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446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 2018年7月22日,青岛传来喜讯,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试种的包括“海水稻”在内的80多个水稻品种分批成熟。经测产,这些品种都超出了全世界水稻4.539吨/公顷的平均产量。“海水稻”试验种植取得的阶段性成功()表明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佐证了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说明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证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 B. C. D. 2. 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让

2、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耀眼的“东方奇迹”。广大科技丁作者积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创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奋力干成了多件长期干不成的“大事”。这些“东方奇迹”和“大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的结果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结果凸显了意识活动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直接现实性凸显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A. B. C. D. 3. 基因改造技术的出现为人类解决某些疾病的困扰提供了有效途径,但也使人们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及发展前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担忧。一些人开始呼吁,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国际社会应当联合起来

3、,对某些科研行为进行约朿和限制,否则将会把人类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世界观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需要具体分析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引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A. B. C. D. 4.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依次佐证上述哲学观点的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A. B. C. D. 5. 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电影狼图腾与纪录片穹顶之下内容虽然迥异,但主题都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围绕这一主题

4、我们应深刻认识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认识和改造规律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不可调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A. B. C. D. 6.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与上述材料蕴含哲理一致是()A.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B.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7. 道德经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圣人不能离开实践

5、见天道物质决定意识,圣人不行而知是唯心主义观点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圣人可以不为而成现代科技为圣人离开实践而知天下提供了条件。A. B. C. D. 8. 我国明朝哲学家王阳明认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下列观点与此观点蕴含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人是万物的尺度A. B. C. D. 9.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装有驾驶脑的智能车将会比人驾驶的车更安全。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我们不但要解决“车”的问题,将车做成软件定义的机器,还要解决“人”的问题,用驾驶脑替代驾驶员完成驾驶认知,使得汽车成为驾驶员自己。材料表明()“驾驶脑”不等于人脑,只是驾

6、驶员的智能代理借助“驾驶脑”驾驶汽车,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驾驶脑”替代人脑,体现人工智能的主动创造性“驾驶脑”延伸人的器官功能,体现了意识的决定作用A. B. C. D. 10. 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这场讨论确立了中国改革进程中的理论原则和思维模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理论具有先导作用,因此革命的理论总是产生于革命的实践之前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科学理论

7、的意义A. B. C. D. 11. 美国一位智者的名言给债权人上了一堂课:“如果你欠银行100美元,你会有麻烦;但如果你欠银行1亿美元,有麻烦的是银行。”该智者的名言蕴含的哲理是()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质变的发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关键。A. B. C. D. 12. 某同学通过实验发现食用动物油在15凝固,常用的食用植物油在-15-10凝固。由上述动物油和植物油混合而成的地沟油凝固点在两者之间,即-50该同学根据这一现象,在教师指导下发明了鉴别地沟油的简易装置,赢得创新大赛二等奖。该同学的发明思路符

8、合的哲学道理是()A. 在主次矛盾原理的指导下,抓住事物的重点和关键B. 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的指导下,立足局部统筹全局C.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D. 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指导下,实现创新性发展13. 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从哲学角度,以上论述()运用了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强调了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A. B. C. D. 14. 随着人类创造财富的速度进一步提升,人们制造垃圾的速度也在空前发展。全球废弃物管理市场评估报告显

9、示:100年以后,垃圾年产量将超过4000亿吨。人类正在采取废物再利用的方式把大多数垃圾变为新的资源。这体现了()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A. B. C. D. 15. 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寒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善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将客观条

10、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A. B. C. D. 16. 土豆和西红柿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但它们走到了一起。因为土豆变成了薯条,西红柿变成了番茄酱,它俩变成了绝配。感情亦是如此,没有天生就合适的两个人,只有两颗彼此包容和理解的心懂得欣赏与珍惜,才能看得到长久!这段生活感悟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主要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点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依存和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A. B. C. D. 17. 中国网络文化发

11、展至今,网络化、数字化的创新给传统的文化方式带来了巨大变革引领着当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这表明()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A. B. C. D. 18. 从智能可穿戴设备,到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医疗、AR/VR等热门词汇的兴起,人工智能产业正在引领一场新时代技术革命。人工智能。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环节,催生新经济、新产业,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从哲学角度看,这意味着()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

