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985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卷头相应位置填写班级、姓名、考场、考号;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2II卷内容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空格或区域内。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蒋介石曾在嘉奖前线的密电中说:“李长官、李副长官并转所属各总司令、各军团

2、长、各军、师长: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胜利足为表征。”与蒋介石嘉奖电文相关的战役是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武汉会战【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李长官”“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胜利足为表征”可知是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它是国民党抗战以来的第一场重大胜利,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李长官”等关键信息无关,均排除。2. 柳宗元封建论中说:“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基于这种认识汉初期实行的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郡国并行制【答案】D

3、【解析】【详解】分封制的实行是在先秦时期,随着秦统一六国,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排除A项;宗法制不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郡县制是秦代开始全面推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汉初的地方行政管理状况不符,故排除C项;汉初吸取秦二世而亡的教训,在郡县制之外对宗族子弟进行分封以期拱卫王室,形成了郡国并行制,故选D项。【点睛】汉高祖刘邦认为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实行分封,以致在农民起义之时没有宗族势力协助皇室,因此他在建立汉朝以后对刘姓宗族子弟进行了分封,设立封国与郡县并立。3.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曾试图派出使节谒见英国女王,希望英王出面劝止日本割占台湾。但是英国政府

4、拒绝此次觐见,声称:“君主接见外国使节,不符合一般外交惯例,也不合乎英国宫廷习惯。”这次外交失败的实际原因可能是A. 英国默许和支持日本对华侵略B. 英国女王是“虚君”,统而不治C 不符合国际外交惯例D. 李鸿章缺乏国际外交常识【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甲午战争后。日本割占台湾,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中国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再一次对中国疯狂的侵略扩张,所以,这次外交失败的实际原因只可能是英国默许和支持日本对华侵略。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4. 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汉字占有很大

5、比重。与其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汉字,反映了分封制的影响,故选B;禅让制指统治者生前活着的时候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与题意无关,排除A;郡县、行省不是“封地、封国”,排除CD。5. 秦统一后,有人提出:“诸专用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该观点实质上是主张A. 恢复分封制度B. 重建宗法秩序C. 全面推行郡县制D. 以严刑峻法立国【答案】C【解析】秦建立后,朝廷内部出现了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争论。材料中的观点是不封皇子与功臣,而是通过赋税等重赏他们,即给予经济照

6、顾,认为这样易于控制他们。故选C。6. 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这次革命之所以“光荣”,主要是因为它A. 终结了英国的君主制B. 实现了代议制民主C. 结束了资产阶级革命D. 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之所以“光荣”,主要因为这次革命以和平方式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故D项正确;A项错误,英国确立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BC项不符合题意。7. “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秦是始,人在此,

7、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这首歌词里说的是A. 周天子分封天下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刘邦建汉D. 唐太宗开拓疆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可知是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与歌词所述史实不符,排除ACD项。8. “衣冠南渡”语出刘知几史通,原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少数士族为避战乱相继南进。南京出土的唐琅邪王氏墓志载:“周武王少子唐叔虞封于唐,有晋水,命曰晋侯,因官锡氏。汉司徒昭公随晋东迁,居于建业,分枝弈叶,是为金陵人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两个历史材料都证实了

8、唐代金陵经济的繁荣局面B. 琅邪王氏墓志证实了“衣冠南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C. 史通和琅邪王氏墓志都详细记载了多个家族的历史D. “衣冠南渡”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结论【答案】B【解析】A项不选,题干中两个材料体现的都是政治现象不是经济发展;B项正确,南京出土的唐琅邪王氏墓志作为第一手原始史料可以用来证实史书中“衣冠南渡”,故本题答案选B项;题干中材料主义记载的是中原少数民族为躲避战乱而南迁,没有提及家族发展的历史;“衣冠南渡”得到考古证实,说明不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的结论,故D项不选。9. 列宁曾经这样概括俄国某一时期的阶段特点:“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

9、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A. 二月革命时期B. 四月提纲发表前后C. 攻占冬宫之后D.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前后【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指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此应该是在二月革命之后,而这个政府还存在,说明是在十月革命之前,故答案为B项,排除A项;“攻占冬宫之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前后”均属于十月革命时期,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B。10. 1875年,国民议会只是以一票的多数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使法国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得以确立主要是

10、A. 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B. 共和派与保皇派相互妥协的结果C.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 君主制已经不适合法国的国情【答案】A【解析】19世纪70年代,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共和制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是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得以确立的根本原因,也是最主要原因,故A正确;BC也是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得以确立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根据“国民议会只是以一票的多数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使法国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说明君主派在法国还有很大势力,“君主制已经不适合法国的国情”不符合题意,排除D。【名师点睛】根本原因是本质的原因,是指在同一历史事物

