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4 强化演练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543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4 强化演练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4 强化演练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4 强化演练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4 强化演练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4 强化演练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4 强化演练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4 强化演练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4 强化演练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4 强化演练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4 强化演练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4 强化演练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四强化演练(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钱理群 王瑶先生在建国后长期执教于北大中文系,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对中古文学史的研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中古文学史论,据有关专家说,可能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很少有能超越他的著作的;他另外一个最大的贡献是在建国以后,第一个写新文学史稿,他是我们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1987年,王瑶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自我介绍的短文:“在校时诸多平平,鲜为人知。惟斯时曾两系囹圄,又一度主编清华周刊,或能为暌违已久之学友所忆及。多年来皆以教书为业,乏善

2、可述,今乃忝任北京大学教席。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颠倒黑白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水深火热之味。惟乡音未改,出语多谐,时乘单车横冲直撞,似犹未失故态耳。” “出语多谐”,是王瑶先生最为特别的语言表达方式。先生著作里的语言,和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有很大的差异。先生著作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但在日常谈话中,他确实“出语多谐”。鲁迅先生喜欢给人起绰号,入木三分,到了刻毒的地步。王瑶先生也是这样,假如私下讨论一个人,或一类人,他会用一句话概括,概括得也是入木三分,让人终生难忘。我举个例子:他说我们学者中有一类,与其说是学者,不如说是社会活动家,是“社会活动家型的

3、学者”。他或者根本没有学问,但极善公关,或者也有点学问,开始阶段还下了点工夫,取得一定成绩,然后就通过社会公关极力推销自己的产品,以取得最大报酬,得到最大限度的好处,包括政治和物质的好处,通常情况下,还要超值。而他们一旦掌握权力就会很可怕,他们会充分利用现有的体制,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拉帮结派,“武大郎开店”,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有的就成了学霸。可以说,王瑶先生的概括是击中了某类人,以及我们教育体制的要害的。 王先生还把一些学者称为“二道贩子”既向外国人贩卖中国货,又向中国人贩卖外国货。他并没有真学问,无论对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并无真知、深知,只是一知半解,抓住一些皮毛,就到处

4、炫耀、糊弄,他的学问全在一个“贩”字。这话说得非常刻毒,却也击中要害。王瑶先生在八十年代就看出了贩卖学术,即学术商业化的倾向,这样的眼光不能不让人折服。我现在在观察当下中国学术界与教育界时,常常要想起王瑶先生取的这样两个绰号,我觉得这都可以称得上某些学者类型的经典性概括。 王瑶先生还有一段话也让我不能忘怀。有一天王瑶先生找到我,他说,我现在面临两难选择:我现在年纪已经大了,要是继续努力,发挥余热,不过是“垂死挣扎”;要是什么也不做,那就是“坐以待毙”,你说我该怎么办?他最后的选择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我当时听了以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反过来问自己:我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两难选择,

5、虽然我年纪比王先生轻。这是一个人类共同的生命命题:所有的人,都有同一个“死亡”在等待你,这是毫无例外、不可选择的;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有为”(“垂死挣扎”)与“无为”(“坐以待毙”)两种选择。这背后是有一个人生哲理的,即人生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在“挣扎”的过程中,“有”所“为”,爆发出生命的火花,哪怕是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就有了某种价值;如果选择“无为”,什么也不干,这样的生命就没有一点光彩,就真的“坐以待毙”了。这里有很深的哲理,但王瑶先生用一种玩笑式的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具有很大的冲击力。(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A中古文学史论是王

6、瑶先生最为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没有产生超越他的著作的。B王瑶先生著作里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与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存在很大差异。C王瑶先生用“武大郎开店”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一旦掌握权力就利用现有体制,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的某类人。D王瑶先生在评价某些人和事时,具有入木三分、不乏刻毒的鲁迅式的风格,那些精准的概括不但常常击中某类人或教育体制的要害,而且具有一定的洞察力。E作者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王瑶的个性与人格魅力。(2)本文第二段王瑶先生的自我介绍中,“颠倒黑白”与“水深火热”分别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有哪些作用?答

