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29课时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原创题)中国全史写道:“从公元960年到1278年,是我国历史上宋、辽、金、夏几个政权同时并立的时代。虽然这一时期各政权之间战事频繁,但却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顶峰时期。”下列成就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解析司南是战国时期的,排除A项;简仪是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制造的,排除B项;胶泥活字是北宋毕升发明的,故答案选C项;蔡侯纸出现于东汉,排除D项。答案C2(2013南通模拟)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
2、”。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A造纸术 B印刷术C火药 D指南针解析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四大发明中涉及化学、矿物学等与道家有关的就是火药了,选择C项。答案C3(原创题)2012年2月,教育部建议在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中将九章算术列入数学教材。其理由有可能是()。A九章算术中开始使用十进位制记数法B九章算术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C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著作 D九章算术中的十进位制记数法起源于军事活动解析考查对九章算术基础知识的记忆。九章算术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故选B项。A项错在“开始”,C项错在“最早”, D项错在“起源于军事”
3、,皆排除。答案B4(2013天津联考)阅读古代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有()。姓 名朝 代著 作贾思勰北朝齐民要术郭守敬元朝授时历李时珍明朝本草纲目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表中著作一脉相承农耕经济是古代科技发展的保障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著名科技著作及科技发展特征。分析各选项,不符合本题,科技总结阶段是指明清时期;可排除,三本著作分别是农业、天文历法、医学著作,不具备一脉相承的特点。答案C5(改编题)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
4、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解析题干材料展现的是诗经“不为尊”、“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故选B项。A项错在“民主平等”,C项错在“浪漫主义”,D项错在“大一统”,皆排除。答案B6(2013山西摸底)有学者认为:宋代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庶民成为推动城市大众文化的主流。出现一种新型文化“庶民文化”。下列不属于“庶民文化”范畴的是
5、()。A风俗画 B心学C宋词 D明清小说解析本题以宋词为切入点,考查识记能力。心学是宋明理学,A、C、D三项符合题干“庶民文化”的特点,时间一致。答案B7(原创题)2012年暑期电影画皮讲了西汉和亲的故事,下图是电影中一捉妖大师的妖典手册,对此手册描述正确的是()。A书影中的字体是楷书B可能采用了活字印刷技术印制C此手册采用的是“蔡侯纸”D手册中的绘画能够达到“写意传神”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西汉和亲”,四个选项中必须符合“西汉”才是正确选项,秦汉时期的绘画特点是“写意传神”,故选D项。A项出现在魏晋,B项出现在北宋,C项出现在东汉,皆排除。答案D8(改编题)“秉持公心,指谛时弊,机锋所向
6、,尤在士林。”鲁迅先生评论的这部小说是()。解析回答本题关键是“指谛时弊,尤在士林”,说明这部小说对封建社会的科举、礼教和腐败现象进行揭露、批判。分析四部小说,本题选C项。答案C9(2013福州模拟)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解析根据题干“隶书矣施之于徒隶也”分析,D项符合题干意思。A项不符合题干内容,B项史实错误。C项不符合题目内容,隶书出现的先后顺序
7、颠倒。答案D10(2013湖北重点中学考试)1981年以来在甘肃武威出土大批木简,其中有一支木简的文字形态如下图所示。这种字体初创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三国两晋时期D隋唐时期解析观察图片,字形扁长不一,但蚕头雁尾的笔划特征和如龟似鳖的结体形式,属于隶书特有。答案B11(2013皖南八校联考)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评论道: “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何谓肖品?绘出古人平素性情品质也。”下列与郑绩所评论的绘画风格一致的是()。A“振笔直遂”,“追其所见”B“胸有成竹”,“差之丝毫而失之千里”C“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D“钩勒工细,良工苦心”,“九朽一罢”解析根据题干所说郑绩
8、在人物画论肖品中反映的是画家注重意境情趣,应该属于文人画的范畴,故应选择C项。答案C12(改编题)观察下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A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B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C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D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解析格尔尼卡属于现代主义绘画,其特点是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墨兰图属于中国的文人画,其特点是讲究借物抒情;二者都重在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故选D项。中国绘画主要是水墨画,故A项不正确。毕加索绘画运用夸张手法,注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故B项不正确。C项与中国画不符。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3杭州模拟)阅
9、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家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谋”的致世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
10、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材料一中,马克思指出了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10分)(2)理学家将“天理”与“人欲”对立,以天理遏制人欲,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3)材料二的作者认为理学倡导重义轻利的观念有何积极影响?(6分)解析第(1)问,考查了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对材料
11、一分析来回答,材料中马克思分别指出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第(2)问,考查了宋代的理学思想,根据所学回答即可。第(3)问,理学倡导重义轻利的观念有何积极影响,可根据材料二概括、理解来回答,主要指理学强调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等。答案(1)马克思指出了中国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为欧洲资产阶级打开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提供了便利;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以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3
12、)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14(2013南京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13、(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6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知统治阶级喜欢
14、“赋”,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联系汉代大一统的社会现实回答“特征”。第(2)问,回忆宋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等知识回答。第(3)问,从材料信息可知,明清小说受到不同阶层人士的欢迎,“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说明其影响力之大,据此回答“特点”。联系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特征回答“因素”。第(4)问,比较三则材料可知文学已经下移。从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角度回答“认识”。答案(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特征:大一统。(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特别提醒:教师配赠习题、课件、视频、图片、文档等各种电子资源见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光盘中内容。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