11、的若干(主要)原因中,起最终决定作用,影响全局并带有必然性的原因。11. 宋朝设置通判于各州、府,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清朝各府置通判,分掌粮运、水利、屯田、牧马、江海防务等事。这反映出A. 地方监察力度不断削弱B. 地方政务处理更加灵活C. 地方监察体制有所调整D. 地方政府职能日益扩大【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宋代到清代通判的职能有所调整,清朝通判没有监察职能,故C选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地方监察力度不断削弱,故A选项错误;宋代到清代通判的职能变化也不能说明地方政务处理是否灵活,故B选项错误;宋代到清代,中

12、央集权不断加强,材料也没有反映地方政府职能日益扩大,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涉及“通判”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清朝通判的知识已经超出了所学知识的范围,但学生可以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再结合所学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平时训练中可以适当加强此类课外知识的拓展与训练。12. 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A. 三省制B. 行省制C. 内阁制D. 军机处【答案】C【解析】依据“嘉靖

13、,大学士”等信息可以看出是明代的事,明朝设立内阁制,故C项正确;三省制是隋唐建立的,故A项错误;行省制是元朝的制度,故B项错误;军机处是清朝的,故D项错误。13. 巴黎公社最高权力机构公社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主席职务不固定,公社委员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各自投票的效力不会受到自己职务高低的影响。这说明巴黎公社A. 鼓励工人阶级参与政治B. 推行平等的选举制度C. 体现了三权制衡的原则D. 实行政治生活民主化【答案】D【解析】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集体领导、委员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等体现的是政治生活的民主化,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工人阶级参与政治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

14、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集体领导而非推行平等的选举制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巴黎公社没有实行三权制衡,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4. 史官记史重视“言”与“事”。下列人物“言”、“事”对应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始皇大兴宫殿,广征徭役、赋役,并非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度形成于魏晋,成熟于隋唐,并非唐太宗开创,C项错误;建立内阁制度是在明成祖。所以应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历代的政治制度内容15. 下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

15、它力图表达的是A. 大臣地位不断削弱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 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D. 官员管理日益规范【答案】A【解析】大臣从坐着到站着再到跪着反映了大臣地位是不断削弱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图片和内阁制度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要表达大臣地位不断削弱而非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不涉及官员管理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6. 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A. 工农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B.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

16、山C. 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胜利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答案】A【解析】据材料“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即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平型关大捷在1937年,台儿庄战役胜利在1938年,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1936 年 12 月 12 日西安事变发生,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A。17.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

17、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B.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管理的制度C.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D.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史识的定义可知,关于郡县制的叙述中,A项属于“史识”,故选A;BCD都是对郡县制内容的叙述,属于“史实”,排除。故选A。18.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 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 血缘分封是中

18、央集权的基础C. 分封王族子弟体现皇权独尊D. 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分王子弟,以为屏藩”并结合所学可知,血缘分封使得非王室子弟不得为王,维护了皇帝制度,体现了“皇权独尊”、“皇权至高无上”的特征,故C正确;据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在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微,造成诸侯争霸的分裂割据局面,不利于政权的长期稳定,A错误;中央集权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B说法错误;秦统一后,“废分封,立郡县” 的史实证明,D说法错误。19. 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都是A. 中央集权的产物B. 为巩固统治而实行C. 皇权的产物D. 仅分封同姓诸侯王

19、【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不是中央集权的产物,故A错误。两者都为巩固统治而实行,故B正确。西周没有皇帝,故无所谓皇权的产物,故C排除。西周分封制对象不限于分封同姓诸侯王,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20.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 第一届中央人民

20、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B.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C.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的相关内容。【详解】结合题目和所学可知,毛泽东、周恩来在建国前夕邀请宋庆龄开会,而在建国前召开的讨论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相关内容的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故选A。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的召开时间是1947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故B、C、D均不符合题意。21. 有人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

21、已经倒了。此人认为纪年改革A. 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B. 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 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D. 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可知皇帝制度的推翻推动了纪年改革,故A项错误;纪年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和推动了转型,而不是实现了转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可知作者认为纪年改革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故C项正确;纪年改革并不能消除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故D项错误。点睛:对材料“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的理解就可以得出纪年改革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22. 有清代学者在解释西周“府史

