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才之路 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必修2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第二十一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目 标 导 航 2自 主 预 习 3课 堂 探 究 4随 堂 练 习 5高 考 演 练 6课后强化作业 7情 景 导 入 1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情 景 导 入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
2、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1986年,在苏联流传着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苏联的这几位领导人分别为苏联的发展做了哪些努力呢?他们的所作所为又给苏联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目 标 导 航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
3、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时空坐标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自 主 预 习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一、赫鲁晓夫(19531964年执政)改革1背景(1)二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粮食短缺。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调整政策,试图改革斯大林模式。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4、历史 必修2 2内容(1)农业改革(改革重点)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 励 发 展 家 庭 副 业,扩 大 集 体 农 庄 和 国 营 农 场 的_。大规模垦荒,扩种_,提高粮食产量。(2)工业改革将部分中央企业_下放。给企业部分权利。运用物质利益原则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自主权玉米管理权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3评价(1)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促进了生产的发展。(2)局限性: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最终导致改革失败。斯大林模式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5、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二、勃列日涅夫(19641982年执政)改革1内容(1)企业管理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国营企业的_。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2)工业方面:注重发展_,特别是军事工业。2结果: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增加了苏联的经济负担,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日益严重,1975年以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经营自主权重工业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三、戈尔巴乔夫(19851991年执政)改革1背景:20世纪
6、80年代中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动荡。2内容(1)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_,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减少了_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3)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_的结构,使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生了一些变化,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行政命令指令性计划所有制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4)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并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业。(5)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_或建立家庭农场。3影响(1)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苏联经济持续下滑。(2)经济体制改革受挫后,把改革的重点转
7、向_,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租赁制政治领域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课 堂 探 究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一、随着历史的发展,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在发展,并且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阻碍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探究问题】苏联经济体制弊端带来的社会问题有哪些?【探究素材】材料一 我的俄国朋友告诉我说:“真正重要的并不是金钱,而是门路或后门进最好的学校,去度假胜地,使用公家汽车的门路或是进入为权贵开设的特种商店购货的门路。在这些商店里,一辆新的125型小汽车只卖1370卢布,而不是通常的售价7500
8、卢布。”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材料二“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他们不能把我们解雇”。材料三 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以便能够长久使用。材料四 尽管排队买物品是那样辛苦受罪,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能的反应就是立即排进去,甚至她还不知道到底在卖什么!以上材料选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人史密斯著的俄国人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探究思路】由材料一中“门路或后门”“为权贵开
9、设的特种商店”得出结论点(1);由材料二中“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得出结论点(2);由材料三中“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得出结论点(3);由材料四中“排队买物品是那样辛苦受罪”“本能的反应就是立即排进去”得出结论点(4)。【探究结论】(1)苏联官僚腐败,特权等级依然存在。(2)苏联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不高。(3)苏联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差。(4)苏联的生活消费品奇缺。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二、对比分析法认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项目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不同点历史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纠正赫鲁晓夫
10、时期的混乱苏联社会陷入危机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局部改革对苏联进行根本性变革和改造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项目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不同点具体内容首先从农业开始,重点在农业领域重点在工业,且是重工业领域涉及政治领域,重点在经济体制历史结果改革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改革造成了苏联经济的全面滑坡,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改革不仅使经济继续滑坡,而且还导致了苏联解体相同点背景:都面临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要求提高生活水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等问题;都对经济政治体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都主要涉及经济领域,如扩大企业的自主权等;改
11、革均以失败告终,但都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2015吉林高一期末)美国经济学家大卫科兹认为:在苏联时代,通过合法的途径积累物质财富几乎是不可能的。非法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的苏联领导人总是担惊受怕,唯恐有一天被人发现或被起诉。大卫科兹在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时认为()A无法根本摆脱斯大林模式B人民与政府矛盾激化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统治集团对个人利益的追逐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解析】材料反映了苏联解体前“非法积累大量物质财富”现象严重。A、C两项说法与本材料无关联;B项人民与政府
12、矛盾激化一说材料中也未体现;作者认为统治集团对个人利益的追逐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答案】D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随 堂 练 习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一、选择题1(2015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 B斯大林体制的弊端C长期战争的破坏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解析:材料显示苏联农业落后,制约了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是由于在斯大林模式下,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
13、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答案:B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2(2015陕西学业水平测试)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出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里所谓“蛮干”是指他()A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B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的运动C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D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赫鲁晓夫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最终颗粒无收,符合“蛮干”
14、的形象,A、C、D三项均与“蛮干”没有联系。答案:B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曾经推行“新经济体制”,其最重要的成果是()A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B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C增强了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D遏止了苏联的衰败趋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新经济体制”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措施,增强了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答案:C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4下列四个选项是某同学从表格数据中得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一项是()时间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1966197
15、0年7.8%8.5%19711975年5.7%7.4%19761980年4.3%4.4%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A.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国民经济逐年下降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因而取得了巨大成就C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缓慢,最终制约了工业的发展D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解析:勃列日涅夫改革注重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缓慢,最终制约了工业的发展,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致使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不断下降,B项与史实不符。答案:B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
16、版 历史 必修2 5“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有: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及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到他们的后面。”这是戈尔巴乔夫辞职时发表的电视演说词。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改革失败B美苏“冷战”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片面强调重工业发展的恶果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析能力。“这种状况”指苏联解体,其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故选C项。答案:C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二
17、、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决定东部大开发,以党的名义号召全国青年向荒地进军,一哄而上,掀起了苏联历史上有名的“开垦处女地运动”。由于选择优先发展农业不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苏共承认这个时期农业政策有错误,开垦运动得以停止。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材料二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材料三 下表为19811990年苏联经济
18、增长率(%)简表。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年份19811985198619891990社会总产值3.31.82国民收入3.21.04劳动生产率3.13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2)观察图表,19681973年,苏联的GDP平均增长率有何特点?当时,掌权的是哪位领导人?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发展经济?(3)材料三中,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解析:第(1)问,“不良后果”从材料中得出,即“结果不
19、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而“评价”则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2)问,增长率特点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是迅速增长;其他两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注意抓住时间为1990年,此时为戈尔巴乔夫执政;“启示”言之有理即可,可从改革要从国情出发、改革要注重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等方面作答。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答案:(1)后果:粮食生产没有增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评价: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2)特点:增长率
20、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措施: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3)主要原因: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启示:改革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改革要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要注意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等等。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高 考 演 练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1(2014福建文综,4分)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
21、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意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中的时间“1952年到1964年”和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赫鲁晓夫执政时对农业的改革。斯大林逝世时,苏联的农业形势已经非常严峻,针对当时粮食供应不足的现实,赫鲁晓夫选择了以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改变了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刺激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
22、。这与材料信息相一致,故选D项。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是斯大林,A项错误;提出“加速发展战略”的是戈尔巴乔夫,B项错误;材料信息针对的是苏联国内的问题,与国际形势无关,C项错误。答案:D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2(2015江苏文综,3分)“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信息的能力。20世纪50年代苏联并未进行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当时正值冷战时期,科技交流肯定会受到影响,故C项错误;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由于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缺乏活力,很多技术不能得到应用,故B项正确。答案:B第七单元 第二十一课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课 后 强 化 作 业(点此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