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华的加剧第13课 学 案学习目标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2. 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及作用;3. 分析中国近代史上的边疆危机;4. 认识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重点:1.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2.中国近代史上的边疆危机3.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2.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探学新知一、太平天国运动1、兴起(1)理论基础:广东花县人洪秀全吸收了在广州得到的 的一些思想,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2)组织基础:冯云山到广西紫荆山号召民众加入 ,团结了许多穷苦农民。2、发展(1)金田起义: 年1月11日,洪秀全、 等在广西桂平金
2、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2)北上 :太平军一路北上,出广西,经湖南,占领湖北省城武昌。(3)定都天京: 年,太平军沿长江东下,经九江、安庆,占领南京,改 为天京,定都于此。(4)北伐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许多地方, 达到鼎盛。(5) 变乱: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 图谋不轨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6)后期兴衰: 、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太平军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 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7)最终失败: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 进攻下,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纲领性文件前期
3、: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 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 的理想;后期: ,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 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结果:在战争环境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4、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形成,汉人权力增长,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学而致用:题1、拜上帝教创立后势力发展迅速.这能从本质上反映当时的社会( )A.宗教迷信严重 B.拜上帝教有创新精神 C.阶级矛盾尖锐 D.人民渴望平等、平均题2、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运动,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的共同特点是( )
4、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脱离了社会现实,属于空想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二、 洋务运动1、 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发动了 的洋务新政。学术界把这种新政称为“洋务运动”,把提倡洋务新政的官僚称为 。2、 代表人物: 、曾国藩、 、左宗棠、张之洞等人。3、 主张:他们认为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4、 主要成就(1) 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这些都是 企业;(2) 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等。这些是 企业;(3)近代教育:创办了培
5、养 人才的学校;(4)军事:建成了以 为代表的新式海军。5、评价(1)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 的尝试;(2)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 ,抵抗外敌侵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6、失败原因: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 ,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学而致用:题3、“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其体现的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是( )A.托古改制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民主共和题4、曾国藩创办的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C.继昌隆缫丝厂D.大生纱厂三、 边疆危机与
6、甲午中日战争1、 边疆危机(1) 西北边疆中英( 收复新疆)起因: 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中央政府,形成内乱局面。经过: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 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 ,发兵新疆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结果: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度过了危机。(2) 西南、东南边疆中法战争起因: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1883年8月, 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经过: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 。同年,法军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台湾军务大臣 的领导下,严密布防,多次击退法军。18
7、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 ,法军败退。法国内阁因此倒台。这时,清廷下达停战令。结果:1885年6月,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法 ,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2、 甲午中日战争(1) 原因根本原因: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台湾和藩属国朝鲜、 ,然后进攻中国大陆。直接原因:因朝鲜发生 ,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通过 壮大了国力的日本,乘机出兵朝鲜,且在牙山口外 偷袭清朝运兵船。(2) 经过平壤战役: 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9月,清军在 大败。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官兵英勇作战,重创日本舰队,北洋舰队也在作战中遭到重大损失。战后,李鸿章发出 命令,北洋海军失去
8、了制海权。威海卫战役:1895年2月,日军占领山东半岛,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 ,北洋舰队覆灭。(3) 结果: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政府议和,被迫签订 ,承认朝鲜独立。(4) 马关条约内容:割让 、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 、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评价: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 的破产。 (5)反割台斗争:日本侵占台湾,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从 1895年5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 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
9、领军。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占领的坚强意志。学而致用:题5、18771882年,左宗棠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他指出“自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由此可见,左宗棠认为( )A.西北稳定,为新疆建省提供有利条件 B.新疆建省令分裂势力无隙可乘C.新疆建省能够彻底解决西北边患问题 D.新疆对于京师战略地位举足轻重题6、“痛哉!吾等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等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汶也”材料出自某地人民的抗战檄文,此檄文的发表最有可能源于(
10、)A.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C.辛丑条约的签订 D. “二十一条”的签订四、瓜分中国的狂潮1、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俄、德、法 ,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 。2、瓜分中国(1)高额借款:为了在3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 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 (2)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 :俄国强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香港新界,法国租广州湾。(3)掠夺权力: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 利权。学而致用:7、时局图是近代中国时事漫画的杰作,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大清帝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历史现实。下列漫画中,
