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327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临汾一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过程和都只在有氧条件下发生B. 过程生成的CO2中的氧只来自丙酮酸C. 制果酒、果醋所需的温度和时间都不同D. 过程和都只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过程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过程是果醋制作。过程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过程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都需要氧气的参与,A正确;过程生成的CO2中的0既来自丙酮酸,还来自水,B错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进行有氧呼吸

2、,无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过程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过程有氧和无氧都能发生,故A错误;过程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1825),过程是醋酸菌的酿醋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在3035,C错误;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的场所是线粒体,D错误。考点: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的原理【名师点睛】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1)果酒:酵母菌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2)果醋:醋酸菌有氧呼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糖醋酸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乙醇乙醛醋酸。2.下列有关“腐乳的制作”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制作腐乳所用的微生物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B. 加盐腌制时,每层用盐量相同,

3、瓶口处适当多加一些C. 腐乳坯若被杂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D. 装坛阶段加入适量的料酒,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答案】B【解析】制作腐乳所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A正确;加盐腌制时,为防止污染,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B错误;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C正确;装坛阶段加入适量的料酒,可有效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3.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制作泡菜必须要选用新鲜的蔬菜,是因为其不含亚硝酸盐B. 泡菜腌制的整个过程中,乳酸菌的数量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C. 通过与标准显色液比较玫

4、瑰红色的深浅,可以大致估算亚硝酸盐的含量D.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酱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25 mg/kg【答案】C【解析】【分析】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发酵初期: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活动为主,同时还有一部分硝酸盐还原菌活动该时期利用了氧气,产生了厌氧环境,乳酸菌才开始活动。此时乳酸菌和乳酸的量都比较少,而由于硝酸盐还原菌的活动,亚硝酸盐含量有所增加。发酵中期:由于乳酸菌产生了大量乳酸,其他细菌活动受到抑制,只有乳酸菌活动增强此时期乳酸菌数量达到最高峰,乳酸的量继续积累。由于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同时形成的亚硝酸盐又被分解,因而亚硝酸盐含量下降所以在整个发酵过程

5、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如图所示)。发酵后期:由于乳酸的积累,酸度继续增长,乳酸菌活动也受到抑制乳酸菌数量下降,而硝酸盐还原菌完全被抑制。【详解】制作泡菜必须要选用新鲜的蔬菜,是因为其亚硝酸盐的含量低,A错误;泡菜腌制的整个过程中,乳酸菌的数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B错误;测定亚硝酸盐含量需要与标准显色液比较玫瑰红色的深浅来估算,C正确;我国卫生标准规定酱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20mg/kg,D错误。故选C。4.腐乳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其蛋白质越来越少,而短肽和氨基酸越来越多。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其原因,取适量豆腐乳制成样液,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注: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

6、质水解为氨基酸或短肽)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组设置的目的是进行对照B.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的时间和温度C. 组的紫色越来越深D. 与对照说明37有利于蛋白酶发挥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腐乳的制作原理:起主要作用的是真菌中的毛霉,适宜温度为1518,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腐乳制作时,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若酒的含量过低,不足以杀菌,若腐乳的含量过高,则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详解】组设置的目的是进行对照 ,A正确;组自变量为时间,与组自变量为温度,B正确;腐乳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其

7、蛋白质越来越少,而蛋白质与双缩脲反应呈紫色,故腐乳储存时间越长检测时紫色越浅, C错误;第组37下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而第组高温导致蛋白酶变性失活不能分解蛋白质,说明37 有利于蛋白酶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C。5. 下列对于传统发酵技术中有关防止杂菌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论生产哪种发酵产品,原料和器具都必须做严格的灭菌处理B. 腐乳制作中,加盐、加酒都可以抑制各种微生物生长C. 泡菜制作过程中,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抑制杂菌生长D. 果醋发酵过程中,因为有醋酸产生,所以通入的空气无需消毒【答案】B【解析】传统发酵技术都巧妙地利用了天然菌种,生产所用的原料都不需要严格的灭菌,A错误。腐乳制作

