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斐林试剂使用时要先把甲液(0.1 g/mL的NaOH溶液)和乙液(0.01 g/mL的CuSO4溶液)混合均匀B对酵母菌计数时,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进行预实验来确定实验浓度范围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解析:选A。斐林试剂使用的乙液是0.05 g/mL的CuSO4溶液,A错。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稀释的鸡蛋清溶液与蛋白酶混合后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不会发生紫色反应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苏丹染液染成橘
2、黄色的脂肪滴C酒精溶液与重铬酸钾溶液混合后在沸水浴条件下才会出现灰绿色D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实验结果显示色素含量少的是呈橙黄色的胡萝卜素解析:选D。鸡蛋清与蛋白酶混合后,虽然蛋清中的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但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会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苏丹染液将脂肪染成红色而不是橘黄色;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不需沸水浴加热。3(2011年高考江苏卷)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解析
3、:选A。菠菜叶片的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含有多个绿色扁平的叶绿体,不需染色就可直接制成临时装片观察,A项正确;花生的子叶细胞需经苏丹染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才能观察到多个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项错误;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是无色的,需用活细胞染色剂健那绿染液染色后才能观察到被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C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清晰可见的是紫色的大液泡,观察不到细胞核,D项错误。4(2011年高考江苏卷)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 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饲料的配制:在每千
4、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蛋白酶活性(U/mg)脂肪酶活性(U/mg)淀粉酶活性(U/mg)对照组1.090.080.12实验组1.710.100
5、.13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_;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_。(2)步骤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_,其原因是_。(3)步骤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_。解析:(1)因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鱼体的增重量,而成体鱼增重较慢,实验结果不明显。实验前,将鲈鱼放在网箱中驯养是为了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从而减小环境对鲈鱼的影响。(2)植酸酶为蛋白质,高温会使其失去活性,因此烘干处理时需要注意温度不要过高。(3)除植酸酶外,影响鲈鱼增重的外界环境因子还有水体温度、盐度和溶解氧等,根据实验
6、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这些无关变量。(4)因实验组的平均增重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增重,可初步得出添加植酸酶的饲料可促进鱼体生长的结论。(5)因动物蛋白质含量多,肉食性动物的消化酶中的蛋白酶活性应比脂肪酶或淀粉酶活性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鲈鱼的蛋白酶的活性高于其他两种消化酶的活性,因此鲈鱼应为肉食性动物。答案:(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2)温度不能过高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3)水体温度、盐度和溶解氧等(4)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的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5)肉食性,其肠道中的蛋白酶
7、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中出现的颜色叙述正确的是()A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观察到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其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黄绿色、橙黄色、蓝绿色和黄色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C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紫色D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能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解析:选D。A错误:滤纸条上的4条色素带颜色从上到下应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B错误:蔗糖为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C错误:脂肪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2可以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实验材料进行的实验有()A分离各种细胞器BDNA的粗提取C分离并纯化血红蛋白
8、 D进行细胞培养解析:选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失去了分裂能力。3下列实验采取的方法错误的是()A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取样B调查某一草原灰鼠的种群数量,用标志重捕法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用抽样检测法进行取样,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D利用样方法调查某一森林松树的种群密度解析:选A。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取样,计数时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4请挑选出恰当的科学方法与实验目的的正确组合()选项科学方法实验目的A建构物理模型研究DNA分子结构层B光学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
9、C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年龄组成D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解析:选A。建构物理模型,研究DNA分子结构,A正确。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看不到细胞膜的分子组成,认识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是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从而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错误。标志重捕法是调查鼠的种群密度的方法,不能用于调查年龄组成,C错误。D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五种,没有S元素,D错误。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红细胞置于清水中胀破就可以得到纯净的细胞膜B健那绿
10、染液可以将活细胞中的叶绿体染成绿色C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作的临时装片可直接用于观察线粒体D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细胞模型时,科学性、准确性应该是第一位的解析:选D。将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置于清水中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而其他动物(如青蛙)的红细胞除了细胞膜外,还有其他膜结构;健那绿染液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时,需要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才能观察;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时,科学性、准确性是第一要求,其次是美观。6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技术(或仪器)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多选)()APCR技术扩增蛋白质B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C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基粒
