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二中201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180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二中201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二中201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二中201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二中201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二中201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二中201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二中201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二中201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二中201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二中201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二中201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解析》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二中2015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绝密启用前2014-2015学年度祁县二中10月月考卷(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题型注释)(小题2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东周时期,周王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实际上,周王之所以能幸存到公元前256年,主要是因为他们(周王朝)提供了精神上的领导。周王朝还起到了高级祭司的作用。”依据作者的观点,周天子的名号能够存在到战国时期是因为A中国统一民族的逐渐形成 B封建礼教力量的作用C诸侯国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 D周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答案】A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研读材料,排除错误的选项:东周时期全国性的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形成,封建礼教更未出现,排除B、D。结合所学,经过西周的长期统治,黄河流域已经形成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的共同体。统一的华夏民族正逐渐形成。再根据题干“(周王朝)提供了精神上的领导。周王朝还起到了高级祭司的作用”可以得出,周天子已经成为当时中国精神上的天下共主。这种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国并不需要周王,但是他们也不得不表面上承认周天子的地位,这也是他们能把周天子的名号维持到前256年的原因。2王夫之在论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中说:“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因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

3、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存乎神者之不测,有如是夫!”下列说法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郡县制的推行是秦速亡的原因之一 B秦行郡县的目的是为了“行其大公”C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为害滋多” D反对实行君主制【答案】A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实行郡县制,对天子并不利,所以国家的寿命是不长久的;王夫之认为实行郡县制是秦朝没有长久的原因。所以答案选A。3有同学在学习了罗马人的法律后,整理了一份学习笔记。其中错误的有:按产生先后排序是“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体现了平民的作用随着对

4、外扩张,外邦人自动获得了公民权,万民法体系形成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A B C D【答案】C考点:罗马法的特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时注意“错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按阐述先后顺序为“习惯法成文法万民法”,十二铜表法能够得以颁布体现了平民所起的作用,在随着对外扩展的过程中,外邦人依然难以获得公民权,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据此分析可知的表述不合史实,故选C。4古希腊、罗马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我国西周则出现宗法制和分封制。就其实质而言A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B地域决定政治 C维护统治的方式不同 D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答案】A考点:罗马法。本题主要考

5、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是古希腊、罗马,还是中国的制度,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所以答案选A。5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君主专制的膨胀C监察制度的弱化 D谏议制度的消亡【答案】A考点: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地方行政区划的划分上,分级越多,越容易加强中央集权,因为地方行政机构被越分越小,所以能起到分化事权的作用,故选A。 6下面画报封面及说明,你认为这一组漫画指明了中幅画面印“农民利益的拥护者”孙(中山)先生遗像和廖仲恺先生遗像。右幅漫画题词:“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左幅

6、漫画为一瘦骨嶙峋的农夫浇灌禾穗。禾穗十分茁壮,但五条肥硕的害虫(地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却在无情地啃噬穗子,题词:“我们辛辛苦苦,他们却吃得快快活活,不把他们除掉,我们何以安生?”A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B当时农民运动的革命对象和目标C国共合作存在的隐患 D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答案】B 考点:国民革命。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但五条肥硕的害虫(地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却在无情地啃噬穗子”的信息,可以看出这一组漫画指明了当时农民运动的革命对象和目标,即地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故B项正确;ACD项在漫画中无法体现,故排除。7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

7、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马克思、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B.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C.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相同【答案】A考点:太平天国运动。马克思和蒋介石都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的进步性,这符合革命史观,马克思的评价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而蒋介石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因此A项正确。8欧美主要国家在近代建立了不同模式的民主政体。其共同点是( )以法律保障民主的实施 国家元首必经选举产生逐步形成分权制衡机制 民意代表由选民选

8、举产生A B C D【答案】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历史事物比较归纳的能力,此题有一定难度。结合所学知识,逐一简要分析选项:表述绝对,肯定不正确的;那就剩下BC两项,关键就是,根据所学知识,议会制度应该就是分权的一个表现,至少当今欧美主要国家使用的都是议会制度,或者说代议制,那至少现在应该就算分权,即通过代议制实现分权;A B D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其共同点”,均排除;所以,正确答案选C。9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

9、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依据所学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得各国商品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占领中国的市场,极大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与发展,所以D项说法不正确,所以选D101919年孙中山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下列哪一运动动摇了这些“地底陈土”A.

