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A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翰林院与翰林翰林院自出现便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发轫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此制尽管有其种种欠缺与不足,而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却不失为一项较为公正的选材制度。科举制度给无数栖身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带来了出头的希望,为其扶摇直上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历代王朝统治者则藉此网罗到大批知识精英,既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也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在
2、延长王朝寿命、缓解统治危机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科举制的发展过程中,翰林院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自唐代创翰林学士草诏并应奉文字之责后,靠科举而晋升者的比例逐渐增加。宋代,科举制度与翰林院制度接轨。至明代,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并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状元授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还创立庶吉士制度。所谓庶吉士,就是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以尚书立政篇中所云“庶常吉士”之简称名之,在院学习三年后再试,合格者留院,称留馆,余者外委为他官。但因曾就学于翰林院,世人对不能留馆之庶吉士也以翰林称之。自此,“非进士不入翰林”。而自明太祖废丞相之后,成祖设内阁,置大学士,与
3、丞相相类。大学士均出自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院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清代科举,沿袭一甲进士直入翰林之成法,二三甲进士则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称“钦点翰林”。为了防止冒考,还在会试与殿试间增设复试,复试合格者方准参加殿试。另外,对已经跻身翰林者,创立大考制度加以监督和激励。制度之严格、措施之细密可见一斑。前人阐述明清科举制度,多囿于成说,只谈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以考中进士为科举制度的终结。其实,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由进士馆选而庶常,庶常而留馆,加之清朝特创的翰林大考、考差,无不是科举制度的延伸和发展,悄然又
4、于三级结构之上又多出一个层次翰林。所以明清科举制度实为四级人才结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隋朝,是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情况下产生的,也是在当时条件下一项很公正的选材制度。B科举制度既给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进入统治阶层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又让统治者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C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就创立了“非翰林不入内阁”制度,翰林院也就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D清代,所有的进士只有在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这无疑是一大进步。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第一段首先叙写了翰林院是随着科举制
5、度而产生的,并进一步阐述了科举制度在当时对于维护封建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B文章第二段阐述了自唐代至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过程中,翰林院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C文章第三段详细阐述了清代科举制度下要进入翰林以及已经进入翰林的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D文章最后一段阐述了明清两代科举制度实际上是四级人才结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科举制度既为统治者选拔了大量的知识精英,又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可谓一箭双雕。B在明代,只要先考上进士,再进入翰林院学习,成为翰林之后就能进入内阁。C在清代,考中进士后,就可以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
6、称“钦点翰林”。D科举制度不止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也不是以考中进士为科举制度的终结,而是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四级结构,考中翰林才是科举制度的终结。【答案】1B2B3A【解析】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
7、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项,第二段阐述的“不是明清时期”没有说到清代。(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听海的心迟子建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那该是一对母子吧?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
8、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摒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掏一捧海难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
