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 诗经小雅北山中的诗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两种制度。以下对这两种制度表述正确的有()前者是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后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统治者实行这两种制度的目的相同导致两者瓦解的根本原因相同A. B. C. D. 2.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B. 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 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D. 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3. 西汉时期
2、,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A. 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B. 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C. 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D. 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4. 隋代及唐代前期,最为广大的富庶地区首推黄河下游及其南北一些州郡。到唐代后期,长江下游太湖地区成了全国少有的富庶地区,也是当时皇朝财赋主要取给的地方。这一变化说明()A. 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B. 政局动荡不利于经济发展C. 对外贸易的重心发生变化D. 耕作技术发生根本性变化5
3、. 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A. 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B. 中国古代制瓷业非常的兴盛C. 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 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6. 在兵制方面,宋朝基本不再采用征兵制,而采用雇佣性质的募兵制度;在征调徭役方面,北宋中期采用雇募法,不再单纯使用无偿征调农民等服役的办法;在官府征调工匠服役方面,由单纯的轮差制度改为差雇制度,国家给服役的工匠一定报酬。这反映出宋代()A. 取消了制度层面的强制措施B. 更多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国家治理C
4、. 法律制度已经相当健全成熟D. 劳役地租完成向货币地租的过渡7. 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据此可知,南宋时期()A. 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B. 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C. 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D. 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8. 明朝建立后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朝以上举措体现了()A.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意图B. 三权分立的民主化的特点C. 宰相权力下放地方的趋势D. 制约地方、加
5、强中央集权的目的9. 19世纪中期,中国产茶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福建武夷山开荒栽茶“漫山遍野,愈种愈多”,杭州於潜“仰食于茶者十之七”,湖南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这表明()A. 国内需求扩大使茶叶生产增加B. 通商口岸附近的农业逐渐破产C. 出口数量增加扭转了贸易逆差D. 开埠通商加速农业生产商品化10. 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A. 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B. 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C. 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D. 公民
6、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11. 制约袁世凯的专政,是辛亥革命维护共和和民主的重要目标。合法防止袁世凯专权是南北谈判前后革命党人重要的考量。因此他们希望用合法的方式控制住袁世凯的称帝。宋教仁因此()A. 要求袁世凯赞同共和B. 制定临时约法C. 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D. 实行责任内阁12. 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有利于动员全民抗日B. 全面抗战路线的确定C. 妥协退让的对日态度D. 国共合
7、作的正式形成13. 我国历届全国人大会议的表决方式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从举手表决到无记名投票,再到电子表决器;从记名按电子表决器到无记名按电子表决器。其中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无记名投票和电子表决器开始占据主导性地位,举手表决的方式渐渐被摒弃。这表明我国()A. 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民主发展方向B. 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民主程序C. 民主政治得到了逐步改进和完善D. 人民代表大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4. 如表为中美贸易的相关资料。对于资料解读正确的是()A. 中美直接对抗造成1972年以前两国几乎没有贸易往来B. 中美建交促成了1975年中美贸易额有了大幅度的攀升C. 中国产品在美国的畅销造成
8、了1980年中美的贸易逆差D. 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推动了1985年对美出口快速增长15. 古雅典法律规定,外邦人不能够自己出庭,不得拥有不动产,但却要为雅典服兵役,还要交纳象征其地位的一种人头税。雅典的奴隶出庭作证时,只有在挨一顿打之后,其证词才被认为是可信的。这说明,古雅典()A. 依靠习惯法维系社会关系B. 民主政治明显具有虚伪性C. 民主的主体受到严格限制D. 审判过程虽公正但较随意16. 史载,罗马中央政府“除元老院外,它的行政官员仍不过由总共40人左右的执政官、大法官、财务官和营造官组成”,罗马行省的官吏则更少。而中国“西汉末年官吏总数有12万余人”。材料可以佐证古代罗马()A. 善
9、于利用经济手段改善人民生活B. 行省是实行法治的有力保障C. 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管理D. 国家行政管理存在严重弊端17. 15世纪以后,西欧商人用美洲白银换取中国的黄金,由于中国和日本的金银比价不同,再用中国黄金到日本换取更多的白银从中赚取差价,所获高额利润就地购买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地的商品然后再高价转卖到欧洲和美洲。这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 价格革命导致了物价暴涨B. 全球商品交流网络开始形成C. 工业革命使社会财富增加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18. 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
10、者的人身和财富。”你认为后者思考的问题与前者相比,更加突出强调了()A. 构建民权政府B. 批判神权统治C. 鼓吹人性解放D. 主张自由平等19. 17世纪和20世纪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在科学史上有着相似的贡献,这就是()A. 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B. 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理论C. 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D. 用数学方法描述物质运动20.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 发动光
