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育才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一、选择题1.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 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B. C、H、O、P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C. 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D.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答案】B【解析】胆固醇是高等动物细胞的重要组分;它与长链脂肪酸形成的胆固醇酯是血浆脂蛋白(参与血脂运输)及细胞膜的重要组分;胆固醇是动物组织中其它固醇类化合物如胆汁醇、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D3等的前体,AD正确。糖原属于糖类,只有C、H、O三种元素组成,B错误。脂肪与糖原都属于储能物质,C正确。【考点定位】脂质与糖类【
2、名师点睛】熟知脂质与糖类的作用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2.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蔬菜中的草酸不利于机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B. 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C. 和ATP一样,KH2PO4也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D. 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答案】C【解析】草酸与食物中钙结合形成沉淀物不利于吸收,A正确。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的主要作用是运氧,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B正确。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是细胞的结构成分、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代谢活动、维持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维持细胞的渗透压,C
3、错误。燃烧过程中有机物被分解,剩下来的是无机物,D正确。【考点定位】无机盐【名师点睛】熟知无机盐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3.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12345A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水无机盐B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高等植物真菌C物质跨膜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D脂质磷脂胆固醇维生素D性激素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内化合物、细胞生物、物质跨膜运输及脂质的分类,平时注意归纳总结即可解答。【详解】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其中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
4、机化合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A项正确;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等,真核生物包括动植物、真菌等,B项正确;物质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C项正确;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其中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D项错误。【点睛】识名巧辨原核生物的方法(1)“菌”类的判断:凡菌字前面有 “杆”字、“球”字、“弧”字及“螺旋”字的都是细菌。而酵母菌、霉菌及食用菌则为真核生物。(2)“藻”类的判断:藻类的种类很多,常见的藻类有蓝藻(如念珠藻、颤藻、螺旋藻、发菜等)、红藻(如紫菜、石花菜等)、褐藻(如海带、裙带
5、菜等)、绿藻(如衣藻、水绵、小球藻、团藻等)。其中蓝藻为原核生物,其他藻类为真核生物。4.与家兔肌肉细胞相比,菠菜叶肉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A. 细胞壁 B. 叶绿体 C. 液泡 D. 中心体【答案】D【解析】家免肌肉细胞是高等动物细胞基因中心体,不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菠菜叶肉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不具有中心体。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5.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A. 膜蛋白
6、能自主翻转B.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 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答案】B【解析】两种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细胞刚融合时,两种染料在细胞表面对等分布,最后在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不能说明细胞膜在内外翻转,也不能说明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考点定位】细胞膜【名师点睛】解题关键:细胞膜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6.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
7、P【答案】B【解析】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项错误;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大量的DNA和少量的RNA,B项正确;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等膜结构细胞器,C项错误;叶绿体中可通过光反应合成ATP,D项错误。7.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B.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D.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B错误;细胞呼吸是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C正确;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一定是核糖体,D错
8、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考查对细胞结构、功能的识记。8.叶内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A. O2的产生 B. H2O生成 C. H的消耗 D. ATP的合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O2产生于光反应中,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生成H2O的生理过程较多,如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H消耗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或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或暗反应,场所不一定有膜结构,如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C错误;ATP的合成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不一定有膜结构,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代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
9、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具体涉及了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等方式,意图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详解】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
10、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点睛】10.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B. 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C. 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D. 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答案】B【解析】具有大的液泡的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质壁分离过程
11、中,细胞在失水,此时,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B错误。水分子跨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正确。细胞壁是全透的,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D正确。【考点定位】质壁分离【名师点睛】没弄清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11.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 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 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 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答案】C【解析】将
12、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04h内,原生质体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说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而原生质体体积增大,是由于物质A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渗透吸水所致,A错误;在0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说明物质A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不断失水,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所以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不相等,B错误;在23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增大,则是因为随着物质A不断被细胞吸收,使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细胞渗透吸水所致,C正确;0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细胞失水,此时A溶液渗透压细胞质基质渗透压细胞液渗
13、透压(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需明确: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在一定浓度的溶质不能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在一定浓度的溶质可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关键是理清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分析两曲线的变化趋势,结合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12.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 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C. 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答案】C【解析】D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
14、绿体中也能合成,因此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正确;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催化活性,B错误;盐析可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但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C错误;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37,但是37不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酶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存,D错误。13.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B. 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C. 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
15、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 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不同【答案】C【解析】与成熟组织细胞相比,分生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呼吸速率快,A错误。某些植物组织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过程,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B错误。降低氧气浓度,有氧呼吸减弱,有机物消耗减慢,C正确。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相同,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名师点睛】熟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14.人骨骼肌内的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适合无氧呼吸、进行剧烈运动。白肌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有()酒精乳酸CO2H2OATPA. B.
