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556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春之怀古张晓风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合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

2、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纱时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

3、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它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记忆,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1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为了思路的清晰,作者特意在每一段都设置了一个领起句,使得全文一气呵成。B作者用诗一般的笔触,多角度、多色彩、多层面地描绘了春天的妩媚与温情。C第4段关于春天名字由来的描写,作者更

4、是构想独特,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冲击。D“冷脸”“荒村”“枯梗”等残败的意象选择与文章欢快、明媚的风格不太协调。E文章先扬后抑,到最后才真正表露出其写作意图,随即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解析】选AD。A项,“每一段”错,第6段就没有。D项,“不太协调”错,用这些意象就是要与其他意象对比,以突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2“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它有何作用? 答:_【参考答案】从结构上说,它是文章的线索;从内容上说,它告诉我们文中描绘的是过去的春天;从感情上说,它强烈地表示了作者对曾经美丽的春天的怀念。3张晓风写春,用语巧妙,请简析以下两句话的妙处。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

5、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答:_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它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答:_【参考答案】巧用比喻,既写出了春天来临时如虹的气势,又表现了春天因人们的虔诚企盼与祝祷而显得更加美丽。巧用比喻和拟人,突出表现了春天里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热闹景象。4文章以“春之怀古”为题有着怎样深刻的含义?答:_【参考答案】首先涵盖全文,提醒读者作者描绘和怀念的是已经远离我们的古时美丽的春天;同时又委婉含蓄地表示了对现在春天的不满,引导大家探讨其根源:环境的污染使得春天已不再美丽。(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重峦叠嶂间的田园余秋雨对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

6、文化人格,中国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生,也不像对三国群雄那样热络,处在一种似远似近、若即若离的状态之中。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7、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在陶渊明之

8、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

9、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请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满意味。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

10、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静、优雅。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影神赠答诗“大化”一种无从阻遏、也无从更改的自然巨变,一种既造就了人类,又不理会人类的生灭过程,一种丝毫未曾留意任何辉煌、低劣、咆哮、哀叹的无情天规,一种足以裹卷一切、收罗一切的飓风和烈焰,一种抚摩一切、又放弃一切的从容和冷漠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陶渊明认为我们既然已经跳入其间,那么,就要确认自己的渺小和无奈。而且,一旦确认,我们也就彻底自如了。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就是田园。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陶渊明的诗歌风格自然而平淡,恰恰因为这一点,所以宋代

11、之前一直无人赏识他。B作者将陶渊明和历史上许多文人作对比,表现出他的安静是一种自觉的处世态度。C陶渊明与魏晋名士一样也追求“回归个体”,但他却表现得平静、自然、优雅。D标题中的“田园”是陶渊明生命境界的象征,而“自然”就是这种境界的核心。E本文朴素的语言风格与所表现的陶渊明淡泊宁静的精神境界浑然一体,令人回味。【答案】AE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1)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答:_(2)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答:_【参考答案】(1)许多归隐田园的名士都因自我的迷惘与动摇或世俗的胁迫、生存的压力而最终屈从,又一次迷失了自我,失去了独立。(2)有了高

12、远的心志情怀,才会主动地远弃污浊世俗,归隐田园乡野,甘于清贫寂寞,恬然自立于仕途官场的边缘。3依据原文,简要概括陶渊明诗作的特点。答:_【参考答案】文笔自然,言辞通俗而心怀高远;以平静而优雅的姿态来保持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歌咏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田园。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陶渊明的“田园”的理解。答:_【参考答案】“田园”是陶渊明远离官场、远离尘嚣、耕作自资的归隐之地;“田园”是陶渊明保持安然自立文化人格的精神家园;“田园”是陶渊明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并以最自然的文笔去加以描写的具体对象;“田园”是陶渊明彻底自如的高远心怀的物态象征。.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