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郑州市第一0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说明: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将第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第卷的答题表(答题卡)中。第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孔子弟子众多,论语将其归为四类: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孔子卒后,众弟子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更有再传弟子为王者师。这反映出当时A儒学为各诸侯国所推崇 B新兴士阶层崛起影响现实政治C战国纷争导致人才流动 D礼崩乐坏为私学出现提供机遇2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孔子主张“保守”,那么先秦诸子不“保守”的
2、就极少。如果说到“消极”,孔孟大儒的消极因素更多。如果说到“专制”,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等都符合。这说明A思想一统趋势已经出现 B专制集权理论适应政治需要 C诸子百家互相交流借鉴 D固化价值判断影响历史理解3西汉文帝曾立下遗嘱薄葬诏:“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薄葬之风盛行一时;而汉武帝以后的贵族墓葬中往往包括错金银器、车马器、布帛衣衫等随葬品,这一变化表明西汉A理学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B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C伦理道德观念深人人心 D君主专制遭到严重打击4唐代有的学者抛弃了汉儒的注疏之学,由注重章句转向强调经义;有的学者主张“以己意解经”;有的学者提出了“何为性”和“如何修性”的问题。这些现象
3、A背离先秦孔孟之道 B导致儒佛道三教并行C表明唯物思想出现 D推动了儒学的思辨化5盛唐的边塞诗有丰富的意象,较为常见的有大漠、霜雪、天山、玉门关、阴山、黄河、金鼓、旌旗、烽火、长云、羌笛、琵琶、雁飞鹰扬、马鸣风萧等。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A豪迈昂扬的社会风尚 B藩镇割据的负面影响C中外文化交流较频繁 D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6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A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B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C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D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7元朝共举行科举考试17次,只设进士一科,后16次仅登科进士113
4、5人,而且进士分配名额极不公平,蒙古、色目、汉人的人口基数相差极端悬殊,但名额却一样。据此可推知,元代的科举制度在客观上有利于A元朝统治的强化 B民族凝聚力增强C科举制度的完善 D戏曲艺术的发展8明中叶以后,王学兴起,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命题,该学说信徒众多,对旧制度、旧道德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下列属于这种“冲击”作用的是A君主专制制度趋向于极端化 B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被取代C引发人们对君主圣贤的质疑 D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被抛弃9以下为某学者对明末清初一思想家思想发展脉络的认识。据此推知,该思想家1898年2019年1912年1840年1644年1
5、368年禁止传播(50年以后)发现价值(150年以后)维新派和革命派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200年以后)发行邮票纪念(300年后)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君臣平等 B否定儒家学说,动摇传统基础C宣传经世致用,强调平民意识 D反对迷信权威,追求思想自由10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这充分说明A科技发展依赖国家制度 B明朝科技已落后于西方C中国古代科技积淀深厚 D理论探讨甚于技术发明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掌握制造技术的工匠可以获得科甲出身,被批判为“过于失体”。这主要是因为A自强求富主张受到社会批判
6、 B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外国冲击C重农抑商观念占据主导地位 D传统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12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主张在中央实行“议郎”制度,要求以府县为范围,约每十万户中公举一个有学识有才能的“士”充当“议郎”,这些“议郎”不仅可备皇帝顾问,而且还可以“上驳诏书,下达民词”。康有为这一主张A沿袭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理念 B奠定了百日维新的思想基础C借鉴了西方的“民主共和”理论 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13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时,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但从1917年起,新青年的刊行量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真正轰动一时。与这一变化直接关联的因素是A提出“民主
7、、科学”口号 B反对传统伦理道德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进行“文学革命”14“规律”一词原指“规章律令”,20世纪初,“规律”有了“客观性”“必然性”的转义。20世纪三四十年代,“规律”逐渐成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表示“客观性”“必然性”含义的正式术语。形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人对该词理解存在偏差 B近代西方法治思想传入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民众科学素养得到提高151917年,孙中山发表民权初步一书,主张教育国民学会民主、集会、结社,以“会社”为阵地,参政议政,实现“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议法案之权。”孙中山意在A提高国民民权意识 B推
8、动国民革命的深入发展C践行民生主义思想 D促进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161937年11月,毛泽东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指出:“1927年陈独秀的投降主义,引导了那时的革命归于失败。每个共产党员都不应忘记这个历史上的血的教训。”毛泽东的分析旨在A总结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B坚持党在抗战中独立自主地位C强调与国民党合作的必要性 D抨击当时的“亡国论”和“速胜论”17从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起,短短5年里我国密集召开高等教育、工农教育、中等教育、中等技术教育、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民族教育等全国会议,会议文件大都转化为教育政策。这表明新中国A重视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 B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9、的确定C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确立优先发展教育的国策18下表是在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古代史分期大讨论中影响最大的两种观点。这反映出当时西周封建说和战国封建说学说主要依据西周封建说私田构成封建土地所有制、宗法制则为其上层建筑战国封建说以“初税亩”为标志,地主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逐渐通过战国的变法夺取政权A官方意识形态影响学术研究 B“双百方针”没有得到贯彻C土地问题是史学研究的重点 D古代史研究很难有统一观点19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些四川农民外出打工时,把半月谈挂在扁担上,走到哪里就挑到哪里,用刊物上登载的中央文件精神为自己壮胆,也用以回答某些诘难。据此可知,当时A改革缺乏创新精神 B思
10、想解放任重道远C舆论环境相对宽容 D政策传导渠道畅通201984 年,曾任二机部部长的刘西尧写诗一首赠与邓稼先:二十年前春雷响,今朝聚会盼新雷;喜闻戈壁传捷报,敬贺老邓立新功。与“二十年前春雷响”相关的历史事件A标志着运载火箭技术成熟 B极大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C使中国成功步入航天时代 D标志着载人航天技术突破21苏格拉底将自己的研究对象转向人类的内心世界,对当时流行的四种美德即:智慧、正义、勇敢、节制都进行了详细论述,认为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提出“德行可教”。其主要目的是A重建社会道德价值观 B宣传智者学派的主张C完善雅典的民主制度 D树立人的尊严与价值22一西方学者对近代的某个历史事件作