11、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 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21. 1813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提出关于限制进口谷物的提议,该议案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1815年谷物法正式颁布,而到1846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废除了谷物法,该法由立到废的根本原因是()A. 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B.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C. 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D.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兴起22. 1927年,苏俄有45.1%的富裕农民户和富农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5.4%,使用雇佣劳动
12、户占农户总数的19.8%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A. 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B. 抑制农村土地兼并C. 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D.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3. 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A. 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B. 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C. 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D. 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
13、4. 经济学家余淼杰说道:“WTO是全球贸易的1.0版本,TPP则是全球贸易的2.0版本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0%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此言论旨在说明()A. 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B. 欧洲关税同盟基本上已经实现C. 南北贫富差距在逐步缩小D.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25. 自古至今,各国在政治权力的运作方式上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
14、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美国是一个宪政民主共和国,以宪法为最高准则,实行三权分立。其中国会拥有立法的权力,但它无权执法;以总统为首的政府机关负责行政,拥有执法的实权,但它既不能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也不能凭借主观想法任意诠释法律;法律和宪法的解释权在最高法院,由 9名大法官负责。 材料三法国的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
15、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唐代宰相实行委员制有何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和中国唐朝在政治权力的运作方式上有何相似之处?其根本目的又有何不同?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法国总统和美国总统的权力有何不同?26. 材料:公元572年,北周武帝宇文邕亲政,志在平北齐,定江南,统一全国。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集权,扩充兵力。他一面削夺宗室诸王及勋贵大将的权势,一面要求宗室诸王及将帅的故旧部属不得尽忠于故主,而只能以天子一人作为专心侍奉的对象。为了对北齐用兵,他在府兵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募兵范围,将征兵对象推及所有均田农民,且“改军士为侍
16、官”,“侍官”犹皇帝侍卫,明确了府兵的“禁旅”“宿卫”性质,改变了原先府兵将领“自相督率”的现象,当兵之民既有“侍官”的荣誉,又逃避了国家赋役,以至出现了均田农民踊跃当兵的局面。武帝大力整顿府兵军纪,用法严整,又经常体察军情,慰勉将帅,笼络军心。周武帝在释免奴婢、杂户的同时,为避免激化统治集团矛盾,又把部分奴婢赏赐给有功的将领和勋贵。 建德二年(573年)武帝集群臣、沙门、道士,“辩释三教先后”,结果得出“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的结论,建德三年五月,武帝“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建德六年平北齐,武帝又令断齐境佛法。 -摘编自余世明北周武帝改革略论根据材料并结合
17、所学知识,概括北周武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背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周武帝改革的影响。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5年1月,法、意签订罗马协定。意大利应允法、意两国在欧洲问题上,特别是在奥地利问题上采取妥协行动。也就是说意大利把侵略矛头调离巴尔干、地中海和小协约国地区,即离开法国的势力范围。法国则同意把突尼斯和法属索马里的某些利益让给意大利,并纵容意大利侵吞埃塞俄比亚。法国外长赖伐尔承认,“我把埃塞俄比亚赠送给他(墨索里尼)了”,“我把意大利的侵略矛头引向一边,因而拯救了法国”。 -摘编自王春良等世界现代史材料二我确信,您完全可以不必付诸战争,而且不用等待就会
18、得到您想要的一切主要的东西。我相信,我们能。不管您对布拉格政府的意图是多么不信任,您不应该怀疑英国与法国政府的能力,各项允诺完全地、公正地立即付诸实现。如您所知,我已公开宣布,我们保证各项允诺将这样付诸实现。 -节选自英国首相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1938年9月28日)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国对意大利做出让步的主要原因。其意图和直接后果如何?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伯伦认为希特勒“不用等待就会得到”的“东西”是什么。英法两国的相同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分析其产生的消极影响。28. 材料:新文化运动肇于青年杂志,但掀起洪波却始于蔡元培将陈独秀和新青年引进北大。五四前的蔡元培
19、没有介入论战,却顶住压力保护陈独秀。1920年年初,蔡元培在新青年上发表短文洪水与猛兽,耐人寻味地将新文化运动比作“洪水”,将军阀比作“猛兽”,“要是有人能把猛兽驯服了,来帮同疏导洪水,那中国就立刻太平了”。五四后,蔡元培接连发表新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何谓文化东西文化结合等系列文章,尖锐批评新文化运动的流弊,不赞成简单否定旧文化,主张对复杂的文化问题持分析态度,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主张东西文化结合。-摘编自张晓唯蔡元培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元培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具体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五四后蔡元培先生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