8、中,加盐加酒都可以达到抑制杂菌生长的目的,B正确。泡菜制作过程中,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乳酸菌发酵,缩短泡菜成熟时间,C错误。果醋发酵过程中,通入的空气需消毒,D错误。【考点定位】传统发酵技术6.有关培养基的描述正确的是A. 液体培养基常用于菌种的分离、计数B. 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成分C. 培养基就是依据人们的需求,配制出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D. 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渗透压等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微生物培养基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有的还需要生长因子等特殊的营养。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筛选和分离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

9、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酚红指示剂可以鉴定尿素分解菌。【详解】液体培养基常在实验室和生产实践中使用,固体培养基常用于菌种的分离、计数、鉴定,A错误;不是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成分,如培养根瘤菌的培养基不必添加氮源,B错误;培养基依据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C错误;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渗透压等影响,D正确。故选D。7.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依次是化学消毒灼烧灭菌干热灭菌紫外线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巴氏消毒法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无菌操作技术

10、有消毒和灭菌;消毒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和化学药剂消毒法;灭菌有灼烧灭菌法(适用于接种工具)、干热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和金属工具)、高压蒸汽灭菌法(适用于培养基及容器的灭菌)。【详解】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用酒精擦拭双手;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的灭菌效果;培养皿能耐高温,需用干热灭菌;空气可用紫外线消毒;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巴氏消毒法用于牛奶及其制品的消毒,不会破坏其营养成分;综合以上分析,正确的顺序为,A正确。8. 有关平板划线操作不正确的是( )A. 将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迅速彻底灭菌B. 在挑取菌种前和接种完毕后均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C.

11、除最后一次划线后以外,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D. 最后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箱中培养【答案】C【解析】将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迅速彻底灭菌,A正确;在挑取菌种前和接种完毕后均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B正确;最后一次划线后也要灼烧灭菌,C错误;平板倒置,放入恒温箱中培养,D正确。【考点定位】 微生物培养9.菌落可以是菌种鉴别的依据之一,下列关于菌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菌菌落特征相同B. 在同一个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菌菌落特征相同C. 组成细菌菌落的细胞,其形态、结构与生理决定菌落的特征D. 在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菌菌落,其种群数量变化一定呈“S”型增长【答案

12、】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菌落的有关内容。不同细菌的菌落特征不同,不论是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还是在同一个培养基中培养,A、B错;组成细菌菌落的细胞,其形态、结构与生理决定菌落的特征,C正确。在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菌菌落,其种群数量不一定是S型,D错。故本题选C。10.下列关于刚果红染色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立即出现有透明圈的菌落B. 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lmlCR溶液后加入100ml培养基C. 菌落的大小、颜色、有无荚膜、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肉眼鉴定的依据D.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初步鉴定尿素分解菌【答案】D

13、【解析】【分析】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详解】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因为有些微生物能降解色素,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A错误;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0mg/mLCR溶液,灭菌后按照每200mL培养基加入1ml的比例加入CR溶液,B错误;菌落的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但是有无荚膜通过肉眼无法观察,C错误

14、;尿素分解菌分解尿素形成了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用酚红试剂即可鉴定出,在只含有尿素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可以尿素分解菌,D正确。故选D。11.下列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直接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B. 当土壤样品中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较多时,选择培养这一步可以省略C. 可先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再用刚果红溶液染色D. 纤维素分解后的产物不能和刚果红形成红色复合物【答案】A【解析】【分析】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实验流程为: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详解】经选择培

15、养后,再经梯度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A错误;当土壤样品中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较多时,选择培养这一步可以省略,B正确;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时可先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再用刚果红溶液染色,C正确;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分解纤维素的菌可以分解纤维素,从而使红色消失产生透明圈,因此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是纤维素分解后的产物不能和染料形成红色复合物,D正确。故选A。12. 下列对果胶酶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果胶酶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度B. 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后可使果汁变得澄清C. 果胶酶能将乳糖醛酸分解成半乳糖醛酸D. 果胶酶能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

