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378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8课 免疫调节教师用书.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8课免疫调节 学业质量水平要求1能够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阐释免疫调节机制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思维)2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起的疾病,特别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责任)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连线)(2)免疫细胞。来源: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种类: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3)免疫活性物质。来源: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种类:包括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等。特点:可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身体各个部位。2免疫系统的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生来就有

2、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免疫自稳: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1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2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特异性免疫。()3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4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体具有吞噬作用。()5唾

3、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教材细节命题】(选择性必修1 P66图41)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由淋巴细胞产生,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中的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细胞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1明辨有关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五个“并非”(1)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2)溶菌酶并非只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如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溶菌酶则属于第二道防线,但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一定属于非特异

4、性免疫。(3)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并非只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4)浆细胞并非只来自 B 细胞。在二次免疫中, 浆细胞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由 B 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二是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5)病原体并非由细胞免疫清除,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使病原体被释放出来,可被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2免疫的种类考向1| 免疫细胞的来源及作用1(2021湖南卷)鸡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法氏囊是鸡的免疫器官B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导致雏鸡出现免疫功能衰退

5、C将孵出当日的雏鸡摘除法氏囊后,会影响该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D雏鸡感染IBDV发病后,注射IBDV灭活疫苗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缩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 ,可推知法氏囊相当于人体的骨髓造血组织,是B淋巴细胞产生和分化的部位,所以是鸡的免疫器官,A正确;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进而影响B淋巴细胞的产生,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所以会导致体液免疫功能衰退,B正确;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孵出当日摘除,会导致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减少,C正确;IBDV灭活疫苗相当于抗原,应在感染前注射,用于免疫预防,发病后再使用不会阻止其法氏

6、囊萎缩,D错误。2(2022湖南岳阳两校联考改编)下列有关免疫细胞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细胞只能分布在免疫器官中B体内的抗体均在细胞外发挥作用C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B细胞在胸腺中成熟D抗原、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解析:免疫细胞也能分布在血液中,A错误;体内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均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正确;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C错误;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错误。【易错提醒】与免疫细胞相关的易错点(1)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参与特异性免疫。(2)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若T细胞缺失,细

7、胞免疫功能将全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部分保留。(3)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具有增殖、分化能力,三者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而浆细胞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4)抗原识别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若靶细胞遭病原体伤害致死,则属于细胞坏死。考向2|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3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A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

8、相同的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第三道防线的体液免疫,为特异性免疫,B错误;记忆细胞由B细胞或T细胞产生,都属于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C错误;非特异性免疫没有针对性,对所有的异物都起识别作用,只针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的是特异性免疫,D错误。4抗体存在于血清、淋巴液、外分泌液中,其中分泌型抗体是一种重要的存在形式,例如肠道黏膜系统中的M细胞将病原体送入肠黏膜内淋巴组织中,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分泌片(一种含糖的肽链)结合,从上皮细胞中运输到肠道外侧,最后分泌到黏液中形成分泌型抗体(如图所示)。分泌型抗体可以抵抗病原体的入侵,还具有很强的抗

9、消化酶作用,发挥局部免疫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病原体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细胞因子的刺激是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重要因素C肠道黏液中分泌型抗体对病原体的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D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取的部分抗体也可能属于分泌型抗体C解析:病原体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涉及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辅助性T细胞与抗原的共同刺激以及细胞因子的作用使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B正确;肠道黏液中分泌型抗体对病原体的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C错误;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取的部分抗体是母体分泌到乳汁中的,也属于分泌型抗体,D正确。【方法规律】判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0、的三个“根据”考点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抗原与抗体(1)抗原:能够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等特点。(2)抗体:机体接受特定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一类蛋白质。例如抗毒素、凝集素等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2免疫细胞名称来源功能树突状细胞造血干细胞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巨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B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分化为浆细胞、记忆B细胞辅助性T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识别抗原,分泌细胞因子,辅助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11、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发挥免疫效应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B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3体液免疫(1)参与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2)过程。(3)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4)B细胞活化的三个条件: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的分子与B细胞结合;细胞因子的作用。(5)抗体的作用: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体的增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4细胞免疫(1)参与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细胞、

