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792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9页
第59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0页
第60页 / 共61页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讲义:第3板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1页
第61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高考语文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从选文上来说,2012年、2013年考的是散文,2014年到2017年考的是小说,2018年考的是散文,2019年考的是小说。因此,在复习时,小说和散文应并重。从题型上看,近几年一直是简答题,只是数量上有了变化,2016年及以前一直是5个题,2017年开始减为4道题。但分值还是20分。专题一小说阅读抓文体特征知命题点依文体特征读懂文章小说阅读,设题的考查点涉及“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情节特点”“语言手法”等,对“人物形象”考查较多。一、高考命题的四大着眼点 因为高考这样考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

2、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就是小说的主题。小说的文体特征由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种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人物包含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也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写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上面文字包含这样几个关键点:人物性格与形象特点,主要人物与

3、次要人物,塑造方法正面和侧面。高考对小说语言的命题,一般是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理解或者对整体语言风格的把握,可以归到“人物”这一命题点。因此,以上几个关键点就是高考命题者在“人物”方面关注的命题点。情节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在情节安排的过程中,需要处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运用到一些技巧。情节安排的常见技巧有:一、情节叙述技巧1叙述人称内涵叙述人称指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

4、。根据作者与所叙述对象的关系,小说中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作用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叙述,即叙述者以当事人口吻来进行叙述。叙述者叙述的事件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一人称叙述的优点是,便于串起故事(情节角度),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人物角度),有如袒露胸怀,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读者角度)第三人称第三人称叙述,即叙述者站在第三者的旁观角度,把“他”或“他们”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人称叙述的优点是所叙述的人物(人物角度)和事件(情节角度)可以不受特定的时空的限制,叙述者(人称本身角度)如冷眼旁观,反映的生活面极为宽广(主旨角度)交叉使用因为这

5、两种叙述方法各有长短,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文章常常交叉采用两种不同的叙述人称。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要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2.叙述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方法内涵作用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可以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叙写

6、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在叙述到一定的阶段时,对前面的事情做些补充、解释的叙述,一般不发展原来的情节只对前面的某些情节起补充、解释的作用平叙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有两种方式:“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代清楚;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对甲和乙的命运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但要注意交代事件起讫的时间。如水浒传中就是如此二、情节结构技巧线索小说线索可以是人、事、情、景,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

7、。要求分析的“小说线索”,一般都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明线是指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集中、突出。暗线是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要注意的是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铺垫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表现手法。通俗地说,先描述的内容就是为主要内容作准备、打基础、作陪衬和烘托,为主要情节酝酿气势。判断一篇文章是否运用了铺垫手法,首先要弄清文章的主旨,再根据主旨判断文中哪些是主要材料,哪些是次要材料,用在前面的次要材料往

8、往是铺垫,比如那些交代缘由、描写环境、陪衬烘托、铺陈渲染的文字伏笔指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而高考所选的大都是篇幅不长的小小说,此种技巧值得重视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

9、,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上面包含这样几个关键点:情节的概括、情节运用的手法、情节的作用,这几个关键点就是命题者在“情节”方面关注的命题点。环境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所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即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社会环境由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组成,包括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状况、风俗礼仪等。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

10、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可以将人的特殊境遇、独特经历细细写来,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可以使读者关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陶醉于小说情景中而不自知。当然,自然环境的描写还要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能够真实详尽地、与人物心情相符地逐一展现。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要运用一定的手法去描写,让其特点与人物形象及小说主旨相适应,因此,这就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点: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的特点、环境的作用。这几个关键点就是命题者在“环境”方面关注的

11、命题点。主题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来了解小说的主题。这包含了解小说主题是什么和怎样去解读小说的主题,也就是高考常常以开放题的形式命制的最后一个题目:探究小说的思想意蕴或情感意蕴。二、小说读文的四步骤 所以这样读 高考小说命题是扣住这四个着眼点命题的,我们读懂一篇小说也需要扣住这四个着眼点。把握情节方法:切分层次,理清情节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构思是否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先

12、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行文的情节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在小说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的有着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把高潮安排在结尾。总之,这四个部分并不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论故事情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理清小说情节的主要途径:概括每一段段意,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合并为一个层次,然后切分全文层次,回扣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而理清小说的情节脉络。理解人物方法:关注描写,认识人物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不管是白描还

13、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逼真、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注重小说描写的类型,如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这些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认识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还需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考虑人物特点,所以在阅读时也需要关注作品中的这些语句。认识了人物,就能根据人物性格特点或人物成长史思考其背后隐含的人生或社会问题。联系环境方法:寻找环境,思考作用(意义)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形象的原因。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努力发掘它深

14、刻的思想意义。思考主旨方法:综合考虑,人生或社会“文章合为时而著”,任何作品都会折射社会或人生的某一方面,小说也不例外。而小说的主旨不是像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的环境中。所以考生在阅读小说,思考其主旨时要联系情节,联系人物形象,联系环境,还要格外注意标题和主旨的关系。综合考虑后,思考其反映的社会的某一方面或折射的人生的某一问题,这样主旨就弄明白了,小说也就读懂了。“一网一流程”突破主观类题通过历年阅卷情况来看,小说类主观题得“平庸分”者居多,不得分或得满分者较少,也就是“得小分容易,得高分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

15、不会答,找不准答题角度,将要点与非要点鱼目混珠地罗列在一块,造成废话说了一大通,真正得分的要点不多;二是会答但答不全,造成要点遗漏。为让考生做到“不但会答,而且能答全”,笔者依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一网一流程”的解题方法,“一网”就是构建知识网络,以备解题时思考;“一流程”就是“三步法”解题流程。考点一情节类题小说情节类题目是高考的必考点,常考查题型有:情节概括类、情节手法类、情节作用类。为了能正确地区分这三类题型并快速确定答题方向,考生需把握和熟记以下表格中的要点,以备解题所需。表格按“定题型知设问会辨别明角度”顺序梳理,是根据考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的,做题时应按“三步法”的流程来答题。

16、一、构建知识网络熟知题型,明确角度定题型(明确题型)知设问(题干设问)会辨别(审题辨别)明角度 (答题角度)情节概括类题1.请梳理本文的脉络(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请概括小说中的变化历程。1.题干中有“情节”“脉络”“过程”等字样2题干中有“概括”“梳理”等字样1.按时间顺序理层次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尾;2按空间顺序抓场面概括:一个场面(地点)就是一个情节,场面变化情节就变化;3寻找线索后概括:可以寻找事物线、情感线、对比线等续表定题型(明确题型)知设问(题干设问)会辨别(审题辨别)明角度 (答题角度)情节手法类题1.部分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2本文

17、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3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4本文在构思(结尾)上别具特色,请赏析。题干中有“叙述”“情节展开”“构思”“布局”等字样1.储备叙述人称、叙述方法、情节结构手法等知识;2根据题干要求,选取相关手法判断,并分析情节作用类题1.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2文中写了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3请分析小说开头(结尾)的作用或意义。1.题干中有情节(情景、段、开头、结尾等)字样2题干中有“作用”“意义”“效果”等字样1.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需要考虑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位置:开头(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中间(推动情节发展)、

18、结尾(呼应上文)等。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也就是情节本身在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3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常用答题术语有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名师指津“四循环一读者”模式小说作用类题目(包含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都可以从情节、环境、人物、主题等四方面考虑,另外可以加

19、入读者的感受,也就是这三类作用类题目,除了考虑其本身作用外,都要考虑其他三方面,还有读者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归纳的“四循环一读者”模式二、解题流程熟悉解题思路,边学边练 (2017高考全国卷)阅读天嚣,完成后面题目。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20、。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

21、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他朝后看看。“开啦

22、!”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

23、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有删改)1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第一步:题干可以这样审此题题干隐秘性较强,如果改换一下问法,“小说以渴为中心线索谋篇布局”就能清楚地知道题型为“情节手法类”

24、题,并且是问线索的作用。第二步:分析可以这样想思考角度找对应与全文情节的关系“渴”作为试验队员的感受,反映出小说情节是在试验队员深陷绝境的背景下展开的,小说先极力写“渴”的程度之深,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略去陷入绝境之前的内容,情节显得更加集中、简洁与人物的关系“渴”作为试验队员的感受,在这种背景之下,被困试验队员和蒙古同胞互相救助的活动,能充分表现人物互帮互助的高贵品质与环境的关系风沙之大之狂,更能展现“渴”之深与主旨的关系“渴”是试验队员在风沙肆虐这样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能更集中而深刻地诠释小说的主题思想既讴歌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也揭示出“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的人生道理

25、第三步:答案可以这样组织请组织答案:【答案】 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2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第一步:题干可以这样审把本题的题干转换一下,“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这一情节作为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本题就变成了“情节作用类”题。第二步:分析可以这样想本题属于“情节作用类”题,所以应在脑海中检索“情节作用类”题目的答题角度,根据前文“知识网络”中掌握的知识,在原文中找对应需要运用“四循环一读者”模式:思考角度找对应与全文情节的关系结局给出一个“谜”,没有揭示谜

26、底就戛然而止,送瓜人究竟是怎样冲破风沙来到这里的,显得非常神秘,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同时,小说是以试验队员“他”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这一“美好的谜”应当不在“他”所见所知范围,不去叙写,显得更为真实可信与人物的关系“谜”是写蒙古同胞不知什么原因来到这里,也不知他是如何来到这里的,可以想象人物来这里的艰难,这正可以突显人物助人为乐的品质与环境的关系以“谜”结尾,可以给读者留下环境的恶劣的想象空间与主旨的关系“谜”更能突出“他”的真实性,正是因为“他”与蒙古同胞不认识,才更能表现“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主题与读者的关系读者是希望知道谜底的,而作者偏偏不