22、”,“五史”等官职时说道:“府史之史,今之所谓书吏是也;五史,则卿大夫为之,所掌图书记载命令法式之事,今之所谓内阁六科,翰林中书是也。”这一言论主要体现出A. 史官是中央决策的机要成员B. 文书法典是古代行政的命脉C.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源远流长D. 翰林中书源于周代史官等职【答案】C【解析】材料“府史之史,今之所谓书吏是也”“五史,今之所谓内阁六科,翰林中书是”体现了周代的府史与清代的书吏类似,周代的五史与清代的“内阁六科,翰林中书”类似,说明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源远流长,故C项正确;史官不是中央决策机构的要员,故A项错误;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23. 公元前287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

23、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颁布阿奎利亚法。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这规定A. 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B. 促进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C. 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D. 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保留了同态复仇等落后的习俗,对财产侵害问题规定上也有很多不足,而阿奎利亚法将这种落后的习俗改造为民事损害赔偿,且针对不同类型的损害制定了不同的赔偿标准,这说明罗马法趋于理性,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对奴隶主贵族的权力作出限制;

24、材料所述内容与商品经济无关,民事赔偿无法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B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罗马法如何尊重生命和财产,这并非材料的主旨。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点睛】本题依据材料“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颁布阿奎利亚法”的内容联系十二铜表法保留了一些原始落后的习俗的特点所学内容分析可知阿奎利亚法的规定体现了罗马法趋于理性,依据材料可知这一规定并非是针对奴隶主贵族而设立的,也与商品经济发展无直接关系,也不是主要体现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分析选项内容即可得出答案。24.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

25、革命,而是在资本主义模式难以顺利进行情况下发生的。”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材料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提出了怀疑B.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没有达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条件C.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沙皇专制统治的严重束缚D. 材料表明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开创了新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及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本题考查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认识。材料强调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B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可知D正确;C描述符合俄国情况。A材料没体现。故本题答案选A项。考点:解

26、放人类阳光大道俄国十月革命认识25. 唐朝前期,地方上的死刑要报大理寺和刑部复核,还要在处决犯人之前向皇帝请示三次,以确保没有冤判和错判;唐朝后期,各地方的武将在其藩镇内判处的死刑不向皇帝上奏,更不交刑部和大理寺复核。这种变化反映A. 政府谨慎对待死刑判决B. 唐政府死刑审核权下放C. 唐朝后期中央集权削弱D. 唐朝地方郡县各自为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给出唐朝前期和唐朝后期的死刑案件的审判方式。可以看出唐朝前期中央对此拥有绝对的权力,可是唐朝后期权力明显弱化。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被削弱,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不满足唐朝

27、后期的行为;B选项没有反映出实质;D选项没有体现唐朝前期的特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死刑制度【名师点睛】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称为大理院,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亦袭此名,为当时的最高审判机关。26. 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父亲遗留下的财产,每一个儿子都有一份。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

28、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应该是指A. 禅让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王位世袭制D. 礼乐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权力的继承是通过嫡长子继承制解决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西周时已经不再推行禅让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的“由一个儿子继承”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而非王位世袭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权力的继承和礼乐制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7. 中国共产党曾在一份宣言中提出“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

29、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A. 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释放出诚意B. 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 以民族大义为重D. 为争取国内和平民主做出了让步【答案】C【解析】题干中中国共产党的若干主张,确实体现中共中央期望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诚意,但这只是表面信息,并没有体现这些主张深层次的本质问题,排除A。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题干中无从体现,与题干无关,排除B。由题干中共产党表示重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放弃与国民党对抗等主张,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国民党共产党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民族矛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共中央以民

30、族大义为重准备民族战争,C项正确。此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内的和平民主无从谈起,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28.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召集专门会议,讨论发表宣言的问题。蒋介石认为,“其权在倭王,若我宣言能感动倭王,或可转危为安,是较平时权在下级与前哨者当易为力乎?”材料说明( )A. 国民政府表达了坚决抗日的信心B. 全民族抗战局面由此开始C. 蒋介石未认识到日本侵华的野心D. 正面战场遭受了较大挫折【答案】C【解析】从材料“七七事变后”“其权在倭王,若我宣言能感动倭王,或可转危为安”表明当时蒋介石对日本仍存在幻想,没有认识到日本侵华的野心,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中的意思相反;B项是

31、指七七事变;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29. 据清代档案户部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缺,人口遽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管理受到冲击B. 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C. 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D. 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由时间“1851年”可知,当时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江苏、安徽两省是太平天国革命军与清军对垒的主要战场。咸丰三年(1853年)二月,太平军自武汉沿江而下,连克九江、安庆等地,三月二十日占领南京,五月先后派兵北伐和西征,致使所到之处社会动乱、人口外流,这有力地冲击清