12、细胞毒性T细胞。(2)过程。(3)结果: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或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病原体,最终病原体被吞噬、消灭。(4)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条件:需要靶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5)记忆T细胞的功能: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时,立即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5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1)记忆细胞的特点: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2)二次免疫反应: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很快作出反应,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3)反应特点: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反应更迅速(或强烈)

13、,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导致机体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6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1)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体液免疫中产生的抗体能够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然后体液免疫再发挥作用。(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巧妙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7内环境稳态的维持(1)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作用方式为直接与受体接触。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2)受体。化学本质:一般为蛋白质。特点:特异性。1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2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

14、胞,但分化场所不同,T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3抗原呈递细胞参与对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4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5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教材细节命题】1(选择性必修1 P72图46)在体液免疫中,抗体与病原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能彻底清除病原体吗?为什么?不能。抗体与病原体的特异性结合只是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病原体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等,最终需要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2人的免疫系统能成功抵御大多数病原体,但为何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因为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

15、辅助性T淋巴细胞,当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杀死之后,免疫系统就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1抗原和抗体的比较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参与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作用对象侵入内环境的抗原病原体侵入的靶细胞、自身突变的细胞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之裂解举例外毒素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联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巧妙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体液免疫中产生的抗体,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及其释放的毒素;消灭侵入细胞的

16、病原体,需要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从靶细胞中释放出来,再由体液免疫将其彻底消灭3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模型构建及判断技巧(1)图示。(2)“三看法”判断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一看产生抗体的浓度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量多二看产生抗体的速度初次免疫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缓慢,二次免疫时机体反应迅速,产生抗体的速度快三看患病程度初次免疫比二次免疫时的机体患病程度重考向1|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1(2021湖北卷)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程序死亡蛋白1)信号途径有调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引起的一种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

17、是()A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B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C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C解析:据图可知,当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时,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当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不结合时,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因此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A、B正确。PDL1与PD1的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因此PDL1与PD1的结合会降低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C错误。若

18、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减少,导致肿瘤细胞不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T细胞能产生干扰素,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杀伤肿瘤细胞,从而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D正确。2抗原与抗体形成的复合物可激活血清中的C蛋白,从而形成C蛋白复合物。C蛋白复合物可在被抗体结合的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穿膜孔道,使细胞发生破裂。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后,小鼠脾脏中产生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将免疫小鼠的脾脏细胞、绵羊红细胞、C蛋白混合后,观察绵羊红细胞裂解的相对量,用以评估产生抗体的浆细胞的功能。对此实验原理及结论的分析,错误的是()A绵羊红细胞膜上有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抗原B

19、小鼠体内浆细胞的产生过程中有T细胞参与CC蛋白复合物参与了绵羊红细胞的裂解过程D裂解的绵羊红细胞数量与抗体的数量成反比D解析:据题干信息“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后,小鼠脾脏中产生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可推测绵羊红细胞膜上有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抗原,A正确;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可刺激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作用于被抗原刺激的B细胞,促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B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C蛋白复合物能在被相应抗体结合的绵羊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穿膜孔道,从而导致绵羊红细胞破裂,C正确;抗体的数量越多,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越多,从而形成的C蛋白复合物越多,则裂解的

20、绵羊红细胞数量越多,D错误。【方法规律】“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考向2| 二次免疫的过程、特点与应用分析3下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下的箭头指示为疫苗注射时间)。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的浆细胞产生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有较大的差异D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B解析: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由图示可以看出,甲、乙两种抗体产生的时间、含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存留时间各不相

21、同,应该是由不同疫苗刺激后形成的不同浆细胞产生的,A、C正确;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不能再与抗原结合,B错误;图中c时间段甲抗体的产生比b时间段更快、更多,这是二次免疫反应的特征,可能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D正确。考向3| 特异性免疫的实验探究分析4(2021山东日照三模)人偏肺病毒(hMPV)是新发现的一种呼吸道致病病毒,会使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为探究药物A对该病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两组,先用等量的hMPV感染两组小鼠,然后甲组注射生理盐水、乙组注射等量的药物A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两组小鼠体内抗体、吞噬细胞和细胞毒