11、与时局图的内涵一致的是( )A. B. C. D. 随堂训练1、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前宣称天下男女都是兄弟姊妹,但他在1851年制定的太平礼制 中建立了等级森严的“礼制”。这反映了洪秀全( )A.逐渐放弃平均主义理想原则B.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C.通过制度建设实现与清朝对峙D.日趋走向腐化及堕落2、“所以虽在美、法革命之后,洪(秀全)杨(秀清)诸人依然不脱以前帝王思想的旧习,他们只知援用西方基督教的粗迹牢笼愚民,却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建新基。”材料着重揭示太平天国( )A利用拜上帝教支撑政权 B利用“中体西用”思想建立政权C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 D未认识到革新政体的重要性3、清末某著名官员
12、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A.“求富”“自强”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D.“民生主义”4、在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被视为“国策”,洋务运动标志着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发展工业。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是(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创办新式学堂C.创办近代民用企业D.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5、黄遵宪在诗中写道:“天泪如雨,楼人竟割台湾去。”该诗创作于 ( )A.鸦片战争后B.甲午中日战争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D.第二次鸦片战争后6、甲
13、午战败后,梁启超感叹:“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7、某条约签订后,“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这表明( )A.法英俄是侵华的主要国家B.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C.列强侵华过程中相互勾结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8、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英国
14、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英国国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地贸易。此举体现了英国( )A.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B.维护其在华侵略权益C.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D.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答 案一、学而致用题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主要说明了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从而突出了群众对社会的不满。 题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中两部重要文件的内容。两部文件分别在太平天国鼎盛时期之前和之后颁布。在经济上主张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与社会现实严重脱离。天朝田亩制度不体现发
15、展资本主义,A选项错误;资政新篇体现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不是农民阶级的理想,C选项错误;两部文献没有体现出宗教的影响,D选项错误。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题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査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据所学可知,托古改制、维新思想是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民主共和是革命派的思想主张,故排除A、C、D三项,本题选B项。 题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第一家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 题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清政府战败割地,被割占地区人民奋起反抗,C、D两项中的事件没有割地的条款;A项虽有割地,但是,并未出现大规模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引起了台湾
16、人民的反日斗争,B项正确。 题6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边疆危机,据材料“重新避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宗棠强调了新疆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他认为新疆对保卫京师至关重要,D项正确。 题7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时局图所表达的是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D项所要表达的意思与之一致,故选择D项;在鸦片战争中,清朝将军杨芳认为英军的炮火是“妖术”,于是下令在民间搜集马桶以破“妖术”,故排除A项;B项将西方先进技术嫁接到封建制度上,明显是洋务运动,故排除;C项日本武士战胜了大清武士,应为甲午中日战争,亦排除。 二、随堂训练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洪秀全
17、在金田起义前后思想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从“天下男女都是兄弟姊妹”到“建立了等级森严的礼制”说明洪秀全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大,故选B项;题干表明洪秀全从宣扬平等思想到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转变,强调的是平等而非平均,排除A 项;依所学在1853年定都天京后大平天国实现了与清朝的对峙,与 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洪秀全建立礼制是为了加强控制,不能体现他走向腐化与堕落,排除D项。 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从材料“虽在美、法革命之后,洪(秀全)杨(秀清)诸人只知援用西方基督教的粗迹牢笼愚民,却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建新基。”中可以看出,材料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弊端,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没有认识到“创
18、建”新政体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A项是D项的具体表现,排除;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华夷之辨”的观念,故C项排除。 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材料认为“铁路之利,首在利民”,“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可见洋务派把修铁路作为利国和利民的手段之一,修筑铁路能达到“求富”“自强”的目的,故选A。B项只是对西方科技的态度;C项只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D“民生主义”是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内容,均可排除。 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根据所学知识,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由于封建衙门式管理和不计利润而日渐衰落,民用工业由于外国资本主义
19、的排挤纷纷衰败,创办近代海军的强兵梦想因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的覆没而破灭。而其创办的新式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所以答案选B。 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倭人竟割台湾去”,可知是马关条约 签订,日本割占中国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故B项正确。 6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故A项错误;题干中“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说明甲午战败使民众惊起,故B项正确;甲午战败后有再扩大开放,但与材料“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不符,故C项错误;题干
20、强调的重心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指全国的影响,故D项错误。 7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材料正是这种瓜分前夜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故选择B项;法英俄是侵华的主力不能得出,故排除A项;“勾结”一词在材料中缺少支撑信息,故排除C项;D项是辛丑条约的产物,故排除。 8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列强若瓜分了中国,就会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形成贸易保护主义,这明显于世界工厂英国不利,故而其提出了“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地贸易”的主张,从本质上讲这是维护其在华利益的体现,故选择B项;A、C两项与史实不符,故均排除;D项表述有误,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