32、王朝的统治,所以答案选D。排除其他选项。30.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建国之初,当先立纲纪”,1367年,颁布律令直解洪武六年,朱元璋又亲自参与编定大明律,其中规定“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在“胡惟庸案”后,又颁布昭示奸党录等法律文件。这说明朱元璋A. 强调法律治国作用B. 推行法家治国思想C.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 严查官员擅权贪污【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介绍了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开始的一系列的立法工作,可以看出朱元璋足够重视立法工作,强调法律治国,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治国思想应该是儒法并举;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材料没有涉及到贪污问题。

33、31. 下列各项中,属于图中所示战争的影响的是A. 福州成为通商口岸B. 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C. 列强开始大规模在华输出资本D. 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工具【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战役为甲午战争。AB与鸦片战争相关,D与八国联军侵华相关,所以ABD皆可排除。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设厂,此后列强开始大规模在华输出资本,故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详解】32. 宋太宗曾下令,(房屋) 买卖双方在签合同之前加一道手续,叫作遍问亲邻,其明文

34、规定: 凡典卖物业地产,先问房亲,房亲不买,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才得交易。宋太宗这样做的目的是A. 限制官员购置房产B. 以法律规范市场交易C. 调控监管房屋买卖D. 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所述房屋买卖签合同之前的“遍问亲邻”,是为了对此类买卖进行监管和控制。故答案为C项。这项措施并非针对官员,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对房屋买卖采取措施,不能推而广之得出以法律规范市场交易的结论,排除B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33. 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在安妮女王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信仰新教的索菲亚手中。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

35、族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其旨在( )A. 防止旧王朝复辟B. 加强议会权力C. 维护民主制D. 确立共和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信仰新教的索菲亚手中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说明英国和法国的制度设计均是结合了自身封建传统积极采取措施以防止封建专制主义的出现,维护民主制度,C符合题意;英国不防止旧王朝复辟,而是防止旧教旧势力上台;法国有这个目的,但只是直接目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民主,排除A;B、D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英、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产阶级代议的确立都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

36、程,最终都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和完善了代议制,保障民主制度。34. 唐朝的“三省”与宋朝的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其设置的共同作用是A. 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 避免了君主专断和决策失误C. 相权分散,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据题干“唐朝的三省与宋朝的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三省与宋朝的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都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两者都加强了皇权,巩固了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相权分散与中央集权的削弱没有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故选D。35. 礼

37、记孔子闲居中,子夏询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民之父母,孔子说:“夫民之父母,必达于礼乐之原。”即君主、卿大夫应当遵守礼乐之规则,才能为民之父母。这说明礼乐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 强调民本观念B. 强化等级秩序C. 缓和社会矛盾D. 规范统治行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礼乐制度的主要作用,主要考查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孔子认为君主、卿大夫应当遵守礼乐之规则,即统治阶级也应该像父母子女之间一样有等级伦理规则,可见礼乐制度有利于规范统治行为,维护统治秩序。D符合题意

38、,故选D;A材料无法体现,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C。36. 富兰克林在制宪会议上说:“手艺人制作木头桌子的时候,如果木料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定了。”这体现了A. 公平原则B. 妥协原则C. 自由原则D. 民主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美国制宪会议的各方妥协的精神,故B正确;“两边各削去一些”并不是公平原则,故A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自由原则,故C排除;民主原则表现为人民主权,材料未涉及,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

39、,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制宪会议的各方妥协原则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37. 1907年8月26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注:图中器具:坛、提勺、漏斗、壶)A. 清廷成为洋人朝廷B. 政府统治岌岌可危C. 清末新政收效甚微D. 官府搜刮民脂民膏【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清廷成为洋人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未涉及统治岌岌可危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清末新政,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搜刮民脂民膏不是材料的主旨,成为洋人的朝廷才是主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38. 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

40、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年8月,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这也是百年留学史上,美国第一次让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A. 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B. 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C. 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D. 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答案】C【解析】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敌视和封锁,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贫穷落后,故B项错误;中国学生留美目的是学习先进的科技,美国第一次让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是不想让掌握了先进科技的中

41、国人归国,以便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故C项正确;D项不是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敌对时美国出台两个法案的主旨,故排除。39. 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他的讲话A. 是在总结文革教训的垂拙上提出的B. 是对毛洋东思想的合理纠正C. 提山了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D. 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乍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的时间,可知文革破环了我国的民主与法制,此时邓小平强调完善民主与法制是吸取了文革的教训,故A