16、 C. D. 【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骨骼肌细胞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且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不能产生酒精与二氧化碳。【详解】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和ATP,有氧呼吸的产物为CO2、H2O、ATP。【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场所、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5. 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B.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C.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
17、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答案】C【解析】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用的是无水乙醇,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A正确;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B正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可见光,不能吸收红外光和紫外光,C错误;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D正确【考点定位】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名师点睛】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丙酮中;2、镁是组成叶绿素的基本元素之一;3
18、、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可见光;4、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16.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B. 过程可以产生H,过程需要消耗HC. 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D. 四个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4过程是细胞呼吸第一、第二阶段;3、2过程是碳反应的二氧化碳固定和还原。因而C错,该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并联系所学知识要点。17.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B. 人体内
19、的维生素D主要来源是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来的C. 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高于糖,所以在细胞中彻底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D. 磷脂是组成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也是生物膜的骨架【答案】B【解析】【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其中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学习时注意记忆其化学元素组成及其生理功能。【详解】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A项正确;维生素D属于脂质中的固醇,人体内的维生素D 主要来源是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来的,B项错误;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高于糖,所以在细胞中彻底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C项正确;磷脂是组成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膜
20、的重要成分,也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D项正确。【点睛】易混辨析(1)脂肪脂质,脂肪只是脂质中的一种,脂质除了脂肪外,还包括磷脂和固醇等。(2)胆固醇固醇,固醇和胆固醇虽然都是脂质,但其范围不同,胆固醇是固醇中的一种。18.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在一定O2浓度范围内,K+进入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的速率与O2浓度关系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K+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题中O2浓度即表示能量供应,即协助扩散与O2浓度无关,即+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速度不会随O2浓度变化而变化,A符合,答案是A。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相关知识,
21、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9.下列哪一个叙述不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特征()A. 都有H的产生和消耗 B. 消耗H的过程都伴随ATP的生成C. 反应的笫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D. 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答案】B【解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在细胞质基质完成,均产生H,在以后的阶段消耗H;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H但没有ATP的生成;二者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点睛】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有能量的释放,但释放的能量较少,不足以推动ATP的生成。20.下列关于人体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
22、多B. 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C.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D. A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可形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答案】A【解析】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所需要的大量的ATP依靠ATP与ADP的快速转化来提供,A错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多,产生的ATP多,此阶段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B正确;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细胞内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的,C正确;ATP脱去两个高能磷酸键,可形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2个磷酸,D正确。【点睛】本题是ATP的结构和功能,要注意ATP
23、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ATP与ADP在细胞中能快速转化,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ATP直接提供,不是所有。2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确定DNA是遗传物质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途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A. 均使用显微镜 B. 均使用无水乙醇C. 均使用离心技术 D. 均使用同位素标记法【答案】D【解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不需要显微镜观察,A错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需要用95%的酒精配置解离液,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用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
24、实验需要用到密度梯度离心法,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色素的分离使用的是纸层析法,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进行实验,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途径中用3H标记氨基酸进行实验,D正确。考点:观察类实验、探究类实验22.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研磨时加入CaCO3可防止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分解B. 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的目的是使色素带扩散均匀且比较直C. 画滤液细线时需迅速重复多画几次以增加色素的含量D. 滤纸条上相邻且距离滤液细线最远的两条色素带呈橙黄色和黄色【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