16、层【答案】C【解析】果胶酶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度,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后可使果汁变得澄清,果胶酶能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果胶酶不能将乳糖醛酸分解成半乳糖醛酸,因为酶具有专一性。所以C选项错误。13.探究不同种类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实验中,关于控制无关变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使用两种洗衣粉的量相同被洗涤的布料及污渍状态相同洗涤所用的水量及水温(一般为常温)应相同浸泡和洗涤的时间相同 加入适量的复合加酶洗衣粉A. B. C. D. 【答案】A【解析】加酶洗衣粉分为单一加酶洗衣粉与复合加酶洗衣粉,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为自变量,其他条件如布料、污渍状态、洗衣粉用量、水量、水温、洗涤时间与方

17、式等为无关变量,设计实验时应该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均加入复合加酶洗衣粉破坏了单一变量原则,错误,所以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14.下列关于酶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从酶的固定方式看,物理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大B. 酶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结构不改变,所以固定化酶可永远利用下去C. 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D. 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自来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答案】C【解析】【分析】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技术。【详解】化学结合法可能影响酶的活性部位而影响反应效果,而

18、吸附法是物理方法不影响酶的分子结构,A错误;尿糖试纸由于使用后不能将反应物和酶分开,而不能再次使用,B错误;消化酶在消化道内起作用,则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C正确;固定化酵母细胞在凝胶珠中,用无菌水冲洗可洗去CaCl2和表面的杂菌,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A选项中物理法固定酶的优点在于酶不参加化学反应,整体结构保持不变,酶的催化活性得到很好保留。15.下列关于蛋白质的纯化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 纯化主要是根据蛋白质以及蛋白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理化性质的差异进行的B. 透析法可去除小分子化合物杂质,原理是不同分子所携带净电荷

19、不同C. 通过控制离心速率,可使分子大小、密度不同的蛋白质沉降分层,从而分离不同的蛋白质D. 不同的物质在同一电场中的移动速度不同,因此可用电泳法分离蛋白质【答案】B【解析】蛋白质的纯化主要是根据蛋白质以及蛋白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理化性质的差异进行的,A项正确;透析法分离纯化蛋白质是因为蛋白质的分子大,不能透过半透膜,B项错误;通过控制离心速率,可使分子大小、密度不同的蛋白质沉降分层,从而分离不同的蛋白质,C项正确;根据蛋白质所带电荷性质的差异及分子大小,可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D项正确。16.已知某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其分子大小、电荷性质和数量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20、. 若五种物质为蛋白质,则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时,甲的移动速度最快B. 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h,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甲也保留在袋内C. 将样品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若分子戊存在于沉淀中,则分子丙也存在于沉淀中D. 若五种物质为蛋白质,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则分子甲和分子戊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近【答案】C【解析】【分析】1、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

21、,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2、电泳法是利用待测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和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或鉴定。【详解】分子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会进入凝胶内部通道而移动速度慢,A错误;若分子乙留在透析袋内,说明其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分子甲比分子乙相对分子质量小,甲可能不在袋内,B错误;分子丙比分子戊的相对分子质量大,若将样品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分子戊在沉淀中,则丙也一定在沉淀中,C正确;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样品,其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越大,形成的电泳带相距越远,

22、故分子甲和分子丙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远,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中用到的实验技术,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7. 对于蒸馏法、萃取法、压榨法来提取芳香油各自的适用范围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B. 压榨法适用于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液中C. 萃取法适用于提取柑橘、柠檬等易焦糊的原料D. 玫瑰油、薄荷油、熏衣草油等芳香油主要通过压榨法获得【答案】A【解析】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

