品官当了十年也得不到升迁。虞世基机敏而善于奉承,隋炀帝很喜欢他,于是日益尊贵显

35、赫,妻妾的穿戴和王公贵族一样,虞世南家里却清贫节俭,但他一点也不改变自己的节操。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又将杀虞世基,虞世南抱住虞世基嚎啕大哭,并请求代兄而死,宇文化及不允许,虞世基被杀,虞世南悲痛过分,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他随宇文化及来到聊城,被窦建德俘获,任他为黄门侍郎。秦王李世民消灭了窦建德,任他为王府参军,转为记室,又升任太子中舍人。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封他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当时虞世南已年老体衰,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不接受他的请求,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又改任秘书监,封爵为永兴县子。虞世南外貌儒雅谨慎,从外表来看,似乎连身上的衣服也不能承受,但内心意志坚强,议

36、论政事坚持正确意见。太宗李世民曾说:“我和虞世南讨论古今之事,即使有一句不合适的话,都会惆怅怨恨得不行,他的态度竟是这样诚恳!”贞观八年,虞世南进封永兴县公。当时陇右一带发生山崩地震,大蛇不断出现,山东和江淮一带大水成灾,太宗为此忧虑,问虞世南该怎么办,虞世南回答说:“汉文帝元年,齐地楚地的二十九座山同日发生山崩,大水从地下涌出,汉文帝下令,各郡国不要来朝贡,给天下人以恩惠,使得远近的人都欢乐融洽,也没有造成灾害。现在蛇出现在山岭沼泽,这正是它生活的地方。还有山东长期下雨,江淮一带闹水灾,恐怕有无罪而被捉拿入狱的冤情存在,应当检查在押囚犯,或许还能符合天意呢。”皇上认为他说的对,于是派遣使者赈

37、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赦免。皇上曾经作了首宫体诗,叫虞世南接续原韵唱和。虞世南说:“圣上作的诗确实好,但诗体不雅正。上面有所好,下面必更有甚者。臣恐怕这诗一传开,天下就会风靡起来。所以不敢奉诏唱和。”皇上说:“我是在试你的。”赏赐给他布帛五十匹。皇上多次外出打猎,世南为此上疏劝谏,都受到赞扬和采纳。皇上曾叫把(列女传)写在屏风上,当时没有作依据的本子,虞世南便默写了一遍,结果没有一个字写错。皇上常称赞他有五绝:一是德行,二是忠直,三是博学,四是文词,五是书法。虞世南开始跟随僧人智永学习书法,穷究其要领,他的墨迹为世人所收藏珍爱。(虞世南)去世时,享年八十一岁,皇帝下诏陪葬昭陵,追

38、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六、(2011大庆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知忠州,俗畜蛊杀人,尚宽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

39、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循吏)【注】

40、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方书:记载药方的医书。谭:通“谈”,与商谈。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陂(bi):池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尚宽趣尉出捕趣:催促B期会促 期:约定C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美:美化D众乃安 安:安定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尚宽“勤于农政”的一项是()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尚宽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田日加辟,户日益众AB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尚宽善于地方治理。他任

41、平阳县令时,临县有十几名重囚逃逸,杀死居民,且将犯平阳。赵尚宽利用罪犯们嚣张、麻痹的心态,抢先下手,果断派出尉官和士兵,将罪犯全部抓获。B治理忠州时,赵尚宽传播医药知识,查究法办畜蛊者,改变了当地畜蛊杀人的恶俗;还果断拿出官币为当地百姓垫付盐银,然后再慢慢将盐转卖给百姓,使百姓生活不受干扰。C治理唐州时,赵尚宽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垦辟荒田,彻底改变了当地先前土旷民稀的状况,受到了仁宗的褒奖。D在梓州任职期间,赵尚宽对河中府士卒与他们的校尉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妥善处理,既扑灭了士兵中动乱的苗头,也让贪婪暴虐的校尉尝到了苦头。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盗谓我不能来,方

42、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译文:_(2)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译文:_【参考译文】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是参知政事安仁的儿子。管理平阳县时,邻县有十几个重囚徒挣破镣铐夜里逃了出来,杀死居民,将要跑到平阳境内,尚宽急忙派出武官抓捕,并说:“贼人以为我们不能(及时)赶到,(所以)正处于懈怠、慵懒的状态,这样正好容易捉拿。应该赶紧去,不要使他们散开了,再做坏事。”武官出发后,(尚宽)又派巡查兵跟在后面,把贼盗都拿获了。后来管理忠州时,当地有放畜蛊杀人的恶俗,尚宽在集市拿着药方教人服药治病,并且彻底地追查那些放蛊的人,交给

43、执法官员处置,这样大大改变了这种恶俗。转运使持有十万斤盐,叫百姓用白银来交换,约定的时间越来越接近了,尚宽先拿出储备的官币帮助交付了所需要的费用,再慢慢地卖给百姓,这样就没有扰乱百姓的生活,一切都很安定。嘉祐年间,赵尚宽凭借考核第一出任唐州郡守。唐州一向土地肥沃,经历五代战乱,有的田地不再耕种,土地荒芜,百姓稀少,(收缴的)赋税不能满足填补徭役,官员商议想废郡为邑。赵尚宽说:“土地荒芜可以增加开垦,百姓稀少可以增加招引,哪有废除郡制的呢?”于是查看地方志,找到汉代召信臣(率民挖掘的)湖泊沟渠遗迹,于是增发兵卒重新疏通三处湖泊一处沟渠,灌溉农田万余顷。又指导百姓自发开挖数十条支渠,互相灌溉。四方

