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城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838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城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城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城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城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城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城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城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城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城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城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城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城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城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城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城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城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城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可见,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A. 推动社会结构转型B. 以维持秩序为目的C. 强化了周王的权威D. 本质上是爵位之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霸”字的含义可知,春秋争霸是争夺首领地位,必然冲击当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会促进制度变革,社会转型,故项正确,B项错误;诸侯战争争夺的是土地、财产和人口而不是爵位,也与血缘为特征的宗法无关,故项和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对材料

2、的基本阅读和理解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内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内为分封制。要注意区别分封制、封建制、宗法制的概念和含义,避免混淆错误。2.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体现在()A. 使中央与地方官员相互制约B. 地方权力逐渐被削弱C. 有利于皇帝集权和政令的贯彻执行D. 中央各部门职责分明,效率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有利于皇帝集权和政令的贯彻执行,

3、C正确;三省六部制是中枢权力机构,主要是体现的皇权与相权的关系,A和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并不能代表中央各部门,故D项错误。3.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隋唐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秦汉时期是中国版图确立的时期,也是民族的传承时期,同时秦汉时期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汉朝的新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所以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4.我

4、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 专制皇权B. 中央集权C. 监察权力D. 对农民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制度军事为了加强皇权,反映的趋势是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答案为A。本题反映皇权强化,没有涉及地方问题,故不是加强中央集权,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监察机构,自然不是监察权力的强化,C错误。材料不是针对农民,D错误。5.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 思想观念不同B. 经济形式不同C. 地域位置差别

5、D. 人口数量不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海洋文明从事工商业,形成自由平等开放的理念;大河文明从事农耕经济,自给自足, 造成封闭。这种差异最终形成了民主与专制的不同政体形式。故选B。其它各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考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中国古代文明两者区别6.克利斯提尼时期,五百人会议的职责是向选民大会提供法案,后者每年约集结四十次以履行其职责。被提议的法案可能被通过、驳冋或者发回“会议”进行修订。这表明、A. 五百人会议的职责尚不明确B. 政治决策先有民主再有集中C. 选民大会实为国家权力机关D. 希腊奴隶制度逐步确立起来【答案】C【解

6、析】从“后者每年约集结四十次以履行其职责。被提议的法案可能被通过、驳冋或者发回“会议”进行修订”可以看出,选民大会具有立法权,权利至高无上,这表明选民大会为国家权力机关,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从“五百人会议的职责是向选民大会提供法案”可以得出;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奴隶制度问题。7. 下面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案情: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父子告上法庭。判决: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乙之子无罪开释。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A. 重视维护平民的利益B. 司法审判程序严格完备C. 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

7、犯D. 理性、公平、重视证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以及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等信息可以得出判决重视人的基本权利,重视证据,而且判决还依据理性的原则而不是习俗更加符合法治精神,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特点【名师点睛】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所以,自然法效力高于实在法。实在法必须反映和体现自然法的要求。因为“恶法非法”,所以法律必须体现正义和公正。据此,西塞罗还提出了“人人平等”的主张,这种主张也影响了

8、日后罗马法的面貌。8.“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里的“办法”是指A. 恢复“王在议会”B. 确立议会主权C. 建立责任内阁制D. 发动宫廷政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光荣革命”以后,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9.“美国政治意在使候选人代表主流思想,远离边缘化集团利益。赢家通吃的方法就是迫使候选人转向主流路线,以便获得最多的政治支持。”这种现象根源于()

9、A. 两党政策大同小异B. 两党轮流执政的安排C. 总统制共和制政体的特点D. 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体现出总统共和制的特点,故“迫使候选人转向主流路线”体现出美国的共和制特点,C正确;材料论述的不是两党制的问题,A和B项错误;联邦制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制度,材料没有体现,错误。1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是修改自1866年编纂的德意志邦联宪法,并由多个单独的文件汇总而成,被德国历史学家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俾斯麦帝国宪法”这一名称实质上反映出A. 宪法中规定的首相的权力极大B. 宪法对欧洲等国的影响深远C 俾斯麦

10、对立宪起到关键性作用D. 宪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仅对北德意志联邦宪法稍作修改即付诸实施,是一部反映容克贵族与资产阶级共同意志,混杂着“封建因素”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所以“俾斯麦帝国宪法”这一名称实质上只能反映出宪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D选项。A选项曲解了材料的含义;B选项材料未能反映出其影响;C选项与宪法的实质无关。11.“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文中所说的如中国等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十分相似”的“前