10、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抗日战争【答案】B考点:北伐战争。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19年孙中山所说的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是因为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入北洋军阀之手,而此后的国民大革命运动在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的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故B项正确。11“工厂死在接收上, 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 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

11、案】D考点:解放战争。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工厂死在接收上”结合所学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接收”可知为抗战结束后;“发行发到天文上”可知为国民政府后期的滥发纸币恶性通货膨胀, C项符合题意。12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

12、武装割据【答案】C考点:中共二大。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等信息说明中共当时认识到农民运动在革命中重要性,故选。13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对于一个联邦的持久存在,必要的文明同质性不亚于各成员的结盟需要。有一个事实令人羡慕地便利了美国建立联邦政府。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这表明 A. 独立战争后邦联政府被联邦政府取代的必然性 B. 地区文明的同质性是联邦政府持续存在的保障C. 美

13、利坚民族的产生是联邦政府建立的基本条件 D. 政治体制的确立与改变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答案】B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AC项为无关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邦政府的相关内容,排除AC两项。D项为错误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准确,所以答案选B。14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根据图表信息,结合所

14、学史实,可以判断无论是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的背景都是世纪之交的救亡图存高潮。故本题正确答案应该选C。15根据下图示意路线判断,该图应是A国共对峙红军长征路线图 B国民革命北伐战争路线图C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路线图 D解放战争解放军进军路线图【答案】C考点:抗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图片可知该路线是转向西南、西北等地,这与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相符。A是指北上到达陕北,B是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D是从长江以北到长江以南,因此选C。16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A1处B2

15、处C3处D4处【答案】D考点: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中共成立于1921年,而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1说法错误;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共同领导国民大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但是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革命失败,2说法错误;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成为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指挥,3说法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的标志应为新中国的成立,4说法错误。因此选D。17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分别颁布于191

16、2年、1949年、1954年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答案】D考点:三大改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表述正确,均符合史实,排除ABC;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即“新政协”,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按其规定选举促成了中央人民政府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宣告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所以,D项说法错误

17、,符合题干要求,正确答案选D。18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 “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答案】A考点:四月提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准确解读,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根据题干提示“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可知当时的分歧是围绕“四月提纲”中的

18、主张而展开的。故选A。191962年,为了“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后被美国发现,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表明 ( )A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 B此后美苏两国不再走军备竞赛路线C此后美苏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 D美苏认识到对峙和使用原子武器并不能解决问题【答案】D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冷战”。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高潮,双方较量的结果是双方认识到在核战争中没有胜利者,单纯地对抗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分析选项,A表述错误;B不合史实;C与事实不符,之后美苏依然对抗;D符合题意。故应选D。20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

19、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 “冷战”下的世界 B. 大国博弈下的国际关系C. 第三世界的兴起 D. 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答案】A考点:冷战下的国际关系。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因素在于美苏两极格局下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柏林墙的修建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尼克松访华是在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才与中国缓和关系,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不结盟运动是想在美苏两极格局中奉行相对独立的地位,因此四副图片都反映了冷战下的国际关系,故项正确。211950年法国政府提出舒曼计划后,英国对其态度是参加而不作承诺。6月1日,法国政府向英国发出最后通牒,限它24小时内

20、决定是否参加讨论舒曼计划的巴黎会议,并对建立煤钢工业的超国家权力机构作出承诺。最终,经英国内阁紧急会议讨论,决定不参加巴黎会议。英国这样决定的主要原因是( )A议会是英国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无权决定有关事务B二战后,英国和德国的和解进程落后于法国和德国C英国希望维持对西欧国家的领导,不接受法国的通牒D英国不接受建立在“主权让渡”基础上的超国家机构【答案】D考点:分封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此题考查的是欧洲一体化进程。英国本身有光荣孤立的传统,并不希望加入法国主导下的煤钢共同体。事实上,英国后来也没有介入欧洲一体化进程,没有加入1967年成立的

21、欧洲共同体。结合选项,AB表述与题意无关,均排除;C项的说法没有依据;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故,正确答案选D。22毛泽东在1949年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以下关于孙中山遗志即将实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B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保障民主权利C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D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答案】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孙中山先生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其阶级属性决定了他的目标不可能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故项符合题干要求,故答案为项;结合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

22、可知ABD项符合史实,故排除。23二战后欧洲工人生活状况急剧恶化。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答案】B考点:马歇尔计划。二战后欧洲工人生活状况急剧恶化的原因是因为二战后欧洲国家经济恶化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所以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即是复兴欧洲的计划,故答案选择B项。24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情况。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考点:冷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

23、体。是1871 1918年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是二战后在分区占领基础上,英法美三国控制的区域和苏联控制的区域形成了两个独立的国家;是二战后形成的四国对德国的分区占领;是东欧剧变后,1990年重新完成统一的德国。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25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答案】C考点:当今国际局势。本题主要考查

24、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美苏两极格局瓦解后,不安定的因素在增加;世界正处于向多极化的发展之中,但是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因此,体现材料“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故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符合题意。两极格局结束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A错误;两极格局之下美苏的关系不是联盟而是对抗,B错误;D项表述明显错误。综上,故,正确答案选C。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题型注释)(共52分)1阅读下列材料(18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

25、下列材料:材料一 (见下侧示意图)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

26、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8分)(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

27、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6分)(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4分)【答案】(1)状况: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2分,答到一点即可)斗争: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2分)结局: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4分,每点2分)(2)错误估计:日本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忽视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2分,每点1分)主要表现:

28、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2分)(3)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2分)积极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2分,每点1分,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1)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认识与理解。回答第一小问要依据图片中右下角的图例回答,同时要结合历史地图的具体内容。结合第一小问回答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国共合作,进行北伐。对于结局,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

