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诗12020山东莱州高三模拟,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注】这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钜官军收复西京洛阳后而作的。当时武钜知均州,故诗人称其武均州。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钜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人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
2、终成空梦,一朝破灭。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传布,彰显出诗人的信心。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诗人功业无成的伤感。2.诗歌以景语结束全篇。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此处用景语描写“寒食”盛况的妙处。(6分)诗22020成都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书怀寄中朝往还杜牧平生自许少尘埃,为吏尘中势自回。朱绂久惭官借与,白头还叹老将来。须知世路难轻进,岂是君门不大开。霄汉几多同学伴,可怜头角尽卿材。【注】中朝:朝廷。往还:往来,此处指朋友。朱绂:古代系印章或玉
3、佩的红色丝带。借与:即借绯。唐代规定官员的服色,四、五品服绯,官阶不到五品而被特许服绯的,称为借绯。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标题说明诗人想借写诗给在朝廷为官的朋友之机,表露自己的心声。B.首联写诗人本不愿为世俗所玷染,为官后得到了权势,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想法。C.颔联写诗人认为自己为官多年,无所作为、蹉跎岁月,面对官服感到惭愧,看到鬓角已白,感叹老之将至。D.颈联写诗人明白仕途是艰难的,并非因为朝廷大门不对天下所有人才敞开。2.诗歌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诗32020甘肃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
4、题。岁晏行(节选)杜甫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注】此诗写于大历三年(768),此时五十七岁的杜甫携家人从夔州出三峡来到岳州。莫徭:少数民族。杼柚:织布机上的两个主要部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联上句承接题目“岁晏行”,点明时令,描写出一年将尽、北风呼啸的景象。B.第一联下句“潇湘洞庭”点明诗人行经之地,潇湘和洞庭都飘着雪花,气氛悲凉惨淡。C.第二联通过想象,虚写渔父在天寒地冻时捕鱼、莫徭人无奈射雁,表现百姓生活的艰难。D.第三联通过对比写百姓生活困顿,去
5、年米价上涨、军粮不足,今年粮食丰收,但米贱伤农。2.诗歌的第四联与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都表现了当时怎样的现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诗42020合肥高三调研检测,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2题。松树塘万松歌【注】(节选)洪亮吉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注】嘉庆四年(1799),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帝,被遣戍新疆伊犁。本诗作于诗人途经松树塘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
6、四句描写峰陡松直的画面,“无蒙茸”的景象衬托出翠峰青松的奇异。B.五、六句用青烟来比喻山峰上的青云,用白雪来比喻山峰,写景生动形象。C.诗中青、白、红、墨的色彩对比令人应接不暇,为松树塘蒙上了一层神奇色彩。D.诗人所写的边塞风光奇妙真实,与岑参的边塞诗有相通之处。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忘九死”的主要原因。(6分)诗52019安徽江淮十校高三联考,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野菊李商隐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注】省:回忆。霜栽:指野菊。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
7、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李商隐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诗人对命运的无限感慨。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向朝廷举荐自己。2.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在艺术技巧上的妙处。(6分)诗62019重庆七校高三联考,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赋得暮雨送李曹【注】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注】李曹,一作李胄,不详。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8、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照应题目,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送别时的天气,渲染出凝重沉郁的气氛。B.颈联暗示了李曹的东去,“深不见”指海门水深而不见底,“深”和“远”渲染出一种迷蒙暗淡的气氛。C.尾联直抒胸臆,表达惜别之情。“散丝”即雨丝,一个“比”字将泪和雨交融在一起的情态展现出来,使情与景完美结合。D.本诗从“微雨”起,以“散丝”结,中间选取“暮钟”“重帆”“迟鸟”等意象,营造出阴沉压抑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离愁别绪。2.颔联围绕“暮雨”写景抒情,相当巧妙,请简要分析。(6分)诗72019安徽皖东名校高三联考,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石鱼湖上醉
9、歌(并序)元结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注】漫叟:元结的自号。巴丘:山名,在洞庭湖边。君山:山名,在洞庭湖中。长(zhng):放声歌唱。长瓢:饮酒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叙述了作者与友人在石鱼湖上饮酒的事及作者对此事的感受。B.诗歌开头三句把石鱼湖想象为洞庭湖,描绘湖水上涨、山色
10、青翠的美丽景象。C.第七、八句写连日的大风大浪,也不能阻止众人驾船来饮酒,这足以说明大家饮酒兴致之高。D.此诗为古体杂言诗,句型、语气类似民歌,三句一换韵或两句一换韵。2.诗歌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诗82020石家庄重点高中高三摸底考试,1415,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杂诗(其二)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杂诗(其二)前两句采用不加修饰的语言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B.杂诗(