11、提”是指()A. 近代工业起步B.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D. 受到外来文明的冲击、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和所学可知,中日进行现代化的时间类似,背景也相同,都是受到外来文明的冲击、影响然后进行现代化,正确;近代工业的起步不是前提,错误;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不符合中日启动近代化的前提,错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之后,错误。12. 古代中国历史撰写传统,有以“狩猎”来指代君王出逃。据此推断,与近代著作庚子西狩丛谈记载的内容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

12、华战争D. 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狩猎”“庚子西狩丛谈”可以看出,庚子年是公元1900年,根据所学知识,1900年爆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帝出逃。所以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庚子诗鉴记载,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詈西人,暴其惨酷”。以上材料反映出()A. 洋教势力对中国民众的毒害B. 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C. 义和团拳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D. 义和团运动中的盲目排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意

13、思是说中国人当时以古老传统的封闭的观念去猜想他们痛恨的外国传教士,体现出了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正确;材料中是论述洋教势力对中国民众影响之后的民众心理的理解,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义和团拳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错误;材料说明义和团民众对于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不是盲目排外,错误。14.某学者指出:“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这一材料()A. 说明了革命势力的强大B. 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C. 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D. 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答案】B【解析】【详解】由“满清

14、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指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不是因为革命军的作用,是清政府腐朽导致,故B正确;材料并不是完全肯定革命势力的强大,错误;“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肯定了武昌起义的首义作用,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问题,排除。15. 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 )A. 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B. 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C. 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D. 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答案】B【解析】试题

15、分析:分析题干,毛泽东实际在强调五四运动为大革命准备了各种条件,而第一次大革命指的是1924年-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其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析各个选项,A和C叙述不全面且不符合题意,D项强调的是“社会主义运动”,与题干的第一次大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无关,所以答案为B。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准材料给出的关键信息,联系所学,正确定位。16. “她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从此,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里的“新”的含义( )A.

16、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已经具备B. 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C. 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D. 开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她指的是共产党宣言,它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所以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因此B符合题意。而A显然不对,巴黎公社运动的失败足以说明。C只是它的结果和实践。D是苏联的建立。综上,本题选B。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影响17.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写道:“革命把俄国从底层翻腾出来。现在是底层人跃升到上层来了。”这主要表明俄

17、国十月革命A. 推翻了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B. 走的是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C. 使工农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D.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革命把俄国从底层跃升到上层来了”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十月革命使工农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故答案为C项。A项,结合所学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罗夫王朝,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革命道路问题,排除;D项,材料没有反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信息,排除。18.1937年初,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国民党陆军上将蒋百里发表国防论指出:“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农业是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这说明()A. 中国抗战是持久战B. 必须坚持

18、全面抗战路线C. 必须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D. 中国具备抵御侵略的有利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1937年初,日本加紧侵华,强调“没有要害可抓”,意思说明中国属于农业国,分散性强,具备抵御侵略的有利条件,项正确;材料中不是说明持久战的问题,错误;材料也没有提出要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以及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信息,和项错误。19.邮票是“国家的名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分别于2015年和1939年发行了纪念邮票,前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后者是右图的邮票。中华民国邮政发行此邮票的主要意图是()A. 纪念美国成立一百五十年B. 希望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C. 鼓动

19、美国开辟太平洋战场D. 争取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战【答案】D【解析】【详解】据图片美中两国国旗一起出现中华民国版图和“美国开国百一五十年纪念”等信息可知其主要意图为争取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战,故D正确;该邮票发行者为中华民国,纪念美国成立一百五十年不是发行的主要意图,故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希望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故B错误;太平洋战场的形成在20世纪40年代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错误。【点睛】解答图片题关键是从图片和文字信息进行综合解读。材料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以及“美国开国百一五十年纪念”“中华民国版图”等可以锁定答案。20.天津的解放桥最初建于1902年,原名“

20、万国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万国桥”改为“中正桥”。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并沿用至今。透过解放桥名称的变更历程,我们可以了解近代天津A. 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B. 经济的近代化C. 半殖民地化加深D. 文化的平民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天津的解放桥由万国桥在抗战胜利后改名为中正桥”反映了近代天津反侵略的历史,“天津解放后由中正桥更名为解放桥”等信息反映了近代天津求民主的历史,故A项正确;桥的名称中没有体现经济近代化的含义,故B项错误;1949年改名为“解放桥”,标志着半殖民地地位的结束,故C项错误;天津解放桥名称的变化,折射了近代天津的社会变迁,没

21、有体现文化的平民化,故D项错误。21. 阅读下图所示中国外交活动。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A. 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B. 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C. 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 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中国既参加联合国的活动,也发展同第三世界和俄国的关系,由此来看,B和D的表述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解读,结合所学知识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主要指的是新时期发展和中国邻国的友好关系,如上海合作组织。,故C项对材料的解读也是不准确的。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上海合作组织22.1965