12、先导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更新生产工具观念创新助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A. B. C. D. 19. 2019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将华为纳入“实体名单”,禁止华为向美国出售、购买通讯技术和服务。“禁令”宣布后,美国高通等全球近40家科技公司股价下跌。事实上,随着通信电子行业的全球化专业分工,大型科技公司已经成为“命运共同体”。产业内分工越来越细,技术配套越来越复杂,这构成了通讯产业的效率基础及利益所在。这表明()大型科技公司与其上下游产业之间始终存在着联系精细国际分工中的科技公司间的自在联系是客观的全球化背景下的任何两个跨国科技公司都存在联系科技公司间的联系推动了通信产业发展和技术进

13、步A. B. C. D. 20. 2018年,亚洲鲤鱼被评为世界十大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从中国引进这些鱼类,以改善生态,但随着数量的增加,亚洲鲤鱼已经向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的“五大湖”区繁殖,危害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美国政府于2009年底开始大规模捕杀亚洲鲤鱼。美国政府从2014年开始斥资180亿美元将耗时25年建堤坝防止五大湖遭到亚洲鲤鱼入侵。对此正确的认识是()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应该人为的去改变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应该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A. B. C. D.

14、 21. 中国烹饪协会下发的关于举办2018“中国菜”美食艺术节暨全国省籍地域经典名菜、名宴博览会的通知中提出要形成“中国菜”的国家饮食文化整体概念,并按照标准与程序产生了全国34个地域(含港澳台)菜系的概述以及地域经典代表名菜。这说明()我国烹饪文化也要坚持与时俱进绝对运动是事物唯一的存在方式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要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 B. C. D. 22. 某校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不要问父母和长辈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对父母和长辈做了些什么;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社会与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但要问自己为社会与国家做了

15、些什么。”这一倡议的哲学依据是()A. 有价值的人生不考虑个人利益B. 人生价值只能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C. 贡献和索取在人生价值中同等重要D. 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对实现人生价值同等重要23. “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下列对“红船精神”从哲学角度解读正确的是()A. 敢为人先-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解决一切问题和困难的前提B. 坚定理想-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决定作用C. 百折不挠-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要敢于面对挫折与考验D. 立党为公一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24. 唐代诗

16、人杜甫诗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英国诗人雪莱则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面对季节变换、冬春交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发出了共同的感叹,这集中反映了()A. 事事有矛盾B. 矛盾具有多样性C.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D. 矛盾具有特殊性25.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的成就-“梅花扑鼻香”,过程-“大胆去尝试”,现状-“黄金无足色”,未来-“仍须傲霜雪”。下列关于改革的论述解读正确的是()梅花扑鼻香-要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鼓励人民适度享受大胆去尝试-要破除僵化教条思想观念,推进改革创新黄金无足色-要分清改革现状的主流和支流,解决主要矛盾仍须傲霜

17、雪-要正视深刻转型中积累的改革问题,迎接挑战A. B. C. D. 26.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做出的重大判断。基于这一判断,党中央进行重大战略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引领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关系的调整A. B. C. D. 27. -百年前,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今天,它竟然被评为 20世纪人类“最

18、糟糕的发明”。这表明()A. 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B. 人们的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C. 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当前利益D.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28. 0.0150.04毫米,这是90后铣工张志坤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控铣项目中摘得金牌的精度,然而像张志坤这样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这是因为()A.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B. 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C.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D.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

19、决定力量29. 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一个对自有住房有着长期偏好的国家而言,租购同权正在调整的,不仅仅是住房制度、居住权利,更有全社会的理念。”下列最符合这一论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A.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能促进社会的发展B. 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和人类思维的发展C. 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0. 如图漫画“汇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B. 要坚持正确的价值选择C. 人生的价值在于创新创造D. 要充分利用社会客观条件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高考制度恢复

20、四十一周年。四十一年来,无数个令人振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一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

2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结合材料,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教育部决定进行高考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一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32. 面对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新增劳动人口逐年降低,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严峻形势,我国长期坚持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启动“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在试点实施的过程遇冷,有些地区的生育率不但未升反而持续出现负增长。该政策经过反复论证并不断调整,十八届士中全会宣布全面实施二孩政策。这一政策调整不仅关注人口数量的增长,更注重人口技能、质