25、,要求学生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详解】剪碎的绿叶放入研钵后应该依此加入二氧化硅(充分研磨)、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和无水乙醇(提取色素),A项正确;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的目的是使色素带扩散均匀且比较直,防止色素带不整齐,B项正确;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细、齐、直,待滤液干后,还要重复画几次,C项错误;实验成功后的结果应该可以清晰看到滤纸条上有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
26、色素含量相关,D正确。【点睛】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23.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酶C降低了A生成B这
27、一反应的活化能B. 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C. 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答案】C【解析】T1时加入酶C,A物质浓度降低,B物质浓度增加,说明酶C催化A物质生成B物质,而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题图显示: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B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A物质含量减少导致,C错误;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的,因此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正确。24.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
28、合作用B. CO2浓度为b时,甲乙总光合作用强度相等C.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c点将右移D. 限制P点CO2净吸收速率的因素是温度和光照强度【答案】C【解析】a点时表明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0,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A错误;CO2浓度为b时,甲乙两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相等,由于不知道两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不能比较总光合作用强度,B错误;c点时,CO2浓度一定,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可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故甲乙的CO2饱和点将右移,C正确;因为是最适温度,所以限制P点CO2净吸收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D错误。【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易错题,学生容易将纵轴的含义误理解为总光合作用,因此可能
29、误选A项。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准确分析曲线图,图中a点表示CO2补偿点,b点表示甲乙两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相等,并且最终会达到CO2饱和点。25.下图表示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3相对含量降低B. bc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是温度等其它条件C. ab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D. 曲线中d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5相对含量升高【答案】D【解析】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加,促进暗反应还原C3,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A正确;bc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限制性
30、因素可能是温度等其它条件,与横坐标的影响因素无关,B正确;ab段光合作用反应速率未达到最高点,只要受横坐标光照强度影响,C正确;曲线中d点转向b点时,CO2浓度增加,CO2用于暗反应中和C5固定生成C3,因此叶绿体中C5浓度降低,C3浓度增加,D错误。【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运用单一变量的原则进行分析,如b点和d点的光照强度相同,而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再如a、b、c三点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同,而光照强度不同。26. 下图一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二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可用来表示当温度为2a时生成物量与时间关系的
31、是A. 曲线1 B. 曲线2 C. 曲线3 D. 曲线4【答案】B【解析】由图一可知,温度由A增加至2A时,酶促反应速率提高,则达到反应平衡的时间缩短,对比图二各曲线,应选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名师点睛】图表题,温度是影响酶促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酶的催化作用,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平衡。27.如图是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相关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增加酶浓度,则曲线可由baB. 若增加底物浓度,则曲线可由cbC. 若该图为在不同pH条件下的水解曲线,则a对应的pH为最适D. 若该图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水解曲线,则c对应的反应温度低于a
32、【答案】A【解析】若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则曲线可由ba,A正确;若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变,但是生成物的量会增加,图中没有曲线可以表示,B错误;若该图为在不同pH条件下的水解曲线,则a对应的pH在三条曲线中是最好的,但是不一定是最适的,C错误;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酶的活性都会降低甚至失活,所以若该图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水解曲线,则c对应的反应温度不一定低于a,D错误。28. 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图中cf所示装置,判断不合理的是( )A. 连接edcd,从e侧通气,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B. 连接fd,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C
33、. 连接cd,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D. 结果表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生成了CO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值;e、c和d装置连接起来可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f和d装置可连接起来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解:A、连接edcd,并从e左侧通气,d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A正确;B、连接fd,d中石灰水变浑浊,由于没有通气装置,所以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B正确;C、连接cd,d中石灰水变浑浊,由于c中有通气管,所以不能验证酵母菌进
34、行了无氧呼吸,也可能进行了有氧呼吸,C错误;D、结果表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生成了CO2,D正确故选:C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29.如图为探究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的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又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A. 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 B. 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C. 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 D. 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答案】B【解析】装置l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 不移动,说明,酵母菌
