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3 专题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2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课时跟踪 人民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927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3 专题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2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课时跟踪 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3 专题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2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课时跟踪 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3 专题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2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课时跟踪 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3 专题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2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课时跟踪 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3 专题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2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课时跟踪 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3 专题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2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课时跟踪 人民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3 专题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32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课时跟踪 人民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2讲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届河南九师联盟高三质量检测,2)下表反映出汉初()皇帝 相关记载高祖时 令儒生叔孙通制定一套君臣礼仪以加强他的统治和威严。在其去世的前一年,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备的祭礼)隆重祭祀孔子。 文帝时 学者贾谊的过秦论揭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他建议改正历法、变易服色制度、重定官名,提倡礼乐,削弱诸侯的实力。 景帝时 研治儒学的晁错提出了“削藩之策”。 A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动摇B思想文化呈现出活跃局面C儒家思想根据现实统治的需要有所变通D统治思想实现了由百家争鸣到儒家独尊解析:选C从儒生叔孙通制定君臣礼仪到贾谊主张削弱诸

2、侯再到晁错的“削藩之策”,可见儒家学者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以适应汉初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的需要,故选C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之策,黄老之学居于主导地位,排除A项;汉初对儒家思想的采用,并不代表当时思想文化的活跃,排除B项;儒家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获得的独尊地位,排除D项。2(2019届河北石家庄二模,25)汉代画像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所示。这表明汉代()A外儒内法得到推行 B儒家学说影响广泛C仁政观念深入人心 D儒家思想的官方化解析:选B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经过西汉董仲舒改造之后,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于是出现了“长袖乐舞”“讲学传经”“养老图”等社会现象,故选B项;题干中的三个图片反映

3、的都是儒家思想的内容,没有体现出“内法”,排除A项;题干中的三个图片反映的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之下,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这不是“仁政”思想的体现,排除C项;儒学经董仲舒改造之后,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而题干所反映的却是一些社会现象,并非儒学官方化的结果,排除D项。3(2019届山东德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西汉前期,丞相多是功臣或功臣子弟。西汉后期,丞相则以掾史文吏和经学之士为主,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任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人数约占52.38%。这说明()A汉代统治者重文轻武B儒学政治影响日益增强C皇帝打击权贵以强化专制D齐鲁地区成为政治中心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西汉后期“以掾史文

4、吏和经学之士为主”和丞相中以齐、鲁、东海人居多,说明当时儒学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故选B项;材料中并未说明汉代统治者轻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重视儒士,不是打击权贵,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说明当时受儒学影响较大的地区担任丞相者较多,不是说明齐鲁地区是政治中心,当时的政治中心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排除D项。4(2019届江苏盐城模拟)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举贤良”“用天下之贤人”等改革措施。董仲舒的这些主张()A传承了先秦教育与用人体制B适应了郡国并行的政治要求C有利于强化国家“大一统”D使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解析:选C董仲舒文化体制改革的

5、核心,是要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在他看来,文化的“一统”又可以成为政治“一统”的根基,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与材料中“立太学以教于国”相符,故选C项;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传承了先秦教育与用人体制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郡国并行不利于大一统,排除B项;汉武帝时代,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使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排除D项。5(2019届湖南株洲二模)郭沫若说:“自汉武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儒家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他意在强调()A儒学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B儒

6、学日益僵化禁锢人的思想C儒学精神被歪曲退出历史舞台D汉代儒学主要为皇帝一家服务解析:选A由材料“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儒家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可知汉代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进行阐释,因而董仲舒儒学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故选A项;儒学日益僵化是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汉武帝时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排除C项;汉代儒学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因而不只为皇帝一家服务,对整个社会均具有影响力,排除D项。6(2019届山东潍坊一模)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

7、的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C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D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解析:选D材料体现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曹操认为法律和礼共同扮演管理国家的重要角色,故选D项;汉武帝后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排除A项;封建社会的法律为君主服务,强调礼无非是为稳定政局服务,排除B项;魏晋时期三教合流推动儒学出现哲学化倾向,排除C项。7(2020届河南九师联盟高三质量检测,5)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关汉卿的名剧,剧中风尘女子赵盼儿被

8、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这在元代之前的文学作品里是十分少见的。关汉卿对赵盼儿的文学塑造()A折射出其对当时理学说教的不满与抗争B表明当时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C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君主专制体制的批判D反映出商品经济对文学的影响解析:选A元代,理学仍居于统治地位,关汉卿对赵盼儿英雄形象的艺术设计表明他对理学说教的不满与抗争,这种艺术形式适应了市民文化发展的要求,故选A项;赵盼儿的英雄形象并不能代表当时妇女地位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知识分子对君主专制的态度无关,排除C项;商品经济对文学的影响没有在材料中有所体现,排除D项。8(2019届山东临沂二模,26)在古今图书集成所列烈女节妇中,唐代只有51人,宋

9、代有267人,明代达到36 000人,朱熹曾骂唐人为“龟唐”。这说明()A唐代是妇女享有较多自由的时代B隋唐已形成对女性的束缚和偏见C女性地位是国家开放程度的标尺D朱熹理学思想严重损害妇女权益解析:选A题干提及“烈女节妇”中唐朝最少,只有51人,且唐朝被朱熹骂为“龟唐”女性地位高,唐朝灭亡是由于女祸,故选A项;唐朝女性还相对自由,排除B项;宋朝时期国家也相对开放,且宋朝对外开放程度高于唐朝,排除C项;理学是一种学术思想,能否被采纳取决于统治者的统治需要,排除D项。9(2019届广东揭阳模拟)北宋大儒张载说:“朝廷以道学、政术为二事,此正自古可忧者”,他认为“政术”应当吻合或遵从“道学”的普遍原