22、量的提高。这将有利于优化我国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老龄化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人口政策调整蕴含的哲理。33.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开展“发展”“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

23、,弘扬主旋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88个,文化馆(站。室)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四川省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合理性。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四川省是如何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论述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4、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时隔36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对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作出了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角度,分析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变化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结合材料,说

25、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政治试卷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符合题意,“海水稻”试验种植取得的阶段性成功佐证了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证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错误,“只要就”说法错误,夸大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故选:B。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

26、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本题以“海水稻”试验种植取得的阶段性成功为命题立意,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点,让学生具有感性认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知识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还要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2.【答案】D【解析】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突破规律; 正确,广大科技丁作者积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创新经历了

27、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奋力干成了多件长期干不成的“大事”。这些“东方奇迹”和“大事”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结果,凸显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故选:D。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

28、造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主动创造出一些现实不能直接感觉到的认识,比如人们会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3.【答案】A【解析】符合题意,基因改造技术的出现为人类解决某些疾病的困扰提供了有效途径,但也使人们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及发展前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担忧。这说明世界观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说法错误,应该肯定的说,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真

29、正的哲学可以指引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故选:A。本题考查: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哲学的功能: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是美好生活的向导;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

30、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4.【答案】C【解析】排在第一位,“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现世界是物质的; 排在第二位,“流水不腐,户枢不蠢”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 排在第三位,“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说明运动是有规律的; 排在第四位,“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明规律是客观的; 因此,能够依次佐证材料所述的哲学观点的是,故ABD不合题意。 故选:C。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世界物质性原理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

31、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世界物质性原理 (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

32、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方法论要求 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本题属于推导类试题,可采用排除法进行确定。即在传导过程中,前后必须要有因果关系或逻辑先后关系,否则就是错误表达,后面基本就不用看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要非常熟悉。5.【答案】C【解析】符合题意,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电影狼图腾与纪录片穹顶之下内容虽然迥异,但主题都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应深刻认识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

33、于它的物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改造规律; 说法错误,人类可以和自然和谐相处。 故选:C。本题考查:世界物质性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世界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

34、人类。 这就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本题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命题立意,考查世界物质性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6.【答案】D【解析】“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说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不合题意,“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体现联系的普遍性; B不合题意,“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体现矛盾的特殊性; C不合题意,“沉

35、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现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D符合题意,“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规律的客观性。 故选:D。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 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近年来,在政治高考试题中,以古文诗词为材料的试题占据了相当的部分。以古文诗词命题,考查的不仅是同学们的文学功底,更是考查大家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应运,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知识的交融。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阅读理解题好题干中古文诗词所表达的意思

36、,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7.【答案】B【解析】材料的基本观点是:在认识上纯任感觉经验是靠不住的。因为这样做无法深入事物的内部,不能认识事物的全体,而且还会扰乱人的心灵。那么,要认识事物就只有靠内在的自省,下功夫自我修养,即要通过理性认识,才能领悟“天道”,知晓天下万物的变化发展规律。 符合题意,老子并不轻视实践所获取的感性知识,只是夸大了理性认识的作用; 符合题意,老子这样的观点属于先验论,没有坚

37、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脱离物质谈意识,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不合题意,老子的观点并未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不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到现代科技对圣人获得认识的影响。 故选:B。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即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通过知识的学习、传递获得的间接经验。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 题干中这段话的意思是: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

38、对学生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考查,开放性较大,难度较高。8.【答案】D【解析】“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认为万事万物的存在依赖于“吾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符合题意,“存在就是被感知”认为存在依赖于人的感知,“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万物的存在依赖于人,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不合题意,“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都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 故选:D。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本题考查了哲学中的哲理对应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

39、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是,一要分析成语、谚语、名人名言、名句的含义,二先选出最明显的选项,再运用排除法去除无关的选项。9.【答案】A【解析】符合题意,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装有驾驶脑的智能车将会比人驾驶的车更安全。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我们不但要解决“车”的问题,将车做成软件定义的机器,还要解决“人”的问题,用驾驶脑替代驾驶员完成驾驶认知,使得汽车成为驾驶员自己。材料表明“驾驶脑”不等于人脑,只是驾驶员的智能代理、借助“驾驶脑”驾驶汽车,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说法错误,人工智能没有主动创造性,只有人的意识有主动创造性; 说法错误,“驾驶脑”延伸人的器官功能,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不