23、挥发性强的芳香油,A正确。萃取法适用于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液中,B错误。压榨法适用于提取柑橘、柠檬等易焦糊的原料,C错误。玫瑰油、薄荷油、熏衣草油等芳香油主要通过蒸馏法获得,D错误。【考点定位】蒸馏法、萃取法、压榨法【名师点睛】学生易混淆蒸馏法、萃取法、压榨法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三种方法比较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有机溶剂萃取法实验原理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获得芳香油方法步骤水蒸气蒸馏分离油层除水过滤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适用范围

24、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适用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原料的提取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剂中优点简单易行,便于分离生产成本低,易保持原料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出油率高,易分离局限性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等问题分离较为困难,出油率相对较低使用的有机溶剂处理不当会影响芳香油的质量18. 下列关于胡萝卜素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叶绿素低B. 1分子-胡萝卜素可分解成为2分子的维生素AC. 胡萝卜素属于脂溶性物质,易溶于乙醇D. 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温度越高萃取的量越多【答案】B【解析】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叶绿素

25、高,A错误;1分子-胡萝卜素可分解成为2分子的维生素A,B正确;胡萝卜素属于脂溶性物质,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C错误;高温会使胡萝卜素分解,因此提取胡萝卜素时,不是干燥温度越高萃取的量越多,D错误【考点定位】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名师点睛】胡萝卜素的提取:(1)胡萝卜素的性质: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2)胡萝卜素的提取提取天然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荻得;三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3)萃取剂:最适宜作胡萝卜素萃取剂的是石油醚 (4)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石油醚)

26、过滤_浓缩胡萝卜素鉴定(纸层析法)(5)胡萝卜素常用来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疾病;还是常用的食品色素;还具有使癌变细胞恢复为正常细胞的作用19.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的描述,不正确的有几项遗传信息均储存在核糖核酸分子中两类细胞遗传物质都主要是DNA两类细胞都能够进行细胞呼吸两类细胞中都含有染色质、核糖体、细胞膜原核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真核细胞能原核细胞中不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结构,真核细胞中有原核细胞不能独立地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理过程,真核细胞能原核细胞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都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 3项B. 4项C. 5项D. 6项【答案】D

27、【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细胞结构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全称为脱氧核糖核酸,储存着遗传信息,错误;两类细胞遗传物质都是DNA,错误;两类细胞都能够进行细胞呼吸,正确;原核细胞中不含染色质,错误;原核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真核细胞能,正确;原核细胞中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结构,如核糖体,真核细胞中也有,核糖体和染

28、色体,错误;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均能独立地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理过程,错误;原核细胞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并不是都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错误。综上所述, D正确,A B C 错误。故选D。20.下列对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淀粉和淀粉酶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相同B. 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因肽键解开而变性失活C. 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D. 利用甲基绿可以鉴定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解析】【分析】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植物中的纤维素属于多糖是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脂质分为脂肪、磷脂

29、和固醇,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固醇中的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详解】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淀粉酶是蛋白质,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氨基酸,A错误;高温能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其变性失活,但高温下蛋白质中的肽键稳定、没有被破坏,B错误;脂肪和糖类都由C、H、O元素组成,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高于糖类,而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C正确;鉴定DNA和RNA都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DNA与甲基绿亲和性高,呈绿色,RNA与吡罗红亲和性高,呈红色,D错误。故选C。21.分析下图,叙述错误的是A. 若甲图是神经细胞的部分结构,若在c

30、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钠离子从下往上流B. 图乙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某抑制性神经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C. 丙图表示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进行信息交流,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D. 丁图所示结构可能为线粒体的内膜【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根据糖蛋白的位置可知,上面为细胞外,下面为细胞内,当神经纤维受到足

31、够强的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即钠离子内流,A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时,膜外是负电位,突触后膜在接受刺激前,膜外是正电位,由于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后膜保持原有的电位(外正内负),B正确;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是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传递信息,C正确;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丁图所示结构可能为线粒体的内膜,D正确。故选A。22.细胞内的磷酸果糖激酶(酶P)催化下列反应:果糖-6-磷酸+ATP果糖-1,6-二磷酸+ADP,这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重要反应。下图为高、低两种ATP浓度下酶P与果糖-6-磷酸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低ATP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酶P的活性