11、其二)开篇白描记言,诗末工笔绘景,全诗的表现手法依诗人之情运用得流畅自然。C.长干曲四首(其一)开篇写女子出口问人,可谓“声态并作”,泛舟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D.长干曲四首(其一)中女子急于停舟相问“或恐是同乡”,侧面表现出女子背井离乡、无人共语的孤零漂泊之态。2.这两首诗中引发诗中主人公思乡之情的因素分别是什么?这两首诗对故乡情感的表达在形式上有何异同?(6分)诗92020湖北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咏梅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1.下列对这首
12、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B.颔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C.颈联写梅花触发诗人的诗兴,诗人奋笔疾书写成诗篇,唤酒畅饮弄湿了自己的衣袖。D.这首诗运用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诗102020南昌高三摸底测试,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观李固请司马弟【注】山水图三首(其二)杜甫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注】司马弟:杜甫友人李固的弟弟擅
13、画山水,曾任司马一职,故杜甫称其为“司马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浪漫笔法写出令人神往的美景:方丈山与茫茫海水相连,天台山于云烟中半隐半现。B.颔联写到画卷很美,但诗人认为自己年岁已高,不能亲自前去游览实景,很是遗憾。C.前四句分别用“浑”“总”“长”“恨”四个修饰性词语,传达出诗人观画的微妙感受。D.这首诗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以画中之景,引诗人之情,意境开阔,文笔回荡,令人浮想联翩。2.请分析颈联使用的表现手法,并说明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诗112020绵阳高中第一次诊断考试,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送天台僧贾岛远
14、梦归华顶【注】,扁舟背岳阳。寒蔬修净食,夜浪动禅床。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注】华顶:浙江天台山主峰名。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写诗人梦到天台僧一路远行回到天台山,照应了题目中的“送”字,情真意切。 B.首联下句追忆了天台僧当时自岳阳乘船而来的情景,照应上句的离别,更显伤感。 C.颔联通过写天台僧的饮食和参禅,塑造了一个严格自律、坚持修行的僧人形象。 D.尾联写天台僧心无别念,只保留了作诗的爱好,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僧心性淡泊的肯定。2.本诗的颈联和“杨柳岸,晓风残月”均为写景之句,请从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其异同。(6分
15、)诗122020长春高三质量监测,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幕次忆汉上旧居王安石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注】幕次:临时搭起的帐篷。求田问舍:据三国志记载,许汜曾向刘备抱怨元龙自己睡大床,而让他睡下床。刘备对许汜说:你只知求田问舍,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而让你睡地上。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了汉上旧居周围的环境,汉水岘山相依,远离喧嚣尘世。B.这首诗有两处涉及求田问舍的典故,第一处侧重于暗示诗人有归隐之意。C.颈联写诗人沉醉于扑面而
16、来的美景,文思泉涌,立即提笔写诗作文。D.这首诗是诗人于百官欢饮之时忆起自己汉水旁的旧居,生发出些许人生慨叹。2.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诗132019洛阳高三第二次统考,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情诗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遥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注】阳景:日光。黍离:出自诗经,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表达亡国之痛。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处者:指故乡的亲友。式微:出自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此处取其劝归之意。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
17、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薄云蔽日,清风吹衣,鱼游鸟飞,一系列的自然物象,触动诗人敏感的心灵,引发他无尽的感怀。B.时处乱世,徭役繁重,服役之人长期不得归家,“眇眇”二字既写服役之地荒僻邈远,也表现出服役之人的愁苦无助。C.役夫出发时严霜凝结,前路茫茫,归家时白露已晞,苦尽甘来,物候变换中蕴含着人物内心的悲喜变化。D.九、十两句借典抒情,感怀深沉,游者和处者同心离居,一悲叹乱离,一殷切劝归,对举并写,更显凄恻动人。2.三、四句对诗人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诗142019南昌高三第三次模拟,1415,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甲:题君山方干曾于方外见麻姑,闻
18、说君山自古无。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乙:题君山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诗首句写诗人神游世外,遇仙女麻姑。“方外”,指世俗之外。“麻姑”,指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B.甲诗以“闻说”引出君山来历。君山原是昆仑山顶上的一块被海风吹落至洞庭湖而形成的灵石,有神秘莫测之感。C.乙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诗人凝视君山在湖中的倒影,认为湖水的颜色比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D.乙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湖山的色彩,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君山的秀美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2.试分析