40、起决定作用。 故选:A。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10.【答案】B【解析】正确,理

41、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错误,科学理论具有先导作用,革命的理论不一定总是产生于革命的实践之前; 正确,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错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会削弱科学理论的意义。 故选:B。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

42、检验和发展真理。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11.【答案】A【解析】符合题意,不合题意,从“你会有麻烦”到“有麻烦的是银行”,涉及的是矛盾双方的问题,为评价事物,不涉及主次矛盾,排除,选; 表述正确符合题意,由100美元到1亿美元导致麻烦的主体变化,体现了量变的积累引发质变; 说法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正确认识事物的关键在于尊重客观规律。 故选:A。本题考查:矛盾的主次方面辩

43、证关系原理、量变与质变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1)在每一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则处于被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我们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主流;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44、。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指导意义(方法论要求):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当不想事物发生某种质变时,就要将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坚持适度原则。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可综合运用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和排异法(即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即可得出答案,难度中等。 注意:矛盾的主次方面多用于分析判断形势、评价人或事物或工作等,识别运用的提示词主要有:主体,主导,形势,权衡利弊得失,分清主流和支

45、流等。12.【答案】C【解析】A、B、D均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是在讲该同学的发明思路符合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原理,故A、B、D都不选; C符合题意,食用动物油在15凝固,常用的食用植物油在-15-10凝固。由上述动物油和植物油混合而成的地沟油凝固点在两者之间,即-50该同学根据这一现象,在教师指导下发明了鉴别地沟油的简易装置,体现了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故选:C。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原理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

46、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C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指导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知识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还要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或错误的选项。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13.【答案】A【解析】“总体规划”体现了系统优化方法,

47、项正确;“重点解决”体现了主次矛盾的辩证统一,而不是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项与题意无关;“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体现了抓重点,“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体现了两点论,项正确;“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的说法错误,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体现了抓主要矛盾,抓重点;“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体现了运用了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解决问题。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相关哲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其实要区分这两组概念非常容易,简而言之:矛盾主次方面就是回答这个事

48、情怎么样(性质,形势),主次矛盾就是分析该怎么做。14.【答案】D【解析】说法错误,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的说法错误; 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在于强调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 符合题意,”人类正在采取废物再利用的方式把大多数垃圾变为新的资源“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符合题意,”随着人类创造财富的速度进一步提升,人们制造垃圾的速度也在空前发展“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故选:D。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

49、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和材料无关以及本身说法错误的,剩下的就是正确的选项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15.【答案】B【解析】题中材料“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表明该村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放相结合,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故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故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事物运动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

50、尊重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为前提,故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该村取得成功是从本地实际出发并充分利用规律的结果,故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故选:B。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该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注重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相结合,是

51、从本地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规律的结果。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即排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题肢,即可得出正确答案。难度中等。16.【答案】B【解析】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点; 符合题意,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依存和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符合题意,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故选:B。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

52、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无关选项。17.【答

53、案】D【解析】说法错误,创新是对事物自身即肯定又否定,而不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符合题意,网络化、数字化的创新给传统的文化方式带来了巨大变革引领着当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这表明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故选:D。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原理;创新的社会作用 1、辩证否定观原理 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其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2、创

54、新的社会作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创新的社会作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和不合题意的选项。18.【答案】A【解析】符合题意,人工智能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环节,催生新经济、新产业,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从哲学角度看,这意味着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科技创新推动

55、生产力发展,更新生产工具; 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观念创新助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故选:A。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 (1)必要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意义: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

56、与题干材料的主旨不符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19.【答案】B【解析】符合题意,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大型科技公司与其上下游产业之间始终存在着联系。 说法错误,精细国际分工中的科技公司间的联系是人为事物联系。 说法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但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符合题意,人们通过对事物固有联系的调整、利用和改造,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科技公司间的联系推动了通信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故选:B。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57、 (1)原理: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 (1)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虽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

