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2第七单元第3讲A组基础巩固练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可遗传的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答案】C【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又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正确。2(2021年广东佛山模拟)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缩成一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
2、体时被吃掉。这个例子说明了()A适应的普遍性B适应的相对性C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生物的变异性【答案】B【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蜷缩成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体现了适应的普遍性;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是指生物只是在一定时间,对一定环境的适应,“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便被吃掉”,这个例子体现了刺猬的适应的相对性。本题中强调的是刺猬被狐狸吃掉,说明的是适应的相对性。3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随机交配使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C抗生素可以诱发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
3、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答案】B【解析】随机交配不会改变种群基因库,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会改变种群基因库,A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B正确;细菌本来就存在抗性突变,抗生素对其进行了选择,C错误;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长期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B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为基因重组提供了可能,直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不能进行【答案】D【解析】盲鱼的眼睛
4、有退化的,也有没有退化的,长期黑暗的条件对盲鱼的眼睛起了选择作用,A错误;两个种群生活在不同的区域,存在地理隔离,因此,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般不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B错误;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为基因重组提供可能,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不会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C错误;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隔离使基因不能自由交流,D正确。5下列实例中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的是()A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蛾被保留,浅色桦尺蛾被淘汰B杂合高茎豌豆连续自交多代,导致后代纯合子比例升高C将人工繁殖的麋鹿放归野生种群,增加其遗传多样性D利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并筛
5、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答案】B【解析】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比例升高,杂合子比例降低,因该过程不存在选择作用,基因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B符合题意;自然选择会使控制桦尺蛾黑色性状的基因频率升高,浅色性状的基因频率降低,A不符合题意;将人工繁殖的麋鹿放归野生种群,因为环境条件发生改变,野生环境对麋鹿进行选择,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不符合题意;通过紫外线照射青霉菌获得高产菌株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D不符合题意。6(2021年浙江绍兴适应性考试)细胞色素c是细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种蛋白质,
6、约有104个氨基酸。据测算,它的氨基酸序列每2 000万年才发生1%的改变。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生物名称黑猩猩猕猴狗鸡金枪鱼小麦酵母菌氨基酸差异/个011113213544A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是造成不同物种生殖隔离的原因B表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远的动物是金枪鱼C各种生物都具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人与猕猴的DNA序列相似程度比较高,而与酵母菌的DNA序列相差比较大【答案】A【解析】细胞色素c的DNA序列不同,种群基因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是不同物种生殖隔离的原因,A错误;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与人亲缘关
7、系最远的动物是金枪鱼,酵母菌属于真菌,B正确;各种生物的细胞内均有细胞色素c,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界的统一性,C正确;人和猕猴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小,与酵母菌的差异大,因此人与猕猴DNA序列相似程度比较高,与酵母菌的DNA序列相差比较大,D正确。7(2021年广东学考)达尔文发现兰花(虫媒传粉)都具有唇瓣结构,但不同种的兰花其唇瓣形态差异极大。如图表示3种兰花的唇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唇瓣形态的差异是定向变异的结果B唇瓣形态的演化与其他物种无关C具有不同唇瓣的兰花可能有共同祖先D兰花唇瓣的形态在未来不会继续变化【答案】C【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唇瓣形态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
8、;兰花是虫媒传粉的植物,唇瓣形态的演化与昆虫有关,兰花与昆虫之间是协同进化的,B错误;具有不同唇瓣的兰花可能有共同祖先,C正确;兰花唇瓣的形态在未来会继续变化,D错误。8如图为太平洋岛屿鸟类的分布情况,甲岛分布着S、L两种鸟,乙岛的鸟类是S鸟的迁移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显示S鸟与L鸟有明显差异,而S鸟种群内部也存在个体差异,这分别显示了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B乙岛的鸟类与S鸟可能具有生殖隔离C甲、乙岛的自然条件决定了鸟类的进化方向D甲岛所有的鸟类不可称为一个种群,但可称作一个物种【答案】D【解析】图中S鸟内部差异为遗传多样性,S鸟与L鸟差异显示物种多样性,A正确;乙岛的鸟类是S鸟
9、的迁移后代,由于两个岛的环境不同,乙岛的鸟类可能与甲岛的S鸟产生生殖隔离,B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甲岛分布着S、L两种鸟应属不同物种,故不可称作一个物种,更不可称作一个种群,D错误。B组能力提升练9某山地的蜗牛被突然隆起的山丘分隔成两个种群,若干年后,两个种群发生了明显的进化,而后山丘障碍消失,进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b1和c1间出现了地理隔离,二者之间也一定出现了生殖隔离Bc1到c2的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Cd1和d2形态差别较大,所以二者之间一定出现了生殖隔离D生物圈中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历这种长期的地理隔离【答案】B【解析】山丘的形成将蜗