9、。 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 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做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灵魂化成的
10、。山川草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中院子的狗! 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可食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会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
11、,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 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雷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是环境保护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她的惊奇之心,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进去。雷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賜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雷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独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
12、素纯净的文字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我心中,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雷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撒给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 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 (选自青年博览2017年第19期)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对母子动作神态做了精细描写,以中年男人精神的萎靡来反衬盲人老妪精神的昂扬,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也
13、凸显了本文的主旨B文章说“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这一思想洋溢着“万物有灵”的神秘气息,给本文带来了瑰丽的神话色彩,令人神往。C文章看似散漫,其实匠心独运。从都柏林的海湾到作者故乡的雪原,再到那片缅因州的海,文笔洒脱自如,而精神贯通,充分体现了现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D文章语言华丽,综合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诗性与智性有机融合,细腻而又张扬。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意。(6分)6文章以“听海的心”为标题,有何作用?(6分)【答案】4D5该句采用比喻(暗喻)的修辞方法,用“灯”来比喻人感悟烛照自然的各种身体感官,揭示出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亲密
14、关系。无论是肉体的残缺,物质生活的贫困,还是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尘世生活的虚伪表象,都无法阻断人与自然的血肉联系。只有拥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自然才会向我们敞开它的怀抱,从而展示它全部的瑰丽和神奇。 6(1)“听海的心”构成全文的行文线索,将母子、童年的“我”、美国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有机串联起来,从而使文章首尾呼应,收放自如,一气呵成。 (2)“听海的心”有力揭示了散文的主旨,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物质至上的现代文明的痛苦反思,表现出作者重构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望。 (3)“听海的心”将“两个不同时空
15、、不同地域的观海者”连接起来,塑造了盲人老妪和蕾切尔卡森这两位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答到和塑造人物有关即可)【解析】5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意”,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内涵的能力。首先回归文本,找到划线句子,看该句所写的对象,看有无使用技巧,圈出关键词语,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内涵。划线句在第七段,“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结合后面的内容,“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
16、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由此可知,“灯”是喻体,作者把人体感悟烛照自然的各种感官比作“灯”,这是使用比喻的修辞,“照亮”是说人体的这些感官可以让人感知品悟这个世界,揭示出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摈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说明无论是肉体的残缺,物质生活的贫困,还是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尘世生活的虚伪表象,都无法阻断人与自然的血肉联系。只有拥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自然才会向我们敞开它的怀抱,从而展示它全部的瑰丽和神奇。本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找到设题的区域,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联系设题句子的手法才能品味句子的含义