27、揭开谜底,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想象,也就留下了回味的空间第三步:答案可以这样组织请组织答案:【答案】 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课堂跟踪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路边有个剃头匠杜卫东这位剃头匠,个子不高,五十岁上下,摊位紧邻街心公园的旁门。按说位置不错,可是据我观察,他的生意最为清淡,供顾客等候坐的三只小凳子基本没有派上过用场,甚至还出现过被旁边儿的剃头匠借用的情况。我印象中,他最标志性的姿势是坐在椅子上,两脚搭着一只木凳,面无表情,两眼微闭。不过,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只要不是狂风暴雨,他总是

28、以这种姿势耐心地等待着顾客光临,直到夜色如一团水墨洇开,一点儿一点儿把他淹没。唯一的一次反常,是他急赤白脸地追上了一个老头儿,说,您给我的这五块钱是假钞。老头儿不以为然,说怎么可能,五块钱的票子也造假,犯得上吗?剃头匠怕他不换,晃晃手中的纸币,有点气急败坏,您看看,您看看,多薄!麻烦您给换一张吧,谢谢您了!就是那时候,我冒出了一个想法:做他的主顾。我注意过,这个剃头匠理出的发型虽传统,但比较符合我的审美趣味。剃头匠讷于言,每次理发你不说话他就不吭声,偶有问答也是简单地应对。剃完头他会看着镜子里的我问,行吗?我说行,他便解下我的白围裙用手一抖,脸扭向一旁,等着付钱。钱给了,他的嘴角会向上咧一下,

29、似笑非笑,然后把新收的钱和先前收的钱摞在一起数一遍,放进贴身的口袋里。只有这时,他木然的脸上才会露出一丝欣慰的神色。有一次我找他理发,他不在。那天下午我正好有一个活动,非去不可,等不及了,就由旁边的剃头匠代劳。我有一搭没一搭地问:为什么他的生意那么清淡?我觉得他的手艺也不孬啊。这位剃头匠说,其实这人特别厚道!那天一个老太太剪头,把钱包落下了,他连拉链都没拉开,愣是等到晚上八点老太太找回来。这位兄弟还告诉我,剃头匠有一个儿子,今年高考落榜,正在家复读。剃头匠要负担儿子复读的费用,还要为儿子的将来做些积累,所以他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平时的午饭就是一张烙饼,偶尔吃一碗牛肉面便是改善伙食了。他过得

30、并不快乐,因为儿子耻于说老爸是个路边的剃头匠,这让他有点失落和伤心。我听了却心头一动,在对剃头匠寄予同情的同时又顿生敬意。没想到,与世无争的剃头匠有一次险些和客人动了手。那天散步,我目睹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剃头匠干完了一个活儿,解下客人的白围裙,照例用手抖了抖上面的头发茬,然后等着付钱。可是那位客人用手胡噜胡噜头,对着镜子左照右照,脸上渐露愠怒之色,嘿,嘿,你这给我剃的是什么玩意儿呀?跟狗啃的似的!剃头匠一脸茫然,他瞅瞅刚刚剃完的头,嘟囔一句:这活儿没毛病呀。怎么没毛病呀!客人六十来岁,一看就属于那种爱占小便宜的人。大家前后左右围观评价着那位老兄的脑袋,纷纷摇头:这不是剃得挺好看的吗?有剃头匠

31、的同伴过来调解,说这份活儿就少收点钱。少收点钱就行啦?我这脑袋怎么出门呀?剃头匠也不干:他凭什么少给钱呀?我这活儿干得有毛病吗?那位老兄急了:嘿,你还来劲儿了?说着上前去揪剃头匠的领子,你看看我这鬓角,谁让你剃这么短的。这时,围观的人群中一个年轻后生挤出来,横在两人中间,怒斥一声:你放开手,不准欺负他!这后生我认识。那天散步时,我和他在一处房檐下避雨。闲聊中知道他老家在河北农村,来北京打些零工,在街心公园的儿童游乐场收门票,一天六十元,给家里减轻点负担。想来他是下班经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位老兄愣了一下,便问:嘿,你算哪一出儿?管什么闲事?年轻后生双拳紧握、怒目而视:我告诉你,他是我爸爸!我

32、听了,心头怦然一动,不由看了一眼剃头匠。刚才还沮丧委屈的剃头匠,此时,脸颊微红,在夕阳的映照下,双眼竟泛起一层泪光。(有删改)前文写剃头匠的儿子“耻于说老爸是个路边的剃头匠”,而后文却写他说“我告诉你,他是我爸爸”,小说这样安排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表明观点“不矛盾”,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耻于说老爸是个路边的剃头匠”,这时剃头匠的儿子是“正在家复读”的学生,这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我告诉你,他是我爸爸”,是有人欺负自己父亲时的表现,这时剃头匠的儿子是一位来北京打零工的人。身份不同,生活体验不同,认识也会不同。他打零工是想给家里减轻负担,这说明他

33、懂得父亲负担之重,对父亲是有感情的;打零工干的是收门票的活,说明他的虚荣心有所克服,同时对父亲赚钱的不易和辛苦有了切身体会。另外,剃头匠的不快乐是因为儿子对自己的不理解和不尊重,而剃头匠的儿子对自己父亲态度的转变,彰显了文章的主旨。答案:不矛盾。“耻于说老爸是个路边的剃头匠”是剃头匠的儿子作为学生时虚荣心的表现;“我告诉你,他是我爸爸”是他在别人欺负父亲时,作为儿子,承担起保护父亲的责任的表现。这反映了剃头匠的儿子思想的变化,他从打零工的生活体验中,理解到了父亲赚钱的不易和工作的辛苦,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并克服了虚荣心,懂得了尊重父亲。这样安排更好地表现了儿女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是父母最大的快乐

34、的主旨。考点二人物类题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小说阅读考查的重点。经过一轮复习发现,考生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分析不够全面,对塑造人物形象运用的手法判断不够准确,对人物形象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因此,二轮复习,可以运用“三步法”解题流程来确保人物形象题答题规范不漏要点。一、构建知识网络熟知题型,明确角度(一)人物形象概括分析类定题型(明确题型)知设问(题干设问)会辨别(审题辨别)明角度 (答题角度)整体概括分析类1.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3文中的性格特征怎样?请简要概括。1.题干中有“形象”“性格”“品质”等字样2题干中有“文中”“全文”等字样3题干中有“

35、概括”“分析”等字样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2从刻画人物的手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因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有时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5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

36、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体现指定语段(句)概括分析类1.小说人物的行为折射出人物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文本分析。2文中画横线的文字对的描写,表现了他(她)怎样的性格特点?1.题干中有具体指定的语句或语段2题干中有“心态”“心理”“性格”等字样1.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情境),来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2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来揣摩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3抓住细节描写或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二)人物形象手法类知设问(题干设问)会辨别(审题辨别)明角度

37、 (答题角度)1.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2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1.题干中有“手法”“技法”“技巧”等字样2题干中有“刻画”“表现”“展现”等字样1.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作用是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2)神态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神情变化,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反映人物的心灵状态、性格特征及思想情感的波动和发展过程,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3)心理描写,作用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

38、据;(4)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作用是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5)动作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6)细节描写,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是刻画、突出人物性格;(7)其他手法:工笔、白描、修辞手法等2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又可分为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和环境的暗示烘托两种类型(三)人物形象作用类知设问(题干设问)会辨别(审题辨别)明角度

39、(答题角度)1.主要人物的作用:(1)小说中塑造人物对小说主题有何作用?(2)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2次要人物的作用:(1)本文的主人公为(主要人物),那么(次要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小说中哪一个是主要人物,哪一个是次要人物?为什么?(3)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是什么关系?对塑造主要人物有什么作用?题干中常有“人物”“作用”“主人公”“次要人物”等字样1.主要人物:(1)考虑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那么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2)考虑

40、对主题的作用:对主题的作用,就是小说塑造主要人物的社会意义,整体上来说就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主要包括: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或行为品行;通过人物的命运发展来反映某种社会现状,讽刺或揭露社会的不公;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情感。2次要人物:(1)对情节的作用: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发展。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是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2)对主要人物的作用: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41、。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衬托主人公的活动和形象,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也就是说,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显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清晰。(3)对主题的作用:揭示主题,增添魅力。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息相关,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也就是说,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能揭示小说的主题,又能增添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二、解题流程熟悉解题思路,边学边练 (2017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

42、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七岔犄角的公鹿(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

43、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这里准有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

44、个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护卫鹿群。转眼间,它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嘿,傻小子。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45、,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

46、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被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就在狼对准鹿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

47、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看来没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要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节选自乌热尔图七岔犄角的公鹿,有删改)【注】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

48、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1本文第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第一步:题干可以这样审题干中的“公鹿”“狼”是文中的两个“物象”,“物象”也是人物,再加上“表现手法”,可以明确本题属于“人物形象手法类”题。第二步:分析可以这样想从题干中已经明确本题属于“人物形象手法类”题,在脑海中搜索关于刻画人物的手法有哪些,然后回到原文找对应的语句。思考角度找对应正面描写描写的方式:“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等都是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鹿与狼搏斗的过程。描写方法:“狼像被叉子

49、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狼的狼狈落败进行描写,表现了鹿的勇猛侧面描写“真有一手”“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这只狼真坏”等“我”的心理活动,展现了“我”的感情倾向,表达了对鹿的赞美,强化了鹿的形象第三步:答案可以这样组织请组织答案:【答案】 动作描写。从正面对公鹿与狼恶斗的过程作了细致描绘,如公鹿忍着剧痛攀爬石崖的姿态,恶狼弓腰、咧嘴,凶残地发起进攻时的动作细节等,生动传神。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被鹿角叉起的狼比喻成石头,表现公鹿的勇猛。侧面烘托。通过“我”的心理描写,烘托出狼鹿恶战的紧张气氛,表达了“我”对公鹿的赞美,强化了对公鹿形象的塑造。(或:通过