32、B.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既产生ATP,也消耗ATPC. 一定范围内,果糖-6-磷酸浓度与酶P活性呈正相关D. 酶P应该广泛存在于需氧型生物和厌氧型生物的细胞内【答案】A【解析】【分析】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合成的ATP数量最多。【详解】根据题图,低ATP浓度可以促进酶P活性,A错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能产生ATP,磷酸果糖激酶(酶P)催化下列反应:果糖-

33、6-磷酸+ATP果糖-1,6-二磷酸+ADP,该反应消耗ATP,B正确;底物充足的情况下,果糖-6-磷酸浓度与酶P活性呈正相关,C正确;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酶P催化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反应,故酶P应该广泛存在于需氧型生物和厌氧型生物的细胞内,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条件,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推理是解题的突破口,对有氧呼吸过程和能量代谢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23.某研究小组进行了探究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若将CO2浓度改为温度,则此关系也成立B. 若

34、e点为正常植物的光饱和点,则缺镁植物的e点会右移C. 图中c、d两点相比,c点植物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要高一些D. 图中a、c两点相比,植物叶肉细胞中参与C3还原的NADPH和ATP一样多【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影响光合速率的条件是: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图中CO2浓度1大于CO2浓度2,若将CO2浓度改为温度,则此关系不一定成立,A错误;若e点为正常植物的光饱和点,则缺镁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即e点会左移,B错误;图中c、d两点相比,d点植物

35、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要高一些,因为其CO2浓度较低,C正确; a点植物叶肉细胞中参与C3还原的NADPH和ATP比c点要少,因为a点光照强度较弱,D错误。故选C。24.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酵母菌abcdef葡萄糖丙酮酸氧气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a、c、d、e试管都不能产生酒精B. 不能产生CO2和H2O的试管只有b、fC. 试管c和试管e中发生的反应过程完全相同D. 根据试管b、d、f的实

36、验结果不能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答案】A【解析】【分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发生细胞质基质中。由表格可知,a试管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b试管中进行了无氧呼吸,能够产生酒精和CO2,c试管中能够进行呼吸作用的第二、三阶段,能产生水和CO2,d试管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E试管中能进行有氧呼吸,f试管中能进行无氧呼吸。【详解】酒精是在无氧情况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所以会产生酒精的是b、f,a、c、d、e试管都不能产生酒精,A正确;有氧情况下在线粒体中产生CO2和

37、水,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只有c、e,不能产生CO2和H2O的试管只有a、b、f ,B错误;c试管中能够进行呼吸作用的第二、三阶段,产生水和CO2,e试管中能够进行呼吸作用的第三阶段,产生水,C错误;若要研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必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对照试验,因此通过试管b、d、f的实验结果才可以作出判断,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重在考查细胞呼吸过程、条件、原料及产物及实验分析能力,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25.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和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

38、移动的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B. 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基因型为AAaaBBbbC. 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DNA数目为2aD. 中无姐妹染色单体,和有姐妹染色单体【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已知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则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详解】根据题意,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为4a,A错误;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形成,中有同源染

39、色体,存在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基因型为AAaaBBbb,B正确;形成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中无同源染色体,DNA数目为2a,根据题干信息“设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可知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为2n,C错误;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所以中有姐妹染色单体,和在分裂前、中期有姐妹染色单体,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没有姐妹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过程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

40、26.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高秆抗病水稻和矮秆抗病水稻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4种类型,其比例分别为: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感病:矮秆感病=3:3:1:1,若让F1中高秆抗病植株相互授粉,F2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是A. 25:5:5:1B. 24:8:3:1C. 15:5:3:1D. 9:3:3:1【答案】B【解析】【分析】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详解】F1中高秆:矮秆=1:1,说明两亲本相关的基因型分别为Tt、tt;F1中