17、。6试题分析:题干问“文章以听海的心为标题,有何作用”,这是针对标题设题。此类题目一般从结构、主旨、形象以及艺术技巧等角度分析。首先从结构上分析,这就需要给文章简单分层,分析这些层次与标题的关系,文章一开始写母子二人观海,然后写童年的“我”,接着写美国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而这三个部分的内容都与标题“听海的心”有关,故文章以“听海的心”为线索,将文章有机串联起来,首尾呼应;然后从内容形象上来看,文章倒数第三段说“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可见标题“听海的心”把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连接起来,以“听海的心”塑造
18、了盲人老妪和蕾切尔卡森这两位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的特点;最后从主旨的角度来看,文章以“听海的心”为线索,串起盲人老妇“观海”、“我”童年感受自然、蕾切尔卡森“观海”等内容,揭示了散文的主旨,(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国的农历新年即将到来,北京市将举行一系列文化活动庆祝新年。这些活动既有庙会、梨园大戏等传统项目,又有展览、展演等多元文化活动。下面是详细报道: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春节期间,北京市50家专业演出场馆将有398场演出;全市文化系统将举办庙会、游园、花会巡游、冰雪文化活动、公益讲座等活动4
19、80项。节日期间,北京市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将照常向广大市民开放。写春联、送福到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各类充满年味和传统中国文化元素的活动也将在各区文化中心和街道上演。各区图书馆、文化馆紧扣区域文化特色,营造节日氛围,推出180项活动。北京市政府还将向首都市民免费发放30万张春节庙会门票,市民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摘编自国际在线刊文北京市春节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冰雪庙会与传统文化齐争鸣)材料二:春季旅游消费力指数走势图分城市线旅游消费力指数(资料来源于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2018年3月1日)材料三: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迅速发展,传统年俗正在式微,新年俗逐渐成为主流
20、。网购年货、春运“逆向迁徙”、视频拜年、春晚“摇一摇”抢红包、网络年夜饭互联网时代催生出形形色色的新年俗,为百姓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给传统年俗带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年俗是一种行为文化,必定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更新换代”,虽然其仪式活动在变化,但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则仍然鲜活。我们要做的是因势利导,利用新媒体、新平台丰富年俗的形式,在适应新时代年俗变革的过程中延续传统文化的内涵。“物随心转,境由心生”。醇厚的年味,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在这个热闹的节日里,全家人齐聚一堂,于亲情的浸润之中尽情交融,就是最有滋味儿地过年。当心中有爱、有情怀,年俗必然不会衰落,春节的
21、精神文化内涵也必然会得到承袭。(摘编自刘鑫不同的“年味”,同样的“情怀”,荆楚网2018年2月7日刊文)材料四: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人们对物欲的需求和向往,消解了传统节日的社会期望;西方节日较传统节日开放性和娱乐性更强,相较而言,民众对西方节日更有参与热情;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科学观念的传播挤占了传统节日的“鬼神”思想,民众对传统节日敬畏之心大大降低,传统节俗传承空间大大缩减;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节日节俗活动形成理念冲突,传统节俗退让给现代生活方式。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之间的冲突和差异,应该根据现实需要加以调整,为传统节日的当代传承和发展提供路径。传统节日发展的理想情况应该是其能融入当代社会,其节
22、日内涵和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而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就必须充分调动政府、舆论媒体和家庭个人的积极性和热情,政府引导、舆论助推、家庭实践,群策群力,为传统节日的当代发展保驾护航。(摘编自王凤美传统节日的当代适应性研究以陕西关中春节为例)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京2018年春节文化活动有庙会、游园、花会巡游、冰雪文化活动、公益讲座等,这些活动依然是春节重要的传统活动形式。B根据“春节旅游消费力指数走势图”可以看出,旅游消费力指数逐年上升,说明居民观念发生变化,春节旅游消费意愿不断增强。C作为一种行为文化,年俗的更新换代更多体现在它的仪式活动的变化上,我们要做的是丰富它
23、的形式,延续传统文化的内涵。D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春节活动形式受到冲击,要想让它融入当代生活,就要为它的发展提供新的路径。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3分)A398场演出,480项活动,以及30万张春节庙会门票的免费发放,主要是为了吸引各地游客,以增加北京市的年节氛围。B如今的春节文化具有现代化的特征,文化展览、抢红包、微信拜年、出门旅游等活动备受青睐,已经取代了春节传统活动形式。C根据“分城市线旅游消费力指数”图,我们能够得出一线城市居民旅游消费力指数保持领先,其余城市线依次降低的结论。D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俗传承空间大为缩减,主要原因是科学观念的发展
24、,破除了“鬼神”思想,民众对传统节日敬畏之心大大降低。E只有政府、媒体和家庭个人群策群力,保驾护航,才能使传统节日融入当代社会,内涵和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春节文化活动逐渐转向多元的原因。(6分)【答案】7A8CE9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转变了人们的生活理念,使人们对年俗节日的重视程度降低,有了更多其他形式的选择。【解析】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春节文化活动逐渐转向多元的原因”,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通讯