50、写狼的凶残,侧面衬托出公鹿的勇猛和机智)2请简要概括七岔犄角公鹿的形象特征。第一步:题干可以这样审题干中的“七岔犄角公鹿”“形象特征”,再有“概括”,已经明确本题属于“人物形象概括分析类”题。第二步:分析可以这样想根据“人物形象概括分析类”题的思考角度,在原文中找出所有公鹿的相关信息,然后概括。思考角度找对应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很有气势”可以概括出公鹿“体格健壮,长有漂亮的犄角”的外形特征续表思考角度找对应从刻画人物的手法入手“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的神态,“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等语言动作体现了公鹿的“头领气质和牺牲精神

51、”从分析情节入手公鹿在事先负伤的情况下,从容面对狼的进攻,“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等体现了公鹿的“沉稳”“有智慧”从分析环境入手文中没有具体展现公鹿的生存环境,可以不考虑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入手从“我”猎杀公鹿、公鹿与狼的搏斗以及特吉对公鹿的评价等体现了公鹿的“刚猛傲然,斗志高昂”第三步:答案可以这样组织请组织答案:【答案】 体格健壮,长有漂亮的犄角。刚猛傲然,斗志高昂。沉稳而有智慧。有头领气质和牺牲精神,时时保护弱小。 (2016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玻璃贾平凹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

52、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

53、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我

54、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你那酒店怎么啦?”“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这”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这就好。”我说。“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55、!”“他们到处找你哩。”“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他们贴了布告”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我嘿嘿笑起来。“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赔我?”“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大伯,你听我说”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

56、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答应。”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有删改)1.“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第一步:题干可以这样审通过题干

57、中“我”“作用”字眼可知,本题是考查“人物形象作用类”题,阅读文本就可以知道“我”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所以本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第二步:分析可以这样想“次要人物的作用”需要从以下角度在原文中找对应:思考角度找对应对情节的作用“我”给人送钱,串起了后面的各个事件,各个事件也是通过“我”的口叙述出来的,所以“我”起到了“牵线搭桥”的叙事功用;同时,“我”送钱见到了受伤的王有福,后来又约王有福吃饭,建议索赔等,“我”是事件的参与者,也是事件的推动者,所以“我”又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对主要人物的作用“我”与主人公王有福的交集在于对待玻璃事件上,以“我”敢于直言、敢于替别人维护权益来衬托王有福

58、谦和、胆小怕事、固执等性格特点,所以“我”使主人公王有福的形象更加鲜明对主题的作用“我”听到了王有福为玻璃墙所伤的过程,“我”听到了照相馆玻璃碎后经理的大骂,两个玻璃事件的背后,是“我”与王有福不同的责任观念、不同的法制观念等,这正是小说所要反映的主题,并通过“我”的见闻表现出来。所以“我”也是折射主题的一面镜子。这一方面过于深刻,考生理解不到,可答可不答第三步:答案可以这样组织请组织答案:【答案】 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2小说中的王有福

59、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第一步:题干可以这样审题干中的“王有福”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简要分析”已经明确了本题属于“人物形象概括分析类”题。第二步:分析可以这样想对于“人物形象概括分析类”题可以从以下角度在原文中找对应:思考角度找对应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原文中有几处暗示王有福身份的词语如“老头”“王得贵的爹”,表明是一位老人,一位父亲,因为是概括“性格特点”,不是“人物形象”,此点不用答从刻画人物的手法入手通过王有福“鞠躬”的动作,说话时的谦和,可以概括出人物性情谦卑从分析情节入手撞碎了玻璃后赶紧跑以及“我”问起不敢承认等情节可以归纳出人物的胆小怕

60、事,同时还有点耍小聪明的性格;从“我”让其去索赔,他不敢去这一情节中可以看出老人还是敢于承担责任的,还是善良的,但最终不去,可以看出他的固执从分析环境入手文中有几处环境的交代,如去“电杆”下拿钱,通过“我”之口“治病”,可以看出王有福家庭的困难等,这几处环境的交代是揭示王有福性格形成的原因,看不出王有福的性格特点,不用考虑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入手通过“我”与王有福之间的关系,“我”是晚辈,他却鞠躬,其谦卑的性格可见一斑第三步:答案可以这样组织请组织答案:【答案】 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弯腰鞠躬,说话谦和;胆小怕事,有点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有点

61、固执,但不失本分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课堂跟踪训练(2019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表妹林斤澜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前边的女人看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

62、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后边的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前边的说:“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了。看起来后边的是位客人,转着身子看这个新鲜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酬着:“水倒是清的,碧清的树也荫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扭断了脚筋。哪有你们城里的马路好走。”“下雨天也洗衣服?”“一下十天呢,二十天呢。就是三天不洗也不行。嗐,现在一天是一天的事情,真是日日清,月月结。”客人随即称赞:“你真能干,三表妹,没想到你

63、有这么大本事,天天洗这么多。”主人微微笑着,手里捶捶打打,嘴里喜喜欢欢的:“事情多着呢。只有晚上吃顿热的,别的两顿都马马虎虎。本来还要带孩子,现在托给人家。不过洗完衣服,还要踏缝纫机。”客人其实是个做活的能手,又做饭又带孩子又洗衣服这样的日子都过过。现在做客人看着人家做活,两只手就不知道放在哪里好。把左手搭在树杈上,右手背在背后,都要用点力才在那里闲得住。不觉感慨起来: “也难为你,也亏得是你,想想你在家里的时候,比我还自在呢。”主人放下棒槌,两手一刻不停地揉搓起来:“做做也就习惯了。不过,真的,做惯了空起两只手来,反倒没有地方好放。乡下地方,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不比城里。”客人心里有些矛盾,就

64、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给人家看,也压压自己的烦恼:“说的是,”右手更加用力贴在后腰上,“空着两只手不也没地方放嘛。城里好玩是好玩,谁还成天地玩呢。城里住长久了,一下乡,空气真就好,这个新鲜空气,千金难买。”单夸空气,好比一个姑娘没有什么好夸的,单夸她的头发。主人插嘴问道:“你那里工资还好吧?”提起工资,客人是有优越感的,却偏偏埋怨道:“饿不死吃不饱就是了,连奖金带零碎也有七八十块。”“那是做多做少照样拿呀!”“还吃着大锅饭。”“不做不做也拿六七十吧?”“铁饭碗!”客人差不多叫出来,她得意。主人不住手地揉搓,也微微笑着。客人倒打起“抱不平”来:“你好脾气,要是我,气也气死了,做多做少什么也不拿。”

65、“大表姐,我们也搞承包了。我们家庭妇女洗衣店,给旅店洗床单,给工厂洗工作服都洗不过来。”“那一个月能拿多少呢?”客人问得急点。主人不忙正面回答,笑道:“还要苦干个把月,洗衣机买是买来了,还没有安装。等安装好了,有时间多踏点缝纫机,还可以翻一番呢!”“翻一番是多少?”客人急得不知道转弯。主人停止揉搓,去抓棒槌,这功夫,伸了伸两个手指头。客人的脑筋飞快转动:这两个手指头当然不会是二十,那么是二百听着都吓得心跳,那顶哪一级干部了?厂长?回过头来说道:“还是你们不封顶好,多劳多得嘛。”“不过也不保底呀,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客人两步扑过来,蹲下来抓过一堆衣服,主人不让,客人已经揉搓起来了,一边说:

66、“懒懒散散,两只手一懒,骨头都要散乡下地方比城里好,空气第一新鲜,水也碧清三表妹,等你大侄女中学一毕业,叫她顶替我上班,我就退下来我到乡下来享几年福,你看怎么样?”(选自十月1984年第6期,有删改)请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答: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动作等描写分析表姐的形象特点。从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表姐所拿工资等来看,表姐在城市工作,捧的是“铁饭碗”,由此可知表姐是捧着铁饭碗的城市劳动者;从“心里有些矛盾,就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给人家看”“提起工资却偏偏埋怨道”等,可以看出表姐有优越感和虚荣心;从小说倒数第二段来看,表姐“两步扑过来,蹲

67、下来抓过一堆揉搓起来了”,可以看出表姐渴望通过劳动改变生活。答案:从所拿工资等,看出她是捧着铁饭碗的城市劳动者;从背着手、做派头等,看出她有优越感和虚荣心;从扑过去抢着洗衣服等,看出她渴望通过劳动改变生活。考点三环境类题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在考查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重。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一、构建知识网络熟知题型,明确角度定题型(明确题型)知设问(题干设问)会辨别(审题辨别)明角度 (答题角度)环境描写特点类1.概

68、括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分析。2小说中几次写到某一景物,请概括分析。3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其特点。4某一社会(生活)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1.题干中有“环境”“景物”“生活”等字样2题干中还有“特点”“特征”等字样1.分清环境描写的种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找出环境描写的句段。如果是社会环境语句,需要关注人物活动的场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对话、情节发展过程以及写作时间等。3根据句段,抓住景物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感知景物特点;同时,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在感知时重新组合画面并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4具体分析所写环境的特

69、点,用几个形容词(多为自然环境)或名词(多为社会环境)概括环境的特点环境描写手法类1.小说中段景物在描写上有何特色?2从写景顺序及写景技法方面赏析段。3句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景的?1.题干中有“写景”“环境描写”等字样2题干中有“写景特色”“表现特色”“手法”“技法”等字样1.从描写技巧角度作答:(1)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2)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3)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2从写景角度作答:(1)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等角度);(2)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等;(3

70、)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等;(4)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写环境描写作用类1.阅读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2概括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3请分析小说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题干中有“写景意图”“景物描写作用”“环境作用”“写景意义”等字样1.环境方面:(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暗示社会环境。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社会环境的暗示,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渲染气氛。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营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2)社会环境。交

