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第14讲一、选择题1(2021福建漳州模拟)1911年以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只有50万60万,而到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已有将近200万,其中仅铁路工人和矿业工人就有90万。这一现象()A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B说明了中国铁路与采矿业较为发达C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D为推进民主革命转变提供阶级基础【答案】D【解析】1919年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门,而此时产业工人的大量增加为推进这一转变提供了阶级基础,故D项正确;材料仅提及工人数量的增加,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是五四运动和其他工人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铁路工人和矿
2、业工人数量的增加,但是并未提及这两个行业的发展情况,无法判断其是否较为发达,排除B项;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的是五四运动,而非工人数量的增加,排除C项。2(2021河南中原名校联考)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之初,北洋政府“原拟全约签字”;5月20日,北洋政府接受代表团“保留签字”的建议;6月26日,北洋政府被迫电令代表团“如不能保留,即拒绝签字”。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民众广泛参与发挥了巨大力量B中国成功维护了国家主权C北洋政府外交取得了巨大胜利D民主革命实现了顺利转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五四运动的开展,更多的国民参与到反帝爱国运动中,在这种情形下,北洋政府
3、不得不考虑民意,最终拒绝签字,这说明国民的参与发挥了巨大的力量,故A项正确;拒绝签字并未改变日本对山东的侵占,排除B项;“取得了巨大胜利”夸大了拒绝签字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主革命的转型,排除D项。3(2021河北保定模拟)李大钊认为:“中国现在既无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C派(共产主义派)的朋友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并注意促进其分子之团体的训练,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附托!”李大钊意在强调“强固精密的组织”是()A推动中国革命进程的力量B促进民众势力团结的团体C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D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的产物【答案】A【解析】材料“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附托”
4、大意为该组织有助于中国的彻底改革,即该组织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故A项正确;李大钊原意为该组织是真正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并不等同于该组织是促进民众势力团结的团体,排除B项;李大钊强调的是该组织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无法推知革命形势发展情况,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4(2021山西太原模拟)1920年,全国工人发展到194.6万人,其中上海有近51.38万工人。陈独秀借“中华工业协会”发起劳动节纪念活动之机,将新青年的七卷六号编成“劳动节纪念号”,专门讨论工人问题,启发工人觉悟。这表明当时()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深入传播B上海已经成为工人运动中心C无产阶级政党建立条件
5、日益充分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20世纪2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陈独秀编辑“劳动节纪念号”,专门讨论工人问题,启发工人觉悟,说明中国知识分子重视把先进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这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奠定思想基础,故选C项;材料并未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A项;根据材料“1920年,全国工人发展到194.6万人,其中上海有近51.38万工人”可知,上海工人人数并未占据全国一半以上,没有成为运动中心,排除B项;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项。5(2021福建福州)1921年8月2日上海生活报报道:“前天,法国警察通知法租界的中国团体说,
6、根据新的规定,一切团体在他们待的地方举行会议必须在48小时以前取得警察的批准。”这表明()A生活类报刊是当时的主流媒体B列强开始获取租界管辖权C中共建党遭受外国势力的侵扰D社会团体在上海广泛建立【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材料中1921年8月初,法国租界方面强调中国团体要想在其租界内举行会议,必须提前两天申请并获得批准,表明中共建党遭受外国势力的侵扰,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生活类报刊是当时的主流媒体,故A项错误;早在鸦片战争后,列强就已经获取了租界管辖权,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团体在上海广泛建立,故D项错误。6(2
7、021广东深圳模拟)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规定,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要派党员到工会去工作。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时()A注意建立与工人阶级的密切联系B确定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C重视发动工人参加国民革命运动D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要派党员到工会去工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制定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中心任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注意建立与工人阶级的密切联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信息,排除B项;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1924年国民革命运动开始,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的基本国情,排
8、除D项。7(2021河南商洛模拟)1923年,邓中夏指出:中国目前受军阀与帝国主义两种残酷压迫,(中国共产党)一面仍集中精力继续为劳动(工人)运动筑下一个坚固不拔的深厚基础,一面却不能不分出精力从事农民运动、学生运动,甚至于商人运动,为革命战线上添加几个有力的援军。这表明邓中夏()A对近代中国国情认识较为客观B要求进一步巩固革命统一战线C认识到苏俄革命道路存在缺陷D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一面仍集中精力继续为劳动(工人)运动筑下一个坚固不拔的深厚基础为革命战线上添加几个有力的援军”可知,邓中夏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较为客观,故A项正确;1924年革命统一战线才建立,与材
9、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一面仍集中精力继续为劳动(工人)运动筑下一个坚固不拔的深厚基础”可知,邓中夏没有认识到苏俄革命道路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D项。8(2021安徽蚌埠模拟)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曾宣称“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后调整为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但不加入国民党,1922年8月下旬则决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可视需要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这表明()A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理论不断发展B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C新三民主义已成为两党共识D国共两党革命的最终目标一致【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后调整为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但不加入国民党,1922年8月下旬则决