7、:_(3)本文通过哪几方面来表现王瑶先生的“出语多谐”?答:_(4)王瑶先生所说的“垂死挣扎”和“坐以待毙”的选择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你是否认同王瑶先生的选择?请谈谈你的认识。答:_(1) 解析: A项说法绝对,原文是“可能到现在还很少有”;E项错,肖像描写并非是本文塑造王瑶形象的主要手法,唯一有关人物外貌的信息来自王瑶的自我介绍,而这依然属于从语言描写的角度塑造王瑶“出语多谐”的个性。答案:AE(2)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理解文章词语,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这两个词出自王瑶的自我介绍。根据语境,可以分析这两个词在文中都是特指,不是其本义。一指年龄大,一指饮茶

8、吸烟。这是王瑶的自我介绍,这两个词语的运用是为了突出强调王瑶的某些性格特点。答案: 含义:“颠倒黑白”意思是自己头发本来是黑的,年纪大了,就变成白发;人的牙齿一般都是白的,然而自己吸烟太多,所以牙齿呈黄黑色。“水深火热”意思是喜欢饮茶和吸烟。这两句话道出了王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境遇,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形象概括。(或:这一代人曾经生活在“颠倒黑白”的时代,身处“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体味了难以计数的辛酸)作用:从侧面证实了后文所说的王瑶“出语多谐”的特点,严酷的事实被他以幽默的语言说出,也表现了作为学者的王瑶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的心态。(3)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情节的能力

9、。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王瑶“出语多谐”这个特点的具体内容。然后按文章的叙述顺序依次概括。第2段自我介绍中的有关文字;第3、4段“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武大郎开店”“二道贩子”等提法;第5段“坐以待毙”和“垂死挣扎”的人生两难选择。答案: 在描述自我时,王瑶说自己“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颠倒黑白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水深火热之味”。在审视他人时,王瑶分别将一些学者概括为“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二道贩子”和“学霸”等。在看待人生上,王瑶把“有为”和“无为”两种人生选择比作“垂死挣扎”和“坐以待毙”。(4)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应明确人生

10、哲理的内涵。虽然是谈自己的认识,但也要从原文出发,切不可脱离原文,随意作答。本题中对人生的过程和意义的比较分析,文章已经讲得十分透彻,解题时最好不要为求新奇,随便否定王瑶先生的选择。答案:蕴含的人生哲理:所有人都要面对一个共同的生命命题死亡;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有为”(“垂死挣扎”)与“无为”(“坐以待毙”)两种选择。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 我认同王瑶先生的选择。人生既是追求的过程,也是结果的诠释。过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序,结果是一定阶段事物发展变化的最后状态。在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中,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面对人生中的困境与苦难,人应该在不断拼搏和奋斗的过程中,有所作为,让

11、生命迸发出火花,哪怕是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人生就拥有了价值;如果选择消极退避、无所作为,这样的生命就没有光彩,就真的“坐以待毙”,毫无意义和价值可言了,王瑶先生的人生选择恰恰说明重视过程的意义所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追忆高士其杨 健 “水,什么水?是湖水。静静的,平平的,明净如镜,树影蹲在那儿;白天为太阳哥拂尘,晚上给月亮姐洗面;没有船儿去搅它,没有风儿去动它,绝不起波纹。”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阅读这些几十年前写就的文字,就像阅读一段传奇。传播科学的篇章千千万万,但像这样清新活泼、童趣盎然的,并不多见。创作科普名篇的大家为数不少,但像他那样躺在

12、轮椅上60年如一日、著述有数百万字、影响好几代人的作家,在全世界也屈指可数。他叫高士其,2009年11月1日,是他100岁诞辰。 我们追忆高士其,为他惊人的毅力而震撼。192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从事研究的高士其因参与某项实验不幸感染甲型脑炎。从此,他的腿不能走路,手不能握笔,说话能力也逐渐减退,听力也很微弱。但身残志坚的他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涉猎科普写作,在其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别具一格的科学小品文。 我们追忆高士其,为他高超的笔法所打动。使科学知识脱下庄重的礼服,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把自己的知识贡献给祖国、贡献给人民,是高士其一生的目标。他的作品立意深远而文辞浅显,小学生都可以

13、读懂;大量拟人化的比喻、口语化的叙述,开科普创作之一代新风;茵儿自传、我们的土壤妈妈等名篇佳作,成为世界科普文库中的经典。 我们追忆高士其,也为今天科普创作面临的困境而忧虑。尽管舆论反复强调,科学普及是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不少有识之士反复呼吁,“请科学家为21世纪写科普书”;尽管有关部门设立基金,鼓励原创性的科普作品,但近年来真正有影响力的科普佳作,仍不多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科研人员的工作压力太大,很少有闲暇进行科普创作;另一方面恐怕是不少理工科研究人员的人文素养还有差距,知识结构不够完善;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科学普及在很大程度上还被认为是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雕虫小技,没有真正确

