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专题素养检测(五)(专题五)(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西安高一检测)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多次强调: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和平共处。这表明我国外交()A.始终坚持不结盟原则B.走出美苏冷战的阴影C.因形势的变化而调整D.已经打开全新的局面【解析】选C。依据材料“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
2、社会主义一边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多次强调: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和平共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外交因形势的变化而调整,故C正确;新时期我国实行不结盟政策,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2.下列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中,50年代版本反映的外交政策是()1949年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A.“另起炉灶”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不结盟【解析】选B。“另起炉灶”指废除旧中国与各国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
3、,要在新的基础上与各国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50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不能体现这一政策,故A错误;50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一边倒”的特点,故B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50年代版本护照不能体现这一政策,故C错误;不结盟是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故D错误。【补偿训练】观察下列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D.是中国坚持“一边倒”外
4、交战略的完全反映【解析】选C。由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在此时期建交最广泛的地区是东欧。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发展,故C与题意相符。3.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用周易中的“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来点评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创举。据此可知,习近平主要强调该外交原则()A.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锢B.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C.顺应了时代的需要D.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解析】选C。材料中“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意思是变通趋时,把握时机,做出适于时代需要的判断和选择,因此习近平在材料中主要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故C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
5、应了时代需要,没有体现突破意识形态的禁锢,故A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故B错误;材料“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D与材料无关。4.下表为某著作的目录节选,该著作是()第3章从“大三环”到五大国第16章泾渭分明两阵营第19章中美两大国的对话第21章惊涛陡立的6月15日会议第34章万国宫时钟停摆了A.周恩来飞往万隆B.周恩来与日内瓦会议C.尼克松总统访华D.面向未来:田中访华与中日邦交正常化【解析】选B。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讨论重大国际问题的会议,符合“第3章”,万国宫位于日内瓦,故选B。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
6、次在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而显然材料中包含有西方殖民国家,排除A;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与“五大国”和“万国宫”没有关系,排除C、D。【补偿训练】史学界认为:“日内瓦会议开创了我国外交活动的新天地。”“新天地”主要是指()A.以发展中国家的姿态步入了国际外交舞台B.以世界大国的身份步入了国际外交舞台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D.迫使美国公开承认了新中国的合法地位【解析】选B。以世界大国的身份步入了国际外交舞台符合日内瓦会议的意义,故B正确。5.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时间外交成果1953年
7、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6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55年4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D.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解析】选C。材料中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一些外交成果,根据所学可知,这是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基本原则指导下的外交成果,显示了中国外交的务实自信风采,故答案为C。A,不结盟外交是现代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排除;B,材料表格中的“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不属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排除;D,根据所学可知,万隆会议是没有
8、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但是日内瓦会议是苏、美、英、法、中世界五大国参加的会议,其中有殖民主义国家,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的结论,排除。6.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周南:“20世纪60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状况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解析】选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20世纪50年代,故A错误;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是在20世纪50年代,故B错误;新中国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得
9、益于20世纪60年代大批非洲国家独立,加入联合国,他们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C正确;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在21世纪,故D错误。【补偿训练】“这是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A.中日邦交正常化B.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C.中美关系正常化D.中国重返联合国【解析】选D。从“击败了美国”可以判断这个事件是指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故选D。7.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对1950-2005年中美两国双边关系进行了定量测量,测量结果如下图。中美良性关系波动最小时期的出现主要缘于()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美苏争霸
10、,美国处于劣势C.美国放弃了称霸全球战略D.中美建交,中国对外开放【解析】选D。据表中信息可知,中美关系良性发展波动最小时期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中期,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对外开放和1979年中美建交是其主要原因,D正确;中美良性关系波动应从中美双方各自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世界、时代的角度出发,A错误;B、C均是站在美国角度,中美良性关系波动应从中美双方各自利益出发,B、C错误。8.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主要表达
11、的信息是()A.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B.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解析】选C。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故A排除;中美关系开始趋于正常化,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故D排除。【补偿训练】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
12、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解析】选D。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面临着苏联的威胁,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中国和美国关系进行改善,D正确;当时中苏关系正处于恶化时期,A错误;中国当时已经突破意识形态外交,B错误;中国并不能拯救美国的衰落,C错误。9.某学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该学生试图揭示的是()A.中德关系趋势B.中美关系趋势C.中苏关系趋势D.中日关系趋势【解析】选B。从近现代中美关系看,鸦片战争后美国逐渐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1844年胁迫
13、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趁火打劫,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达到在近代对中国持敌对态度的顶点。1927年国民政府建立,美对华态度逐步改善。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持敌对态度,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实现正常化。因此图示符合近现代中美关系发展趋势,答案为B。其他三项不符合这种趋势,排除。10.1972年,中美两国举行会谈。尼克松说:“是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这种突破不仅将有益于中美两国,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会有益于世界。我就是为此目的而来的。”这次会谈的成果直接促进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C.中国与日