19、这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何异同。(6分)诗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画鹰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sng):挺立,挺起。胡:猢狲。绦镟:这里指系鹰用的丝绳和环。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用“风霜”体现画面的肃杀之气,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B.颔联通过描写画鹰耸身观望的动作和侧目而视的神态来刻画画鹰的形象。C.颈联写如果解开画鹰的绳环它就会高飞,就是轩楹也阻挡不了它的气势。D.诗歌章法严谨,从“画作殊”写起,又从“势可呼”转入情感抒发。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体现了
20、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诗162020湖南四校高三调研联考,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登剑南西川门感怀陆游自古高楼伤客情,更堪万里望吴京。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瘴疠连年须药石,退藏无地着柴荆。诸公勉画平戎策,投老深思看太平。【注】剑南西川:治所在今成都市,陆游曾入蜀做地方官。柴荆: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投老:垂老,临老。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点题,交代诗人处境,叙写其登楼伤情,思接千载,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B.“吴京”运用借喻,把南宋都城比作故乡吴京,抒发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牵挂。C.颈联叙述诗人客居他乡,条件非常
21、恶劣,疾病缠身,叙事中流露出伤感和无奈。D.尾联中诗人请“诸公”努力为收复中原献策,同时表达了自己渴望国家太平的愿望。2.颔联写得十分精妙,请简要分析。(6 分)诗172020山东济宁高三模拟,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次韵曾吉甫题画屏风韩元吉何许江山发兴长,浑疑庐阜对彭郎。胸中丘壑元萧爽,笔下烟波故渺茫。落落疏松长映座,冥冥飞雨欲侵床。冷然已作华胥梦,便有群仙到枕旁。【注】庐阜对彭郎:庐山对着江中澎浪矶。华胥梦:梦境的代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写屏风上画作的诗将画面与诗人的主观想象结合起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B.面对画作中的江、山,诗人
22、猜出画家画的是庐山对着江中澎浪矶的景色。C.江、山是这幅画的两个主要元素,山重在丘壑萧爽,江则重在烟波浩渺。D.诗人在画中领略到了疏松的逼真,又感受到了随风飘洒的雨入室带来的清凉。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怎样的评价。(6分)诗182020陕西百校高三高考模拟,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西江月刘过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今日楼台鼎鼐【注】,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注】鼎鼐:炊器,古时常用鼎鼐调味来比喻宰相治国,古以其代称相位。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写朝
23、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表达出词人对朝廷力量的肯定。B.词人化用孟子的名言,指出只要南宋上下齐心,共同抗敌,北伐是可行的。C.下片写词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却依然对北伐的大好前景充满信心。D.本词语言晓畅,运用很多口语化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词的魅力。2.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6分)诗192020洛阳高三期中考试,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秋晚登古城李百药【注】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秋风转
24、摇落,此志安可平!【注】李百药:隋末唐初诗人,仕途多波折,唐太宗时方受到重用。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头交代创作的背景,紧扣登临的题旨,定下了全诗抑郁怅然的感情基调。B.第三至八句选取众多意象,从视听、动静、正侧等角度描绘、渲染古城的荒败景象。C.诗中“迢递孤烟生”句与陶渊明的“依依墟里烟”句景象相似,但意境却大相径庭。D.秋晚的“霞景”“露气”明艳清新,但着以“余”“晚”的点染,显见幽郁之意未散尽。2.这首诗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诗202019合肥高三第二次教学质检,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常州张卿养素堂欧阳修江
25、左衣冠世有名,几人今复振家声?朝廷独立清冰节,闾里归来白首卿。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长松野水谁为伴,顾我堪羞恋宠荣。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家声”二字,意在指出传承家风的重要性,语气上颇为沉重。B.颔联“朝廷”与“闾里”对举,表达了诗人对张卿壮志难酬、白首归隐的同情。C.颈联从言谈慷慨、耳目聪明等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张卿老当益壮。D.尾联通过对张卿安于“长松野水”的恬淡心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高山仰止之意。2.这是一首酬赠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追求的理想人格。请简要分析。(6分)诗212019昆明高三复习质量检测,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26、完成12题。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注】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此处泛指隐居的贤才。采薇:商末,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适:偶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至四句写英灵来投、隐者改志,可见当时士人积极入世的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B.五至六句点“落第”之题。金门是汉代皇帝召见贤士之地,“金门远”则说明友人名落孙山。C.九至十四句
27、说送别之意。诗人置酒饯行,不舍难离。友人则因落第而与诗人产生隔阂。D.全诗围绕“落第”“还乡”展开,有劝慰,有惜别,但更多的是鼓励,整体基调令人振奋。2.清人沈德潜评此诗“反复曲折,使落第人绝无怨尤”,请结合诗句对“反复曲折”作简要分析。(6分)诗222019江西八校高三联考,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玉瀣:一种美酒的名称。黄庭:道家经典著作。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第一句以自豪的口吻赞美了居住地的环