42、项正确。毛泽东思想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故排除B项。依法治国是在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提出的,排除C项;D项是1982年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新时期的政治建设原因及成就40. 下列表述中,时间与具体历史实事相符合的是A. 秦朝丞相可以要求御史大夫向其汇报工作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局面,是由于家世门第日益成为选官的标准C. 唐代“安史之乱”的根源在于唐玄宗的腐败无能D. 明太祖要求阁臣对奏章进行“票拟”,最后由他进行“批红”【答案】B【解析】

43、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门第高低是选官的标准,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局面,故选B;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三公,秦朝丞相没有权力要求御史大夫向其汇报工作,A错误;唐代“安史之乱”的根源是中央集权削弱,C错误;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有“票拟”权,D错误。 第卷(非选择题,共20分)41. 历代中国人都在追逐美好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

44、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材料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儒家“中国梦”的核心内容。(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中国梦”的主要内容,为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重大的革命实践活动?(3)指出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的“中国梦”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建国以来“中国梦”的实践者

45、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答案】(1)内容: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2)内容: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建立民主社会,实现民生幸福。实践: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领导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或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维护民主、共和不懈奋斗等(改组国民党、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等)。(3)中国梦:21世纪提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努力: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民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等。【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46、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见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是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2)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可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社会理想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建立民主社会,实现民生幸福。相关社会实践主要有: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领导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或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中国梦”的

47、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可见伟大的中国梦指21世纪提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建国以来“中国梦”的实践者为此做出的努力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民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等。考点: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内容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13年唐继尧执掌云南军政后,不断推出新政。一方面积极地裁兵撤督,制定了省宪。并拥护孙中山早年政治理想。认

48、为中国幅员太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也不应该建成中央集权的国家,应当借鉴北美的模式,建立联邦式的共和国。民国七年,唐继尧曾搞联省自治,担任八省联军司令,有过建立联邦制共和国的尝试。同时,民国三年,唐继尧在云南曾开西南兵器工业先河,在昆明海口建兵工厂,在之后的护国、护法和靖国战争中都派上了大用场。此外,从国四年至民国十年,在其主持下云南历时7年建成个碧石铁路,连通了滇越铁路,增加了云南财政收入;唐继尧主持修建了明波村电力抽水站,实现滇池周边规模灌溉;兴办西南地区第一家自来水厂翠湖自来水厂;兴建中国第二个军民两用机场巫家坝机场。并且在民国十一年12月成立了西南地区第二所大学,即东陆大学。民日七年

49、,唐继尧声威大震,被推为护法军总裁之一,并任八省靖国军总司令,发动靖国战争。但实际上,唐继尧表面上支持孙中山反对北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实际上以“靖国”为名,暗中拆合,孙中山甚为气愤,发表通电指出“南与北如一丘之懋”。选编自谢讨本书唐继尧评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唐继尧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继尧改革。【答案】(1)内容:政治方面:尝试联邦共和制度;制定省宪自治;军事方面:建立现代兵工厂和空军;经济方面:改善交通,兴修水利;文化方面:创办大学(2)评价:积极方面:推动云南全面发展,政治开始民主化,经济有所发展,推动文化进步等。消极方面:改革体现割据性质,其主观目

50、的是为了地方割据,军阀改革在推行民主进步的同时反对民主进步,争权夺利才是实质。【解析】【详解】(1)内容:政治方面:据材料“民国七年,唐继尧曾搞联省自治,担任八省联军司令,有过建立联邦制共和国的尝试”可知,尝试联邦共和制度;制定省宪自治;军事方面:据材料“国三年,唐继尧在云南曾开西南兵器工业先河,在昆明海口建兵工厂”可知,建立现代兵工厂;据材料“兴建中国第二个军民两用机场巫家坝机场”可知,建立机场和空军;经济方面:据材料“从国四年至民国十年,在其主持下云南历时7年建成个碧石铁路,连通了滇越铁路兴建中国第二个军民两用机场巫家坝机场”可知,改善交通;据材料“唐继尧主持修建了明波村电力抽水站,实现滇池周边规模灌溉;兴办西南地区第一家自来水厂翠湖自来水厂”可知,兴修水利,推动了水利事业的发展;文化方面:据材料“并且在民国十一年12月成立了西南地区第二所大学,即东陆大学”可知,创办大学。(2)评价:积极方面: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推动云南全面发展、政治开始民主化、经济有所发展、推动文化进步等方面回答。消极方面: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改革体现割据性质、其主观目的是为了地方割据、军阀改革在推行民主进步的同时反对民主进步、争权夺利才是实质等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