14、立起自己在科技界应有的地位。 “天在变化。天空变成了天体,天体变成了天空;天空就是疏散的天体,天体就是密集的天空;像乡村是疏散的城市,城市是密集的乡村;像蒸汽是疏散的水点,水点是密集的蒸汽。”在高士其的这些诗句中,我们读到了很深的哲理没有天体,就无所谓天空;没有乡村,也就无所谓城市;离开普及,科学技术势将难以为继。 我们追忆高士其,传续前人积累的财富;我们追随高士其,播种后代精神的食粮。(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阅读高士其的作品,就像阅读一段传奇;因为像他的作品这样清新活泼、童趣盎然的科普作品,已经没有了。B“使科学

15、知识脱下庄重的礼服,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这句话中“庄重的礼服”比喻科学知识看似高深难懂的表面和让人望而生畏、难以接受的外在形式。C1928年,高士其感染甲型脑炎,从此,他的腿不能走路,手不能握笔,说话能力逐渐减退,听力也很微弱;但躺在轮椅上的他60年如一日,创作了100多篇科普名篇。D高士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立下了目标:把自己的知识贡献给祖国、贡献给人民。在这一目标的激励下,他创作了大量别具一格的科普作品。E在高士其100岁诞辰的时候,作者追忆他,为他惊人的毅力而震撼,为他高超的笔法所打动,也为今天科普创作面临的困境而忧虑。(2)文章两次引用了高士其的科普作品,你从这两次引用中可以看出

16、高士其的科普作品有什么特点?答:_(3)不难看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追忆高士其”,但文章的第一段为什么又提到传播科学的篇章千千万万、创作科普名篇的大家为数不少的现象?答:_(4)请根据文章内容,探究今天科普创作面临的困境及原因。答:_(1)解析: A文中是“并不多见”,不是“已经没有了”;C.“创作了100多篇科普名篇”于文无据;D.“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立下了目标”于文无据。答案:BE(2)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原文有多处信息,答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联系全文,对有效信息综合考虑;二是要对有关信息作简要的概括,使答案简洁、完整。答案:清新活泼、童趣盎然,让读

17、者乐读、爱读;立意深远而文辞浅显,小学生都可以读懂;大量拟人化的比喻、口语化的叙述,开科普创作之一代新风。(3)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用其他相反或相对的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映衬,即反衬。答题时既要把写作手法点出来,也要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这样答案才完整。答案:这是运用了反衬手法。作者以科普文章的数量之多和创作科普文章的大家之多,来反衬高士其本人及其作品的特殊:他本人身残志坚,他的作品通俗易懂并成为世界科普文库中的经典。(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回答本题时不能脱离文本,可以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梳理、提取及归纳。然后再结

18、合自己的知识积累来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科普创作面临的困境:尽管舆论、有识之士、有关部门都很重视和鼓励科普创作,近年来真正有影响力的科普佳作,仍不多见。原因:科研人员的工作压力太大,没有闲暇进行科普创作;不少科研人员的人文素养不足以创作出科普佳作;科学普及在很大程度上还被认为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地位。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作家迟子建访谈(节选)彭 程 2007年,迟子建以她的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这已是她第三次获得该奖项。 记者:你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开篇这个既

19、像诗歌般凄楚又像偈子般透彻的句子为读者打开了一条通往苦界的羊肠小路,同时为小说的叙述风格奠定了一种冷静而哀婉的基调。请问,你是怎么找到这种基调的? 迟子建:灾难来临,人的本能是拒绝。可有些灾难(或可称为“意外”)是不能拒绝的,因为那是命运。最初听到爱人遭遇车祸的消息,我身边一个人都没有。放下电话,我跺了一下脚,问自己:我做错了什么?我想这样残忍的事情降临到我头上,我一定是“有罪”的。可我是“无罪”的。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我一直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与人为善。我踏踏实实写我的作品,知足地过着温暖的小日子,从未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何罪之有?我委屈,放声大哭。 吞咽痛苦这枚苦果,是艰难的。我所经历的