20、.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界线。因为,世界史视野下的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这些事件论其影响虽然不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事件大,但是它们作为阶段性的事件对于世界历史发展同样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起到了一个标志性的作用,能够使我们较为清楚地看到世界现代史的发展线索。-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世界历史进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两例变化或事件作为论据,并结合材料所述观点进行论述。(要求: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21、史论结合。)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井田制与分封制,前者是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后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统治者实行这两种制度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统治,导致两者瓦解的根本原因相同,都是由于铁犁牛耕的出现与使用,故正确。 故选:C。本题考查分封制,解题的关键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分封制,分封制到了西周后期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及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2.【答案】C【解析】材料内容表明君主远在统治中心无法直接统治地方,所以采取设置机构监视地方的方法进行统治。故答案应选
22、择的是体现监察性质的备选项,故C正确。 ABD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秦朝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人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3.【答案】A【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白虎观会议是为了把当时各种杂派的经文解释统一起来,是为了巩固和统一思想,为政治统一服务。 B消除各派的分歧,只是表现或者叫手段,而且说法绝对化。 C儒学这个时候已经成为正统思想。 D规范学术研究不是这次会议的目的,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政治服务。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要求学生结合
23、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和特点以及材料信息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汉朝儒家思想发展的表现和影响,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4.【答案】B【解析】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威胁中央政权,导致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南方和平的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 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世纪初南宋时期我国,故A项错误; 唐朝对外贸易中心依然是广州,并没有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 耕作技术的变革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 故选:B。本题考查唐朝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政治对经济的影响。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时期经济中心转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
24、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5.【答案】A【解析】A用磁石吸住铁屑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表现,它促进了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推动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B材料只是反映出白瓷的烧制技术体现不出非常兴盛。 C制瓷业只是手工业技术表现之一,而且材料中也看不出世界影响。 D材料看不出科技应用十分广泛,只能反映出在制瓷业的表现。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和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以及材料内容来综合分析。解答时首先要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其次要结合材料中科技发展与手工业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分析,题目难度不大,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材料的
25、能力。6.【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采用雇佣性质的募兵制度”、“采用雇募法,不再单纯使用无偿征调农民等服役的办法”、“由单纯的轮差制度改为差雇制度,国家给服役的工匠一定报酬”可以看出宋朝注重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国家治理,故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宋朝注重经济管理,不能说明取消了制度层面的强制措施,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法律制度的成熟,故C项错误。 劳役地租完成向货币地租的过渡是明朝的一条鞭法,故D项错误。 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需要掌握宋朝的经济改革。解题的关键是对“采用雇佣性质的募兵制度”、“采用雇募法,不再单纯使用无偿征调农民等服役的办法”、“由单纯的轮差制度改为差雇制
26、度,国家给服役的工匠一定报酬”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对宋朝经济改革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可以看出南宋时期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宋明理学的特点和历史影响。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8.【答案】D【解析】材料“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
27、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体现了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分化地方权力。 故选:D。解答的关键是从“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切入,结合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进行思考。本题考查了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考查了明朝加强中央集权,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9.【答案】D【解析】题干提到的是福建、杭州和湖南等地茶叶种植面积大大增加,使得我国产茶区扩大,这发生在19世纪中期,是因为我国在鸦片战争之后被迫开埠通商,外商对中国茶