71、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2人物方面: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的,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环境,用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具体思考:烘托心情;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暗示命运。3情节方面:根据环境描写部分在文中的不同位置,具体思考:在开头,往往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在中间,往往是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气氛,衬托情感,表现心理。在结尾,往往是暗示主题,照应开头,尤其是以景结情,令人回味

72、,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4主题方面:奠定基调;揭示主题;深化主旨二、解题流程熟悉解题思路,边学边练 (2019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呼兰河传(节选)萧红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

73、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棂,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棂上开花了。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倌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

74、以外去了。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满窗是黄瓜了。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实在好看。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蹄子坏了,一走一瘸。祖父说

75、请个兽医给它看看。冯至嘴子说,看过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子说是吃的黄瓜子拌高粱醋。冯歪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见冯歪嘴子,冯歪嘴子看不见祖父。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墙根下边坐着玩,我听到了冯歪嘴子还说:“老太爷今年没下乡去看看哪!”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来了,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挂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而后我一溜烟地跑进屋去,把这情形告诉了祖父。祖父也一样和我似的,笑得不能停了,眼睛笑出眼泪来。但是总是说,不要笑啦,不要笑啦,看他听见。有的时候

76、祖父竟把后门关起来再笑。祖父怕冯歪嘴子听见了不好意思。秋天,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园里一天一天地荒凉起来了。这时候冯歪嘴子的窗子也露出来了。因为那些纠缠缠的黄瓜秧也都蔫败了,舍弃了窗棂而脱落下来了。于是站在后园里就可看到冯歪嘴子,扒着窗子就可以看到在拉磨的小驴。那小驴竖着耳朵,戴着眼罩。走了三五步就响一次鼻子,每一抬脚那只后腿就有点瘸,每一停下来,小驴就用三条腿站着。冯歪嘴子说小驴的一条腿坏了。这窗子上的黄瓜秧一干掉了,磨房里的冯歪嘴子就天天可以看到的。冯歪嘴子喝酒了,冯歪嘴子睡觉了,冯歪嘴子打梆子了,冯歪嘴子拉胡琴了,冯歪嘴子唱唱本了,冯歪嘴子摇风车了。只要一扒着那窗台,就

77、什么都可以看见的。一到了秋天,新鲜粘米一下来的时候,冯歪嘴子就三天一拉磨,两天一拉粘糕。黄米粘糕,撒上大云豆。一层黄,一层红,黄的金黄,红的通红。三个铜板一条,两个铜板一片的用刀切着卖。愿意加红糖的有红糖,愿意加白糖的有白糖。加了糖不另要钱。冯歪嘴子推着单轮车在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在后边跟了一大帮,有的花钱买,有的围着看。祖父最喜欢吃这粘糕,母亲也喜欢,而我更喜欢。母亲有时让老厨子去买,有的时候让我去买。不过买了来是有数的,一人只能吃手掌那么大的一片,不准多吃,吃多了怕不能消化。祖父一边吃着,一边说够了够了,意思是怕我多吃。母亲吃完了也说够了,意思是怕我还要买。其实我真的觉得不够,觉得再吃两块

78、也还不多呢!不过经别人这样一说,我也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也就不好意思喊着再去买,但是实在话是没有吃够的。当我在大门外玩的时候,推着单轮车的冯歪嘴子总是在那块粘糕上切下一片来送给我吃,于是我就接受了。当我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冯歪嘴子一喊着“粘糕”“粘糕”地从大墙外经过,我就爬上墙头去了。因为西南角上的那段土墙,因为年久了出了一个豁,我就扒着那墙豁往外看着。果然冯歪嘴子推着粘糕的单轮车由远而近了。来到我的旁边,就问着:“要吃一片吗?”而我也不说吃,也不说不吃。但我也不从墙头上下来,还是若无其事地呆在那里。冯歪嘴子把车子一停,于是切好一片粘糕送上来了。(选自呼兰河传第七章,有删改)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

79、特点。第一步:题干可以这样审浏览画线部分可知,画线部分为环境描写,除了要分析语言特点,也要考虑到环境的特点。第二步:分析可以这样想思考角度找对应修辞手法画线部分赋予黄瓜秧以人的情态,比如“跑”“彼此招呼”等,突出了黄瓜秧生命力旺盛的特点句式长句和短句交错使用,使得语言灵活、生动多变词语的选用画线部分大量使用“了”字,强调了黄瓜秧的状态,突出了黄瓜秧生长速度之快第三步:答案可以这样组织请组织答案:【答案】 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黄瓜蔓蓬勃的生命活力。句式上长短交错,使语言生动活泼。每句都用“了”字,反复强调黄瓜生长迅速。语调轻快,传达出叙述者的喜悦之情。 (2018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80、成后面的问题。小哥儿俩凌叔华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

81、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

82、。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

83、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

84、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

85、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有删改)1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第一步:题干可以这样审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家庭环境”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该明确题干中的关键词“小哥儿俩”“家庭环境”;其次明确答题任务,即“概括”“分析”。第二步:分析可以这样想思考角度找对应经济状况家里有厨子,有前院后院,小孩能够读书,可见家庭富裕,经济状况良好文化氛围能够去听戏,家里有书房,叔叔是大学堂老师

86、,母亲会教育小孩子,可见家庭文化氛围浓厚人际关系父母子女之间、兄弟之间、主人佣人之间,关系和谐融洽,可见人际关系和谐第三步:答案可以这样组织请组织答案:【答案】 经济状况良好:家有厨子和花园等;文化氛围浓厚:家有书房,经常看戏, 注重教育等;人际关系和谐: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洽等。2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第一步:题干可以这样审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重点考查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有些审题不认真的学生往往从赏析句子的角度去答题。第二步:分析可以这样想此题可以采用“假设想象,反向推理”的方法来解答。假设没有这段景物描写,在情节发展方面就会受到很

87、大的影响。思考角度找对应铺垫草、露珠儿、鸟语花香,一切都欣欣向荣、生机勃勃。这样的景物描写为下文人物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做了铺垫伏笔上文大乖二乖还气势汹汹地要去打野猫报仇,阳光、白粉墙等为下文发现小猫埋下了伏笔,使文章自然转到大乖二乖关爱小猫,一切有了必要的过渡第三步:答案可以这样组织请组织答案:【答案】 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作铺垫;“日光”“西边的白粉墙”等描写,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课堂跟踪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东藏记(节选)宗璞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赞叹不已了。而

88、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日寇飞机首次袭击昆明,玷污了纯净的蓝天和瑰丽的白云。空袭威胁着昆明。跑警报已经成为昆明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像吃饭睡觉一样占一定的时间。有一阵空袭格外频繁,人们早早起身,烧好一天饭食,不等放警报便出城去,到黄昏才回家。有一阵空袭稍稀,人们醒来后最先想到的还是今天会不会有警报。如果有几天没有,人们会在菜市上说点废话:“日本鬼子轰炸没有后劲,飞机给打下来了。”“几架?”“十多架。”“我听说二十多架!”说完这些无可追究的话,哈哈一笑走散。日本空军

89、大概在养精蓄锐。让昆明人享受了几天平安之后,又一次大举轰炸了昆明。随着警报声响,明仑大学的师生都向郊外走去。他们都可谓训练有素了,不少人提着马扎,到城外好继续上课。一个小山头两边坡上,很快成为两个课堂,一边是历史系孟樾(字弗之)讲授宋史,一边是数学系梁明时讲授数论。孟樾讲到周濂溪的太极图说。梁明时讲到第一位对数论做出巨大贡献的欧洲人费马。“现在说到无限下推法:形如4n1的一个质数可能而且只能以一种方式表达为两个平方数之和”这些玄妙的话传入历史系学生的耳鼓。数学系学生则听见“太极图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大家听得都笑起来

90、。紧急警报响了,讲课依然进行,没有人移动。传来了飞机的隆隆声,仍然没有人移动。空中出现了轰炸机,排成两个正方形,黑压压的,向头顶飞来。愈来愈强的马达声淹没了讲课的声音。两位先生同时停止了,示意学生隐蔽。“升空了,我们的飞机升空了!”学生们兴奋地大喊。只见我们的飞机只有两架,正勇敢地升空迎战。下面高射炮也开始射击。但究竟火力太小,敌机仍然从容地飞,开始按着次序俯冲投弹了。一声声爆炸,震得地面都在跳动。“新校舍起火了!”好几个学生同时叫。只见新校舍上空浓烟滚滚,是中了炸弹。“卣辰!卣辰在实验室!”弗之猛然想到,心里一惊,恨不得走过去看个明白。庄卣辰本来已经接受劝说,不守实验室,参加跑警报。近来因为

91、学校购买了两件珍贵仪器光谱仪和墙式电流器,他总觉得走开不放心。几次空袭都没有飞机来,他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不如留着看书思考问题,倒是清静。光谱仪的核心是光栅,体积不大,可以拆下带走,但卣辰觉得带出去不安全,总之是不如守着。他坐在实验桌前,读一本新到的物理杂志,那是1938年春剑桥大学出版的。四周很静。他解开长衫领扣,读得专心,没有听见远处的隆隆声。及至飞机轰鸣直追头顶,他才猛然意识到敌机来了。窗外红光一闪,巨大的爆炸声震得他跳起来。眼看着一排排校舍倒塌下来,洋铁皮屋顶落下时发出金属的声音。“这样近!”他想,下意识地取出光栅掩在衣襟中,又把值夜的棉被盖住电流器,才走至门外。敌机飞得很低,似乎