10、牛分成了两个种群,b1和c1之间出现了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A错误;c1到c2的过程中种群发生了进化,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正确;生殖隔离出现的标准是两种生物之间无法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而形态差别大的生物之间不一定出现了生殖隔离,C错误;不经过地理隔离也可以形成新物种,如四倍体西瓜,D错误。10下图为非洲某地区野兔被注射药物后一年和六年的种群数量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注射药物前,野兔种群中无耐药性个体数少于有耐药性个体数B被注射药物的野兔,六年后存活个体数增多的原因是药物导致部分野兔发生基因突变C药物的注射不会改变该地区野兔的基因库D不断给野兔注射药物
11、,可以使野兔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答案】D【解析】注射药物后一年,大量个体死亡,说明野兔种群中无耐药性个体数多于有耐药性个体数,A错误;野兔种群中本来就存在着耐药性的差异,药物的作用只是选择出耐药性个体,所以六年后存活个体数增多是由于药物的选择作用,B错误;给野兔注射药物属于人工选择,会使野兔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加,故野兔的基因库也会发生变化,C错误,D正确。11(2021年湖北武汉月考)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
12、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B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C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B和Bb的频率均逐渐增加D白色羊至少要淘汰2代,才能使b基因频率下降到25%【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淘汰前种群中Bb、BB、bb的比例为1/2、1/4、1/4,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大于白色个体数量;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不变;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B的频率增加,Bb的频率减小;白色羊淘汰1代后,通过计算可得B2/3,b1/3,淘汰2代后,可求得b1/4。12科研人员调查某地不同植物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昆虫口器
13、的不同长度是吸食不同深度花冠筒花蜜造成的B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C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D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答案】A【解析】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昆虫与具花冠筒的植物协同进化的结果,A错误;通过图示可知,不同口器长度的昆虫可取食对应花冠筒长度的植物花蜜,因此,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B正确;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正确;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13回答下列问题:(1)在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其
14、基本观点为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及_ ,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2)如图是对一块棉铃虫灾区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处理的实验结果曲线:从实验结果看害虫种群抗药性的形成是_的结果。在这里杀虫剂是外在的环境因素,起选择作用,内在因素是棉铃虫本身就存在的_变异类型。此实验说明:棉铃虫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其原因是_。棉铃虫抗药性增强是通过棉铃虫与杀虫剂之间的_来实现的。【答案】(1)种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2)自然选择抗药性遗传是稳定的,环境是可变的生存斗争14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
15、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包括A、B、C、D湖泊)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中生活的鳉鱼(分别称为a、b、c、d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如图为内华达州一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1)现在D湖中的_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则a、b鳉鱼之间存在_,它们属于两个_;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
16、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3)在大约5 000年前,A湖的浅水滩生活着甲水草(二倍体),如今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些植株较硕大的乙水草,经基因组分析,发现甲、乙两水草中的基因种类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分析,发现甲水草含有18对同源染色体,乙水草的染色体组数是甲水草的2倍。则乙水草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_。(4)如果c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控制黑色体色的基因A的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
17、_(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_(填“有”或“没有”)进化成一个新物种。【答案】(1)所有锵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2)生殖隔离物种遗传多样性(3)低温导致甲水草幼苗或种子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染色体组成倍增加形成四倍体乙水草(4)52.4%没有【解析】(1)略。(2)虽然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所以A、B两湖的鳉鱼产生了生殖隔离,它们属于两个物种。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说明C、D两湖的鳉鱼还是同一个物种,没有产生生殖隔离。它们的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遗传多样性。(3)
18、根据甲、乙两水草的基因种类完全相同,乙水草的染色体组数是甲水草(二倍体)的二倍,且乙水草的植株较硕大,说明乙水草是由甲水草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四倍体,故乙水草形成的原因最可能是低温导致甲水草幼苗或种子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染色体组成倍增加形成四倍体乙水草。(4)根据A的基因频率为50%,可知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5%,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基因型为 aa的个体占25%,假设开始时鳉鱼的种群数量为200只(AA为50只、 Aa为100只、aa为50只),环境变化后,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AA的数量为55只。Aa的数量为110只,aa的数量为45只,所以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110552)(5521102452)100%52.4%。基因频率改变,只能说明生物进化了,由于各个基因型的个体仍然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所以该种群没有进化成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