58、联系观,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20.【答案】C【解析】错误,不利于人的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加以改造,建立起有利于人类的新的联系; 符合题意,材料中美国改变生态环境的举措说明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应该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 表述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故选:C。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1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联系具

59、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客观的。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这就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该题以“美国政府改变生态环境的举措”为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60、、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理解运用。考查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21.【答案】C【解析】符合题意,中国烹饪协会下发的关于举办2018“中国菜”美食艺术节暨全国省籍地域经典名菜、名宴博览会的通知中提出要形成“中国菜”的国家饮食文化整体概念,并按照标准与程序产生了全国34个地域(含港澳台)菜系的概述以及地域经典代表名菜。这说明我国烹饪文化也要坚持与时俱进,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 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绝对运动是事物唯一的存在方式; 错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故

61、选:C。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 1、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2)地位:整体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3)联系: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也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4)方法论: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其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

62、一切从实际出发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22.【答案】B【解析】A表述错误,有价值的人生也应考虑个人正当利益; B符合题意,要问自己对父母和长辈做了些什么,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社会与国家做了些什么,体现了人生价值只能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 C表述错误,贡献和索取在人生价值中不是同等重要的,更应讲贡献; D表述错误,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对实现人生价值不是同等重要的,更应

63、发挥主观能动性 故本题选B 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 途径: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23.【答案】C【解析】A表述错误,解决一切问题和困难的前提是尊重客观规律; B表

64、述错误,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而非决定作用; C符合题意,百折不挠,即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道理是曲折的,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D不合题意,选项不属于哲学角度。 故选:C。本题考查: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促使新事物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困难,勇敢地接受考验与挫折。本题考查红船精神中蕴含的哲学道理,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红船精神中蕴含的哲学道理,也可以用排除法排除选项本身错误和

65、不合题意的选项。24.【答案】C【解析】A不合题意,事事有矛盾强调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不能全面体现材料主旨; 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矛盾具有多样性的内容; C符合题意,题目强调面对季节变换、冬春交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发出了共同的感叹,这集中反映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D不合题意,材料还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 故选:C。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66、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25.【答案】C【解析】错误,鼓励人民适度消费而不是享受。 正确,大胆去尝试说明要要破除僵化教条思想观念,推进改革创新。 错误,黄金无足色说明要分清改革现状的主流和支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正确,仍须傲霜雪说明要正视深刻

67、转型中积累的改革问题,迎接挑战。 故选:C。本题考查:全面深化改革及树立创新意识 1全面深化改革 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基本相适应,但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些部分和环节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状况。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即改革实现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68、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符的成规陈说,敢于突破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26.【答案】B【解析】符合题意,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做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这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符合题意,“基于这一判断,党中央进行重大战略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引领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具

69、有重要意义。”这表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表述错误,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表述错误,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故选:B。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

70、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时政热点问题为背景,设计问题考查学生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理解掌握情况。解答时考生需要有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哲理与材料对接的吻合性,解题时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27.【答案】B【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B符合题意,百年前,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今天,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这表明人们的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C说法错误,

71、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不能只看当前利益。 D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故选:B。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首先,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其相适应。其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社会意识也会发生或早或迟、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28.【答案】D【解

72、析】A与材料无关,排除A; B与材料无关,排除B; C说法错误,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方法,而不是领导方法; D正确且符合题意,仔细研读“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为什么要呼唤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因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当选。 故选:D。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

73、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本题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生要在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排除无关选项和错误选项,准确作答。29.【答案】C【解析】A说法错误,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B不合题意“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和人类思维的发展”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不属于唯物史观; C符合题意,“租购同权”政策的出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其正在调整的不仅仅是住房制度、居住权利,更有全社会的理念,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群体

74、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故选:C。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本题以国家为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出台相关政策为背景材料,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以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等方面知识。解题时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或错误的选项。30.【答案】B【解析】A错误,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B符合题意,漫画中人汇报工作材料一大推,弄虚

75、作假,惨水分,实际工作干得少,这启示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选择; C表述错误,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不符合题意,与题意与漫画寓意无关,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本题考查学生读取漫画信息能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