92、对准了他,机舱中的人清晰可见。又是一声天塌地陷般的巨响,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庄卣辰醒来时,发现自己好好站着。他倒不了,因为半截身子埋在土中。他仍紧紧抱着光栅。光栅完好无损!这时还没有放解除警报,人们纷纷回到新校舍来救护。人们跑过来时,见庄先生如一尊泥像,立在废墟上,眼泪将脸上泥土冲开两条小沟。庄先生在哭!人们最初以为他是吓的,很快明白了他哭是因为高兴,为光栅的平安而高兴!“发现两个人!恐怕已经死了!”救火的人跑过来报告。很快有学生认出,两位死者是化学系学生,参加步行团由长沙到昆明的。他们像千百万青年一样,有热血,有头脑,有抱负,原是要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的,可怜刹那间便做了异地望乡之鬼!火场上飘

93、过来白烟,似要遮住一切。孟弗之和梁明时,还有其他人等都肃立,良久不语,一任浓烟缠绕。只有那蓝天依旧,蓝得宁静,蓝得光亮。它没有留下一点敌机破坏的痕迹,它这样宽阔,这样深邃,连妖魔鬼怪也都能融成美丽的蓝。(有删改)文中多次写到“蓝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解析:分析作者在文中多次写到“蓝天”的意图,首先要找到“蓝天”在文中的位置。文中关于“蓝天”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前三段和最后一段。然后可以结合作品具体的创作背景、蓝天的象征意义及作者的创作态度展开分析。答案:作者写了纯净的蓝天被战争玷污,但蓝天的美丽不会因为战争而改变,既交代了时代背景(战争环境),又蕴含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怒。美

94、丽的蓝天与空袭的敌机形成对比,体现战争的残酷。蓝天象征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性,含蓄地表现了在残酷的战争中,师生依然教书读书做学问,彼此间的情谊和关爱未改变,保持了人格的高贵与尊严。考点四标题类题标题或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常见的标题类题有两种类型:一是理解标题意蕴,二是赏析标题作用。一、构建知识网络熟知题型,明确角度定题型(明确题型)知设问(题干设问)会辨别(审题辨别)明角度 (答题角度)标题意蕴理解题1.小说以“”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小说的题目一语双关,请结合文本具体解释。3请结合全文解释小说以“”为题的深刻内涵。题干中有“题目

95、”“寓意”“含意”“内涵”等字眼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比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第三步:分析标题的深层义。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标题作用类题1.小说写的是却用了“”这样一个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2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为题目有什么好处。3小说题目能不能换为?请陈述你的看法。1.题干中一般有“题目”“标题”“为题”等字样;2题干中有“好处”“妙处”“效果”等字样;3题干中有“谈谈你的看法(观点、理由)”等字样1.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

96、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2情节角度:设置悬念,贯串始终,是结构严谨的线索,推动(暗示)情节发展,衔接照应;3形象角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4主题角度: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5自身表达特点的角度: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6读者角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二、解题流程熟悉解题思路,边学边练 (2016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锄李锐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

97、“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

98、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

99、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

100、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

101、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正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

102、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有删改)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一步:题干可以这样审题干指向很明确,“标题”“寓意”,因此属于“标题意蕴理解”题。第二步:分析可以这样想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题要点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思考“锄”的表现手法,“锄”不仅仅是一种劳作工具,也不仅仅是锄地,这里有其象征义,所以标题“锄”运用了象征手法分析标题的表层含义表层含义是六安爷锄地,是一种劳动行为挖掘标题的深层含义“锄”作为一种农具,代表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锄地”是农民的生活的一部分,是农民的生活和精神

103、需求;从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来看,不能“锄地”,就象征六安爷这种生活方式的结束,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所以“锄”就象征了以六安爷为代表的老一辈人的人生和精神第三步:答案可以这样组织请组织答案:【答案】 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课堂跟踪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她望着妈妈房里的表,时针和分针在凌晨两点的空气中纠缠,模糊不清。床上没有一丝温度,被夜晚的风吹得冰凉。她看看

104、空空的床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借着手机屏上微弱的光,环视房间一周,精致的装饰品褪去了白天的招摇,隐在黑暗中,只剩下一个个黑乎乎的影子。妈妈是又走了,还是没有回来?工作越来越忙,应酬越来越多,妈妈已经很少回家,剩下她一个人,过着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她滑坐在地板上,眼泪突然就落了下来。生活从什么时候开始起了变化呢?自从爸爸去世,妈妈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从前温婉的小城姑娘突然变成了叱咤风云的女强人,支撑起了只剩两人的家,让房子越变越大,却让温暖越来越少。她想起了小时候,房子不足五十平方米,晚上三个人只能挤在一张床上,中间挂着一块软软的棉布,她和妈妈睡在这头,爸爸睡在那头,她躺在妈妈温暖的

105、臂窝里,听着棉布那边爸爸讲的故事睡去,心里是安稳的。而现在,妈妈很少回家,她们之间好像只是靠着每月银行卡上不断增加的数字来维持关系,让她还能感受到妈妈的存在。“嘭”她望向门口,是妈妈进了家门。看见她坐在地上,妈妈吃了一惊:“还不睡?”说着便走到镜子前卸妆,露出了深深的疲惫。“学校最近还好吗?有没有什么费用要交的?”见她迟迟不出声,妈妈回过头来。“没有,我”话音刚起,镜子前的新款三星手机闪烁起来,妈妈神情严肃地接起电话,“嗯”了几声,便抓起口红开始补妆。她望着妈妈,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地感觉到距离的存在。“我走了,你自己好好的。”妈妈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拿起衣服匆匆地却又恋恋不舍地走出家门。又剩了她一

106、个人。凌晨两点,又剩了她一个人。“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她望着机场的落地钟,时针与分针在下午两点的空气中分离,依依不舍。一排排金属座椅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明亮得让人无法直视。她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她又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上面毋庸置疑地印着“墨尔本,下午两点”。她闭上眼睛,没有记忆中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她想起了小时候,学校开家长会,她孤独地在校门口等着妈妈的到来,却只看见一双双高跟鞋从看起来很高档的车上下来,从两边走过。她始终寻不到属于妈妈的自行车与老布鞋。正当她灰了心想回教室时,身后却响起了锁自行车的声音和急促的脚步声,转头,妈妈已在冲她温柔地笑。长大以后

107、,自行车与老布鞋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鸣笛声与“哒哒”的高跟鞋的声音,没有一丝温暖。这时,一条信息传进她的手机。“妈妈在开会,你自己好好的。”少年时的感觉又一次袭来,冰冷的门撞上门框的声音似乎还回荡在耳边。尽管是午后,阳光温暖地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但她依然觉得寒冷,刺骨的寒冷。她猛地站起身,狠狠地撕碎了机票,将碎屑扔进垃圾桶。“两点飞往墨尔本的航班马上就要停止登机”大厅传来的播报航班的信息,被她抛在脑后。从来没有问过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地工作,努力到连家都不顾。生活可以漂泊,可以孤独,但心灵必须有所归依,难道家不是最好的依靠吗?明明是最亲的人,为什么心还会有这么遥远的距离呢?她冲出机

108、场,拦下一辆出租车,在后座上泪水决堤。又剩了她一个人。下午三点,又剩了她一个人。“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她望着家门口超市的表,时针与分针在下午四点的空气中告别,清晰可见。楼道里安静得很,只有她拉着行李箱行走在地上的声音。她看看家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妈妈一定还在工作吧,她苦笑了一下。良久,她掏出钥匙轻轻插进锁眼,门“咔嗒”一声,开了。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回来,回到这个没有温暖的、似乎不值得留恋的家。她靠近妈妈的房间,房间里没有一丝声音。走进去,却看见妈妈蜷缩在床头,泪水簌簌地落着,在被单上印下深色的痕迹。远处,是被摔碎的手机。她蓦地愣了,心里竟泛起一丝久违的温暖。“妈,

109、我不走了。”开口时是微颤的声音。妈妈抬起红肿的双眼,惊讶又惊喜地望向她。她突然懂了妈妈是有多爱她,尽管这爱走的是另一条路,但她们依然是最亲近的人。她们两个人相拥在一起。(有删改)标题“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解析:小说标题的作用主要有:交代主要人物形象;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起线索作用,贯串全文;揭示小说主题,深化主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等。回答本题,可从线索、主题表达等方面分析。从线索的角度分析,“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在文中多次出现,是小说的叙事线索;从主题表达的角度分析,提醒人们电话可能会因某些情况而关机,但亲情

110、永远不会关机,亲人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等。答案:题目与文中三次出现的“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相照应,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串联起三个生动的场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脉络清楚、层次清晰;具有象征意义,暗示了小说的主题,小说巧借电话的语音提示象征生活的忙碌或亲情的隔阂,也暗示电话可能会因某种原因而关机,但亲情永远不会关机。爱的表达方式有多种,陪伴是爱的表达方式,奔波忙碌也是爱的表达方式,亲人之间要懂得相互理解、包容。专题强化训练11(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流光似水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圣诞节男孩子们又要求一艘划艇。他们的爸爸说:“没问题。我们回卡塔古娜再买

111、。”九岁的托托和七岁的乔尔远比父母想象中来得坚决。他们齐声说:“不,我们现在就要。”他们的母亲说:“但是,这儿只有淋浴间的水可以划船。”她和丈夫的话都没有错。他们在西印度卡塔吉娜的家有个带海湾船坞的院子,还有一个可容两艘大游艇的棚舍。反之,他们在马德里这边是挤在卡斯特拉纳街四十七号的五楼公寓里。可是他俩曾经答应孩子们:如果他们在小学得到全班第一名,就送他们一艘有六分仪和罗盘针的划艇,而他们办到了,所以到头来父母双方都无法推拒。于是做爸爸的把这些都买来,没跟太太说半句,太太是比他更不愿意还赌债的。那是一艘美丽的铝艇,吃水线有一道金色条纹。午餐的时候爸爸宣布:“小艇在车库。问题是,没有办法由电梯或