25、技术迅速发展,传统年俗正在式微,新年俗逐渐成为主流”“互联网时代催生出形形色色的新年俗,为百姓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给传统年俗带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人们对物欲的需求和向往,消解了传统节日的社会期望;西方节日较传统节日开放性和娱乐性更强”“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节日节俗活动形成理念冲突,传统节俗退让给现代生活方式”“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之间的冲突和差异,应该根据现实需要加以调整,为传统节日的当代传承和发展提供路径”概括答题要点。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
26、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太祖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
27、克敌赏赏基。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自讨之,自旦及暮不下,基请迳趋江州,捣友谅巢穴。友谅出不意,帅妻子奔武昌,江州降。其龙兴守将胡美遣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蹋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其后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
28、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后宪、惟庸皆败。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明年赐归老于乡。胡惟庸方以左丞掌省事,挟前憾,使吏讦基,谓谈洋地有王气,基图为墓,民弗与,则请立巡检逐民。帝虽不罪基,然颇为所动,遂夺基禄。基惧入谢,乃留京,不敢归。未几,惟庸相,基大慼曰:“使吾言不验,苍生福也。”忧愤疾作。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节选自明史刘基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29、确的一项是( )(3分)A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B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C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D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象纬之学,指的是象数谶纬之类的学问,古人研究星象经纬等的天文现象,也研究谶纬卜象吉凶预兆等。谶纬
30、是古代汉族官方的儒家神学,谶书和纬书的合称。B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即马扎。古代诗文中的“床”多指“胡床”,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便是此意。C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设都御史、副都御史,行使监察职责。D顿首,古时的一种最重的拜礼,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及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以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臣子上朝见君王时所用的拜礼,拜师礼、拜祖,民间的拜贺、拜别,也用此大礼。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结尾。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1、(3分)A刘基善于谋略,明太祖多用其策,龙兴守将胡美意欲投降后要求不解散旧部,用钱财买通关节,对此太祖十分生气,刘基暗地踢胡床提醒后,太祖终于答应。B当太祖询问继任宰相人选时,刘基提出了一些见解,评论胡惟庸时用一比喻,就像驾车时可能掀翻车辕一样,具有潜在的危害性,暗示不可用。C刘基与李善长有些构怨,但在太祖责罚李善长时,刘基为他说好话,用大柱木喻之,而把自己比喻为小木柱。D胡惟庸拿一块地做文章,唆使一些官员在太祖面前诋毁攻讦刘基,皇上虽然没有罪怪,但心存芥蒂,停了刘基的俸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
32、?吾行相君矣。”【答案】10C11D12A13译:我过于憎恨坏人坏事,又忍受不了繁琐的工作,如果当了丞相,将辜负皇上的隆恩。太祖说:“他多次想害你,你竟然为他的处境着想吗(或为他说话)?我将要拜你为丞相。”【解析】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本句注意动宾结构,“陷太平”“谋东下”“或议奔据钟山”,“奔据钟山”是议的内容,其间不能分。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33、。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疾恶”,憎恨坏人坏事;“繁剧”,繁琐的工作;“且”,将要;“孤”,辜负。第二句得分点:“数”,多次;“乃”,竟然;“相”,拜为丞相。参考译文:刘基,字伯通,青田县人。刘基小时候聪明异常。元朝至顺年间,刘基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高安县县丞,有清廉正直的名声。行省征召他,他推辞离开。刘基见识广博,通晓经史,对于书没有不阅览的,尤其精通天象地理。等到明太祖听说刘基和宋濂等人的名声,拿礼物来聘用他,刘基没有答应。总制孙炎又写信坚
34、持邀请他,刘基才出山。到任后,献上了“时务十八策”。明太祖大喜,修筑了礼贤馆来安置刘基等人,他受到很高的礼待和尊崇。恰逢陈友谅攻陷了太平镇,气焰十分嚣张,诸位将领有议论投降的、也有议论逃跑退守钟山的,刘基睁着眼只是不说话。太祖把刘基召入内室,太祖说:“先生的计策怎么谋划?”刘基说:“贼寇骄狂,等他们深入的时候,埋设伏兵拿下他们,就容易了!”太祖用他的计谋,诱使陈友谅军队到来,然后打败了他,并且把攻克敌军的奖赏赏给刘基。刘基推辞不受。(不久)陈友谅的军队又攻陷安庆,太祖想要自己带兵讨伐他,向刘基征询意见。刘基极力赞成,于是太祖亲自带兵攻打安庆。从早晨打到黄昏一直攻克不下,刘基请太祖直趋江州,捣毁
35、陈友谅的巢穴,于是全军得以西上。陈友谅出乎意料之外,带着他的妻子儿女向武昌逃奔,(接着)江州投降。驻守龙兴的大将胡美派他的儿子表达诚心归顺的意愿,请求不要遣散他的部属。太祖感到为难。刘基从后踢太祖床榻,太祖突然明白过来,答应了他的请求。胡美投降后,江西诸郡县随后全部攻下。之后太祖攻取张士诚,北伐中原,最终完成统一大业。不久,太祖拜授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起初,明太祖因为某事责怪丞相李善长,刘基说:“李善长是功勋老臣,能够协调诸将德关系。”明太祖说:“他多次要陷害你,君却替她说话?我要让你做丞相。”刘基叩首说:“换丞相就比如换柱子,必须用大木头才行。如果用小木头,房子马上就会塌的。”后来李善长