28、境,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与之相比。B.下片前三句表明作者就是要理直气壮地享受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C.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创作的本意,“心肠别”讽刺了统治者不重用人才,使英雄无所作为的做法。D.全词写作者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而惆怅失意的心情。2.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对照分析。(6分)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1.(1)D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D项,“受恩必报”错误,诗歌尾联表达的诗人对待恩惠的态度是,接受恩惠需要有理由,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2)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
29、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每点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作答此题,需要结合颈联中两个具体场景,联系全诗分析其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颈联的两个场景,一是雨中垂钓引发乡思,一是秋夜里阵阵风吹木叶声传来,这两个场景将诗人孤高耿介的情怀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给读者以直观感受;结构上,诗人在直抒胸臆中穿插场景描写,可以使诗歌的节奏得以舒缓,使诗歌显得委婉从容。2.(1)B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B项,“不得
30、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个人遭遇,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2)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每点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主要从句子的含意、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去分析。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深层次上,“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勉励自我。3.(1)D本题考查
31、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项,理解错误。陆游诗中的“烛光相射飞纵横”指的是烛光与墨色相互映射,诗人下笔纵横飞舞,气势磅礴,并非墨汁“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2)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每点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意象的能力。回答本题,首先要了解陆游的相关情况: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同时也是有名的书法家,由于胸藏五兵,欲试无路,才会有借酒消愁、作书泄愤的举动。他诗中的酒,往往无关消遣、无关风雅,而是关
32、乎国家之命运。再结合诗歌意境去具体分析“酒”的作用。第一次出现“酒”的诗句是“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是说写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在战场上挥旗打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手中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第二次出现“酒”的诗句是“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瞬间就完成草书作品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了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4.(1)A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A项,“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错误。诗歌第三、四句就是对提问的回答,即问即答,并且后面的诗句充满对精卫的赞美之情,可见作者对精卫填海的动
33、机是清楚的。(2)观点一:同意。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观点二:不同意。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每条理由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同意”或“不同意”均可,关键是对“愿我身死子还生”中“子”的理解。一是将其理解为精卫,呼应前面的“飞多羽折时堕水”,是以作者的口吻表达甘愿牺牲自己以拯救精卫的精神,侧面表达对精卫的同情和崇敬之情;二是将其理解为
34、精卫的子孙,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世世代代奋斗不息的坚韧不拔、前赴后继的精神。5.(1)B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层云密布”错误,诗中的“曾阴”指的是游行途中的浓荫。(2)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赏析画面,考生需要先根据诗句描述的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答题时要抓住“山色”“江光”两个意象,根据“远”“寂寞”“夕”“滋漫”等关键词加以描述,点明山色因辽远而苍茫寂寥,江水因夕照而溢满金辉的特点。另外,还要概括出画面的整体特点:寥廓壮美。(3)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
35、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题要求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注意只需概括作答,无须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考生首先要从诗歌中找出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如壮观、寂寞、伤时、愧、苦飘零、嗟叹等;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将情感具体化,如由“壮观”可以看出诗人饱览名山大川的愉悦,由“寂寞”“苦飘零”可以看出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由“伤时”可以看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由“愧孔父”和王粲的典故可以看出诗人生不逢时的苦闷。1.(1)C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C项,“用想象的艺术手法”错。颈联是对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的详细描绘和赞美,诗人用