20、那一切,我都没勇气回顾。总之,心灰意冷,身心俱疲。我不敢出门,不愿意见阳光,尤其怕见到熟人,那些安慰的话语,都让我无法承受。我在写作中逃避,而事实证明,写作拯救了我。在写作中,我获得了新生。因为我突然觉得,有一个世界,我想象的世界,它没有背弃我,我可以用笔构建一个世界,来安慰我。我经历痛苦的那个时期,中国频频发生矿难,看着电视上女人们那一张张悲伤欲绝的脸,我体味和理解着她们的痛苦,并且探究着造成这“不幸”的缘由。我明白了,我经历的灾难,是命运的;而她们经历的灾难,人为的成分更多,这是更大的不幸。 记者:这几年,朋友们极少提及你丈夫遭遇车祸的事情,怕惹你伤心。在这篇小说中,你详细地描述了魔术师遭

21、遇车祸之后未亡人的痛苦,这使小说中的叙述者具有与你本人相似的身份与体验。是什么使你直面难以释怀的痛苦回忆?你在叙述者身上投下了多少个人经验与内心体验的双重幻影?这部小说是否可以看作是一部关于自我救赎的小说?叙述者或者你本人如何通过接触更为深广的痛苦而使自己从个人痛苦中得以解脱? 迟子建:写作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其实是想给个人伤痛找一个排遣的出口。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小说是一篇“漫长的悼词”,具有你说的“自我救赎”的意味。开始写它的时候,是极其痛苦的,因为那等于又一次挑开了伤口,让它滴血。不过随着小说的推进,这个伤口在慢慢地“结痂”,因为“众生”的苦难使个人的痛苦变弱了。个人一旦变小了,世界就大了

22、。相反,一旦把个人看得过重,世界就变小了。一个人要想真正融入世界中,一定要把自己变得小一些,最好小得如一粒微尘,这样,世界才能升腾起来。就这样,我的足迹所到之处,我都看到了无处不在的苦难,也看到了苦难中的温暖和柔情。我用笔惊喜地描摹着我看到的这一切,从中获得了一种“大解脱”。只有解脱了的我,才会放松下来,才会对往昔的岁月无怨无悔。(有改动)(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A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开篇第一句话表现了作者想要封闭自己,把忧伤留在心底的痛苦之情。B迟子建认为矿难的受害者经历的灾难是人为的,因此她觉得那些矿难遇难者家属比自己更为不幸。C“自我救赎”的意思是自己拯救自己

23、,迟子建通过小说找到了排遣痛苦的出口,让自己获得了一种解脱。D迟子建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是一篇“漫长的悼词”,是说这篇小说是对她过去的人生不幸的悼念。E在这篇访谈中,记者紧紧围绕作家的个人不幸与作品表达之间的关系提问,挖掘出了作家的创作动机、情感历程和写作技巧。(2)哪些因素使迟子建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找到了冷静而哀婉的基调?答:_(3)面对人生中的苦难,迟子建是如何获得解脱的?请分点概括。答:_(4)迟子建说:“个人一旦变小了,世界就大了。”如何理解这句话?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发?答:_(1) 解析: B“认为矿难的受害者经历的灾难是人为的”有误,原文说“而她们经历的灾难,人为的成分更多”。

24、 E文中并没有提到写作技巧。答案:BE(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主要内容在文本前半部分迟子建的回答中,可以肯定是作家感受到的人生痛苦使她的作品表现出了冷静而哀婉的基调。作家痛苦的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都是由爱人遭遇车祸这件事引出来的。文本结构比较清晰,考生可先将语段划分成几个小段,然后逐段概括。答案: 爱人遭遇车祸使她体味到失去亲人的痛苦;无罪受过的委屈使她慨叹命运的不公;逃避生活,寻求虚构的世界;遇到更为不幸的矿工及家属们。(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全文的理解能力。从迟子建的两段话中可以看出她解脱苦难的清晰脉络,其中借助写作虚构一个世界是她解脱苦难的主要方式

