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学年下学期宣化一中高一月考历史试卷(6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A. 集体耕作效率得到提高B. 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C. 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D. 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2. 我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A.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 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 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 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3. 李宗辉在中国近代习俗的变化中写到,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人们出行一下子由“乡人“
2、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嫁“,据此可知()A. 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消失B. 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C. 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D. 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强烈抵制4. 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过去享有盛誉的武汉海关,开辟了可以直航国外的武汉、黄石两个港口。1982年,湖北省汽车集团公司与美国俄亥俄州的高新技术企业合资经营湖北派克密封件厂,实现了湖北外商投资企业零的突破。1983年,武汉柴油机厂为学习西方先进管理企业经验,聘请联邦德国专家格里希担任厂长,开创了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先河。这些举措反映()A.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 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D.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5. 1985年,“七五”计划建议指出: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和具体条件,采取考察任命、民主选举、自荐推荐、招聘任聘等多种形式,把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明确规定经理、厂长等经营者的责任、权力和奖惩等。这反映了城市经济的改革推动了()A. 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B. 管理体制的变革C. 传统分配制度的完善D. 民主政治的进步6. 洋务运动期间,部分洋务派秉持企业工人加班不加钱的理念,1881年,福州船政局将工人工作时间上调至每日11小时;湖北织布局也是在1893年后,将工人劳动时间延长至12至13小时。这表明,部分洋务企业()A. 经营理念落后B. 引进西方生产技术C
4、. 缺乏市场意识D. 借鉴西方管理模式7. 据材料显示:我国的民族工矿业到1901年仅有156家,到1911年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就达700多家,资本总额拥有1.3亿元,产业工人增加到60万人。20世纪的头10年,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高峰。“新高峰”出现的重要背景是()A. 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B. 清末新政的实行C. “实业救国”的兴起D. 辛亥革命的鼓舞8. 从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1879年,成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1880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 人文主义对人的关注B. 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C.
5、 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D. 民主政治发展对国民的素质要求9. “不论是谁,如果你们希望了解人类各种族的不同,了解世界各地区的差异,请读一读或听人念这本书吧!在这本书中,正如马可波罗所叙述的那样,我们条理分明地记下了东方各大地区的所有伟大而又奇特的事物。”这一宣传()A. 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B. 迅速瓦解了西欧封建制度C. 成为西、葡开辟新航路的极大动力D. 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0. 如图是工业革命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的曲线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 A理论是导致“1929大萧条”出现的主要原因B. 罗斯福新政在B理论的指导下最终取得了成功C. B理论主
6、张加强对经济干预,扩大政府财政支出D. A理论比B理论更能够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1. 如图为美国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一幅漫画,对该漫画理解正确的是()A. 一战造成世界经济损失惨重B. 法西斯统治冲击着世界经济C. 胡佛反危机加重财政的负担D. 经济繁荣背后隐藏严重危机12. 全国工业复兴法被学者称为“罗斯福新政规划实验的核心”,它试图避免“恶性竞争让产业经济的灾难恶化”。全国工业复兴法() 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 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 规定要缩减政府开支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7、求。 材料一: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
8、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所占比例达41.6%。截至2010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材料三: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20世纪80年代以来,
9、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如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根据对材料三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14. 经济政策的制定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
10、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许多国家,纷纷鼓励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增加出口额而给予手工工场以扶植,包括政府津贴、授予特权、国家订货以及提供修路、疏河、建港等方便商业流通的条件等等。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三: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四:罗
11、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 -摘编自钱满素美国文明材料五: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请回答:根据材料一、二
1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西欧实行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根据材料三、四,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依据材料五指出中共中央提出将农民“组织起来”的理由。结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你认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哪些?2020-2021学年下学期宣化一中高一月考历史试卷(6月份)答案和解析1.【答案】D2.【答案】A3.【答案】C4.【答案】C5.【答案】B6.【答案】A7.【答案】B8.【答案】C9.【答案】C10.【答案】C11.【答案】D12.【答案】B13.【答案】 (1)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关注
13、弱势群体;致力缩小贫富差距等。 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滯胀”现象,需要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以走出困境;福利制度本身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也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3)民众和政治团体必须放弃限前的政治、经济利益,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14.【答案】(1)中国:强化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成为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因素。 西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促进西欧社会的进步。(2)调整: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3)理由: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粮食和原料;扩大工业品市场;帮助农民走上富裕道路。(4)遵循经济规律;立足国际国内形势,适应时代需要,及时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