36、比喻的手法将钓鱼岛山峰之间的云彩比作海市蜃楼,表现出钓鱼岛美妙奇幻的特点。(2)诗人是一位具有强烈使命感、充满豪情、热爱祖国山河的官员。他乘坐封舟破万里浪,努力完成朝廷交给他的政治使命;面对祖国的壮美山河,他兴奋喜悦,依靠桅杆浩歌长啸,体现出爱国者豪迈的诗情。【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人物形象既要抓住人物形象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又要分析诗中所写景物,有时对诗中景物的描写也能够反映出诗人的情感。首联写诗人乘坐航船驾长风破万里浪,在浩瀚无垠的海上一路前行,表现了诗人身负使命,不畏艰险的态度。颈联诗人分别使用“将”“共”二字,分别使“蜃气”与“山”、“涛声”与“笛”形成暗喻关
37、系,既是对钓鱼岛及周围景象的描绘和赞美,也包含了诗人惊奇与兴奋喜悦的心情。尾联直抒胸臆,“浩啸”二字使诗人抑制不住的激动与豪情跃然纸上,“慰”字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胸襟表露无遗。2.(1)D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前四句主要是虚写,后四句主要是实写”错误,应是“前四句主要是实写,后四句主要是虚写”。“雪园”是联想之景,“一点渔灯出苇丛”是想象之景。(2)用悠悠一水中的片帆、一点渔灯这些意象表达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用秋风、月、雨这些意象表现诗人漂泊远方的凄凉心境;乡关、雪园这些意象流露了诗人的殷殷思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意象、分析评价诗
38、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根据题干可知,要结合对意象的理解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答题时要根据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对意象进行分组,这样答题更有条理。结合诗歌首联、尾联分析,“片帆”“渔灯”等意象,写出了诗人漂泊在外,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结合“片帆无奈信秋风”“几层峡浪寒舂月,尽日江天雨打篷”等分析,用“秋风”“月”“雨”等意象,写出了诗人漂泊在外,秋风渐起,听着雨打篷布的声音,抒发了漂泊的无奈之情;结合“乡关谁念雪园”分析,用“乡关”“雪园”等,写诗人虽漂泊在外,但心系故乡,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3.(1)C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C项,曲解诗句意思。“无以回报”“只能
39、用喝醉酒的方法来致谢”错误,此项对应尾联内容。本诗是借拜访朋友来抒发心中块垒,尾联是借酒消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苦闷心情。(2)第一问:小巷冷僻简陋,树木掩映;宅院深深,古藤缠绕。营造了深远古朴、清静幽雅的意境。第二问:既点明标题中的“得藤字”,又强化了诗人乘兴忘归的情志,还为尾联的抒情蓄势、做铺垫。【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境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然后联系整首诗的内容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或结构方面的作用。本诗颈联是写景,主要意象有“穷巷”“乔木”“深斋”“古藤”,营造了一种古朴幽深的意境。在结构方面,这两句与题目中的“得藤字”照
40、应,具有点题的作用,同时为尾联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苦闷心情蓄势,做铺垫。4.(1)C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的能力。C项,“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分析错误。颈联从颔联描写的“早秋”景色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一个“飞”字,表现出了诗人急于回到故乡的心情。(2)“悠悠”本就有忧郁的意思,但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联系“思归若汾水”可知,“悠悠”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情。意思是说,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诗人以汾河水
41、不停流淌为喻,强调自己思归之情的深远,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解析】本题考查品味诗歌用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词孤立起来,要放在诗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情感来分析,赏析诗句时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本题可从“比喻的修辞手法”“叠词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等角度分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情,生动形象地把抽象的思归之情形象化。此处的“悠悠”要联系“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有连绵不断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思归不断的情怀。5.(1)B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思想内容的能力。B项,“描绘了一幅春天清晨繁华热闹的画面”
42、理解错误。此处只是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表现的是早春的清新之感。(2)“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这种轻快的感觉和上句“半销宿酒头仍重”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思,即解说或概括诗句的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等;还要联系诗歌的主旨,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新脱冬衣”表明此时正是早春时节,脱去冬衣会令人焕然一新,轻松爽快,所以说“体乍轻”。“体乍轻”而“头仍重”,值此酒意未消之际,当有头重脚轻、飘飘无定之