41、抗病:感病=3:1,说明两亲本相关的基因型均为Rr,故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TtRr、ttRr,则F1中高秆抗病的基因型为TtRR(1/3)、TtRr(2/3),可计算出基因T和t的频率均为1/2、基因R和r的频率分别为2/3、1/3。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频率不变化,则F2中TT、Tt、tt分别占1/4、2/4、1/4,RR、Rr、rr分别占4/9、4/9、1/9,进而可知F2中T_R_(高秆抗病)占1/44/9+1/44/9+2/44/9+2/44/9=24/36、ttR(矮秆抗病)占1/44/9+1/44/9=8/36、T_rr(高秆感病)占1/41/9+2/41/9=3/36、ttrr(矮

42、秆感病)占1/41/9=1/36,故F2中性状分离比为24:8:3:1。故选B。27.蝗虫的性别决定属于XO型,O代表缺少一条性染色体,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控制体色褐色(A)和黑色(a)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使精子致死。下列有关蝗虫的叙述,正确的是A. 蝗虫的群体中,不会存在复眼异常的雌雄个体B. 杂合复眼正常雌体和复眼异常雄体杂交,后代复眼正常和复眼异常的比例为1:1C. 萨顿通过观察雄蝗虫体细胞和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数,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 纯合褐色复眼正常雌体和黑色复眼异常雄体杂交,后代雌雄个体都表现为褐色

43、复眼正常【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雄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O,雌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X。控制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使精子致死,故群体中不会出现XbXb的个体。【详解】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但含b基因的卵细胞可以存活,故群体中不会出现XbXb的个体,但可以出现XbY的个体,A错误;杂合复眼正常雌体(XBXb)和复眼异常雄体(XbY)杂交,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故XbY产生的配子中只有含Y的能够参与受精,故后代均为雄性,且复眼正常和复眼异常的比例为1:1,B正确;萨顿通过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观察体细胞和精子细胞、卵细

44、胞中的染色体数量的关系,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纯合褐色复眼正常雌体(AAXBXB)和黑色复眼异常雄体(aaXbY)杂交, 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故aaXbY产生的配子中只有含aY的能够参与受精,故后代只有雄性(AaXBY),表现为褐色复眼正常,D错误。故选B。28.乙肝疫苗第一次注射的时候需按照“016原则”接种三次针剂(0表示第一针,1表示1个月后打第二针,6表示第二针打了6个月后打第三针),三针打完才代表理论上的一次完整的乙肝疫苗注射完成,其主要原因是A. 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B. 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C. 抗原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D.

45、 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

46、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间隔使用该疫苗的目的是增多机体内的记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间隔使用该疫苗的目的是增多机体内的记忆细胞,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B正确;该疫苗作为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而不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C错误;吞噬细胞对抗原没有免疫记忆能力,D错误。故选B。29.图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B. 图中,B液含有Na、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等物质C. 浆细胞分泌的抗

47、体先进入图中的A液,再进入组织细胞消灭抗原D. 图中甲既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又能分泌激素,还能受激素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图中: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X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Y是促甲状腺激素,为促进作用,是抑制作用。【详解】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CO2,A错误;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B血浆中,B错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B血浆,然后可以进入A组织液和C淋巴,在内环境中消灭抗原,C错误;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又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但受大脑皮层控制,下丘脑即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又受甲状腺激素的

48、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D。30.下图为有髓神经纤维的局部,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裸露的轴突区域(a、c、e)钠、钾离子进出不受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大B. b、d区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C. 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离子均为正离子D. 局部电流在轴突上的传导方向为ac和ec【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动作电位。【详

49、解】a 区域处于极化状态,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较小,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A错误;由于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所以刺激c区域,b、d 区域的电位仍为外正内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由于c区域受到刺激,处于反极化状态,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膜内正离子多,但仍有Cl-存在,C错误;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 ca和 ce,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31.为解决生活污水中油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科研人员要从污水中筛选出分解油脂能力最强的微生物。请分析回答:(1)图甲和图乙所代表的方法中能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计数的是_ 法。用该方法