22、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这一举措对形成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意义在于A. 实现了自治区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B. 开创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C. 促进了自治区社会经济的发展D. 实现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要侧重的是“民主”意义。B项错在“先例”;C项是经济意义;D项是政治意义。A项从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看体现的是民主意义。23.有人认为,目前的欧洲有两种东扩,一种是制度性的,一种是战略性的。这两种东扩是指下列哪两者的东扩()A. 北约与华约B. 北约与欧盟C. 欧盟与北约D. 恐怖与流感【答案】C【解析】【详解】欧盟东扩既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必然

23、性步骤,也是中东欧国家冷战后“回归欧洲”的简捷途径,通过这种途径实现中东欧国家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与欧盟现有成员国的均质化发展,属于制度性的东扩;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美国乘机提出北约东扩主张,意在将西方在欧洲的势力范围东移,以填补苏联解体后中东欧地区出现的“真空”,确立北约在未来欧洲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地位,是为战略性的东扩。C正确;北约不属于制度上的扩张,A和B项错误;恐怖与流感不符合材料中扩张的内涵,D错误。24.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

24、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A. 建立北约B. 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C. 组建欧洲联盟D. 成立欧共体【答案】B【解析】题干叙述了欧洲联合的史实,对比B、C、D三项,B项最早。A项是美国主导下的军事组织。25.“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的目的在于A. 强调亚非国家具有共同利益B. 突出了新中国的领导地位C. 体现了摆脱美苏两极格局的要求D.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即是指周恩来代表

25、中国政府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目的是强调亚非国家具有共同的利益,故A正确;“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表明目的并非突出新中国的领导地位,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摆脱美苏两极格局”,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1955年亚非会议,此时世界处于两极格局,六七十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D错误。二、非选择题(第26题2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制以“礼法合一”为主要特征。礼教所倡导的价值观在法的规范中得到体现,那么“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但是由于法律的不可全述和社会为的复杂,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

26、礼教的行为,可以归结为“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故(皇帝的故旧)、贤(依封建标准德高望重的人)、能(统治才能出众的人)、功(对封建国家有大功勋者)、贵(上层贵族官僚)、勤(为国家服务勤劳有重大贡献的人)、宾(前朝的贵族及其后代)。这八种人犯罪,不按法定的程序和刑罚审判,司法机关不得自行处理,要采取“请议”的特殊诉讼程序,即先交大臣会“议”,议其罪行,然后再奏请皇帝进行最终的裁决。这八种人经“请议”特别程序后,往往享有减免刑罚的优待。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并比较重视勘验现场,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

27、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种对口供的重视就必然导致了刑讯逼供。在中央,秦汉的廷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商周时地方司法权由诸侯掌握,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 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材料二: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借口中国的司法制度过于野蛮残酷,不能适用于西方人,因此强迫清政府承认外国的领事裁判权。1906年秋清廷设立专门司职审判的大理院,从机构设立上启动了行政、司法分立的进程,如果说这一改革还只是对传统体制稍加变动的话,那么在地方各级,从袁世凯在天津府地方试办新式审判厅开始,到京师地方、

28、东三省及江苏等地试办各级审判厅,以及后来各省城、商埠各级审判厅等各级新式审判机构的设立,无疑是对传统体制的重大突破。从其人员任用上看,传统体制中,各级行政官即是审判官,审判所需的法学专门知识主要是靠其司法审判的辅佐人员,而新式审判机构的审判官员,既需要较长时期的专业学习,考试选拔合格,并经过一定时期的试用后,才能正式成为其一员。袁世凯在天津试办新式审判厅时,“经试办数月,积牍一空,民间称便”,甚至开厅以后,洋商因为该厅审判公正,“亦有不先赴该国领事投禀而径赴该厅起诉者”。清末政府通过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以及其后几部法律,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规定了辩护和律师制度。被告人有权对自己所受到的控诉进行

29、辩护,并随时可以自己选任或由法定代理人为其选任辩护人。 春杨论清末中国司法体制的转型及其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司法审判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启示。【答案】(1)礼教是指导审判的主要原则;官员、贵族享受司法特权;皇帝掌握最终司法审判权;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依据,刑讯逼供;司法从属于行政,不具有独立性。(2)主要变化:西方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行政、司法分立,确立司法审判的独立地位;选拔任用专业的审判官员;审判效率提高,冤案减少;确立辩护和律师制度,给予法律当事人辩护的权利。启示:

30、国家独立是司法独立的前提和基础;司法独立原则的确立,有助于司法公正,从而有利于推动中国法制的近代化进程;审判官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审判质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故司法审判时应保护当事人的基本权利。【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礼教所倡导的价值观在法的规范中得到体现”可知礼教是指导审判的主要原则;依据材料一“这八种人犯罪,不按法定的程序和刑罚审判,司法机关不得自行处理”可知官员、贵族享受司法特权;依据材料一“议其罪行,然后再奏请皇帝进行最终的裁决”可知皇帝掌握最终司法审判权;依据材料一“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种对口供的重视就必然导致了刑讯逼供”可知以口供

31、作为定案的主要依据,刑讯逼供;依据材料一“秦汉的廷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可知司法从属于行政,不具有独立性。(2)主要变化:依据材料二“因此强迫清政府承认外国的领事裁判权”可知西方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依据材料二“从机构设立上启动了行政、司法分立的进程”可知行政、司法分立,确立司法审判的独立地位;依据材料二“考试选拔合格,并经过一定时期的试用后,才能正式成为其一员”可知选拔任用专业的审判官员;依据材料二“甚至开厅以后,洋商因为该厅审判公正”可知审判效率提高,冤案减少;依据材料二“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规定了辩护和律师制度,被告人有权对自己

32、所受到的控诉进行辩护,并随时可以自己选任或由法定代理人为其选任辩护人”可知确立辩护和律师制度,给予法律当事人辩护的权利。启示:依据材料一和二从古代司法到近代司法可知国家独立是司法独立的前提和基础、司法独立原则的确立,有助于司法公正、审判官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审判质量以及司法审判时应保护当事人的基本权利等。【点睛】对于归纳材料要点类的主观题,最基本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两个字:“全”和“变”。“全”就是指要点全,即把材料中所有的有效信息都提炼出来,不遗漏任何一个要点。“变”即变通,也可以说是归纳概括,要求将材料中的原文换一种更为专业的表述方式。在变通时既要简明扼要,又不能曲解原意,尽量做到专业而

33、准确。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众、参两院发表咨文,他把世界政治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不指名地将苏联称为“极权政体”,并以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名,宣布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力量。这便是人们所熟知的“杜鲁门主义”的问世。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二我们正在经历着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移。第一次转移是15世纪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由此推动了科学和技术、商业和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革命。第二次转移是发生在19世纪末的美国崛起,其迅速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第三次就

34、是正在发生着的世界的崛起,即“后美国时代”。在产业、金融、社会、文化等其他方面,世界力量的分配正在发生着转移,正在偏离美国的统治地位。这不是一个美国衰落的世界,而是一个其他国家崛起的世界,一个由许多地方和许多人定义的世界。美国著名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的理解。(2)材料二中说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答案】(1)第一,这表明美国战后对外政策实现了从孤立主义向全球扩张主义的转变;第二,这成为美国对苏联进行“冷战”的重要标志,并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第三,这表明美国越来越以两极思

35、维来看待整个世界。(2)同意。理由: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个力量中心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美国当前出现许多问题,如经济衰退、恐怖主义威胁等。不同意。理由:两极格局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实力依然强大。【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他把世界政治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可知美国对外政策实现了从孤立主义向全球扩张主义的转变;依据材料一“宣布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力量”并结合所学从美国对苏联进行“冷战”的重要标志,并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分析;结合所学从两极格局的思维说明美国对外战略转变。(2

36、)本问具有开放性,依据材料二“第三次就是正在发生着的世界的崛起,即“后美国时代”可以回答同意,然后结合材料二和所学从“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等相关史实来说明;也可以回答不同意,结合所学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实力依然强大”等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中国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共产

37、党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1942年,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答订反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组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2012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普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讲话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战胜国作出的裁决”,重申“侵略定又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任选其中两个角度,说明2015年中国政府高调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答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示例:角度:日本侵略。从卢沟桥事变开始,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等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说明此活动的意义可以让国人牢记国耻

38、,振兴中华,启迪世人尊重人权,尊重人的生命,实现和平发展是全人类的价值追求;角度二:民族团结。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说明举办此活动的意义可以启迪国人认识中华民族团结是民族独立和国家振兴的根本保证;角度三:国际合作。美、英、中等国家签订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说明此活动的意义在于体现加强国家对话、协商、合作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的基本途径;角度四:否定历史。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歪曲历史事实、妄称“侵略定义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说明此活动的意义在于告诫世人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对世界和平的威胁,避免悲剧重演。【解析】

39、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轿事变。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中田共产党在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1942年,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签订反对德、意、日侵略的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2012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讲话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战胜国做出的裁决”,重申“侵略定义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卢沟桥事变开始,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等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2015年中国政府将高调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可以让国人牢记国耻,振兴中华,启迪世人尊重人权、尊重人的生命,实现和平发展是全人类的价值追求。本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论证说明,角度明确,史论结合即可。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