35、没有进行无氧呼吸,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装置l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正确;装置l中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呼吸作用没有消耗氧气,即没有进行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结合装置1和装置2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装置1中液滴不可能右移,D错误。【考点定位】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名师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36、,明确烧杯中NaOH溶液或水的作用,关键是明确实验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的含义,并根据液滴移动与否来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30.从某动物的消化腺细胞中获得三种细胞器,测定他们有机物的含量如下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葡萄糖进入细胞器甲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B. 细胞器乙具有膜结构,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C. 细胞器丙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羧基和氨基D. 念珠藻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中的各成分的含量可知,动物细胞中,细胞器甲含有少量的核酸,其必为线粒体,细胞器乙含有蛋白和脂质,是具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器丙不含脂质含有核酸
37、和蛋白质,为核糖体。【详解】细胞器甲为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A错误;细胞器乙是具膜的细胞器,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中的一种,溶酶体不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B错误;细胞器丙为核糖体,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羧基和氨基,C正确;念珠藻细胞是原核细胞,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31.下列曲线图均表示光合作用与某些影响因素的关系。下列各选项中,不
38、正确的是A. 图中的X因素可表示CO2浓度B. 图中Y因素有可能代表温度C. 图中,b点是曲线与横轴的交点,阴生植物的b点值一般比阳生植物的高D. 图中Z因素(Z3Z2Z1)可以表示CO2浓度,当光照强度小于c值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答案】C【解析】图中的X因素可表示CO2浓度,因为a点表示CO2达到一定浓度时,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图中的Y因素有可能是温度,因为温度超过一定限度后,酶的活性会降低,导致光合速率降低,B正确;图中,B点是光补偿点,阴生植物对光的利用能力弱,光补偿点的值和光饱和点的值一般要比阳生植物的小,C错误;图中,当光照强度小于c值时,随着光照强度
39、的增强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加快,因此光照强度小于c值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D正确。【点睛】深入认识影响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1)限制因素在曲线图中一般为横轴所示因素,即相关实验的自变量。(2)限制因素可变,如“饱和点”的出现会改变限制因素,总结如下:a点前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之后为其他因素,外因如CO2浓度、温度等,内因如酶的活性、色素的含量等。b点前限制因素为CO2浓度,之后为其他因素,外因如光照强度、温度等,内因如酶的活性等。a、b点之后只有改变其他限制因素才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32.关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都属异养生物的营养方式 都属自养生物的营
40、养方式合成作用所利用的能量相同 都将CO2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都需要光照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属于光能自养;化能合成作用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属于化能自养。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属于自养生物的营养方式,错误、正确;光合作用利用的能量来自于光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能量来自于无机物的氧化分解,错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将CO2和水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正确;化能合成作用不需要光能,错误。因此关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故选B。点睛:解答本
41、题的关键是了解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概念,区分两者的能量来源,明确两者的实质都是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33.下图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的厚度会发生改变体现了它的流动性B. 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必须通过的方式进行C. 功能越复杂的膜,其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就越多,且所有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D. 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生理基础是Na通过方式内流【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表示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表示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表示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需要
42、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详解】细胞膜的厚度会发生改变体现了它的流动性,A项正确;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必须通过胞吞胞吐的方式,不能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B项错误;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越复杂,在膜上绝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C项错误;神经元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生理基础是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方式为协助扩散,应是的方式内流,而表示主动运输,D项错误。【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特点,细胞膜运输物质的方式及机理,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维持机理,准确解读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34. 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43、A.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代表高能磷酸键B. 已知蔗糖合成是吸能反应,则蔗糖合成时伴随着ATP的水解C. 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D. 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三磷酸腺苷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代表高能磷酸键,A项正确;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B项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睡眠时生命活动并没有停止,也需要消耗能量(ATP),C项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完成的,需要根细胞呼吸作用生成的ATP提供能量,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ATP
44、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5. 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15N标记氨基酸给细胞,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均将出现放射性B. 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C. 给水稻提供C18O2则产生18O2必须依次经历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再一次光合作用D. 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能含有18O【答案】C【解析】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标记二氧化碳中的C,其转移途径是先到C
