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及其动态课后提能演练.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772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及其动态课后提能演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及其动态课后提能演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及其动态课后提能演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及其动态课后提能演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及其动态课后提能演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及其动态课后提能演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及其动态课后提能演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0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1讲 种群及其动态课后提能演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选择性必修2第十单元第1讲A组基础巩固练1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一般不可用样方法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C外来入侵生物种群增长曲线一直呈“J”形D可以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答案】B【解析】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遗传特征和空间特征,A错误;一般不可用样方法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B正确;外来入侵生物种群增长曲线最终也趋于平衡,不会一直呈“J”形,C错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B用性引诱剂诱杀害

2、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通过改变种群年龄结构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当标记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增大误差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影响该种群的K值【答案】C【解析】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但无法比较增长型种群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A错误;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属于改变种群性别比例,B错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当标记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影响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导致误差增大,C正确;K值是环境容纳量,

3、当环境因素包括温度、食物、天敌等改变时,K值会发生改变,D错误。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种群“J”形增长模型(NtN0t)中,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D在“S”形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答案】D【解析】在种群“J”形增长模型(NtN0t)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A错误;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相对稳定的,B错误;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2值左右时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C错误;在“S”形曲线中,

4、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D正确。4科学家研究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据此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年龄0123456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年龄789101112个体数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A年龄结构直接决定种群数量B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稳定型C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D该营养级能量输出的方向包括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答案】A【解析】出生率、死亡率

5、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年龄结构只能用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92187121)( 706962637264)(554239264)400400400111,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属于稳定型,B正确;鱼的个体较大,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C正确;该鱼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最高营养级的能量输出的方向包括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D正确。5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

6、率Ca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D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答案】B【解析】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生存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A正确;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仍然在不断增长,bc段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在a到c的变化过程中,种群数量逐渐增多,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C正确;曲线X是“J”形曲线,曲线Y是“S”形曲线,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增长受到食物、空间、天敌等因素的限制,D正确。6研究人员连续若干年对我国特有物种攀枝花苏铁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了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

7、错误的是()A人为干扰可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调查攀枝花苏铁种群密度时,出现的最大值即为K值D泽兰入侵可能占据攀枝花苏铁的生存环境,影响其种子的萌发【答案】C【解析】人类活动会使群落的演替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正确;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直接因素,B正确;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因此调查攀枝花苏铁种群密度时,出现的最大值不是K值,C错误;泽兰入侵后,攀枝花苏铁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据此可推知:泽兰入侵可能占据攀枝花苏铁的生存环境,影响其种子的萌发,D正确。7假设某些条

8、件下,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中a、b1、b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空间充足,种群数量增长一定如曲线a所示B当某害虫种群数量达到K/2时,进行杀虫效果最佳C若曲线b1变成曲线b2,说明该种群生存环境变得恶劣D据曲线b1推测,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a为“J”形增长曲线,是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天敌等理想条件下的动态变化,A错误;K/2时害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害虫数量增长最快,此时进行杀虫不利于防治虫害,对于害虫的防治越早越好,B错误;b1曲线的K值大于b2曲线的,若曲线b1变成曲线b2,说明种群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如天敌侵害或环境骤变等,C正确;

9、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并非不再变化,D错误。8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不正确的说法是()A所用标记不能影响刺猬的生命活动B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天敌捕食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答案】D【解析】标记物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和感染,标记物必须能保持一定的时间,A正确;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B正确;标记符号过分醒目会破坏刺猬的保护色,可能会增大其被天敌捕食的

10、概率,C正确;4 km2区域中刺猬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50405400(只),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4100只/km2,D错误。B组能力提升练9某课题小组对当地喜鹊数量变化进行了连续10年的跟踪调查,其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喜鹊在某时间范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06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610年间种群数量先升高后保持不变B图乙中,能够用曲线和曲线来预测将来喜鹊种群数量的变化C图甲的39年间种群数量的变化,对应图乙的CD段的数量变化D图甲的第1年和图乙的B点,种群的年龄结构都为增长型【答案】D【解析】图甲中,03年1,种群数量在

11、增加,第3年1,种群数量不变,39年1,种群数量下降,第9年以后1,种群数量不变,A错误;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出生率和死亡率反映的是之前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B错误;图甲的39年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但第6年后,种群数量的减少量越来越少,而图乙中,CD段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减少,且减少得越来越多,C错误;图甲的03年和图乙的AC段,种群的数量都在逐年增加,故图甲的第1年和图乙的B点种群的年龄结构都为增长型,D正确。10磷虾是一种具有垂直迁移习性的海洋动物,其主要摄取浮游植物和小型浮游动物,磷虾的天敌主要在白天活动,研究人员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对某海域的磷虾进行捕捞采样,结果如图

