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
2、品质。结合周期律的推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教学难点 :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教法、学法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数据分析比较,总结归纳。教学过程温故而知新:小组抢答 1,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 2,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3,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4,同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如何递变?原因是?默写内容: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新课讲授:科学探究:请看书上P14页科学探究,思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元素的原
3、子半径和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各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依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怎样变化? 门捷列夫的伟大创举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祝您成功!1、 探究第三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二元素周期律金属性的判断:单质与水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单质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非金属性的判断: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的难易程度;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学生活动:科学探究1: 放少许镁带于试管中,加2mL水,滴入2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加热至沸,再观察现象。(1)钠镁铝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与水反应:Mg常温下与
4、水无明显现象;加热镁带表面有大量气泡出现,滴入酚酞溶液变红。Al在常温或加热下,遇水无明显现象。学生活动:科学探究2:取铝片和镁带,擦去氧化膜,分别和2mL 1mol/L盐酸反应。与酸反应:Mg与盐酸反应要比Al剧烈。与Mg反应的试管壁温度,与Al反应的试管壁温度。学生活动:记录实验现象,书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SiPSCl最高正价最低负价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及氢化物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离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4SiO4弱酸H3PO4中强酸H2SO4强酸HClO4最强无机酸酸性逐渐增强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1118号元素性质的变化中得出如下结论:Na Mg Al Si P S Cl Ar金属性逐渐
5、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稀有气体元素思考学而不思则罔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元素性质的变化情况元素周期律的内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性质呈周期性的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练习:1.下列事实能说明金属性NaMg的是:A、Na最外层有一个电子, Mg最外层有2个电子;B、Na能与冷水反应,而Mg不能;C、碱性NaOH Mg(OH)2D、 Na能从MgCl2的溶液中把Mg置换出来;2.下列事实能说明非金属性Cl S的是:A、Cl2比S易与H2化合B、HCl比H2S稳定C、酸性HCl H2SD、Cl的最高正价为+7, S的最高正价为+6链接学考: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每个字母代表一种短周期元素。IAAAAAAA01a2bcd3ef(1) a元素和b元素可以形成最简单的有机物,其化学式为 ;(2) e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A族,它的元素符号是 ;(3) 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4) b、c、d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 (填“减弱”或“增强”);(5) d元素和f元素均可形成气态氢化物,其稳定性为H2d H2f(填“大于”或“小于”)。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