76、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漫画题解题的关键是,漫画一般都带有讽刺意味或启发精神,一定要细品其标题,把标题与画中的文字、行为联系起来,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31.【答案】【小题1】(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时代在变,高考也应变,所以教育部决定进行高考制度改革。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教育部决定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

77、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高考制度不断进行改革。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四十一年来,招生制度及方式的变化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四十一年来,高考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始终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小题2】【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教育部决定进行高考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属于

78、原因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可知涉及答题要素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一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属于认识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认识论角度。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四十年来,高考不断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新高考制度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等,可

79、联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等知识进行分析,并结合材料组织答案。(1)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纵观近几年政治高考哲学主观题,原因依据类试题考查频率相当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背景材料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一贯特色;设问角度灵活多变,设问一般以“为何”、“原因”、“依据”、“理由”等关键词为题眼,侧重考查同学们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为哲学认识类题型,解题技巧为:一般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

80、三步法,哲学中的“谈认识”题大致相同,即: 材料体现“是什么”哲学道理;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什么; “怎么样”进行材料分析。32.【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从我国人口变化的严峻形势出发,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或者答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亦可)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指导人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不仅关注人口数量,更注重人口综合素质,有利于优化我国人口结构,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既顺应我国人口形势的变化,又注重人口综合素质的提升

8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对真理的认识。 认识具有反复性。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过程中遇冷并不断调整。 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在实践中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不仅关注人口数量,还注重人口技能和质量的提高,证明了这一点。【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人口政策调整蕴含的哲理,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即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知识。材料中“面对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新增劳动人口逐年降低,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严峻形势,我国长期坚持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体现了物

82、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材料中“这一政策调整不仅关注人口数量的增长,更注重人口技能、质量的提高。这将有利于优化我国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老龄化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指导人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材料中“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启动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在试点实施的过程遇冷,有些地区的生育率不但未升反而持续出现负增长。该政策经过反复论证并不断调整,十八届士中全会宣布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

83、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非常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问题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33.【答案】【小题1】(1) 承认矛盾,解决矛盾。正确认识四川文化建设的现状,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文化建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以经济发展为工作重心,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借鉴国内外经验,立足四川实际,发展特色文化,

84、建设文化强省。 (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培育良好文化环境。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发展文化产业,为人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 依靠人民群众,激发创造活力,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小题2】【解析】(1)该设问要求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四川省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合理性,结合材料,抓好信息词,四川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体现了四川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和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体现矛盾具有特殊性。

85、 (2)设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四川省是如何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组织答案。主要涉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为人民提供文化产品;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依靠人民群众,激发创造活力,建设共有精神家园。(1)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研讨材料,根据材料找出对应的哲学原理,然后要全面而透彻地阐述原理内容,同时,分析中概述的材料与哲学原理内在逻辑要一致;且运用哲学原理对材料进行较充分的分析。 (2)该题知识限定不明确,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概括能力和发散思

86、维能力考查,开放性较大,难度较高。解答这类题要特别留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从材料中找答案,同时,答案呈现时遵循“书本知识+材料分析”的原则,并做到分层次书写。34.【答案】【小题1】(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都来自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随着我国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的认识也随之改变。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对主要矛盾认识的改变为我国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主要矛盾的深刻认识有利于指导中国人民

87、勇于实践,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新的战略安排遵循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新的战略安排体现出现代化建设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小题2】【解析】(1)本题要求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角度,分析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变化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考查的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包含两小问: 第一小问为原因类试题,材料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88、盾”,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都来自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学生可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角度具体分析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学生可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角度具体分析原因。 第二小问为意义类试题,对主要矛盾认识的改变为我国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学生可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角度分析其意义。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范围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首先,学生要明确联系观的主要原理有哪些。其次,审读材料,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决定答

89、题要素,材料中“新的战略安排分为两个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学生可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政体与部分的统一的角度具体分析作答。(1)本题包含两小问: 第一小问为原因类试题,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第二小问为意义类试题,学生可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也可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本题为体现类主观题,作答时首先:定点,明确考查的知识点,回顾相关知识点。其次:联系,审读材料,在材料分析时要注意分层次,抓关键句。最后:梳理、作答。将材料信息与考察知识点对照,作到观点与材料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