45、3然后到糖类,B正确。标记二氧化碳中的氧,经过光合作用到糖类中,然后呼吸作用到二氧化碳中,不会到氧气中,C错误。小白鼠吸入标记的O,因为细胞呼吸在尿液的水中可以检测到,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呼出的二氧化碳中也能检测到,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36.下列关于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分子或离子都可通过扩散进入细胞内B. 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消耗能量C. 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蛋白D. 主动运输大多发生在细胞逆浓度吸收物质时,
46、消耗能量,并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答案】D【解析】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分子如水、氧气等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但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以及离子需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A错误;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内吞,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消耗能量,与膜的流动性有关,B错误;易化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二者都不需要消耗能量,但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错误;主动转运大多发生在细胞逆浓度吸收物质时,消耗能量,并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D正确。37.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细胞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液泡,前者色素不溶于水B. 核糖体形成都与核
47、仁有关C. 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和消耗水均在线粒体基质D. 生物膜系统是由各种细胞器膜、核膜共同构成【答案】A【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A正确;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没有关系,B错误;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水是在线粒体内膜,C错误;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各种细胞器膜与核膜共同构成的膜系统,D错误。38.下列关于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但不一定需要高尔基体B. pH较低时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但温度较低时则不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C. 在任何条件下,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一定比无机催化剂显著D. 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不一定都分布
48、在线粒体中【答案】D【解析】酶大多数是蛋白质,需要在核糖体合成,少部分酶的本质是RNA,在细胞核合成,A错误;温度较低时会降低酶的活性,但是不会失去活性,B错误;不同的酶最适宜pH不同,所以有些酶在pH较低时,活性反而较高。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是酶的催化作用的发挥需要适宜的条件,所以并不是所有条件下,酶的催化效率都比无机催化剂高的,C错误;所有活细胞都要进行呼吸作用,所以都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其中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与原核细胞有关的酶也都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酶概念和特性的理解,能力要求适中。要注意,生物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新陈代谢的
49、正常运转来维持的,而代谢中各种化学反应是由各种化学反应是由各种酶的催化来实现的,没有酶,代谢就会停止酶大多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蛋白质类的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RNA类的酶是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39.下列过程能使细胞中ADP产生量增加的是()A. 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B. 线粒体中H与O2结合生成水C. 叶绿体基质中C3合成葡萄糖 D. 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答案】C【解析】细胞中ADP含量增加,意味着ATP水解,为细胞提供能量。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线粒体中H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一部分存储在ATP中,B错误;叶绿体基质
50、中C3合成葡萄糖,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C正确;细胞溶胶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一部分形成ATP,D错误。40.细胞中许多结构能产生H与ATP。下列关于 H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叶绿体内的H来自水,H用于还原C3B. 线粒体内的H部分来自丙酮酸,H用于还原氧气C. 叶绿体、线粒体内产生的ATP均可用于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D. 适宜光照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ATP合成所需的酶【答案】C【解析】叶绿体内的H来自水的光解,H用于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A正确;线粒体内的H大部分来自丙酮酸,用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还原氧气生成水,B正确;叶绿体产生的A
51、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由于其他生命活动,C错误;适宜光照下,植物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所以可以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D正确。二、非选择题41.图甲、乙是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表示细胞的各结构,D表示某种物质;丙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a、b、c、d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A、B、C表示细胞膜的成分或结构请据图分析:(1)甲、乙两种细胞表示植物细胞的是_,判断依据是_,该类型的细胞之间通过_进行信息传递。(2)若用磷脂酶处理,其功能不受到影响的细胞结构有_(填序号);可以产生ATP的结构_(填序号),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_(填序号)。(3)若甲图中D
52、表示某种蛋白质,则与其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为_(填序号),该物质分泌出细胞的方式是_,这主要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的功能。(4)若丙图表示正常人的细胞膜,癌细胞的细胞膜与其相比含量减少的是图中的_(填序号),图中ad可以代表钙离子进入细胞方式的是_,若用某种化学药品处理此细胞,发现细胞吸收钙离子数量明显减少,但对其它物质吸收没有影响,说明受化学药品影响的是_。【答案】 (1). 乙 (2). 具有大液泡、叶绿体、细胞壁 (3). 胞间连丝 (4). (5). (6). (7). (8). 胞吐 (9). 控制物质进出 (10). C (11). a (12). 细胞膜上运输钙离子的载体【解
53、析】【分析】分析甲、乙图,甲表示动物细胞,乙表示高等植物细胞,表示线粒体,表示细胞质基质,表示中心体,表示细胞核,表示核糖体,表示内质网,表示细胞膜,表示液泡,表示高尔基体,表示叶绿体;分析丙图: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C表示糖蛋白,上面表示膜外。a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从膜外向膜内运输,属于自由扩散;c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从膜内向膜外运输,属于自由扩散;d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属于主
54、动运输。【详解】(1)甲、乙两种细胞表示植物细胞的是乙,判断依据是乙中含有大液泡、叶绿体、细胞壁,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2)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由于酶具有专一性,所以其功能不受影响的细胞结构不具有膜结构,即中心体和核糖体;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ATP,所以可以产生ATP的结构为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叶绿体;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RNA的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均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故涉及的细胞器为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3)若甲图中D表示某种蛋白质,D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