11、D花粉离体培养培育单倍体植物解析:选BD。PCR技术应用于DNA的扩增,A选项错误;叶绿体的基粒属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只有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C选项错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通过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后实现的,属于杂交瘤技术,B选项正确;培育单倍体植物常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技术,D选项正确。7为探究生长素对植物顶端优势的调节作用,有人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实验材料编号处理方法实验结果长势相同的完整大豆幼苗a组不做任何处理侧芽不生长b组去掉顶芽侧芽生长c组去掉顶芽,在顶端切口放上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侧芽不生长d组去掉顶芽,在顶端切口放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侧芽生长能说明顶芽产生
12、的生长素运到侧芽,抑制侧芽生长,使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的实验是()Aa、b、c、d Ba、bCc、d Da、d解析:选A。a、b对照说明顶芽会抑制侧芽生长,但顶芽通过什么抑制不清楚。c、d对照说明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a、b、c、d综合起来说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8实验室的一位生物学家,根据实验结果报告了一个新发现。如果这一实验结果是有确定根据的,那么其他实验室的生物学家应该能够()A用不同变量重复这一实验并得出相同的结论B做相同的实验并得出不同的结果C重复相同的实验并得出相同的结果D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做相同的实验并得出相同的结果解析:选C。科学实验是遵循平行重复性原则的,若结果
13、真实,则该实验应经得起他人重复。9下列实验没有设置对照实验的是()A温特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B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都来自水C萨顿基于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D艾弗里实验证明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选C。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该过程中没有设置对照实验。10狗的长毛和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但不知道长毛和短毛的显隐性关系。下列哪组实验能证明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A利用正交和反交实验B用隐性的雌性个体和显性的雄性个体交配C测交D进行基因
14、检测解析:选A。A项中,利用正交和反交两组实验,如果两组实验结果一致,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如果两组实验结果不一致,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由于不知道显隐性,B项和C项错误。D项中,基因检测能检测出具体的基因,但不能确定显隐性。11(2011年扬州模拟)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入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以上4个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B沉淀、上清
15、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D沉淀、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解析:选D。细菌密度较大,离心后存在于沉淀中。标记细菌,沉淀有放射性。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噬菌体DNA中含32P,进入细菌内部,所以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沉淀有放射性。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都含N,用15N标记的噬菌体,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都被标记,侵染细菌后,上清液中有15N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沉淀大肠杆菌内有15N标记的噬菌体DNA。12下列是有关生物实验的四幅图。其中说法错误的是(多选)()A图由甲转换乙时,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B图两个胚芽鞘在单侧光
16、照射下将弯向同一方向C图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是细胞液浓度要大于外界溶液浓度D图是在缺镁培养液中,长期培养的番茄叶片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解析:选AC。图中甲表示低倍物镜,乙表示高倍物镜,故由甲转换乙时,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图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是细胞液浓度要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在缺镁培养液中,长期培养的番茄叶片叶绿体色素中缺少叶绿素a和叶绿素b,层析的结果为只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图有尖端的胚芽鞘在单侧光的影响下生长素在左侧分布较多,无尖端的胚芽鞘因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了左侧而导致左侧生长素分布较多,故两个胚芽鞘弯向同一方向。13模型构建、类比推理、假说演绎等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
17、利用构建模型法,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利用类比推理法,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沃森和克里克所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_模型。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t的模型假设是:_。(2)利用类比推理法,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提出该假说的理由是_。请你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出基因与DNA分子的关系是_。(3)孟德尔以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设计了纯合亲本的杂交、F1自交和测交等一系列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分析现象做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提出的解释
18、自由组合现象的“假说”是:_。孟德尔的“演绎”过程是:_。孟德尔做的测交实验的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答案:(1)物理在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2)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是DNA片段(3)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则测交后代会出现四种性状,比例接近111114(2011年高考福建卷)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实验观察对象染色剂实验结果花生子叶
19、细胞的脂肪颗粒苏丹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吡罗红甲基绿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健那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龙胆紫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实验序号)。(2)实验和实验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用盐酸可改变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阶段反应,该
20、反应变化是_。解析:(1)中染色的结果是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故应是绿色的面积比红色的面积小;中间期细胞也能着色,是整个细胞核(其中含染色质)被染成深色。(2)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为8%,温度为30 ,处理的时间是5 min,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5%,温度为室温,处理时间为35 min。(3)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其变化为第一、二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答案:(1)(2)细胞膜时间(3)三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1、15新疆是我国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采收前, 若先去除叶片的干扰,将会大幅提高机械采收棉桃(果实)的效率。请帮助科技工作者完成对如何人工去除叶片进行的探究并回答问题。(1)假设:_。(2)探究:实验材料:棉花幼苗、空白琼脂块、含脱落酸的琼脂块,蒸馏水等。实验步骤如图所示:用图示法,配合文字说明,在图丙中补全实验设计。预期:若_,则说明假设成立。若上述实验中叶柄并未脱落,可能的原因是_产生的_对脱落酸有抑制作用;改进的措施是_。解析:本题考查了探究性实验的相关设计,要求考生能提出合理的假设,然后选用恰当的方法验证提出的假设,并根据提出的假设做出合理的预测。因为实验材料中提供了含脱落酸的琼脂块,所以实验假设应为:脱落酸能促进叶柄脱落。根据实验步骤图示可以补全实验设计,并配合文字说明“在叶柄切面A、B上分别放置空白琼脂块、含脱落酸的琼脂块,观察叶柄的脱落情况”,若结果是叶柄A不脱落,叶柄B脱落,则说明假设成立。第小题是要分析叶柄为什么未脱落,其主要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干扰。答案:(1)脱落酸能促进叶柄脱落(2)在叶柄切面A、B上分别放置空白琼脂块、含脱落酸的琼脂块,观察叶柄的脱落情况(图略)叶柄A不脱落,叶柄B脱落顶芽生长素切去顶芽.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