36、被罢免,皇帝打算让杨宪做丞相。杨宪一直和刘善德关系很好,刘基却极力认为不可,皇帝又问胡惟庸如何,刘基说:“就像驾车,我担心他会把车辕拉翻。”皇帝说:“我的丞相,实在是没有超过先生你的。”刘基说:“我太过于疾恶如仇,又经不住繁杂的事物,如果做了丞相会辜负了您的恩德。天下不愁没有人才,只要明主尽心寻访,眼前的几个认真的是不能胜任哪。”后来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身败名裂了。洪武三年,刘基任弘文馆学士一职。十一月,皇帝大封功臣,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官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皇帝恩赐告老还乡。胡惟庸刚好当左丞相执掌省事,挟着以前论相的怨恨,于是阴使官吏攻讦刘基,说谈洋之地有
37、王气,刘基企图在这里做墓,百姓不同意,就请朝廷设立巡检司驱逐平民百姓。皇帝虽然没有降罪于刘基,然而听后心有所想,最终剥夺了刘基的爵禄。刘基内心恐慌上朝谢罪,就留在了京城,不敢回来。不久,胡惟庸为宰相,刘基十分忧伤地说:“假使我的话没有应验,那是苍生的福气啊。”由于忧虑愤恨不过刘基身体疾病发作,洪武八年三月,皇帝亲自写了诰书赐给他,并派使者护送他回家乡。刘基回来住了一个月就病逝了,享年六十五岁。刘基在京师生病期间,胡惟庸曾派医来,刘基吃了他的药,感觉有拳头大小的东西积聚在腹中。后来中丞涂节首先告发胡惟庸谋逆大罪,曾说过他用毒药害死刘基等等的话。(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
38、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水村闲望(宋)俞紫芝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注】俞紫芝:宋代诗人,笃信佛教,终身不仕。桡,船桨,指代船。赊,语助词。翡翠,翡翠鸟。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旆,旗。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A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滩上的船,再写隔岸烟雾迷蒙中的野草,远近明暗搭配和谐。B颔联描绘翡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这样一幅清幽冷寂的画面,传达出诗人闲适的心境。C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酒旗飘飘为动静,渔家酒家为静景,
39、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D尾联“无人写得寄京华”一句,写诗面对眼前所见之景,不由得生出了官场失意后的愤懑之情。E诗的前三联写景,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移到岸边,最后又沿河望去,视角跳跃,给人以目不暇接的感受。15有人说,整首诗的前三联都是对水村景物的生动刻画,但末句提到“京华”,显得有些突兀,你如何看待这一点?请简要阐述。(6分)【答案】14BD15这种说法不妥。诗人在前三联中描绘了一幅恬淡静谧的水村图,呈现出一种安宁朦胧的意境,从而表现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的情怀。尾联写可惜这一幅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城去,以此来劝说那些朝廷中人远离官场。归返自然,抒发了诗人鄙弃混浊
40、官场的情怀。前后情怀是一致的,所以不显突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是:_ ,_ 。(2)杜甫在登高中既抒发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又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句子是“_,_”。(3)红楼梦中的谚语“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在阿房宫中的原句是_ ,_ 。【答案】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抒
41、发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又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错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为了抗战,为了救中国,许多华侨慷慨解囊,甚至毁家纾难,这一切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老薛主动检查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引火烧身,希望大家提出意
42、见,他的诚意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张启发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指出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已到了义不容辞的地步,否则就会误国。老孙瞻前顾后,方方面面都考虑过后,一个完美的计划诞生了。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火爆。ABCD【答案】B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规模的扩大,我国的烟雾污染日趋严重,使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眼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B这两天,一条名为我是谁的1分30秒的视频被广泛转载,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打广告,网友纷纷点赞:“暖心接地气!”“没想到有一天被我党广告圈粉!”C各级党组织只有当好选人用
43、人的舵手,秉持公道正派的工作,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才能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D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不日亮相央视,吸引了广大观众充满紧张感的观看中学习诗词知识,领略诗词之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成分赘余,“破天荒”指从来未曾有过或者是第一次,应删去“第一次”。C项,搭配不当,秉持的工作作风。D项,不合逻辑,“不日” 指要不了几天,指将来, “吸引了”指过去。可以把“不日”改为“日前”。点睛: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否定不当、主客倒置和不合生活事实。句子中出现“和”“等”或顿号注意查找因并列不当或不能包含等因素引起的逻辑错误。见到否定词语,反问句