10、则,这一思想得到当时许多士大夫的认同。这一思想()A目的在于加强君主专制B有利于对皇权的制约C推动法家和儒家思想合流D是理学形成的标志解析:选B题干中“政术应当吻合或遵从道学的普遍原则,这一思想得到当时许多士大夫的认同”,并结合宋明理学的知识三纲五常不仅限制臣民,对君主也有道德要求,故选B项;题干中“政术应当吻合或遵从道学的普遍原则”,显示的是要限制君权,排除A项;宋明理学是儒学融合了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排除C项;题干中并未涉及理学的基本范畴,排除D项。10(2019届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适应性考试,26)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

11、“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据此可知()A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B科技发展推动理学系统化C理学有助于准确解释自然现象D科学研究需借助理学思想解析:选A沈括用“理”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说明北宋科技深受理学思想影响,故选A项;理学系统化是儒学吸收借鉴了佛道,而不是科技发展的推动,并且材料体现的是理学影响科技发展,排除B项;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不利于对自然现象的准确解释,排除C项;只能说理学影响科学研究,而不能说科学研究借助理学,排除D项。11(2019届辽宁凌源抽样)宋代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

12、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这说明宋代理学()A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B否定了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C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D完成了向近代学术体系转型解析:选A依据材料可知,宋代理学家强调的义理与汉代董儒相比,重点在伦理道德,这说明宋明理学从内容上发展了儒学;而宋代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这表明宋明理学从形式上发展了儒学,所以这说明宋代儒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故选A项;材料反映宋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更侧重于伦理道德的哲学表达,而非否定了先秦儒学,排除B项;宋代儒学实现了儒学的理论化、思辨化和哲学化,推动儒学走向成熟,

13、但构建哲学体系也是为了强化伦理道德,维护封建统治,排除C项;宋代儒学推动儒学走向成熟,但并非是向近代学术体系的转型,排除D项。12(2019届内蒙古包头二模)宋明时期的设计文化,由汉唐时代追求的雄浑壮美,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讲究秩序稳定,公正规范,并逐步成为一种时代风尚。这一变化反映出()A理学思想左右社会文化生活B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C门阀士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D传统文化价值观被摒弃解析:选A据材料“由汉唐时代追求的雄浑壮美,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讲究秩序稳定,公正规范,并逐步成为一种时代风尚”,结合所学可知宋明时期由于受到理学规范的影响,人们追求规范、有序的生活风尚

14、,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而非经济的发展,且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化开放,个性张扬,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决定”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理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19届南通模拟)家庭与国家高度同构是中国传统家国共同体的一个根本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浦江郑氏家规(部分)第12条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第86条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第128条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尹超凡郑氏家

15、规的伦理价值探析材料二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材料三州县贤,则民安。贤者视民为子,不忍伤也。约之使人人守法。太守,约州县者也;司道,约府州县者也;抚按无所不约,则天下治矣。臣谨条画州县所当持行者,如课农桑须中心诚恳,欲开民衣食之源,使民兴起。令自抚按而下,以递相约,庶几

16、皇上之仁恩,得实究之民也。高攀龙申严宪约责成州县疏(1)据材料一,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7分)(2)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乡约所体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10分)(3)州县官吏是将家庭与国家连接为一体的枢纽与关键。据材料三,概括明代大儒高攀龙就加强州县官员管理所提出的建议。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传统家国共同体建构的当代价值。(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彼以其奢,我以吾俭”分析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家庭成员的道德

17、素养、家族的凝聚力方面来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中分析可得:宗族互助,和谐乡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奖善劝诫,稳定秩序。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该乡约体现了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主张。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约之使人人守法。太守,约州县者也;司道,约府州县者也;抚按无所不约,则天下治矣。臣谨条画州县所当持行者”中分析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传统家国共同体建构的当代价值是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美德;构

18、建和谐社会,培育家国情怀。答案:(1)要求:孝义传家;清廉立身;节俭生活。影响:弘扬传统美德,家庭成员道德和举止规范;和谐家族关系,家族凝聚力增强。(2)社会价值:宗族互助,和谐乡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奖善劝诫,稳定秩序。思想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3)建议:以法律约束官员,层层监督;明确官员职责,逐级考核。当代价值: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家国情怀。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礼记大学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

19、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于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员的敬称。据汉书后汉书整理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所述历史现象的认识。(要求:准确概括历史现象,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根据题

20、意,准确概括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得出古代官员爱民如子;根据材料“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父母官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员的敬称”得出百姓视官员为父母;其次,根据题意,史论结合,阐述对上述现象的认识。可以从政治(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经济(小农经济),文化(儒家民本思想)三方面加以论述;最后,对这一官民间的关系作简要总结。答案:(示例)现象:古代对官民关系的定位是官员爱民如子,民视官为“父母官”。认识: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影响,出于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和维护统治的需要,官员往往爱民如子;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政治与伦理相结合,民把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员称之为“父母官”,表达了自己对官员的肯定和爱戴。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有利于缓和官民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政府财政收入;但另一方面,这种界定也强化了官民的不平等性,不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