10、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可视需要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可知,随着民主革命实践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理论发生了变化,故A项正确;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排除B项;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理论,不可能成为两党共识,排除C项;国共两党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上是一致的,但最终目标不一致,排除D项。9(2021广东珠海模拟)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中国后,受孙中山指导的民国日报发表社论称“吾人对此近邻的大改革,不胜其希望也”,孙中山也提出“以俄为师”的口号。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问苏联,考察军事、政治和党务。这表明()A中国民主革命内涵不断丰富B孙中山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为
11、己任C中国民主革命群众基础深厚D孙中山革命指导思想发生根本转变【答案】A【解析】考察苏联的军事、政治和党务是为了借鉴其革命方式、内容及手段中的有益成分,有利于丰富民主革命的内涵,故A项正确;B项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排除;“以俄为师”体现的是对俄国革命方式的借鉴,与革命群众基础无关,排除C项;此时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仍是三民主义,“根本转变”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10(2021河南六市模拟)1925年,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开展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群众运动的计划和政策。这一系列运动()A标志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B适应了民主革命发展需要C说明中国共产党掌握革命
12、的领导权D促进了土地革命蓬勃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开展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群众运动的计划和政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动员各阶层群众积极参与革命,这适应了当时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故B项正确;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排除A项;1925年属于国民革命时期,当时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排除C项;土地革命最早发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排除D项。11(2021广东广州模拟)1924年起,在共产党人的倡议和主持下,有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以国民党的名义在广州举办。广州农讲所的办学宗旨是“养成农民运动之指导人才”。孙中山在第一届农讲所毕业典礼上作了题为“
13、耕者有其田”的重要演讲。由此可知,广州农讲所()A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B旨在培养土地革命人才C使得农民成为革命主力D符合国民大革命的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24年起,在共产党人的倡议和主持下,有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以国民党的名义在广州举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州农讲所宣传了革命思想,有利于调动群众参与革命,符合国民革命的需要,故D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排除A项;当时没有进行土地革命,排除B项;农民不是国民革命的主力,排除C项。12(2021陕西宝鸡模拟)20世纪20年代,一场以“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口号的革命席卷中国。对这场革命的结
14、果认识正确的是()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根基B因国民党左派叛变革命而失败C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D实现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变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一场以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口号的革命席卷中国”可知,这场革命为国民革命,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故C项正确;国民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因此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根基,排除A项;国民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排除B项;国民革命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实现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变革,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五四运动也被
15、一些史学研究者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自1915年开始的思想革命是1919年五四爱国主义运动的先导,新青年对中国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的思想觉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材料二为加强工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一些通俗的工人刊物应运而生,如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在创办通俗的工人刊物的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还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将其作为早期共产主义者与工人阶级联系的纽带。摘编自肖华平试论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6、其原因和重大意义。【答案】(1)作用:新文化运动使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青年学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新文化运动的教育改革使北京大学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陈独秀等人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宣传和鼓动作用。(2)新特点:深入到工人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原因:五四运动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重大意义: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21年7月,13名代表
17、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下表为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姓名出生年份籍贯备注何叔衡1876年湖南秀才,新民学会会员董必武1886年湖北秀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留学日本李达1890年湖南曾留学日本,共产党月刊主编李汉俊1890年湖北曾留学日本毛泽东1893年湖南师范毕业,新民学会组织者,湘江评论主编包惠僧1894年湖北记者,北京大学肄业,陈独秀指定代表陈潭秋1896年湖北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王尽美1898年山东师范毕业,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邓恩铭1901年贵州中学生,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刘仁静1902年湖北北京大学学生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归纳中共一大代表群体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代表走到一起的时代背景。【答案】(1)特点:代表多来自南方,特别是两湖地区;都是知识分子,多是青年知识分子;都初步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程度有差别。(2)时代背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中国革命呼唤新的阶级和政党作为领导;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