50、统计样本菌数时_(“需要”或“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原因是 _ (2)图乙中涂布前需对涂布器进行的操作是_ 。(3)对分离油脂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成分的特别要求是 _ 。(4)接种后,需要将培养细菌的固体培养基倒置培养的原因是 _。【答案】 (1). 稀释涂布平板 (2). 需要 (3). 因为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4). 用酒精浸泡,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秒 (5). 以油脂为唯一碳源 (6). 避免培养皿盖上的水珠滴入培养基,造成污染【解析】【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

51、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据图分析,甲图表示平板划线法,每一次划线前后都需要灼烧接种环;图乙表示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接种方法都可以用于分离微生物,后者还可以对微生物进行计数。【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计数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即图乙所示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中,为了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2)在稀释涂布平板法中,对于涂布器需要用酒精浸泡,然后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秒。(3)油脂分解菌具有分

52、解油脂的能力,而其他微生物没有,因此在培养基中加入油脂作为唯一碳源可以将油脂分解菌分离出来。(4)接种后将培养细菌的固体培养基倒置培养,可以避免培养皿盖上的水珠滴入培养基,造成污染。【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32.“创卫”是创建卫生城市的简称。“卫生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某同学欲利用所学习的微生物培养知识,通过实验证明痰液中含有细菌,来倡导同学们不要随地吐痰,为 “创卫”添一份力。请回答下列问题:(1)欲培养细菌必须先制备可供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实验室中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

53、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源来自_ ,制备该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一称量一溶化一灭菌一倒平板,其中称量时动作要迅速,称后要及时盖上瓶盖,原因是_,溶化时为了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应该_,灭菌常用的方法是 _。(2)为了使实验更有说服力,某同学设置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的作用是_ 。(3)某同学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细菌的数目,统计结果往往比实际细菌的数目要低,主要原因是_。【答案】 (1). 牛肉膏、蛋白胨 (2). 牛肉膏和蛋白胨容易吸潮 (3). 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4). 高压蒸汽灭菌法 (5). 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6).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

54、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解析】【分析】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不同培养基还要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2、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注意事项倒平板的温 度一般50左右适宜,温度过高会烫手,过低培养基又会凝固;平板需倒置,这样既可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详解】(1)实验室中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源来自牛肉膏、蛋白胨;牛肉膏和蛋白胨容易吸潮,称量时动作要迅速,称后要及时盖上瓶盖;溶化时为了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

55、,应该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法灭菌。(2)对照组和实验组只有是否接种痰液的不同,其他无关变量均相同,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样品中细菌的数目,只能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死菌无法统计,且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统计结果往往比实际细菌的数目要低。【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考查对培养基制备、微生物分离、计数方法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微生物的培养,考查对培养基制备、微生物分离、计数方法,解答此题,可根据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原理计算每毫升痰液样品中的细菌数

56、,并进行误差分析。33.下列是与芳香油提取相关的问题,请回答(1)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 _ (填“是”或“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 _ 。(2)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精油提取量会_ ,原因是 _。(3)某植物花中精油的相对含量随花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提取精油时采摘花的最合适时间为 _ 天左右。【答案】 (1). 不是 (2). 玫瑰精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所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 (3). 下降 (4). 部分精油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 (5). a【解析】【分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

57、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使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详解】(1)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

58、、化性质稳定的性质。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玫瑰精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所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2)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部分精油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导致精油提取量会下降。(3)某植物花中精油的相对含量随花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提取精油时采摘花的最适时间为a天左右,因为此时花中精油的相对含量高。【点睛】本题考查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要求考生识记植物芳香油的特点,提取植物芳香油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4.某实验小组将相同生理状态的某植物叶片横切成3种羽裂宽度(羽裂方式如图1所示,宽度为d),每种羽裂宽度的叶片等