22、性T细胞增加的相对浓度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hMPV入侵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均能抵御病毒B药物A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浓度,从而增强机体的第一道防线C药物A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识别hMPVD药物A可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进而提高抗体的浓度D解析:hMPV入侵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吞噬细胞等均能抵御病毒,但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通过图中甲、乙两组吞噬细胞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药物A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浓度,但吞噬细胞不属于机体的第一道防线,B错误;通过图中甲、乙两组细胞毒性T细胞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药物A不能提高细胞毒

23、性T细胞的浓度,同时T细胞是在胸腺中增殖分化形成的,B细胞是在骨髓中增殖分化形成的,C错误;通过图中甲、乙两组抗体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药物A能显著提高抗体的浓度,说明药物A可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进而提高抗体的浓度,D正确。5用无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实验中组小鼠均感染细菌X。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图1图2A组小鼠在感染细菌X的同时注射了T细胞或血清B图中、组小鼠脾脏中X细菌的数量呈“S”形增长C注射入、组小鼠体内的T细胞对细菌X的免疫功效不同D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免疫生成的抗体能有效抑制细菌X的繁殖C解析:据图可知,组小鼠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时间是在感染细菌X

24、后的第1天,A错误;组小鼠注射了免疫小鼠的T细胞,感染小鼠的细菌X基本没有增加,不呈“S”形增长,B错误;注射入组小鼠体内的T细胞具有对细菌X的免疫功效,注射入组小鼠体内的T细胞没有对细菌X的免疫功效,C正确;细胞免疫不能生成抗体,D错误。考点三免疫失调与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失调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连线)2过敏反应(1)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2)过敏反应的特点。反应速度有快有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 个体差异。(3)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如鱼、虾、花粉等。(4)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5)预防措施:找出过敏原,避免再次接

25、触过敏原。3自身免疫病(1)概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的疾病。(2)发病机理: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表面物质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3)实例: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4免疫缺陷病(1)概念: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2)分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的免疫缺陷病,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疾病,如艾滋病。(3)艾滋病及其预防。艾滋病的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RNA病

26、毒。下图为HIV的结构示意图。致病原理: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病毒、病菌则乘虚而入。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5免疫学的应用(1)疫苗。疫苗的概念: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的作用。接种疫苗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疫苗的作用机理。疫苗的应用是人们根据免疫反应的规律来设计的,当给机体输入外源抗原时,免疫系统能够产生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具有特异性。除此之外,免疫系统还具有记忆性,免疫力能维持较长

27、的时间。(2)器官移植。概念: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是标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如果供者和受者的HLA差别较大,白细胞就能识别出HLA不同而发起攻击。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a免疫排斥问题:应用免疫抑制剂。b供体器官短缺问题:利用自体干细胞培养相应的组织、器官;加大自愿捐献器官的宣传力度。(3)免疫学的其他应用。免疫诊断:由于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免疫学技术和制剂在临床诊断中得

28、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等。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已成为与传统的手术、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并列的重要治疗方法,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使用免疫增强疗法,对于有些疾病则使用免疫抑制疗法。例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使用免疫抑制剂。1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2感染HIV初期,机体能够产生与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3由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往往是灭活的病毒,所以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但可以充当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4器官移植的成败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一致或相近。()【教材细节命题】1(选择性必修1 P82)接种疫苗不可以预防所有

29、的传染病,因为疫苗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2(选择性必修1 P83“思考讨论”)在进行器官移植时,为提高成活率可运用免疫抑制剂,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因此应控制适当的用量。1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区别2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比较比较内容过敏反应体液免疫激发因素过敏原抗原反应时机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机体第一次或再次接触抗原抗体分布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反应结果使细胞释放组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被吞噬或中和失效考向1| 免疫失调病的发病机理1(2021山东滨州一模)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

30、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a是细胞因子,可以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B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C抗a抗体可与物质a结合,产生的沉淀物被吞噬细胞清除D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减轻症状A解析:由题图可知,患者胸腺肌样细胞能分泌物质a,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说明物质a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再由浆细胞分泌抗a抗体,A错误;抗a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B正确;抗a抗体与物质a结合,形成沉淀物,