44、百姓蜂拥而至,赵尚宽又请求把荒地按照人口分给他们,并且用官方的钱贷给百姓让他们购买耕牛。等到三年后,长满丛杂草木的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土地,人口增加万余人。赵尚宽勤于农政,治理有超出一般人的功劳。三司使包拯和部下的使者向皇上上奏他的事迹,仁宗听说以后很赞赏他,颁布诏令赞扬他,多次(为他)增加官俸、赏赐银两。在唐州生活了五年,百姓在祠堂为他建了一尊塑像,而王安石、苏轼也写下新田、新渠等诗作来赞美他。后来调到同州、宿州做官,河中官府勇猛的士卒苦于校尉贪婪、暴虐,匿名上书告校尉叛变,尚宽下令烧掉上告的文书,说:“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话。”众人才安定下来。不久就上奏罢免那个校尉,并分散士卒到其他的军营。不久

45、有调到梓州。尚宽离开唐州几年,农田每天不断开垦,百姓一天比一天众多,朝廷推举功劳,让尚宽从少府监做到直龙图阁掌管梓州,后来做官一直做到司农卿,死后,皇上下诏赏赐钱币五十万贯。答案及解析一、1【解析】益:增加。【答案】A2【解析】意思说可以学习制定法令的依据,说没有法令的后果,说做事要依据法令。【答案】D3【解析】应该是: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答案】B4【答案】(1)因此要抛弃先王的现成的法令制度,而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注意:“释”“法”“所以”)(2)这个时代已经和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适应了,但还在说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从而去效法它,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难道不可悲吗!(注

46、意:亏,通“诡”,违背,不相合;“法”“为治”“岂”)(3)所以说:好剑只要求它能斩断东西,不要求它一定是镆铘;好马只要求它一天能跑千里,不要求它一定是骥骜。(注意:“故”“期”)二、1【解析】廉:查访,侦查。【答案】B2【解析】与执法无关。【答案】C3【解析】杨荣家人犯法。【答案】C4【答案】(1)我将要入仕,还没有为众人谋利,竟先危害州里吗?(2)鲁穆上奏章弹劾,虽没有答复,却由此刚直名声震动朝廷。(3)他的姻亲富人林某,派遣仆人在途中用毒酒把李毒死了,并霸占了李妻。三、1【解析】徙:流放。【答案】C2【解析】说的是源贺的勇猛果敢,是群臣夸赞太武帝的话。【答案】C3【解析】A“欣赏他魁梧高

47、大的身材,因此十分器重源贺”错误,“魁梧高大的身材”不是“器重”的原因,源贺被器重是因为他的“机辩”。C.“他向太武帝进谏请求免除一些死刑犯的死罪”错误,包含范围太广,与原文不符。D.不是“派大臣与之商量”,而是“太武帝找他商量”。【答案】B4【答案】(1)我听说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恩德最深厚的,莫过于宽恕死罪。(2)群臣都说:“如果不是忠臣,不能进献这样的计策;如果不是贤明的君主,不能采纳这样的建议。”四、1【解析】夺:改变。【答案】C2【解析】为桓范劝解许允的话;是许允回答皇帝的问话,为自己辩解;是景王叮嘱钟会之语。【答案】B3【解析】“坚决不过问朝廷之事”错,因原文是“可少问朝事”。

48、【答案】D4【答案】(1)在各种好品行中德行居首位。夫君好色不好德,怎么能说全都具备呢?”(得分点为“百”“行”“好”“何谓”“备”等)(2)当初许允被捕时,全家人都吓得号哭起来,只有许允的妻子神态自若,说:“不必担忧,许允不会有事,不久就会回来。”(得分点为“收”“举”“号哭”“自若”“寻”等)五、1【解析】方:比,与相比。【答案】C2【解析】是说虞世南安于贫困,有节操;是说虞世南对待兄长的深厚情谊;是说皇帝听从虞世南劝谏的。【答案】D3【解析】“此诗一传”,指皇帝写的宫体诗一旦传开,不是指“自己唱和的诗”。【答案】D4【答案】(1)(虞世南)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不接受他的请求,并升任他为

49、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又改任秘书监。(2)皇上认为他说的对,于是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赦免。六、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美:赞美。【答案】C2【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说明赵尚宽善于抓捕贼人,是赵尚宽在集市拿着药方教人服药治病,是赵尚宽上奏罢免那个校尉,并分散士卒到其他的军营。这三项都不属于他“勤于农政”的表现。【答案】B3【解析】妥善处理士卒和校尉之间的矛盾是赵尚宽在“同州、宿州”任职期间。【答案】D4【答案】(1)贼人以为我们不能(及时)赶到,(所以)正处于懈怠慵懒的状态,这样正好容易捉拿。应该赶紧去,不要使他们散开了,再做坏事。(2)赵尚宽说:“土地荒芜可以增加开垦,百姓稀少可以增加招引,哪有废除郡制的呢?”于是查看地方志,找到汉代召信臣(率民挖掘的)池塘沟渠遗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