112、者楼梯把它搬上来,车库也腾不出多余的空间了。”可是下一个星期六下午,孩子们请同学来帮忙把小艇搬上楼梯,好不容易才搬到女佣房。爸爸说:“恭喜。现在呢?”男孩子们说:“现在没怎么样啊,我们只是要把小艇搁在房间里,现在已经放进来啦。”星期三爸爸妈妈照例看电影去了。孩子们成了家里的大王兼主子,他们关上门窗,打破客厅里一盏亮着的电灯灯泡。一股清凉如水的金光开始由破灯泡流泻出来,他们任由它流到近三尺深,然后开了电灯,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这次荒诞的奇航是我参加一次家用品诗歌研讨会,说了几句玩笑话的结果。托托问我为什么一碰开关灯就会亮,我没有勇气多思考。“光就像水,你一扭开龙头,它就出来了。

113、”我说。于是他们每星期三晚上继续行船,学习使用六分仪和罗盘针,等他们的父母看完电影回家,总发现他们在干干的陆地睡得像天使。几个月后,他们渴望走更远,就要求全套的潜水装:包括面具、鳍状肢、氧气筒和压缩空气枪。他们的父亲说:“你们把一艘不能用的划艇放在女佣房间已经够糟了。现在你们还要潜水装备,岂不更糟糕。”“如果我们第一学期赢得金栀子花奖呢?”乔尔说。他们的母亲惶然说:“不,已经够了。”他们的父亲责备她太强硬。她说:“这两个孩子该尽本分的时候,连根钉子都赢不到。可是为了得到他们要的东西,他们什么奖都拿得到,连老师的职位都能抢到手。”最后父母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可是到七月,托托和乔尔各获得一个“金

114、栀子花奖”,且获得校长公开表扬。那天下午,他们没有再开口,就在卧室里发现两套未拆封的潜水用具。于是下一个礼拜三,他们的父母在电影院观赏巴黎最后探戈的时候,他们把公寓注满了深达两寻(约十二尺)的金光,像温驯的鲨鱼在床铺等家具底下潜游,从光流底部打捞出不少几年来迷失在黑暗里的东西。在年终颁奖大会上,两兄弟被赞誉为全校典范,获颁杰出奖状。这次他们用不着开口,父母主动问他们要什么。他们非常讲理,只要求在家开个宴会招待同班同学。他们的爸爸和妻子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满面春风。“这证明他们成熟了。”他说。下一个礼拜三,他们的父母正在观赏阿尔及尔战役时,卡斯特拉纳街的行人都看见一道光瀑从一幢树影掩映的老建筑流泻

115、下来:溢出阳台,一股一股沿着房屋正面倾注而下,呈金色洪流急奔下大道,一路照亮了市区,直亮到瓜达拉巴。救火队为应付这个紧急状况,撞开五楼的门,发现公寓满是金光,一直淹到天花板。豹皮沙发和安乐椅在吧台流出的酒瓶和大钢琴间高高低低漂浮着,钢琴上的马尼拉罩巾载浮载沉,像一条金黄色的软骨鱼不停地扇动。家用品诗意盎然,自己长了翅膀在厨房的天空飞翔。孩子们跳舞用的军乐队乐器,在母亲水族箱里游出来的彩色鱼儿间漂来漂去,那些鱼是浩瀚的金光沼泽里唯一活生生而且快快乐乐的动物。大厅那一头,托托戴着潜水面具和仅够抵达港口的氧气,坐在船尾,随浪潮摆动,手握紧双桨,正在找灯塔;乔尔浮在船头,还在用六分仪寻找北极星;满屋子

116、漂浮的是他们的三十七个同学,有的正在窥视天竺葵盆栽,有的正在唱改了歌词来嘲弄校长的校歌,有的正从爸爸的酒瓶偷喝一杯白兰地酒,就这样化为永恒。他们同时扭开太多灯,公寓泛滥成灾,医院传教士圣茱丽安纪念小学的整整两个班学生遂淹死在卡斯特拉纳街四十七号五楼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一个夏天像火烧、冬风冷如冰、没有海洋也没有河流、内陆根性的居民永远学不会光海航行术的遥远城市。(选自异乡客,宋碧云译,有删改)1为什么小说中多次提到每星期三晚上父母都要去看电影的事?答:答案:丰富人物形象,写出父母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有自己的精神生活;暗示父母具有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的教育理念,为孩子们在家中光海中自由探索提供机会;推

117、动情节发展,在父母们每次出门看电影期间孩子们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追逐新的目标;正因为父母每周三外出去看电影,所以出事的那晚也一定是周三,这样,就为文章中三十七个同学淹死的结局冥冥中埋下了伏笔。2简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答:答案:丰富母亲的形象,写出母亲对孩子不够理解的一面,也展示了母亲的无理强硬;反衬出父亲比较注意教育方法;暗示了孩子们独特的个性,对父母的期待没有一点儿兴趣;为下文孩子们获得“金栀子花奖”和成为全校典范做铺垫;点明了追逐梦想能够成就卓越的主旨。3结合文本内容简析父亲的形象。答:答案:小说描写了一位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言出必行,注意教育方式方法的父亲形象。有一定

118、的文化修养,每周三都去看电影;言出必行。答应孩子的事一定会做到,即使在公寓里买一艘划艇是多么不合实际;注重教育方法,如将小艇放在车库,让孩子们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4小说以梦想成就卓越为主题,但在最后,又设计了除了托托和乔尔外,其他的三十七个孩子都淹死在光海中的结尾,请综合全文,试探究结尾的深层内涵。答:答案:作者通过这个结尾,深化了全文主旨,理性地探讨了如何追逐梦想成就卓越的问题。追逐梦想成就卓越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保证,且要有计划和步骤,托托和乔尔从学习六分仪和罗盘针开始,然后购买了全套的潜水装置,才能在光海中游刃有余;追逐梦想成就卓越还需要高于世俗生活,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追寻自己真正的梦想,无

119、论是窥视天竺葵盆栽还是唱嘲弄校长的校歌,还是偷喝爸爸的白兰地酒,都是孩子对成人世界行为的模仿,依旧没有逃出世俗社会的梦想;追逐梦想成就卓越,还需要有节制的理性,之所以被淹死,是因为孩子们扭开太多灯,而前文中两兄弟只让光流到近三尺或两寻的深度,已为结局埋下伏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奔跑的兔子刘云芳那是一只1995年的兔子,也可能是1996年的。此时是午后,地头的人刚刚午休起来,像是还没完全从梦里走出来,他们手里的镰刀、铁锹和镢头,像是长了触角一样,把他们带到自己熟悉的田地里。兔子依旧站着,像个望乡的人。就在这时,懒懒地行走的人忽然高喊一声:“兔子!”这个词语竟像子弹般射进人们的血液,

120、把刚才的困顿瞬间击散。听到的人全都兴奋起来,一下子还原成祖先围猎的情形。他们举起手中的农具,围拢过来。铁锹、镰刀还有镢头都阻拦在兔子面前。它这时做了一个自认为英明的决定:向河边跑去。在一群人的夹击下,兔子飞快奔跑,圈子越来越小,就在人们以为它走投无路的时候,它竟然纵身一跃,跳进了河里。水面上的波纹像一个句号,把人们的目光固定住。大家以为这是一只以生殉志的倔强的兔子。但是,忽然,那兔子却露出水面,浮在水上,像只狗一样游起泳来。那是村里人第一次看到一只游泳的兔子。为此,这只兔子几十年时间都出现在他们的讲述里。老马说到这里,饭桌上的人眼里都泛起光,我们似乎都看到了那只奔跑并且又会游泳的兔子,甚至殷切

121、地希望,那只兔子能够顺利过岸。为此,我们放下手里的筷子,似乎一不小心,桌上那道兔肉就会自行完成组装,然后逃跑似的。大家在内心里把它与那只几十年前的兔子联系在一起,开始为今天点这道菜感觉到羞愧。老马讲兔子游泳的时候,脸上现出少年的英气。他还讲起少年时的光景。几瓶花生米,就能让大家幸福好一阵子。我只记得,长我几岁的李忠子天天在麦秸秆上盘坐,要修炼一门武功绝学。跟在他身后的小伙伴更是到处翻看无人居住的老土屋,寻找被人遗失在那里的武林绝学。以至于,第一次进城之后,他便带回来一把长剑。我至今还记得他在村口大槐树下,手持那剑的样子。他站立着,大喇叭裤的阔度和剑的修长形成了一种很好的互补,有了这两样稀缺物件

122、,李忠子便在小一点的孩子那里成了神奇人物,真的像大侠一般。后来他就离开了家,直到他母亲去世时才回来过一次,穿着一条黑色西裤,黑布鞋,花纹衬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年男人,完全没有当初的大侠风范。那些事情在记忆里被拉长,细节逐渐被延伸开,从不同的时节溢出来。那时,我天天睡懒觉,在屋子里等待,然后买菜,做饭。我从省会带来一口平底锅,用那口锅做味道单一的炒土豆丝,或许应该叫炒土豆条。跟在省会的生活完全不同。那时,同学们羡慕我,有那么充实的工作,我扮演着螺丝钉的角色,被整齐划一、被相同的秩序相同的规则要求着,如果不是爱情锈出的生命缺口,让我从当时的生命状态冲出来,我会以当一个螺丝钉作为最终的归宿,并以

123、此为荣。众人以为的同龄人的那种叛逆,在我身上没有发生过,在我朋友们身上也没有出现。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一个不住奔跑的群体,在镰刀的挥舞下,在铁锹的阻拦之下,我们跳向河水。跳向河水并非兔子的叛逆,是它求生的本能。那些年,未来是那么美好,是一只兔子驻立时能望到的彼岸。时间的弧度让我们对一切都有所期待。我们那时,总在说以后,以后时至今日,我也不知道,我们是否到了当初说的“以后”。只是,我们这些曾在故土上盼着见光明的人,再见面时,大多都成了为命奔跑的兔子。大家的爱好也日益趋同,聚个餐,喝个酒,K个歌似乎这就是精神生活的全部。我站在故土之上,感觉乡村生活和乡村梦想已经被瓦解。我同辈的人像兔子一样不得停顿。