31、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清除,C正确;抗a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进而引起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免疫能力过强,可以使用免疫抑制剂减轻症状,D正确。2人体皮肤破损后,容易感染病菌并产生局部急性炎症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局部急性炎症属于自身免疫病B局部急性炎症反应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的结果C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后,溶酶体合成多种水解酶将病菌分解D局部急性炎症反应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D解析:局部急性炎症反应是免疫细胞杀灭病原体引发的,不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局部急性炎症反应发生时,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发挥作

32、用,B错误;溶酶体内的多种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C错误。【方法规律】判断三种免疫功能异常类型的方法考向2| 艾滋病的发病机理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逆转录病毒,由于逆转录酶缺乏校正修复功能,因而HIV的变异频率非常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B共用注射器是会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C逆转录酶能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病毒蛋白质D同一被感染个体不同时期体内HIV的基因存在较大差异C解析: 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A正确;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所以共用注射器和文身器械是会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B正确;逆转录酶能催化以病毒RNA

33、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C错误;由于HIV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同一被感染个体不同时期体内HIV的基因有较大差异,D正确。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精确地识别人体中的一类免疫细胞CD4T细胞,这些细胞的表面有一种CCR5基因编码的趋化因子蛋白,这种蛋白是HIV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调查发现人群中有少数个体不易感染HIV。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IV的特异性攻击方式依赖于HIV和CD4T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BCCR5基因突变体可能有效抵抗HIV感染CHIV特异性识别并入侵CD4T细胞后以二分裂的方式迅速增殖DHIV能特异性攻击CD4T细胞与CD4T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C解析

34、:HIV通过CD4T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蛋白进行精准地识别侵染CD4T细胞,即二者的识别依赖于HIV和CD4T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A正确;若CCR5基因发生突变,不能产生相应的趋化因子蛋白,则HIV不能识别CD4T细胞,从而不易感染HIV,B正确;HIV必须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增殖,其增殖方式不是二分裂,C错误;HIV能特异性攻击CD4T细胞与CD4T细胞中CCR5基因的表达有关,D正确。【方法规律】关于艾滋病的几个误区(1)艾滋病病原体(HIV)是逆转录病毒,需要逆转录酶,该酶最初不是由宿主细胞提供的,病毒本身就含有逆转录酶。(2)HIV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就会失活,因此只能通过体液直接接触传播

35、。(3)感染了HIV不能立即检测和发病,而是有一段空窗期,这个时候,机体还没有产生足够的抗体供检测,会出现假阴性反应。艾滋病有较长时间的潜伏期,可能感染多年后才会发病。(4)艾滋病并不是导致感染者死亡的直接原因,而是人体免疫系统被破坏后,引起其他病原体严重感染或者恶性肿瘤而死亡。考向3| 免疫学的应用5(2020浙江7月选考)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B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C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D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A

36、解析:接种某种疫苗引发的特异性免疫只针对这种特定的病原体,并不会对各种流感病毒都产生免疫能力,A错误;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机体可以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B正确;接种疫苗后机体可通过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体内保存较长时间,故接种疫苗比注射血清(被动免疫)可使机体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C正确;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中存在抗体,因此其血清可以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D正确。6(2021重庆调研)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治疗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患者的前提是对病因快速准确诊断。(1)检测人体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通常有检测病原体本身和检测人体免疫应答产生

37、的_两种方法。第二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_。(2)检测病原体本身既可以检测病原体的_,也可检测病原体的_。若人体体液中检测到了以上_(填“三种”“两种”或“任何一种”),就说明人体已经被感染。对免疫功能较弱的病人,可能因_产生量较小,易出现假阴性,若感染初期抗原含量很低,同样不易检测到。(3)目前常用_方法检测病原体的_。新型冠状病毒为RNA病毒,试剂盒采用_与PC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即将待测RNA样本进行_得到DNA(或cDNA),再以其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同时通过荧光探针实时检测扩增产物,可以做到病毒的快速定性检测。解析:(1)目前人们可以通过对病原体特异性成分抗原、核酸或抗原刺激下机体产