28、叶的需求量增加所导致的,故D正确; A不符合史实,因为国内自然经济为主导,对茶叶的需求量短期内不可能大量增加,故排除A; 题干没有体现通商口岸的农业逐渐破产,故B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 题干没有提到贸易逆差问题,故C也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难度中档,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0.【答案】D【解析】A材料不是强调公民的政治权利,而是强调人们缺乏公民意识和民族意识。 B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国民的奴隶性质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并没有体现出对民主化的影响。 C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
29、矛盾的激化。 D从材料中,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可以看出,中国人缺乏公民意识,公民意识的缺失,也导致了民主意识的缺失,这是近代中国的大患。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要求学生结合维新思想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维新思想的特点,还要搞清楚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11.【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8月,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希望通过合法的方式控制住袁世凯的称帝,C正确;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条件之一是要求袁世凯赞同共和,A错误; 中华民国建立后不久制定了临时约法,袁世凯还不是临时大总统
30、,并非用合法的方式控制住袁世凯的称帝,排除B; 中华民国建立后不久制定了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袁世凯还不是临时大总统,还谈不上“控制住袁世凯的称帝”,排除D 故选:C。本题考查维护共和的斗争,结合辛亥革命中限制袁世凯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维护共和的斗争,本题掌握辛亥革命的历程进行分析解答。12.【答案】A【解析】“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有利于动员全民抗日,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抗日战争呈现出一种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有固定战线与无固定战线等犬牙交错的
31、战争形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13.【答案】C【解析】A技术发展有利于推动民主的发展,但“影响着民主发展的方向”则夸大了其作用,故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政治体制的改革,故排除; C“从举手表决到无记名投票,再到电子表决器;从记名按电子表决器到无记名按电子表决器“体现了对表决人真实意志表达的保护和尊重,体现了民主的细节得到得到逐步的改进和改善,体现初民主的发展与进步,故正确; D材料没有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故排除。 故选:C。本题
32、考查的是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侧重于考查的是民主政治的发展。本题考查对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出,1980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对美国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1985年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推动了中国对美出口快速增长,D正确; 材料未涉及1972年之前的有效信息,排除A; 1979年中美建交,排除B; 从材料看出,中国产品在美国的畅销职能造成贸易顺差,C错误。 故选:D。本题考查对外开放,解题的关键是“中美贸易的相关资料”。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对外开放,有力的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5
33、.【答案】C【解析】“外邦人不能够自己出庭,不得拥有不动产,但却要为雅典服兵役,还要交纳象征其地位的一种人头税。雅典的奴隶出庭作证时,只有在挨一顿打之后,其证词才被认为是可信的”表明民主的主体受到严格限制,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解题的关键是“外邦人不能够自己出庭,不得拥有不动产,但却要为雅典服兵役,还要交纳象征其地位的一种人头税。雅典的奴隶出庭作证时,只有在挨一顿打之后,其证词才被认为是可信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广大奴隶专制的基础之上,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也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16.【答案】
34、C【解析】“除元老院外,它的行政官员仍不过由总共40人左右的执政官、大法官、财务官和营造官组成”表明古代罗马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管理,故C正确; 善于利用经济手段、行省是实行法治的有力保障、国家行政管理存在严重弊端材料未体现,故ABD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罗马法,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法坚持两大准则: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罗马法,近代欧洲都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了本国的法律制度,如德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等都以罗马法为法律蓝本。17.【答案】B【解析】A价格革命是导致欧洲物价上涨,与东方黄金价格无关。 B之所以能够到东方来套
35、取黄金,是因为当时新航路开辟以后,东西方贸易发展,全球商品交易网络形成。 C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以后。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要求学生结合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还要搞清楚工业革命的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18.【答案】A【解析】由材料“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思想家试图以“社会契约”的方式构建出民权政府来保护每个人的人身和财富,故选A。 BCD属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共同点,排除。
36、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文艺复兴的准确把握。19.【答案】D【解析】A两者没有批判天主教神学,故A项错误。 B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理论属于伽利略,故B项排除。 C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属于生物进化论,故C项排除。 D据材料提到,17世纪和20世纪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有着相似的贡献,结合知识可知,两者都用数学方法描述物质运动,故D项正确。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和相对论,要求学生结合经典力学体系的特点和相对论的特点来分析材料。相对论打破了牛顿经典力学