14、本的邦交正常化D.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解析】选C。这次会谈的成果是指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与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无关,故A错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与1972年尼克松访华推动的结果无关,故B错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直接促进了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故C正确;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是在1991年之后,与尼克松访华无关,故D错误。11.(2020开封高一检测)2017年“两会”上,外交部长王毅首次提出了“金砖+”的概念,“通过金砖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组织进行对话扩大金砖的朋友圈,把金砖合作打造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南南合作
15、平台”。其主要目的是()A.扩大中国的国际竞争力B.克服内部不利因素的制约C.建立更广泛的伙伴关系D.领导国际经济和地缘政治【解析】选C。从材料“金砖+”“扩大金砖的朋友圈”中可知,中国通过金砖机制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促进金砖国家的发展,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内部不利因素,排除B;D不符合中国的外交理念,排除。12.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越南岘港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越南、老挝进行国事访问。这表明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积极开展睦邻友好交往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动互利合作,维护世界
16、和平A.B.C.D.【解析】选A。材料涉及了与越南这些国家的睦邻友好,也涉及了“两廊一圈”等的地区合作与交流、互利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等信息,但材料并未涉及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选A。【补偿训练】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A.争取和平的周边环境B.实行不结盟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解析】选A。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这就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稳定环境,故选A。二
17、、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30分,第14题22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六七十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与英国订立的天津条约甚至规定,官方文件中禁止使用“夷”字。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就认为西方人与中国人本质上是一样的,西方人有知识、讲礼貌,正直,不应该称之为蛮夷。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19世纪60年代之前一般称“夷务”,但此后则由“洋务”“西学”之类的褒义型概念替换了,这虽然有列强武力逼凌的因素,其中也透露出晚清对外
18、观念和意识的转变。摘自齐廉允“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的错位中国传统外交观考察材料二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提出“和而不同”、但“和为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1)据材料一指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主要原因。(10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1949年以来中国是如何以包容姿态融入世界的。(14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
19、你对“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关系的认识。(6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到“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再到“褒义型概念替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由传统的华夷观和封建等级外交理念转变为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方面思考作答。第二问,关于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发生转变的原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政治(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严重)、思想(西学东渐)等方面回答即可。第(2)题关于1949年以来中国是如何以包容姿态融入世界的,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个重要时期,列举属于包容体现的中国外交成就即可。如独立自主
20、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美和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中国主导下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2001年加入WTO等。第(3)题关于对“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关系的认识,围绕两者关系展开分析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同时在对外关系中保持互惠互利,互相包容,和平共处,才能使一个国家的外交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方面思考作答。答案:(1)转变:由传统的华夷观(或“天朝上国”观念)和封建等级外交理念转变为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原因:鸦片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严重,民族自尊心受挫,“天
21、朝上国”观念逐渐被打破;西方近代外交观念的传入;一些晚清官员和知识分子学习西方,推动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2)说明: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与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1954年倡导并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开始步入世界舞台;提出“求同存异”方针;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中国主导下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实行对外开放,2001年加入WTO等。(3)认识: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同时在对外关系中保持互惠互利,互相包容,和平共处,才能使一个国家的外交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14.(2020南昌高一检
22、测)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摘编自美伊罗生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材料二如今,中国的崛起无疑是对以美国为首的国际体系的挑战。对西方而言,这种局面的出现完全出乎预料,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来面对。中国太大,无法对它实行孤立;太强,无法进行抑制;太重要,又无法疏远它;其市场太有钱可赚,则更是无法无视。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将会怎样对待这个新崛起的潜在对手?就像美苏关系决定了上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一样,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想来会决定今后半个世纪的格局。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下)(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如果沿着时间轴继续划分至20世纪90年代之前,你认
23、为应如何划分?试举例并说明理由。(8分)(2)根据材料二,就中国崛起,概括美国心态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新关系出现的背景。(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美国对中国看法的主要因素。(4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划分。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国际地位、美苏争霸、两国共同利益等方面说明理由。第(2)题表现,根据材料二“中国太大,无法对它实行孤立;太强,无法进行抑制;太重要,又无法疏远它;其市场太有钱可赚,则更是无法无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发展正常关系、防范与遏制等方面概括美国心态的主要表现。背景,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格局变化、美国单极世界的政策、中
24、国综合国力增强、意识形态差异等方面分析中美新关系出现的背景。第(3)题因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利益、战略需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际形势等方面指出影响美国对中国看法的主要因素。答案:(1)划分:重视阶段(1972年或1979年之后)。理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发重大;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苏争霸的需要;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2)表现:一方面希望与中国发展正常关系,谋取最大利益;另一方面又把中国看作潜在对手,进行防范与遏制。背景:冷战结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中美之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巨大差异。(3)因素:美国的国家利益及战略需求;中美之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别;国际形势的发展等。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