43、感。这既写出了酒意未消时身体的真实感觉,同时也写出了美好的春色令诗人陶醉。6.(1)B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项,“对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在本诗中并没有体现。三四两句是说诗人从人间忧惧江海之枯竭,联想到天上也该怜惜河汉的将干。紧扣诗题“暑旱苦热”中的“苦”字,但并没有涉及对腐朽社会的忧虑。(2)对比、衬托,作者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热之甚,用昆仑、蓬莱的清凉来对比暑热之苦,巧妙得当。比拟,首联分别赋予清风、热、落日以人或动物的特性,说清风没有力量去屠热,落日长了翅膀飞上山,生动形象。反问,第四句作者责问上天难道不怜惜银河也会干枯?怎能任旱情肆虐,
44、不顾人间黎民,感情色彩强烈。虚实结合,作者将现实中的“暑旱苦热”与想象到的昆仑、蓬莱的清凉相结合,丰富了内涵,突出了暑旱之苦。【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分三步: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结合“清风无力屠得热”“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分析,使用对比手法,暑天的清风是最受人欢迎的,但诗中的清风却无力驱除热浪,表明暑热之重。现实中的暑旱苦热,使作者不由想到昆仑、蓬莱这样的清凉世界,更加衬托出暑热之苦。“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抓住“无力”“屠”“着翅飞”等分析,诗句
45、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天气酷热的特征。“天岂不惜河汉干”一句使用反问的手法,透露出作者对“天”的憎恨。“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现实中既然没有可以躲避的清凉世界,作者的思绪便飞向了虚幻的神仙世界,突出了现实中的暑热难耐。7.(1)B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分析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B项,“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流逝而慢慢归于淡忘了”理解错误。分析原文“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大意是,与儿时的旧友分别了四十年,在此之间的杳无音信令我们都感到茫然失落。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并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归于淡忘。(2)“桃花红似锦”“柳絮白于
46、棉”,这本是春天最正常、最明艳动人的风光,而诗人却表现出“不分”“生憎”等反感态度,似乎不合常理;结合全诗可知,诗人之所以烦闷恼怒春色是因为自感与友人后会无期,离怀难遣,这乐景触动了他的哀情(或“用反衬手法表达了他的哀情”)。该联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情谊。【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的大意是现在我不满桃花秀丽得如锦缎一般,最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春景美好明媚又生机勃勃,但诗人却心生嫌恶,表面上不合情理,但实际上是因为诗人不得不和友人分离,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诗人采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别愁。8.(1)
47、C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项,“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分析错误。颈联是说如今再无像欧阳修那样爱好人才的贤能了,表达出作者对欧阳修的敬仰。(2)“且待渊明赋归去”借用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传达出作者壮志难酬、不满时政、思乡归隐的想法,表达了作者孤寂清寥、不得志的情感;“共将诗酒趁流年”写出作者想和友人在流逝的岁月中共同饮酒作诗的期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期待与朋友相聚的温情。【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理解诗句含意,其次结合作者经历分析其思想感情。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请你暂且等着我回归家乡田园,到时我们一起趁着
48、美好时光饮酒赋诗。“且待渊明赋归去”借用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作者因不满新法,政治上受压抑而产生的思乡、归隐之情;“共将诗酒趁流年”写出了作者想和友人在流逝的岁月中共同饮酒作诗的期待,表达了对友人的友爱之情、思念之情。9.(1)D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项,“为五禽戏既写实,又暗指自己被小人戏弄”错误。“五禽戏”,名医华佗创造的一种强身运动,因动作模仿五种禽兽的姿态而得名。尾联意思是:听说你还善于作五禽戏,难怪出门时鸥鸟都与你亲密无间。这里是指胸中没有心机的自然无为状态。(2)颈联描绘了一幅环境清幽的闲居画面。清泉浅浅,回旋在石上,依傍着高高的柳树,而
49、小路蜿蜒在垂下的藤条间隔的绿竹中。抒发了作者对卢少尹郊居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闲适、诗意、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本题为两问,首先要立足颈联内容,抓住相关意象及特征等分析概括画面的特点;然后回答诗句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间绿筠”写一路上的景色,泉、石、高柳、径、藤、绿筠,诸种景致都显示出一种田园雅趣,身处其中的作者一行自然也觉得心清神爽,飘然尘外。这两句也有提起下文的作用:在如此环境中生活、忘却尘世,也应该是必然的选择吧。结合标题“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及注释内容分析可知,诗中极力描摹卢少尹摆脱尘网
50、后的欣悦生活,虽然其居所清冷寂寥,但可以心无挂碍、悠然自得。抒发了作者对卢少尹郊居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诗11.D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本诗含有诗人功业无成的伤感”错误,诗中并无此情感。2.以寒食节时朝陵使途经的驿路上处处盛开的梨花,渲染驿路上使者奔驰的热烈气氛;以盛开的梨花代表春日风景,暗示了诗人对故土收复、皇陵得以朝祭的欢愉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美好愿景;化虚为实,通过联想,强化了诗人兴奋愉悦的情绪。(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用景语描写“寒食”盛况的妙处。“驿路
51、梨花处处开”是以景结情,描写寒食节时驿路上梨花处处盛开的景象,渲染朝祭陵墓的使者在驿路上骑马奔驰的热烈氛围;诗人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路到达洛阳,这里化虚为实,通过联想,突出了诗人激动、兴奋、愉悦、畅快的感情;本诗是诗人得知均州的武钜官军收复西京洛阳后而作的,以梨花处处开的春日美景,寄寓诗人对国家中兴、收复失地的美好祝愿。根据以上分析整理归纳就可以得出答案。诗21.B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B项,“为官后原来的想法”错误,首联下句是说做官后还是要回到尘网中为世俗所累。2.颈联表面写仕途难进,并非因朝廷纳才之门开得不够大,实写自己不获重用,表达了