38、生的抗体进行检测,以确定个体是否感染了某种病原体。(2)检测出三种可检测成分中的任何一种,均可说明待检测个体已被相应病原体感染。抗体检测可能因机体免疫能力过弱,而出现假阴性;在病原体感染的初期,也可能因病原体数量太少,出现假阴性检测结果。(3)病毒核酸检测采用了分子杂交(或DNA分子杂交)的方法,该方法的准确度较高。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采用了荧光标记技术对病毒RNA逆转录并扩增的DNA(或cDNA)进行定性检测。检测过程中涉及了逆转录、PCR扩增等过程。答案:(1)抗体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2)抗原核酸任何一种抗体(3)分子杂交(或DNA分子杂交)核酸序列逆转录逆转录【方法规律】探究胸腺免

39、疫功能的方法归纳【命题动态】本部分内容常以某种病原体或某种病原体侵染等信息为载体,考查免疫分类、过程以及免疫失调的相关知识,偶尔以免疫相关的实验为载体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一般以客观题形式出现,难度偏高。1(2019全国卷)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表。小鼠分组A组B组C组D组初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再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抗原甲抗原乙(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填“抗体”或“抗原”)。(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

40、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答出2点即可)。解析:(1)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特异性反应,抗体是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2)再次注射抗原后,由于A组两次均注射抗原甲,D组两次均注射抗原乙,故A、D组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由浆细胞快速产

41、生大量的抗体。(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后发生再次免疫应答,由于再次免疫应答反应强烈,血清中抗体产生速度快且浓度高,向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4)过敏反应的特点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答案:(1)抗体(2)A、D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3)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4)发作迅速、消退较快2(2020全国卷)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

42、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思维培养D解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病毒侵入人体可引起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故即使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也会使人体产生抗体,A错误;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可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能激发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一般也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错误;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也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错误;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D正确。1(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人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HPV疫苗已获批在我国上市,

43、半年内进行3次注射,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PV侵入人体后可引起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筛查宫颈癌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来辅助诊断C已接种HPV疫苗的人仍有可能患宫颈癌,也要定期进行筛查D第2、3次注射疫苗时机体内的记忆细胞能迅速产生大量抗体D解析:HPV侵入人体后可引起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正确;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因此筛查宫颈癌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来辅助诊断,B正确;已接种HPV疫苗的人仍有可能患宫颈癌,也需要定期进行筛查,C正确;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第2、3次注射疫苗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更多的浆细

44、胞和记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D错误。2(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为研究影响抗体分泌的因素,用取自同一个体的细胞,完成了以下实验(“”表示有,“”表示无)。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操作及结果组别1234细胞培养液B细胞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受同种抗原刺激的T细胞培养7天后检查抗体数量A实验假设为影响抗体分泌的因素有抗原和细胞因子B实验表明B细胞受抗原和细胞因子双刺激后才能分泌抗体C实验表明T细胞只有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发挥作用D该实验为对比实验,实验中的因变量是抗体数量C解析:分析表格信息可知,只有第4组产生了抗体。对比3、4组实验结果可推测影响抗体分泌的因素有抗原,对比2、4组实验结果可推测影响抗体分

45、泌的因素有受同种抗原刺激的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A正确;由题表可知,B细胞受抗原和细胞因子共同作用后才能产生抗体,B正确;本实验中没有对T细胞是否受抗原刺激作对比实验,故本实验不能说明T细胞只有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发挥作用,C错误;本实验为对比实验,其中产生抗体的数量是因变量,D正确。3(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中国科学家从康复期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者血浆中分离出的CB6(抗体)具有较强的SARSCoV2特异性中和活性,下图表示以恒河猴为对象的治疗和预防实验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抗体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共同组成了恒河猴的免疫系统B对照组曲线表明恒河猴的免疫系统对SARSCoV2有较好的防御功能C预防组感染病毒后分泌CB6的浆细胞都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D治疗组恒河猴体内CB6中和SARSCoV2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A解析:恒河猴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抗体只是免疫活性物质中的一种,A错误;曲线显示对照组咽拭子病毒滴度先增加后下降至与预防组和治疗组相等,表明恒河猴的免疫系统对SARSCoV2有较好的防御功能,B正确;预防组使用抗体来进行预防,体内没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其感染病毒后分泌CB6的浆细胞都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C正确;CB6是存在于体液中的抗体,CB6中和SARSCoV2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