29、问题。(2)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共合作进行抗战的认识与理解。回答第一小问要结合材料“低估中国民众的力量民族凝聚力”、“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作答;第二小问结合两党关系及两党在抗战上的态度分析回答。(3)主要考查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与理解。回答第一小问要结合材料“合则对国家有利”、“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及目前的现实状况解答。对于第二小问要从历史和现实、政治和经济等跟方面综合分析解答。2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30、。杜鲁门回忆录材料二有人说,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要同杜勒斯握手,被杜勒斯拒绝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其实,不管“握手”的具体细节是否存在,都无损于周恩来的形象,也不影响人们对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判断。杜勒斯无视中国代表存在的态度,使美国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握手”的机会消失了,中美两大国家继续彼此隔绝与对抗,待到周恩来和尼克松日后来弥补这段隔绝岁月,已经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了。从宏观大局来说,当时的杜勒斯确实不愿意与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这个“说法”本身是具有历史真实性的。因此,在日内瓦会议之后,“握手”倒真的成了中美关系的象征性词汇。熊向晖关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传闻(百年

31、潮1997年第4期)材料三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2)材料二反映了中美怎样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怎样影响?同一时期,新中国在外交方面还取得什么突出成就?(

32、5分)(3)据材料三,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不同? 为此尼克松对华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和行动?(5分)(4)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答案】(1)核心:遏制共产主义(苏联);谋求世界霸权。(2分)两极格局形成(1分)(2)封锁、对抗。(1分)贡献:就印度支那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日内瓦公约。(1分)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1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参加万隆会议,促进会议圆满成就。(2分)(3)变化:出现了多极化趋势。(1分)不同:杜鲁门

33、遏制;尼克松制衡(均衡)。(2分)政策:缓和同中国的关系;访问中国。(2分)(4)因素: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矛盾;台湾问题;世界局势的变化。(任答2点,共2分)考点:美苏关系;中美关系。(1)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要求根据材料一概括出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并回答此外交政策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这一问题属于比较简单理解性问题,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作出回答,核心是遏制共产主义(苏联),谋求世界霸权;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是形成了两极格局形成。(2)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

34、,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题要求根据材料,归纳出材料反映了中美怎样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并回答对中国产生了怎样影响,还要说出同一时期,新中国在外交方面还取得的突出成就,本问题属于分层性问题,难度相对较低,只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经过简单理解归纳,即可作答。如材料反映了中美怎样的关系和,答出封锁、对抗即可;贡献主要是就印度支那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日内瓦公约;影响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成就为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参加万隆会议,促进会议圆满成就。(3)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

35、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题要求根据据材料三,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并与材料一相比,指出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不同,还要回答为此尼克松对华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和行动,本问题属于分层性问题,难度相对较低,只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经过简单理解归纳,即可作答,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是出现了多极化趋势;通过比较,得出不同是杜鲁门遏制,尼克松制衡(均衡);采取的政策是缓和同中国的关系,访问中国。(4)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要求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制约中美关

36、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本问题属于分析归纳性问题,难度相对较高,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如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矛盾,台湾问题,世界局势的变化等。3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 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仅1912年间,大小各种政党团体就曾出现300多个,如自由党、社会党、工党、统一共和党等。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中,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100种,迅速增加至500种,总销数达4200万份,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从1912年底到1913年初,中华民国各省进行议员的选举,初选、复选都热闹非凡,各个政党纷纷采取公开发表演说的方式开展

37、竞选活动,使得政治性的演讲、报告会一时蔚然成风。郑炳凯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参与变化的实证研究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材料三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

38、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述民国初年民众积极参与政治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5分)(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如何设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5分)(3)阅读材料三,针对当时“法”出现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

39、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成就。(5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2分)【答案】(1)表现:组建政党、社团;创办报刊,评说时政;公开的政治性演说;各省议员选举。(答三点即可得3分) 原因:社会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升;临时约法让人民获得一定的民主权利;民众参政意识增强。(言之成理、答两点即可得2分)(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2分)设计: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原则、群众监督、服从法律。(3分)(3)主张: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通过民主程序完善法律制度;加强依法治国。(2分)成就: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定并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

40、国安邦的总章程;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基本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3分,)(4)民主政治建设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吸取古今中外的长处;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符合本国国情。(2分)考点:辛亥革命;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1)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100种,中华民国各省进行议员的选举,初选、复选都热闹非凡,各个政党纷纷采取公开发表演说的方式开展竞选活动,”等信息不难判读出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原因从民国初年社会发展、临时约法颁布以及民主意识增强等角度综合分析作答。(2)中依据材料

41、二中“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等信息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从“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接受群众的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的角度分析作答。(3)对应材料三,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等信息来归纳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宪法典修订以及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等角度作答。(4)属于开放题型,接待此类试题要结合所学,本题从上述所给材料围绕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吸取古今中外的长处;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符合本国国情等方面去回答。- 1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