52、不得志的抑郁之情。(2分)尾联写诗人的同窗大多在朝廷做了大官,看似称赞居高位者必有其才,实则讽刺朝廷不识贤愚、压抑人才,(2分)并对自己未受重用表露不满。(2分)(意思相近即可)诗31.C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通过想象,虚写”错误,第二联直写眼前情景,渔父的渔网被冻结而捕不成鱼,莫徭人出于无奈而射雁,既表现了百姓生活之艰难,也流露出诗人的怜悯之情。2.诗句都以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劳动者的悲凉处境作对比,(2分)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的对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情形。(2分)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2分)诗41.B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
53、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用白雪来比喻山峰”错,诗中用白雪来比喻白云。2.景致吸引。诗人初次见到奇伟瑰丽的西域美景,沉醉其间,忘却了被贬流放的痛苦。(2分)性格狂放。诗人自称“狂客”,豁达豪放,不惧坎坷磨难,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2分)秉性刚直。诗人虽处困境,却因青松的笔直向上,激发起奋发进取、坚守气节的决心。(2分)诗51.B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B项,“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说法错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运用叠词,“冉冉”“涓涓”,节奏优美,音韵和谐。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微
54、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诗人的高尚品格;“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诗人悲苦的身世,语言表达含蓄形象。(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对诗句表达技巧的赏析,首先要指出诗句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本题要求从艺术技巧的角度赏析诗的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考生要在正确理解诗句含意的基础上进行赏析。本句的意思是“野菊的微香四处飘散,花上的秋露似泪珠点点”,这里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叠词“冉冉”“涓涓”使诗句节奏优美,音韵和谐。此外,本句还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诗人的高尚品格;“泪”既指露珠,
55、也暗指诗人悲苦的身世,语言表达含蓄形象。诗61.B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深不见”指海门深远而看不见。2.用叠词“漠漠”“冥冥”形象地写出了细雨迷蒙的景象。以“重”“迟”突出帆和鸟在雨中行进的特点,形象逼真。不用一个“雨”字却处处有雨,迷蒙沉寂的景象打上了诗人的情感烙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该题考查颔联写景抒情的技巧。从写景看,此联用叠词“漠漠”“冥冥”形象地写出了细雨迷蒙的景象,以“重”“迟”突出帆和鸟在雨中行进的特点,形象逼真。从抒情看,此联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迷蒙沉
56、寂的雨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71.C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C项,“不能阻止众人驾船来饮酒”错误,“不能废人运酒舫”的意思是不能阻止运酒的小船。2.淡于仕途,意欲归隐。流连山水,率性而为,淡泊明志,向往隐逸。及时行乐,胸襟开阔。以山为酒樽,水为酒池,气度不凡;连日风浪,也不废宴游。无拘无束,率性本真。自号漫叟,坐在巴丘,酌饮四座,放浪形骸,自由率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诗前的序言交代了写作此诗的缘由,诗歌歌咏石鱼湖风景,抒发了作者淡于仕途、意欲归隐的情怀。诗开头的三句把石鱼湖想象成洞庭湖,描绘了
57、湖水上涨、山色青翠的美丽景象;接着三句写以山为酒樽,水为酒池,酒徒们围坐洲岛的情景;七八句写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阻止运酒的小船;最后两句写作者酌饮四座、借酒消愁。作者乘兴而发诗性,率性本真,毫无拘束,足见作者胸襟之开阔和及时行乐的思绪,以及流连山水、淡于仕途、意欲归隐的思想情感。诗81.B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诗末工笔绘景”错误。诗末“寒梅著花未”一句,诗人只是在询问,并没有细致描绘景物;另外,这株“寒梅”是诗人对故乡亲切怀想的一种寄托,是故乡的一种诗化象征。2.(1)引发诗中主人公思乡之情的因素:杂诗(其二)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借遇见故乡来客,回忆故乡窗前的寒梅
58、引发自己的思乡之情,以寒梅作为自己情感的寄托;长干曲四首(其一)中的抒情主人公则是通过对方的口音猜测“君”与自己是同乡,以乡音引发出自己对家乡的思念。(2分)(2)情感表达的形式:相同点,两首诗的语言都平白浅近、质朴自然,充分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2分)不同点,杂诗(其二)开篇两次使用“故乡”一词,表现出主人公乡思之殷;尾句以拉家常般的问句收篇,质朴平淡而又诗味浓郁。长干曲四首(其一)以问句开篇,把主人公的言行举止写得活灵活现;尾句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其个性与内心。(2分)诗91.C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唤酒畅饮弄湿了自己的衣袖”错误。“红袖”
59、不是指诗人自己的衣袖,而是代指女子。颈联后一句的意思是梅花为闺阁女子聚会助兴,即使美酒打湿衣袖也不忘传杯畅饮。2.诗的最后两句意为世俗之人目光短浅只知道买艳丽的桃杏栽种,却不识凌寒独放、色香俱佳的梅花。(2分)诗人把世俗之人对桃杏和梅花的态度作对比,讥讽世俗之人的浅薄与庸俗。(2分)诗人借梅花自喻,暗示自己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2分)诗101.C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C项,“恨”不是修饰性词语;且分析诗歌前四句可知,首联诗人在描绘画中美景,颔联诗人抒写观画后的内心感受,故“浑”和“总”并没有传达出“观画的微妙感受”。2.颈联连用两个典故,意思是范蠡游湖