1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注:黑棒长度表示捕获量的比例。A磷虾的垂直迁移是种群密度过大引起的B夜晚黑暗时磷虾上升到水层表层,清晨则下降C垂直迁移有利于磷虾增加食物摄取和躲避天敌D磷虾能促进海洋中不同水层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答案】A【解析】磷虾的垂直迁移与它的食物浮游植物和小型浮游动物所处的位置有关,也受它的天敌(白天活动)的影响,导致磷虾夜晚在其食物所处的位置处种群数量多,水面数量少,白天则主要分布在深层,A错误;由于磷虾的天敌主要在白天活动,故夜晚黑暗时,磷虾会上升到水层表层,但清晨有光照后则下降,B正确;根据对A项的分析,可知垂直迁移有利于磷虾增加食物摄取和躲避天敌,C正确;磷虾的垂直迁移

13、有利于海洋中不同水层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D正确。11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区域中田鼠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分布B该田鼠种群增长方式为“S”形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C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答案】C【解析】某区域中的田鼠属于一个种群,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属于群落的特征,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先大于1后

14、小于1,说明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大于0,后小于0,则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C正确;图中a、b两点年龄结构都是增长型,D错误。12下图中关于“S”形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较快B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D在t1时控制有害生物最有效【答案】D【解析】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

15、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二者的差值逐渐加大,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较快,A正确;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不断加剧,天敌数量也在增加,虽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二者的差值逐渐减小,所以种群增长速率下降,B正确;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C正确;在t1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若在t1时进行有害生物防治,不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较低水平,D错误。13(2021年广东茂名五校联考)如图是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以及在A点之后的三条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呈“J”形增

16、长的种群而言,其值(当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数)的大小与种群密度_(填“有关”或“无关”)。(2)A点之后,、和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大小关系是_,做出该判断的理由是_。(3)图中AB段,不考虑迁入、迁出,种群的出生率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4)捕捞经济性鱼类时,剩余量应在K/2左右,理由是_。【答案】(1)无关(2)K值越大,说明环境就越优越(3)小于(4)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最快【解析】(1)对“J”形曲线增长的种群而言,其值不变,但种群密度在不断增大,所以二者没有直接关系。(2)由题图分析可知,图中曲线是环境条件变得更好所致,曲线是环境条件

17、变得更差所致,曲线是环境受到破坏使种群无法适应而逐渐遭到淘汰,由此推断三条曲线所对应的环境条件的优越程度是依次减小,其判断的关键依据在K值的变化。(3)种群数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若不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当种群处于图中AB段时,其种群数量不断减小,说明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4)捕捞经济性鱼类时,为了持续获得高产,则希望经济鱼类的增长速率始终维持在最大,即剩余量应在K/2左右,捕捞后的鱼类数量恢复速度最快。C组压轴培优练14(2021年山东枣庄月考)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治蝗问题的研究备受关注。某地区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 00

18、0只鸭就能把4 000亩地里的蝗虫吃干净,有效控制虫害。为了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某小组尝试构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1)甲图模型属于_(填“物理”“概念” 或“数学”)模型。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调节机制。(2)乙图中OA时间段,蝗虫每天增加3.5% ,并呈“J”形曲线增长,假设第1天有3 000只,则第15天种群的数量为N15_ (只)。(只写出表达式,不必计算)(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蝗虫、鸭是消费者,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_。(4)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与利用单一农药进行的化学防治相比其优势在于_。【答案】(1

19、)数学负反馈(2)3 0001.03514(3)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4)降低环境污染,能将蝗虫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不会导致蝗虫种群抗药基因频率增加【解析】(1)甲图模型属于数学模型,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此长彼消,保持相对稳定,是两种生物之间负反馈调节的结果。(2)根据“J”形增长的NtN0t可知,第15天(经过了14天)种群的数量N153 000(13.5%)143 0001.03514(只)。(3)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些消费者还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4)略。15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

20、死亡或偶然因素(如火灾、龙卷风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窗的现象。生态学家对某林窗的生态变化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种群密度时间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艾蒿/(株平方米1)5810641紫荆/(株10平方米1)135642樟树/(株100平方米1)012588(1)判断该林窗内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依据是_。随着时间的推移,艾蒿、紫荆的种群密度又逐渐下降,原因是_。(2)在调查上述物种的种群密度时,为减少误差应注意_。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林窗内林鼠的种群密度,所得数据往往比实际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 _(列举两项)。(3)在研究该林窗能量流动的过程中,第8

21、年测得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含碳量为9 690 kg/(hm2a),被初级消费者摄入的仅为2 070 kg/(hm2a),还有3 600 kg/(hm2a)未被利用,则其他部分是指_中的含碳量。【答案】(1)此演替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林窗逐渐关闭,导致林下光照强度减弱,艾蒿、紫荆的竞争处于劣势(2)随机取样并取平均值林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被标记个体迁出调查区域;标记脱落(3)植物自身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及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解析】(1)在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通过表格数据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艾蒿、紫荆的种群密度又逐渐下降,原因是樟树这种乔木数量增加,树长大,林窗逐渐关闭,导致林下光照强度减弱,艾蒿、紫荆的竞争处于劣势。(2)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为减少误差应注意随机取样并取平均值。林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被标记个体迁出调查区域;标记脱落等,会导致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林窗内林鼠的种群密度时所得数据往往比实际结果偏大。(3)通过分析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从生产者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呼吸作用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故其他部分是指植物自身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及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中的含碳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