44、及表示否定意思的词语,查找因否定不当而造成的逻辑错误。见到“被”“受”“对”“对于”等表示主客关系的词语注意查找因主客倒置而引起的逻辑错误。此题答案D时态矛盾。19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陶渊明、蔺相如、荆轲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符合人物特征;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答案】蔺相如:身为门客,胆识超强,完璧归赵,智勇无双;位超廉颇,忍辱避让;国家为先,如海器量。伟哉相如,千秋名扬!刘和珍:你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始终微笑
45、的刘和珍君,你激励着我们每一个热血青年,为了祖国更加强大,“奋然而前行”!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藏粮于民”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储粮方式。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保持高位,牢牢地把“粮袋子”抓在了自己手里。老百姓常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然而在粮食连年丰收、国家粮库充盈的今天, _,不少农户家庭甚至”零存粮”。农民存粮积极性不高,不禁让人_。居安当思危,当务之急,国家应出台政策、采取措施,_,这样才能在粮食安全方面“防患于未然”。【答案】 农民存粮却不断减少 为国家粮食安全担忧 保障农民存粮的积极性【解析
46、】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空根据后文“零存粮”可知应该填写“农民存粮却不断减少”,第空根据后面的“居安当思危,当务之急”可知应该填写“为国家粮食安全担忧”;第空根据前文“农民存粮积极性不高”可知应该填写“保障农民存粮的积极性”。21下图展现了人们在学习知识时的记忆规律,请把图片展现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5分)【答案】示例:输入的信息经过注意,便成了短时记忆,但如果不及时复习,会被遗忘,经过及时复习,就会变成长时记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
47、查图文转换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图样中的文字提示,结合着题干“人们在学习知识时的记忆规律”的内容提示,按照一定的顺序概述出来。根据图的箭头可知,先“输入信息”,再短时记忆,再遗忘,再长时间记忆。这其中,必定要有复习的及时性的问题。因此组织答案时,要根据提示,展开合理的联想,用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表文解题方法: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
48、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即可。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李白、岳飞、阿Q、爱丝美拉达(巴黎圣母院女主人
49、公)、孙悟空、王昭君、郭靖(射雕英雄传男主人公),以上人物有的是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的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故事感召一代代读者,泽被心灵,化育后世。看到这些人物,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个人物为基础,确定立意,合理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答案】李白的泪水远远的,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江天的姿势。“恰似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滑落到社会的底层。“香车宝马”,“誓取楼兰”,“杀敌报国”,他苦笑,泪水在无声中滑落。低头轻抚生锈的宝剑,奔腾的壮志又如未灭的火把熊熊燃
50、烧起来。呵! 自己有多么无知,四次出蜀,挥金巨万,万里山河,游履迨遍。本以为金殿之上让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磨墨,已注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贵荣华之中。可是,“太白星精”又怎样?满腹锦绣又怎样?抵得了杨贵妃又一句对李隆基的悄悄话吗?好恨! 好恨!我的心里忽然有一根弦被这愁苦折磨的一代诗仙拨动了。我走上前去。他愕然注视着我。“诗仙,您的那句可怜飞燕倚新妆,究竟有无亵渎杨玉环之意呢?”“我是被冤枉的。真是愚哉斯言。本以为千年之后,我的冤屈已被涤清,没想到蒙于我身的耻辱尚未被冗长的岁月消逝。我本是以飞燕之轻比杨玉环,她实在是我眼中的仙子,我何敢有辱她之语?”说完,他的眼光久久停驻在空旷的河面上,深深的,似一
51、把利剑,将要穷透时间与空间,把李隆基的心剖开来,看一看,他为何不相信他的话呢?“太白,李隆基相信了杨玉环的话,而以为你只是狡辩之辞,你恨他吗?”“如果一个人从荣华的峰巅一下跌到了谷地,而且永远过着潦倒的生活,你难道不恨吗?可毕竟李隆基与杨玉环是夫妇,夫妇之亲有如天地,一个人的判断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感情上的亲疏,他信了杨玉环,而认为我不忠,这是一个悲哀,我的悲哀,也是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个国家的悲哀。”青莲居士踏着夕阳的余晖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从我的视野中渐渐消失。我静静地伫立在河边。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比干,想起了屈死于谄言中的每个忠臣。感情的亲疏使昏君们相信近臣的花言,爱妃的巧语,而每一
52、个如此的君王无不蹈覆国的命运。而对于我们,难道没有一些可以借鉴之处吗?我低了头,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
53、。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此题注意选取人物,从中提炼出反应人物品质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