37、的绝对时空观,但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牛顿力学是相对论的一种特例(物体低速运动状态),包括在相对论体系中。20.【答案】D【解析】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这种“状态”指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充分参政议政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故D项符合题意。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内阁制建立于18世纪中期,均早于工业革命爆发的时间“18世纪6
38、0年代”,故A、B、C项排除。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1832年改革法案是英国在1832年通过的关于扩大下议院选民基础的法案。该议案改变了下议院由保守派独占的状态,加入了中产阶级的势力,是英国议会史的一次重大改革。本题以材料的材料的形式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参政权与选举权。21.【答案】A【解析】解答首先要明确谷物法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815年谷物法正式颁布,而到1846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废除了谷物法,可以
39、体现出自由贸易的发展,结合时间可知,这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所以A符合题意。 故选:A。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1815年谷物法正式颁布,而到1846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废除了谷物法”切入,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思考。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如工业革命爆发的条件,成就要掌握。22.【答案】D【解析】A材料中的措施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主要是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有为工业积累必要的资金。 B当时苏联不存在土地兼并的现象。 C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是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与材料时间不符。 D材料中实
40、行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它促进了苏联农村经济的发展。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要求学生结合新经济政策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搞清楚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特征,实施的时间特点,以及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23.【答案】B【解析】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胡佛政府也有干预经济的政策,而罗斯福新政也是对经济的干预,没有对胡佛做法全盘否定 B胡佛的干预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为后来罗斯福新政进行干预提供了借鉴和教训 C.1929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不是胡佛政府导致的导致的 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开创美国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的是罗斯福新政,选
41、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要求学生结合1929到1933年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具体知识来分析材料 胡佛政策,指的是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总统胡佛实行的典型“自由放任”政策,这种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不但没能力挽狂澜,反而坚决地阻止国家提供对付危机的福利补偿因此提倡国家干预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罗斯福接任美国总统,胡佛也被评为美国史上最差的总统之一24.【答案】A【解析】“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0%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表明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故A
42、正确; 欧洲关税同盟材料未涉及,故B错误; 南北贫富差距在逐步拉大,故C错误;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至今尚未建立,故D错误。 故选:A。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题的关键是“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0%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25.【答案】【小题1】(1)本题结合所学知识,汉代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三公尤其的宰
43、相的地位非常高,而唐代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三省六部的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中国的唐代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再分析其相似之处和不同点; (3)结合美国实行的总统制共和制,而法国实行的是半总统制共和制,回答问题; 故答案为: (1)理解:汉代实行三公九卿制,宰相为百官之首;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意义: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三省之间相互牵制,避免了权臣大权独揽,加强了皇权。 (2)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分权原则;不同:美国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唐朝的根本目的则是为了维护封建皇权专制。 (3)法国
44、总统有创议法律之权,而美国总统无此权限;法国总统的行政权受到内阁的限制,而美国总统拥有完全的行政权;法国总统向议会负责,而美国总统向选民负责。【小题2】【小题3】【解析】本题考查东西方的政治制度。考查汉代的三公九卿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以及其意义,美国的三权分立和中国的三省六部的区别以及目的,法国和美国总统的权力的不同。需要掌握汉代的三公九卿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美国共和制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对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6.【答案】【小题1】(1)第一小问的内容,依据材料“他一面削夺宗室诸王及勋贵大将的权势,一面要求宗室诸王及将帅的故旧部属
45、不得尽忠于故主,而只能以天子一人作为专心侍奉的对象”、“他在府兵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募兵范围,将征兵对象推及所有均田农民,且改军士为侍官,侍官犹皇帝侍卫,明确了府兵的禁旅、宿卫性质”、“周武帝在释免奴婢、杂户的同时,为避免激化统治集团矛盾,又把部分奴婢赏赐给有功的将领和勋贵”、“武帝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建德六年平北齐,武帝又令断齐境佛法”,结合所学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北周武帝宇文邕亲政,志在平北齐,定江南,统一全国”,结合第一小问的内容和所学可知,背景是宗室诸王与将领权大,削弱中央集权;分裂割据,战争频繁;佛教与政府争夺经济利益;诛杀权臣,掌握实权