59、分为两组,分别浸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42%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将叶片分散均匀不重叠,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一定时间后测定其氧气的释放量,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假设叶片羽裂不影响细胞的呼吸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该植物叶肉细胞内氧气被消耗的具体场所是_。(2)该实验中所用的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_ 。碳酸氢钠溶液浓度过高可能导致实验失败,其原因是_。(3)羽裂可以暴露横切部位的叶肉细胞,根据图2可知,羽裂宽度越小,光合速率越大,试分析其原因:_。【答案】 (1). 羽裂宽度和光照强度 (2). 线粒体内膜 (3). 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维持容器中二氧化碳浓

60、度的相对稳定) (4). 碳酸氢钠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影响细胞代谢 (5). 叶片羽裂宽度越小,从切面暴露出来的叶肉细胞(叶绿体)就越多,有利于叶肉细胞(叶绿体)直接吸收到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更多的光能),从而提高了光合速率【解析】【分析】若植物在NaHC03缓冲液中培养,NaHCO3缓冲液浓度过高导致保卫细胞渗透失水,使气孔部分关闭,从而引起光合作用强度下降。【详解】(1)由图2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羽裂宽度和光照时间,非洲茉莉叶肉细胞内氧气被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的具体场所是线粒体内膜。(2)该实验中所用的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为植物细胞光合作用提供CO2,碳酸氢钠溶液浓度过高可能导致

61、实验失败,其原因是碳酸氢钠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影响细胞代谢。(3)根据图2可知,叶片羽裂宽度越窄,从切面暴露出来的叶肉细胞(叶绿体)就越多,有利于叶肉细胞(叶绿体)直接吸收到更多的CO2(和更多的光能),从而提高了光合速率。【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35.某植株有雌株(仅雌花)、雄株(仅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皆有)3种类型,研究人员将亲本杂交,取F1中正常株进行自交,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有一对,用A、a表示;若有两对,用A、a、B、b表示以此类推):亲本F1F2(取子一代中正常株自交)父本母本实验一纯合雄株纯

62、合雌株正常株雌株正常株雄株8126982实验二正常株纯合雌株雌株正常株3534雌株正常株38113(1)实验一中,F1正常株的基因型为_,F2正常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符合_定律。(2)实验二中,亲本雌株与F1的雌株基因型_(“相同”或“不相同”),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是 _ 。(3)实验一中F2雌株和雄株相互交配,F3中各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答案】 (1). AaBb (2). 1/5 (3). 自由组合 (4). 相同 (5). AABb或AaBB (6). 雌株正常株雄株252【解析】【分析】通过实验一:纯雄纯雌F1全正常(雌花、雄花皆有)F2:雌株:正常株:雄株=

63、81269823:10:3,可知A_B_和aabb基因型对应正常植株,A_bb对应雌株,aaB_对应雄株。【详解】(1)实验一中,F1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F2正常株(1AABB、2AABb、2AaBB、4AaBb和1aabb)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5,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A_bb对应雌株,通过实验二:正常株纯雌F1雌株:正常株=3534F2:雌株:正常株=38113,推知亲本和F1、F2的雌株基因型均为AAbb,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3)实验一,纯合雄株(aaBB)纯合雌株(AAbb)F1正常株(AaBb)=3雌株(2Aabb、1 AAbb)10

64、正常株(1AABB、2AABb、2AaBB、4AaBb和1aabb)3雄株(2aaBb、1aaBB)3103。F2雌株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2/31/2Ab+2/31/2ab+1/3Ab=2/3Ab+1/3 ab,F2雄株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2/31/2aB+2/31/2ab+1/3aB=2/3aB+1/3ab,实验一中F2雌株和雄株相互交配,F3中各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2/3Ab2/3aB:1/3 ab2/3aB:2/3Ab1/3ab:1/3 ab1/3ab=雌株(2Aabb)正常株(4AaBb、1aabb)雄株(2aaBb)25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