55、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线粒体提供能量,故涉及的膜性细胞器为;由于分泌蛋白为大分子物质,其分泌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与膜的流动性有关。(4)若丙图表示正常人的细胞膜,癌细胞的细胞膜与其相比含量减少的是图中的C糖蛋白;钙离子进入细胞方式的是a主动运输;若用某种化学药品处理此细胞,发现细胞吸收钙离子数量明显减少,但对其它物质吸收没有影响,说明受化学药品影响的是细胞膜上运转钙离子的载体。【点睛】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物质的跨膜运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细胞癌变等相关知识,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意在提升学生理解和分析图形的能力。42.洋葱是生物学实验的常用材料之一,现用洋葱
56、做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1)将洋葱根尖的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根尖中含有_(物质)。(2)利用洋葱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将提取液中色素用层析液分离后在滤纸条得到四条色素带,其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带颜色是_,色素带最宽的是_(填名称)。 (3)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图中表示原生质层的是_(用图中数字回答);其中6中溶液浓度_7中溶液浓度(填大于、等于、小于或不能确定)。(4)图为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该细胞浸润在加了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L蔗糖溶液中,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6、7处的颜色分别为_、_。(5)若将此细胞浸在一定浓度的KN
57、O3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相关的细胞器有_。(6)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现细胞液泡体积也在增大当液泡体积不再增大时,细胞液浓度是否一定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_。【答案】 (1). 还原性糖 (2). 橙黄色 (3). 叶绿素a (4). 2、4、5 (5). 不能确定 (6). 红色 (7). 紫色 (8). 液泡 线粒体(核糖体) (9). 不一定【解析】【分析】由图示可知,该图植物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1为细胞壁,2为细胞膜,3为细胞核,4为细胞质,5为液泡膜,6为外界溶液,7为细胞液。【详解】(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
58、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故根尖含有还原性糖。(2)在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顺序与溶解度有关,故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最宽的是叶绿素a。(3)图中表示原生质层的是2细胞膜、5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4细胞质;由于该图植物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而不知其正在失水还是吸水或维持相对稳定,故其中6和7的溶液浓度大小不能判断。(4)若要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应该选择含有紫色大液泡的鳞片叶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
59、用吸水纸引流,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故6处为外界溶液即加了红墨水的蔗糖溶液,而7为细胞液即呈现紫色。(5)由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高,所以洋葱表皮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又KNO3溶液中的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能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透过膜进入细胞,导致液泡中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因而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由于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液泡中的细胞液,需要载体和能量,而细胞内的“动力工厂”是线粒体,所以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液泡。(6)液泡体积不再增大时,细胞液浓度不一定和外界溶液的浓度相等,也可能是由于细胞壁的束缚,虽然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
60、界溶液的浓度,液泡体积也不再增大。【点睛】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拓展应用(1)判断细胞的死活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死细胞。(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待测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分离剂细胞液浓度范围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范围之间。(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分离剂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判断质壁分离速度(或细胞液浓度)。43.某学习小组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了实验探究。(1)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步: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第二步:向两组装置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向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
61、浓度的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第三步: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_第四步: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内的液面刻度变化。(2)该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结论是:_(3)如果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低温能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那么对于生物活细胞来讲,产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_【答案】 (1). 第1组装置外用37C左右的水浴锅维持温度,第2组装置外加冰块降温 (2). 可能结果相应结论1组漏斗液面比2组高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使物质运输速率减慢1组漏斗液面比2组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使物质运输速率加快1、2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温度不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 (3). 低温会影
62、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其功能 (4). 低温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呼吸释放能量的过程【解析】【分析】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原则,从题意可知,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渗透作用速度来进行探究的;根据实验目的“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确定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温度环境;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漏斗玻璃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作为因变量,根据不同的现象,推测低温是否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详解】(1)由题干“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可知,该实验自变量是不同的环境温度,则第1组装置外用37左右的水浴锅维持温度,第2组装置外加冰块降温
