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专题十五 种群和群落.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727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专题十五 种群和群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专题十五 种群和群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专题十五 种群和群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专题十五 种群和群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专题十五 种群和群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专题十五 种群和群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质量检测:专题十五 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1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图的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对此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衰退型的种群B幼体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小C种群的死亡率较大D种群的出生率较小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其特点为幼年个体比例较小,老年个体比例较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答案:B2(2011济南调研)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D人类活

2、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析:在演替的过程中,环境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改变,故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答案:B3(2011江苏高考)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垂直带海拔(m)3 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解析:

3、A项中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项中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的是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C项中蝶类依赖于绿色植物而生存,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D项中不同植被类型区域的气候特征不同,蝶类的生存离不开气候等环境条件,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的气候特征有关。答案:D4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D将计数板放在载

4、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解析:在使用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对培养液进行稀释。答案:C5(2011武汉调研)右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态时该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b点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最大值由K1变为K2。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A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B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C该种群的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D该地区引入了新物种解析:由曲线可知,b点后种群的K值增大,其原因可能是环境阻力减小(如天敌大量迁出)或生存能力增大(如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引进新物种影响了种间关系),但迁入大量同种的个体不会增加生物的K值。答案

5、:B6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解析:K值的大小受环境影响,种群数量达到K环境的变化,也可能会使K值发生变化。答案:B7关于右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

6、化解析:J型增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在S型增长达到K值之前也存在生存斗争。达到K值之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而K值的大小与环境有关。答案:B8(2011临沂质检)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中,正确的是()A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低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C对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一定要采用样方法D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取样解析:田鼠种群的数量,因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再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减少,所以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高;对土壤小动物的

7、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法;池塘的不同水层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可能不同,故取样时各水层均应取样调查。答案:B9右图示某种小型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该曲线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t3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t4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C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的环境中呈S型增长D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t2时该鱼数量的两倍解析:根据该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可知t4之前种群密度将增大,其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且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t4时不再增长,故种群应呈S型曲线增长,t4时为种群的K值,t2时增长速率最大,对应S型增长曲线中的K/2值。答案:B10(

8、2011苏北四市质量抽测)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解析: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的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的现象;由图可知四大家鱼间不存在捕食关系,故不会出现鲢鱼鳙鱼青鱼的能量流动关系;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存在竞争的关系;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会大量增加,从而引起鲢鱼的数量增加,但鲢鱼数量增加又会受

9、到食物、空间等条件限制,故不能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答案:A二、非选择题11(2011新课标全国卷)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3)人登岛后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增加、减小、不变)。(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增强、减弱、不变)。解析:(1)因

10、人捕食狐,故两者之间有捕食关系,又因人牧羊获得羊肉或羊奶、狐捕食羊羔,故人和狐之间又存在着竞争关系。所有的病毒都是营寄生生活的。(2)绘制食物网时应注意食物网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者为牧草,以牧草为食的是羊和野兔,狐可捕食羊和野兔,而人可从羊、野兔和狐中获得食物。(3)第5年野兔数量大大增加,故在岛上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野兔种内竞争强度增加。(4)被捕食者体质有强有弱,体质弱的容易被感染而患传染病;但随着捕食者的种群密度的增加,被捕食者中体质较弱的容易被捕食而淘汰,剩下的被捕食者中体质较强的个体不容易被感染。答案:(1)竞争和捕食寄生(2)(3)增加(4)减弱12(2011长春调研)某地实

11、施退耕还林多年后,原有耕地变为林地。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发现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见表中数据)变化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种名山桃丁香油松刺槐山桃1丁香0.1241油松0.1250.8341刺槐0.1480.7610.8841(1)耕地逐渐过渡为林地的过程属于_。(2)在调查该林地山桃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_法。(3)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造成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解析:(1)耕地逐渐过渡为林地的过程中,因已具备土壤等条件,故属于次生演替。(2)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

12、方法是样方法。(3)由表可知油松和刺槐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最大,所以两者竞争最为激烈,阳坡和阴坡非生物因素的主要差异是光照强度。答案:(1)群落演替(或“次生演替”)(2)样方(3)油松和刺槐阳光13硅藻的生长需要硅酸盐。下图是对两种淡水硅藻针杆藻和星杆藻的有关实验研究结果,虚线表示培养水体中硅酸盐的浓度变化。图中a表示单独培养星杆藻、b表示单独培养针杆藻的情况,c表示两种硅藻混合培养情况。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单独培养星杆藻时,该种群在前40天内种群数量呈_增长,40天内硅藻出生率的变化趋势是_。(2)两种淡水硅藻混合培养时,40天后代表的_藻被完全排除掉。但在自然河流生态系统中发

13、现两种硅藻一种分布在浅层,另一种分布在较深的水域,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该河流生态系统在较长时间内能维持稳态,这是由于它具有_的能力,从长远看,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依靠_调节来实现。(3)据报道2010年5月,汉江支段流域水体中硅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硅藻大量繁殖的原因可能是_。解析:(1)由图a中星杆藻在前40天内数量先增加后稳定,可判断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由于星杆藻的数量最终趋于稳定,所以可判断其出生率逐渐下降。(2)由图a和图b对比可知,针杆藻对硅酸盐的吸收能力更强,故针杆藻和星杆藻混合培养时,针杆藻是优势种,而星杆藻将被淘汰;在河流中不同的水层分布着不同各类的硅藻,体现了群落结构中的垂直分层的现象;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稳定的原因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3)影响水体中浮游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营养物质等。5月份水体中硅藻大量繁殖,可能是气温回升,使硅藻增殖加快,也可能是硅酸盐含量升高,使硅藻增殖加快。答案:(1)S型(或逻辑斯谛)逐渐下降或减小(2)星杆垂直自我调节(自动调节)负反馈(3)水体温度升高和水体中硅酸盐含量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