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545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卷客观题(50分)一 、选择题 (每题2分,共25题50分)1.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2.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实质上是 A否定公民民主政治 B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C肯定国家制衡机制 D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3.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利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

2、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岑曾经说过: “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其主旨是A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 B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雅典公民有护卫城邦的义务4.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B“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C“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D“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5.从社会发展和进步、顺应历史潮流的角度看,以下事件最符合这一标准的一组是A商鞅变法和孝

3、文帝改革 B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C管仲改革和魏文侯变法 D商鞅变法与庆历新政6.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个分水岭,这次变法实现了秦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这一观点最主要的依据是变法措施中的哪一条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7.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A.整顿吏治 B.实行三长制 C.汉化政策 D.颁布均田令8.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中&华&资*源%库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

4、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9.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青苗法 募役法 免役收庸法 方田均税法A B C D10.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有着较强的战斗力。北宋王安石为了改变“积弱”局面,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借鉴了唐朝府兵制的A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B士兵服役期间免征赋役C兵将分离,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 D士兵定期更换驻地11.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

5、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12.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地接受起来。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接受”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渴望得到上帝的救赎B其蕴含了自由主义精神 C马丁路德的积极倡导D其符合基督教的信仰原则13.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

6、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14.面对工业革命的冲击,俄日均选择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的根本原因是两国A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D缺乏民主传统15.描述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埃及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成果时,共同采用的关键词是A政治民主B民族独立C富国强兵D近代工业16.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遏制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B.整顿了埃及的社会秩序C.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宁 D.促进埃及的近代化进程17.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

7、探索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由于阿里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据此,你认为,阿里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马木鲁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 B未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C穷兵黩武、对外扩张 D欧洲列强的干涉18.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曾经大力推行官营工业建设,动用国家力量尽快完成工业化。结果造成政府财政恶化,贸易逆差严重,货币贬值。日本政府对此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土地私有制,增加国家农业税收入B.政府增加官办企业拨款,扩大经营范围C.将大量官办企业以低价出售给私人经营D.引进西方近代工业

8、技术取代传统手工业19.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20.全球通史评述:“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从材料可判断,近代日本向西方习的特点是A.结合国情,有选择地习 B.“中为体,西为用”C.全盘西化,全方位地习 D.对西方文明完全排斥21.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

9、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22.有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是清朝统治者在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实行的三次自救运动。这三次运动的共同点是 都是习西方的活动 都加剧了社会矛盾 都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B C D23.阿奎那论证“君权神圣”的特点是 把理性引进神排斥理性运用“自然法则”从世俗权力角度出发A B C D24.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家

10、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说”的提出者是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25.卢梭说:“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这段话的解释正确的有 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 人民有选举和推翻政府的权力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背离和否定 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A B C D第卷主观题(50分)二、材料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计50分)26.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18分):材料一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

11、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材料二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举措(4分

12、)及其共同目标(2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经济上举措有何不同?(4分)(3)结合所知识,分析材料一、二的改革对本国的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产生的不同影响。(8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

13、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8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8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修正型的改革,就是在同一社会形态,主要是封建社会这样一个形态内部,统治阶级他为了调整、修补、完善他在政治、经济

14、、军事、文化制度方面而进行的改革,所以我们叫它为修正型的改革。这种改革,它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发生在每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之初的改革。这种改革,它的出现往往是在大规模的、激烈的阶级斗争之后。这些改革可以说大多数都取得了成功,它对于稳固新建立的政权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二种情况,就是发生在某一封建王朝的中后期的改革。这个时候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社会危机一触即发,封建王朝统治难以为继了,改革者为了缓和这种社会矛盾,挽救封建王朝的统治,就不得不调整或者改变某些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制度。所以这种改革大多数是以失败而告结束的。部分摘自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及其启示(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修正型改革的实质,结合所知识分析出现两种不同修正型改革的时代背景。(8分)(2)依据材料结合所各举一例分析两种“修正型的改革”对社会所起的作用。(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