124、他们把孩子扔到父母那里,等着未来再爱他们。我知道的那些中年人,在各个大城市里辗转,宁愿头顶街边霓虹,也不愿去守住故乡的暖炉。我在一个城市居住多年,后来换一个城市居住,发现,在原来城市拥有的建筑,也慢慢搬进后来的城市,一条街道复制着另一条街道,一个城市复制着另一个城市。甚至一个人的面孔复制着另一个的面孔,一群人的语言复制着另一群人的语言。就像我身边的人,他们复制着彼此的生活轨道,那些跑到天边的父母复制着同样的渴望,远在家乡的孩子复制着同样的焦虑复制无处不在。这种复制,让村庄成了空壳,让城市变得拥挤,让孩子的寂寞成为一个强大的梯队。我为这只兔子欢呼。虽然如果身在现场,我一定会站在人类的这一边,失落

125、于他们的大意。但是隔着时间,在这种陈述里,我轻易就流露出自己的善良,而不是本能。暗影之下,人们行走匆匆,我看到一只只奔跑的兔子,一只只尖叫的兔子。一只只兔子复制着相似的神情,它们跳跃、游泳,与自己抗争,然后逃生,最后却在命运的掌心里妥协。而所谓的希望是一个遥远的警告,那就是:兔子急了也咬人!我出门时,仔细打量了自己的身影,想在那里看到咬人的野兽。可等我从动物园里回来的时候,便放下了这样的戒心,那些野兽都做着家猫的动作。这世界,没有比这样更可怕的事情了,它让一只兔子无处逃生。5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梯队:本能:答案:梯队:原指古代攻城时,那些拿着云梯要爬城墙的士兵,此处指父母不在身边的那些生活

126、孤苦的留守儿童,这样的孩子不但多,而且一拨接一拨,仿佛无止境。本能:原指与生俱来的技能与欲望,此处指对兔子逃走的惋惜与不舍。6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答:答案:画线语句运用象征手法,用“镰刀挥舞”“铁锹阻拦”象征人在世间生存中遇到的各种压力、束缚,它们试图想把我们变成一样的人。“跳向河水”则写出了困境中的人努力寻找自己生活的出口,追求生存意义的过程。7联系全文,谈谈“让一只兔子无处逃生”的原因有哪些?答:答案:曾经美好又个性鲜明的我们正演变为精神生活麻木乏味、几乎一样的人;每个人都在不停操劳,为生存打拼,原始的乡村生活和美好梦想无法坚守;生活中的一切都存在复制、趋同,没有个性,只有千篇一律;即使有

127、抗争或试图改变,最终也会屈服、妥协于现实,什么都改变不了;人在潜意识支配下,会产生一种本能的反应,而且这些反应是天经地义的,而非“叛经逆道”。8简述文章以“奔跑的兔子”为题的好处。答:答案:奔跑乃兔子的本能,以此为题,一反传统,新颖别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以“奔跑的兔子”的故事为楔子,展开文本叙写,自然引出下文对人生活状态和生命状态的思考。文章还以“奔跑的兔子”象征在世间辛苦奔走的人,被束缚但努力抗争,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兔子”作为线索,文章以“兔子”始,以“兔子”结,做到首尾圆合,浑然一体,在阅读中给人启示。专题强化训练12(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情书秦牧

128、“写什么呢?”县城城隍庙侧的写字先生“卧云居士”侧着头问,他已经架起铜边眼镜,在信纸上面写起“亚荣夫君爱鉴”六个字,现在正等候写字摊对面坐着的乡下妇人陈述这封信的内容。他,现在缩处在这闹市的一角摆摊子,从铜边眼镜里射出一种看透一切的淡漠眼神,一面等着那妇人开腔,一面烦躁地在心里想道:“这笔生意又是难做的了。”荣嫂挑菜进城卖,卖完了就下决心私自寄一封信给丈夫。她现在把箩筐扁担都放在墙角,低头想着要说的话,那个盘着头巾,老实,结巴嘴,上颚掉了两个牙齿的丈夫的影子在她脑里清晰地出现了,她叹一气,说道:“先生,你就这样写吧!说自从你跑开以后,家中大小都还平安,就是记挂着你,你来信说,对婆婆要孝顺,我又

129、不是没分寸的人,她年纪老,爱多说话,我就让地,不过老实讲一句哪,亚荣,你妈有时真没理讲,好像前天吧!我在炒菜,她一踏进厨房就骂我败家精,说我一烧烧四条柴,出力抽去两条,你想想,两条柴怎么架得起来?她骂了半天,不过我也不去顶她就是了!阿婆腿生疮,舂了几次扁柏给她贴,现在好点了!大仔肚子多毛病,就是湿热,现在好一点儿了!”说着,见卧云居士并没有写半个字,只把笔在拇指上按着,她畏怯地说了一声:“先生,就这么写吧!我不会讲哪。”卧云居士打了一个呵欠,就写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家中大小平安,阿妈大儿虽有小病,尚幸托天之佑,已渐告痊,贱妾自知孝顺婆婆,夫君可释锦念。”写后,毕剥一声弹了一下指甲,翘一翘

130、下巴:“怎样啦?”荣嫂在他写时呆呆望着他的笔杆。二个月前那一个黑夜,丈夫背个包袱到香港去了!香港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她脑子里这是个花花世界,男男女女都爱装扮,似乎是个发光的有香味的城市,亚荣就在街尾一间客栈歇脚禁不住卧云居士一问,她定一定神道:“这么说吧!日子艰难自然艰难,不过下田的事,你不在,我也可以担当得起,现在佃李家的那一亩七,就种菠菜、芥菜和黄萝,那只猪,现在也有四十斤!将来卖了还地租,或者也够的。现在就是只挂念你,唉,我也不知你在外头怎么了?我说啦,阿荣什么钱都可以省,这寄信的钱省不得,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一家都牵肠挂肚。”说到这里,不禁眼眶一热,心想现在他可不知道怎样了?是穿得整整齐

131、齐坐在人家铺子里当伙计呢,还是在做小买卖?他做的汤圆是吃好的,但香港人也爱吃汤圆吗?敢情是变了心?敢情是病了?她眼睛微红,吞一吞口水,继续道:“就是牵挂他,叫他在外要小心,一个人只要不懒,饭总有得吃,不过也不要太拖磨了!出外人,有钱就寄几个回来,家里虽我一个人可以支撑,然若外头有几个钱回来帮补,屋顶可以修修,免得下雨天时像个水潭一样。婆婆托人写信要你回来,你可千万莫听她,她老人家,就只想见儿子,哪会思前想后,他给你的信说乡下现在平靖了!哪里会平靖呀,又在抽丁,这一次抽得更凶,老二,坤兄,廉叔都拉去了!”顿了一顿想起丈夫也许会因为她规劝他不要回来而怀疑,有一阵极浅的红晕泛上她的面颊,她说:“一家

132、团圆,有说有笑的,谁不想呀!这种年情,没办法。但愿有天平靖,你平平安安回来,我们烧猪还神。”卧云居士仍在捻着胡髭,他想起了悦来栈新到了一批烟膏,是正式的云土,他又想起他妻子究竟一天买菜瞒着他储蓄了多少钱,并不很注意这位顾客的啰唆,听到这儿,却不禁轻轻点头,趿起拖鞋,顿顿脚,又振笔疾书,一大段话,在他看来,只不过是简单的几句罢了:“耕事贱妾自知打理,在外小心为要,有钱望多寄家用,现在乡中不靖,夫君仍宜在外奋斗。”写完了又向荣嫂道:“讲话讲简单点,这又不是两口子在房里聊天,是信呀!告诉他两地平安,有钱寄回家来,乡下家里有什么事,一便一,二便二,就得了,明白吗?”“我们乡下人不会讲话,”荣嫂歉然地破

133、涕一笑,想起写字先生指点的话,就沉吟道,“你和他说乡下就是整天派丁派粮,观音山出了老虎,自从他出门以后一连咬死过两个人,我们割山草现在不敢走得那么深入啦。山草割得少倒无谓,就是那些中央军呀,一过境就到你堂屋里来,看到灶头没山草,椅子也破来烧,那只三脚椅,本来请人配只脚就好用的,好死不死,给那些保安队劈去当柴火烧,三更半夜,你又怎敢出房来瞧一瞧呢?那只狗也给红烧了!他们一来,我把猪都拖到床底下呀,一言难尽就是了!先生你对他说,千万不可回来,乡下不成世界啦!”卧云居士一面听,点点头,这次不再写什么了,只在已写好的“现在乡中不靖,夫君仍宜在外奋斗”几个字旁画上圆圈。荣嫂当他动笔时,心内有一个念头在起

134、伏着,就不知道说好还是不说好,最后终于叹了一口气,沮丧地说:“你和他说,他在外头不可听信人言呀,也不知道外头的人把那事说成怎么样了。”卧云居士的眼睛不禁一亮,微笑问道:“什么事啦!”荣嫂用简直要哭泣的声音回答道:“乡公所那个死鬼队丁老七咯,亚荣走后不够二十天,我从田里做完活儿走过官路,好死不死的,他走出来拉我一把,死不要脸讲些不三不四的话,喊了起来,有人赶来他走开。”她的面上有一阵热潮,又叹息道:“在乡下现在倒没人讲什么闲话,就是他在外头,不知道听人家讲成怎样子?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这件事!他来了一封信就没有第二封,明明去了足三个月呀,去时是十月二十六,现在三月都开初了!先生,你对他说我不是坏女