11、了如下描述:“没有丰富多彩、全面发展的人格,就没有灿烂的文化。个人主义造成了高度和谐的个性另一方面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它一切丑恶的方面。”该事件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23宗教改革后产生了很多新教派别,它们都不承认罗马教廷,但是基督教仍然存在,对上帝的信仰仍然存在,不同的是自由思考已经形成。这主要是指A新教完全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 B人的价值和作用开始得到承认C允许信徒对圣经有不同解读 D信仰自由得到新教教派的尊重24读下列17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图该项统计可以看出A宗教改革对价值取向的影响 B牛顿力学对宗教观念的作用C工业革命对思想解
12、放的推动 D进化论瓦解宗教观念的过程25启蒙运动中有位思想家提出“行政权力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或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在此,这一思想家强调的是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三权分立26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B市场需求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C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产生垄断组织 D科技发明必然与经济生产相结合27 世界
13、历史上有关进化论的部分信息时间人物主要内容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自然界由无生物进展到动物是一个积微渐进的过程,在无生物之后首先是植物类从这类事物变为动物的过程是连续的16世纪末李时珍按水、火、土、石、草、木、谷、菜、虫、鱼、商、兽、人等顺序罗列物种。19世纪前期拉马克物种是可变的,在自然界的生物中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等级;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生物的变化,生物会由此改进其适应。19世纪中期达尔文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上表说明生物进化论A是古希腊学者首先提出 B由中外科学家共同创立C经历一个渐进发展过程 D在科学实验中得到完善28“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
14、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理性国家完全破产了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与材料中艺术风格相似的文学作品是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老人与海C自由引导人民 D人间喜剧29某画家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直接受益于非洲原始粗犷的雕塑,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张、变形而颇有表现力,用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动的感觉,用块面的结构关系来分析物体,表现体面的重叠、交错的美感。据此判断该画家属于A浪漫主义流派 B现实主义流派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30历史上,西方音乐的分期是清晰而可界定的,每个时期各有自己的统一风格,但20世纪以后,随着传播技术的革命,音乐很难再像以往那样划分时期,标
15、定风格。这种变化主要反映A民族音乐在世界广泛传播 B当代音乐发展日益趋同C全球化趋势淡化音乐分期 D音乐风格走向多元交融第卷 (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摘编自【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材料二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
16、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近代以来,欧洲与中国间文化交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文化交流变成了作为落后一方的中国向作为先进一方的欧洲学习的进程。从一开始就是在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样尖锐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就中国方面而言,就不简单是一般意义上的落后向先进学习,而是为着寻求解决中国政治危机,救亡图存而向对手学习。随着对于救国方案探讨的深入,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对于欧洲文化的注意力,渐渐便转移到了探讨如何对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构成进行改造上。摘编自丁伟志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
17、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欧洲启蒙思想“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8分)3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梁启超于世纪之交,基于中国多民族的历史特点与世界发展大潮,将中国历史上公羊学派进步的民族观与西方近代的民族、民族主义理论相融合,比较系统地探析和阐发了自己对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看法,充满了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贯穿着现代的变革意识和发展意识,针对民族危难加深的严峻现实,他率先提出合汉满蒙回苗藏组成一个大民族思想,对中国民族研究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摘编自再论梁启超
18、的民族观材料二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则用“民族主义”来向人们传达当时中国思想界所遭受的外来压力在“保国”“保种”的呼声中,严复的天演论传递出一种世界民族之间相互竞争的族群理念。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系列长文新民说明确主张:“故今日欲抵挡列强之民族帝国主义,以挽浩劫而拯生灵,唯有我行我民族主义之一策。”摘编自二十世纪初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观念材料三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在批判王朝国家过程之中所产生的近代民族主义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前所未有的政治内容。资产阶级便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
19、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同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摘编自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民族观”的特点并分析维新派“民族观”观念提出的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1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BDAA
20、DC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DCABAAB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ACBBBCADD20202021学年上期中考22届 高二历史答案31. 【答案】(共18分)(1)相通的地方:尊重人的地位,体现了人文精神;强调道德的作用;强调教育的重要作用;主张对公共秩序的维护。(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2)原因:启蒙运动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4分)(3)特点:中国向西方单方向的学习;在列强侵略下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具有救亡图存的政治目的;是一个由浅入
21、深的过程。(8分)32. 【答案】(共22分)(1)特点:将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华夷观相结合;维护民族利益和加强内部凝聚力;充满爱国情怀;贯穿变革意识。(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背景:近代以来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抵御西方列强侵略的需求;近代西方民主民族思想的广泛传播;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戌戌变法的失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任答3点即可得6分)(2)影响:推动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为殖民侵略和掠夺提供了借口;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欧洲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共同民族认同的形成。(任答3点即可得6分)认识:民族主义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利益;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国家发展;另一方面易演变为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应发挥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任答2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