25、;另外,在她与社会的接触中,在她的写作中,看到无处不在的苦难以及苦难中的温暖和柔情,这也使她看淡了苦难,并且有了惊喜,因此得到了解脱。答案: 借助写作,虚构一个世界,来安慰自我。看到无处不在的苦难,来将自己的苦难减弱;看到苦难中的温暖和柔情,感到惊喜。(4)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这句话的前后文有对这句话的理解内容,关键在于很好地归纳总结。在对生活的启示方面,不能仅限于缩小,有时一点点快乐也可以放大,愉悦身心。答案: 如果自己小如微尘,自己的痛苦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那么自己生活的世界就变大变美好了。在生活中,可以用这种方法减弱苦难和悲伤,放大满足和快乐。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6、1)一(4)题。坚持科学发展,推动教育改革专访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记者:中小学、幼儿园是教育系统的最基层单位。您曾经担任过中学教师,又曾经担任过师范大学校长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对中小学的情况非常熟悉。您认为在这样的层面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袁贵仁:中小学、幼儿园是最基层的教育单位,离普通老百姓最近,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最直接,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祖国的未来。做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不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目前,中小学正在普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小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27、发展观活动指导小组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袁贵仁:根据中央部署,结合中小学的特点,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组建了中小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小组,各省市也成立了指导小组。教育战线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确保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工作措施三到位。 记者:我们在采访中发现,部分省市如山东已经实现了科学发展观在中小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指导小组对“三进”工作有什么要求和举措? 袁贵仁: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指导小组会同中宣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在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深化“三进”工作,努力构建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融入国民教育体

28、系的长效机制,并要求修订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时要进一步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和要求。 记者:在初见成效后,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下一步的部署是什么? 袁贵仁:对第二阶段的工作,指导小组已经印发了专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具体的指导。 下一步,我们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重点抓好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二是切实解决突出问题,推动事业科学发展。要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重点,始终把事业发展作为目标来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要贯穿活动始终,指导小组和巡回指导组要继续加强调研,并抓好典型,发现活动开展得好的典型,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进行宣传和推广。 记者:基础教育阶段存在很多社会热点问题,人民群众期待问题解决的

29、呼声很高。如何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来促进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袁贵仁:教育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很复杂,不能一蹴而就,但是不能因此对明知道不科学的现象和问题不采取行动,我们要认认真真、一步一步地促进热点难点问题和矛盾的解决。 择校问题是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在边学习边整改思想的指导下,各地有不少措施已经初见成效,如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鼓励通过联合办学、对口支援、手拉手结对子等方式充分利用资源,鼓励在一定区域内校长、教师的合理流动,鼓励把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严格禁止在义务教育阶段办重点学校、重点班,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得到了推进,择校问题得到了缓解。 记者:中小学生课业

30、负担过重问题长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小学如何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给学生“减负”,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袁贵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损害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了民族的未来,也抑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减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各地一直在不断探索综合施治。题海战术、拼时间、拼体力等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做法,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这些需要通过加强管理、规范办学来纠正,也需要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来解决。就学校而言,最根本的是要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革教学方法。教师不能习惯于满堂灌、题海战术,要多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

31、法来引导学生,同时要培养和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要通过中职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校更加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更加尊重科学,推进素质教育,并探索形成整体改进的有效机制。 (摘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科学发展观关系到千家万户,这是一个科学的思想观念,党员干部要让普通百姓先学习。B教育部对科学发展观非常重视,积极倡导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C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用科学发展观来解决“择校”问题、“减负”问题,这是他的创见。D通过阅读文本,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科学发展观对现代人而言非常重要。E本文语言平实自然,提问环环

32、相扣,层层深入,引导着访谈一步步进行,最后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访谈。(2)这篇访谈涉及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答:_(3)文中“科学发展观在中小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答:_(4)关于“减负”问题,袁部长说“就学校而言,最根本的是要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革教学方法”,那么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该怎么“减负”呢?请谈谈你的想法答:_(1)解析: A“党员干部要让普通百姓先学习”与文意不符;C.“这是他的创见”于文无据;D.“科学发展观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过于绝对。答案:BE(2)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33、。解答本题,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对于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对于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还要有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答案: 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意义。推进中小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做法。用学习实践活动来促进教育界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3)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做这类题目要回到原文中,根据文本的内容和中心思想来合理分析。答案:这句话是说:要把科学发展观编成教材,做成课本,然后在中小学安排课程,让科学发展观成为学生的必修内容,让他们学会科学学习,科学生活,科学成长。(4)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做这类题目主要是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另外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不能离开文本来回答,要时刻扣住文本中心。答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也要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解决:首先要尊重成长规律,按时作息,不熬夜,保持旺盛的精力;其次要遵循学习的规律,集中精力听课,提高听课效率,及时复习,巩固知识,适当训练,学会总结,不搞题海战术;再次,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科学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