135、人,我进了他谢家的门,就不会玷辱他谢家的神主牌。叫他在外头好好地照料自己,不可吃生冷,一个月喝几次凉茶,现在就企望他在外头身子好,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这个家就不像个家啦!”说到这儿,喉咙像给什么东西塞住,又落下泪来了,卧云居士叹息道:“别哭咯,香港地,不知道多舒服,你牵挂他做什么?还有吗?”荣嫂摇摇头表示没有了!卧云居士就咳了一声,写下最后的几句:“贱妾素知自爱,多下强徒虽思非礼,惟贱妾矢志坚贞,恪守妇道,但飞短流长,夫君万勿听信流言,在外一切珍重为要,两地平安。”最后,侧起头问她姓什么,荣嫂嗫嚅道“姓王”,他就写下“妻王氏敛衽”几个字。最后问地址写信封,荣嫂从腰兜里掏出一个纸团来,里面包着一

136、封破旧的信,卧云居士勉强辨察字迹,发觉那上面写的是香港一条巷的“翠香茶居”留交,并没有直接通讯处。荣嫂放下钱,拿了信,揣在怀里,一路问着人家“先生,邮政局在哪里”,挑着空箩筐挤在墟期的人丛中,感到满怀温暖。这封信到了香港的“翠香茶楼”,连同其他信摆在台后的架子上,一直放了十多天,仍然没有人来取,那个每夜在附近街道上铺四张报纸睡觉、经常给大皮鞋踢醒的咕哩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但也有的咕哩说,亚荣在香港挨不下去,已经回到乡下,说是思前想后,跟乡亲们上山也好。(本文有删节)【注】墟期:集市,粤地方言。咕哩:苦力,粤地方言。1解释文中加点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听到这儿,却不禁轻轻点头。答:卧云居士的

137、眼睛不禁一亮。答:答案:此前对荣嫂讲述的家长里短不以为意,但听到荣嫂战乱中对一家人团圆的期盼时,感到心有戚戚,深以为然。本对荣嫂的絮叨有些不耐烦,忽闻荣嫂要讲述一件难以启齿的事,倍感兴味,十分好奇。2这篇小说是怎样叙述荣嫂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答案:让荣嫂自述其故事,选取的事件多为家长里短,且有无序性,口吻带有农村妇女特色,使叙述更具有真实感;采用对话形式,使小说叙述更集中;故事的叙述中不断插入对荣嫂的心理活动及心情的描写,强化她对丈夫的记挂和一人承担家中事务的艰辛;荣嫂的絮叨讲述与卧云居士的简练概括形成对比,富有艺术张力,反衬荣嫂的深情。3小说结尾段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38、请概括回答。答:答案:交代了这封信的结局无人领取,照应荣嫂写信时的深情、期待和上文的“满怀温暖”,表现荣嫂的悲剧命运。亚荣在香港的真实生存境况与荣嫂上文的想象形成对比,表现出荣嫂期待的虚幻性,深化读者对荣嫂的同情。不交代亚荣最终的去向,给出两种可能性,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无论亚荣是哪种命运,对荣嫂和亚荣一家而言都是悲剧,强化小说的悲剧色彩和悲悯情怀。4荣嫂想写的信和卧云居士写成的信有何不同?结合文中对卧云居士的描写,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答:答案:(1)不同:由个性化的、对生活和情感的真实表达变为了千篇一律、情感克制的抽象书信,即由“情书”变为了“家书”。(2)原因:卧云居士工作敷

139、衍了事、漫不经心,并未认真对待荣嫂的讲述。卧云居士有“一种看透一切的淡漠”,无法对荣嫂的经历感同身受,产生同情。战争之中,荣嫂的经历具有普遍性。卧云居士见多了荣嫂这样的妇女,听多了这样“苦难的故事”,已深谙这类信件的写作模式。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橱窗里的幸福意大利莫拉维亚每天傍晚时分,退休的老公务员米隆内就带上体态肥胖的老伴儿埃尔米妮,以及已是青春年华但心情忧郁、脸色苍白的女儿乔万娜,到大街上去溜达。一家三口随着埃尔米妮笨重、蹒跚的步子,从他们居住的自由广场出发,沿着长长的里安佐大街的人行道慢慢悠悠逛去,认真地欣赏每一家商店的橱窗。踱到复兴广场,便转向对面的人行道,仍然很仔细地观赏

140、着商店的橱窗,折回到自由广场。这样的散步每次大约持续2小时,回到家恰好是晚饭时间。对于经济拮据、久已未有福分进电影院和咖啡店的米隆内一家来说,这种散步委实是他们生活中的唯一乐趣。有一天像往常那样,他们沿着里安佐大街溜达。快走到复兴广场时,他们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被一家新开张的商店吸引住了。奇怪!这儿昨天分明还是一片尘土飞扬的破木栅,而今橱窗里射出炫目的光辉,使人难以瞧清楚陈列的商品。三人忙走几步,一言不发,在这家商店橱窗前摆下了半圆形的阵势。现在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出售的商品了幸福。和世上所有人一样,米隆内一家对这种货物闻名已久,却至今未有缘真正见过。万万没有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在这家商店里,人

141、人都可随意买到幸福了,好像买皮鞋、锅碗一样平常方便。米隆内一家三口在橱窗前伫立时流露出痴痴呆呆的神情,这确实是不难理解的。这家商店宽敞的玻璃橱窗,四周用华丽的大理石镶边,闪烁出异样的光彩;招牌、柜台是最摩登式样,所有的内部装饰都亮闪闪的。在橱窗里边,幸福犹如无数复活节的鸡蛋,花色繁多,品种齐全;每一只幸福的样品都附着精致的标签,上面用优雅的笔迹标明售价。终于,米隆内老头儿用长辈的口气,说:“唉,我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为什么,爸爸?”女儿幼稚地问。老头儿有点生气地说道:“多少年了,我们听人说,意大利没有幸福,幸福在我们这儿供不应求,从国外进口又贵得要命现在却突然开了一家专门出售幸福的商店。”“也

142、许是发现了新的幸福产地。”女儿说。“什么新的产地?在哪里?”老头儿发火了,“不是一直向我们宣传什么意大利地下资源贫乏吗?没有石油,没有铁矿,没有煤炭,没有幸福不,这样的事情瞒不了人的。你想想,要真是那样,报纸不早就吹开了。不,这一定是外国货。”“不过,”母亲温和地说,“这有什么不好呢?他们那里的幸福太多,而我们一点儿也没有,所以向我们输出不是很平常的事吗?”老头儿愤怒地耸了耸肩膀:“女人家的浅薄之见如今大家在饿肚子粮食是最急需的东西不,太太,不能这样,才积累了这么一星半点的外汇,却糟蹋掉去换这种商品!”“可是幸福我们也需要啊。”女儿从旁提醒,“我多想买一个小小的幸福。”“走!”老头儿阴沉而又坚

143、决地说道。埃尔米妮和乔万娜驯服地迈动了脚步。“乔万娜,我实在没有料到,你竟会这样放肆。”“为什么?爸爸。”“你也知道,像幸福这类货只有投机商人、大亨、百万富翁才买得起,一个小小的公务员无力也不该贪图幸福。你说你想买一个,这证明你至少是太无知了。再说,我们的房子是花钱租的,退休金总是到下月初才能领到。而你唉!你一点儿也不知道体贴我,丝毫不懂人情世故。”女儿的眼睛慢慢润湿起来。母亲开始为女儿打抱不平:“你瞧,你这是干什么?你老是伤她的心。她年纪轻轻的,什么世面都没见过,想买个幸福,又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自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可她的爸爸没有幸福也对付着过了一辈子,她没有幸福也照样能活下去。”他

144、们走到了复兴广场。老头儿一反惯例,硬要顺着原来的人行道走回去。再一次踱到幸福商店跟前的时候,他停了下来,久久地盯着橱窗,然后断然说道:“你们可知道,我在想什么?这是假冒的商品!”“我昨天刚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说是最小号的幸福在美国,价值数百美元在这儿用这样低贱的价格出售,怎么可能呢?光运费也比这贵上好几倍。这是假的幸福,人造货,一点儿也不错。”“可是许多人都在购买。”母亲怯生生地说。“世上有什么东西不能拿来做买卖?买到家里过几天,他们就会后悔的。”散步在继续。乔万娜在悲伤地哽咽,可是她心里仍然坚持着:她需要幸福,纵然它是假的。(有删改)【注】阿尔贝托莫拉维亚(19071990)是意大利当代最著

145、名的小说家。他以写实的笔法,通过发生在人们身边的平常故事,揭示社会问题,触到了人的心灵深处。他的作品在意大利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5小说一开始就叙写米隆内一家三口每天傍晚时分到大街上去溜达,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答:答案:表明米隆内家庭贫寒,一家三口只能借此来消磨时间;引出下文,为下文发现卖幸福的橱窗并引发对幸福的讨论做铺垫。6小说第七段对幸福橱窗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答:答案:凸显这家商店装潢豪华气派,商品种类繁多;照应上文,揭示出米隆内等人在橱窗前伫立时流露出痴痴呆呆神情的原因;为下文叙写父女思想冲突埋下伏笔;对比手法:用这家商店的豪华气派与主人公贫困的生活境遇作

146、对比。7“橱窗里的幸福”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答案:小说的标题“橱窗里的幸福”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橱窗里的幸福”既是写实,又是象征:“橱窗里的幸福”既指商店里出售的“幸福”商品,又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这种美好生活可望而不可即,但人们仍苦苦追求。8小说的结尾部分,叙写了米隆内老头儿“一反惯例”的行为,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根据小说,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答:答案: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米隆内老头儿既想购买幸福,又苦于没钱购买来满足女儿心愿的矛盾心态溢于言表。使情节富有变化:米隆内老头儿行走的路线与先前上街溜达的路线大相径庭,陡转激趣,耐人寻味。揭示主题:米隆内老头儿的反常行为,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