46、;周武帝雄心壮志。 (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第一问的内容和背景以及所学可知,影响是增强了北周的实力,为灭北齐、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抑制佛教、释免奴婢,补充了农业劳动力;增加了政府赋税,促进了经济发展;为隋唐时期兵制改革奠定基础;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为之后的政权更替埋下伏笔。 故答案为: (1)内容: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府兵制,扩大府兵范围,提高府兵社会地位;抑制佛教;释免奴婢。 背景:宗室诸王与将领权大,削弱中央集权;分裂割据,战争频繁;佛教与政府争夺经济利益;诛杀权臣,掌握实权;周武帝雄心壮志(灭北齐,统一南北)。 (2)增强了北周的实力,为灭北齐、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47、抑制佛教、释免奴婢,补充了农业劳动力;增加了政府赋税,促进了经济发展;为隋唐时期兵制改革奠定基础;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为之后的政权更替埋下伏笔。【小题2】【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北周武帝改革的主要内容、背景以及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本题考查对北周武帝改革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7.【答案】【小题1】(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的“我把意大利的侵略矛头引向一边,因而拯救了法国”和二战爆发前的史实可以推断出当时意大利和德国对外扩张都对法国构成极大威胁,并威胁到法
48、国在欧洲的地位,所以法国要想办法解除自身的威胁。意图:首先要考虑法国要确保自身安全;其次要考虑法国是想加强其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地位。后果:注意审题,问的是“直接后果”,所以由材料一中的“我把埃塞俄比亚赠送给他(墨索里尼)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结果是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2)“东西”:根据材料二材料的出处可以知道这是在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签订之后,英国对希特勒德国的承诺,由于慕尼黑协定就是英法德意四国背着捷克斯洛伐克把其苏台德区割让给了德国,所以这里的“东西”就是指苏台德区。政策:材料一是法国对意大利的妥协、材料二是英法对德国的妥协,目的都是为了换取自己暂时的安全而
49、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所以属于绥靖政策。影响:可从法西斯国家、弱小国家和反法西斯国家等角度思考绥靖政策的影响。即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 故答案为: (1)原因:德国对外扩张对法国构成极大威胁。意图:确保自身安全;加强其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地位。后果: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2)“东西”:苏台德区。政策:绥靖政策。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小题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第1小问结合材料进行
50、归纳即可,第2小问结合绥靖政策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绥靖政策,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28.【答案】(1)本小问的举措,依据材料“蔡元培将陈独秀和新青年引进北大。五四前的蔡元培没有介入论战,却顶住压力保护陈独秀”可以
51、得出引进并保护陈独秀;引进新青年;“尖锐批评新文化运动的流弊,不赞成简单否定旧文化,主张对复杂的文化问题持分析态度,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主张东西文化结合”,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提出“兼容并包”的治学方针。 (2)本小问的态度,依据材料“蔡元培在新青年上发表短文洪水与猛兽,耐人寻味地将新文化运动比作洪水,将军阀比作猛兽,要是有人能把猛兽驯服了,来帮同疏导洪水,那中国就立刻太平了。五四后,蔡元培接连发表新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何谓文化东西文化结合等系列文章,尖锐批评新文化运动的流弊,不赞成简单否定旧文化,主张对复杂的文化问题持分析态度,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主张东西文化结合”,结合所学可知,蔡元培先生对激进派
52、进行“疏导”,体现了他“宽容”和“劝诫”的文化胸怀;蔡元培撰文尖锐批评新文化运动的流弊,体现了他对新文化运动弊端的清醒认识,具有时代进步性。 故答案为: (1)举措:引进并保护陈独秀;引进新青年;提出“兼容并包”的治学方针。 (2)态度:蔡元培先生对激进派进行“疏导”,体现了他“宽容”和“劝诫”的文化胸怀;蔡元培撰文尖锐批评新文化运动的流弊,体现了他对新文化运动弊端的清醒认识,具有时代进步性。【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考查蔡元培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具体举措以及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本题考查对蔡元培事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
53、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9.【答案】本题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界线”可以归纳出材料的观点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这些事件可以表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分界线再结合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的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进行论述故答案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这些事件可以表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
54、代初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分界线比如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大增加了国际上争取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力量,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再比如1967年西欧六国建立欧洲共同体,随着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深入,欧共体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些都大大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走向因此,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分界线【解析】解答的关键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界线”切入,结合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的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进行思考本题考查了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历史,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