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我们怎样区分声音【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音调跟声源振动频率有关,不同的动物发出声波和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不同。 2、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会调节弦乐器的音调。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和调节弦乐器的音调,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安排,是通过实验了解乐音的三要素,即以实验为基础,而不要求具体的数量关系。本节安排了二个活动、一个信息浏览,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实验、学生的交流讨论,让学生知道什么是
2、音调,知道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难点】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交流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音叉、刻度尺、笛子、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 教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声音,有的强、有的弱,有的高、有的低,有的悦耳、有的刺耳;这是怎么回事?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它们? 板书: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二) 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高低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音调的概念,
3、知道物理学中的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2、活动1: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将刻度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按住另一端,拨动刻度尺,使尺上下振动,听它发出的声音。改变尺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也就改变了它振动的快慢,它发出的声音有变化吗?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体会两种情况下声音的变化。 3、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实验体会,学习频率的概念、单位,知道“1HZ” 的含义。 4、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实验,归纳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二、用波形比较频率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用波形比较频率,进一步理解频率的含义,知道音调与频率有关。 2、指导学生阅读信息浏览,了解生活中与声音的音调有关的现象,了解不同的动物发出声波的频率范围和不同的动物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记住:人的发声频率大约是851100HZ,人的接收频率是2020000HZ。 3思考:这里讲的音调的“高”、“低”,跟生活中讲的声音的高、低是否一样? 三、怎样调节弦乐器的音调 活动2:调节弦乐器的音调 1、按照课本图2-20组装仪器 2、提问:如何调节弦的张紧程度? 如何调节弦的长短? 3、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注意控制变量),并完成填空。 5.思考:课本32页的问题 四、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五、巩固练习 1、课文P34的“自我评价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