63、。(2)该实验为探究型实验,则可能的结果与结论有多种,分别为:若1组漏斗液面高度比2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减慢;2组漏斗液面高度比1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度加快;若1、2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则说明低温并不影响物质跨膜运输。(3)低温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原因是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或者低温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其功能。【点睛】本题考查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判断,以及温度能影响生命活动等相关知识,比较综合,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审题能力以及实验知识。44.对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农业
64、生产。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请据图回答:图中甲、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 、_。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中,鲁宾和卡门探明了O2的来源,卡尔文探明了卡尔文循环途径。以上科学家在研究中都使用了_技术,请用箭头表示暗反应过程中14C的转移途径:14CO2_。(2)由图2可推知,与P点相比,Q点限制番茄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能是_。(3)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含量变化如图3所示。若番茄长期处于图3所示的环境条件下,其能否正常生长?_,原因是_。图3曲线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强
65、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为_(图中字母表示),有机物含量最多的点为_(图中字母表示),在图3的BD段,叶绿体内ADP的移动方向为_。【答案】 (1). 叶绿体 (2).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 同位素标记法 (4). 14C3(14CH2O) (5). 光照强度 C02浓度 (6). 能 (7). 一昼夜C02浓度降低,说明有有机物积累 (8). B和D (9). D (10). 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1表示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图2表示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图3中B点和D点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在618h之间二氧化碳之
66、所以不断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比较图中的A点和E点,可以看出一昼夜后即E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因此表现出生长现象。【详解】(1)图1中甲表示发生在叶绿体内的光合作用的过程,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表示暗反应过程,表示水的光解;乙表示发生主要发生在线粒体的有氧呼吸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利用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水,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表示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阶段,C表示二氧化碳。由于甲、乙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所以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中,鲁宾和卡门探明了O2的来源,卡尔文探明了卡尔文循环途径,以上科学家在研究中都使
67、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其中暗反应过程中14C的转移途径:14CO214C3(14CH2O)。(2)图2中,自变量为种植密度,随种植密度增大,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都变差,故与P点比,Q点种植密度过高,导致植株相互遮挡阳光,空气不流通,影响光强和二氧化碳供应,降低单株植物光合速率,故要合理密植。(3)图3中B点和D点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D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在618h之间二氧化碳之所以不断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导致吸收的CO2多于产生的CO2。比较图中的A点和E点,可以看出一昼夜后即E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该二氧化碳用于合成有机物储存
68、于植物体中,因此表现出生长现象。D点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说明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故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D点;BD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下降,说明光合强度大于呼吸强度,叶绿体内ADP的移动方向为由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薄膜。【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45.为了调查银川市自来水水源地的水质情况,某研究小组对该地自来水水样中的大肠杆菌进行了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提纯水样中的细菌,划线时在培养基上共画了4个区域,则需
69、要_次灼烧接种环。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2)在纯化菌种时,所用的培养基都需要在接种前用_法进行灭菌。将1mL水样稀释10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宜条件下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1、50和49。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作为对照进行实验。(3)菌种需临时保藏时,要先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_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_冰箱中保藏。但此方法存在的缺点是_。 (4)在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并放在_中。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
70、该进行_处理后才能丢弃。【答案】 (1). 5 (2). 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3). 高压蒸汽灭菌法 (4). 5.0108 (5). 等量的无菌水 (6). 固体斜面 (7). 4 (8). 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9). 恒温培养箱 (10). 灭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需掌握微生物的接种、灭菌、保藏、计数等相关知识,需归纳总结记忆。【详解】(1)采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微生物时,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划线结束后还需灼烧接种环,若划线时在培养基上共画了4个区域,则需要5次灼烧接种环;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杀死上次划线
71、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次划线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这样可以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2)在纯化菌种时,所用的培养基都需要在接种前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将1mL水样稀释10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宜条件下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1、50和49。首先求出3个平板的平均菌落数即(51+50+49)3=50,然后利用公式(C/V) M,即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50/0.1)10001000=5.0108;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无菌水作为对照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3)菌种需临时保藏时,要先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冰箱中保藏。但此方法存在的缺点是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4)在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并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点睛】平板划线法中几次灼烧接种环的目的烧灼时期目的取菌种前杀死接种环上原有微生物每次划线前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菌种,使下次划线的菌种直接来自于上次划线末端,使每次划线菌种数目减少,达到分离菌株的目的接种结束后杀死接种环上残存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