60、的船太小,不能载“我”同游;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不能携“我”飞升。尾联写诗人的内心:“我”这一生都在随万物沉浮,怎样才能逃离这凡尘世俗呢?这两联集中表现了诗人一生只能随万物沉浮,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悲凉之情。(6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颈联连用两个典故:第一句中的“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大臣。传说他帮助越王实现霸业之后,泛舟五湖归隐。第二句中的“王乔”即传说中的仙人王子乔。据传王子乔曾在嵩山修炼,后乘白鹤停歇在缑氏山山头,数日后远去。结合诗歌分析可知,颈联的意思是范蠡游湖的船太小,不能载诗人同游;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不能携诗人飞升。诗人面对
61、画中美景,只能感慨自己一生随万物沉浮,难以逃离凡尘世俗,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悲凉之情。诗111.B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项,“追忆了天台僧当时自岳阳乘船而来的情景”错误,首联下句描写的是天台僧乘船离开岳阳的情景。2.同:都运用了想象的手法,以别后清冷之景衬托离别的伤感。(2分)异:贾诗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借“雁”“孤峰”“猿啼”“霜”等意象写天台僧的凄凉归途,表现诗人的关切和担忧;(2分)柳词运用列锦的手法,将“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并置,想象别后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与恋人分别后的凄苦惆怅之情。(2分)诗121.C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62、、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诗人沉醉于扑面而来的美景,文思泉涌,立即提笔写诗作文”分析不正确。诗歌颈联的大意是我只是用文章来为旧居的景色增添光彩,不想在清风明月中辜负登山临水所见到的美景。这是在写诗人无奈的选择,并未有“沉醉”于美景之意。2.一方面,诗人渴望超脱尘世,抛开名利,离开官场;(2分)另一方面,诗人担心自己归隐的行为,会被元龙或类似元龙的今人所耻笑,心中不免充满担忧和惶恐。(2分)两种感情错综矛盾,“却”字表明后一感情更占上风,反映了诗人以国事为重的态度。(2分)诗131.C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苦尽甘来”“悲喜变化”分析错误,从“严霜结”到“
63、白露晞”的物候变化,凸显了岁月的流逝,烘托了役夫久役他乡的悲苦心情。2.寓情于景,鱼儿在渌水下自在潜游,鸟儿在高天上振翅翱翔,它们自由自在、各得其所,这幕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憧憬。反衬下文行役之人身不由己、有家难归的悲惨境遇,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以及自己有志不得伸展的悲怆之感。(每答对一点给3分)诗141.C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湖水的颜色比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错误,“碧色全无翠色深”指水中君山倒影的颜色浓于湖水的颜色。2.相同点:都运用了想象。甲诗把君山想象成是昆仑山顶的一块灵石。乙诗把君山想象成是水中女仙梳洗的地方。(2分)不同点:乙诗还用了虚实结合的手
64、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实写湖水和君山的自然美,虚写湘君姊妹的神话传说,虚实结合;(2分)把水中君山的倒影比喻成镜中女仙青黛色的螺髻,这些都写出了君山的秀美,表现了诗人对君山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分)诗151.C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就是轩楹也阻挡不了它的气势”错误,颈联上句写解开画鹰的丝绳和圆环,画鹰就能够飞翔;下句说的是悬挂在轩楹的画鹰神采飞扬,呼之欲出。2.含意:什么时候能够让这只鹰搏击那些凡鸟,让凡鸟的皮毛血肉洒在荒原之野上。(2分)情感:诗人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云霄搏击凡鸟,(2分)表现了诗人疾恶如仇的思想和奋发向上的精神。(2分)诗16
65、1.B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运用借喻,把南宋都城比作故乡吴京”错误,“吴京”一词运用借代手法,明写眺望故乡吴京,实则书写诗人对南宋朝廷的牵挂。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表达精妙:诗人见不到友人的惆怅之情和暮云四合的景象融为一体,游子思归之情和春水上涨之景相融,情感表达含蓄蕴藉,饱满生动。动词用得精妙:一个“合”字,将傍晚时分云雾漫天的景象生动描绘出来;一个“生”字,准确再现了春天冰雪消融、江河水涨的画面。(每点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可从抒情手法和对诗意的理解的角度分析。此联诗句并没有直接抒情,而是将情感寄托在“
66、暮云”和“春水”之中,融情于景,寄托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抒发了诗人不见故人、客居他乡的惆怅之情。此外考生也可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合”“生”的妙处。诗171.B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B项,“诗人猜出画家画的是”错误,第二句中的“浑疑”意为简直怀疑,表明诗人只是怀疑,而非“猜出”。2.诗人神游画境,仿佛进入美妙的梦境,梦中有成群的仙人来到枕边。(2分)这幅画意境清幽缥缈,仿佛世外仙境,令人玩味(陶醉)不已。(4分)诗181.C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项,“下片写词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错误。下片前两句通过用典,把韩侂胄比作汉高祖的开国重臣,
67、预祝其明年建立不世之功。2.本词上片分析北伐的大好形势,下片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2分)表达了爱国军民期盼北伐胜利的共同心声,充满了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2分)“元嘉草草”三句,词人借宋文帝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的事,提醒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前人的教训,不能轻敌冒进。(2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首词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同一时期。韩侂胄为建功固宠定议伐金,但此时的客观情况是南宋国用未足、军备松弛。但在主和派长期把持朝政,主战派军民长期受压制的情况下,此举也起到了振奋民心的作用。本词表达了爱国军民期盼北伐胜利的共同心声;而辛词使
68、用宋文帝元嘉年间北伐失败的典故,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教训,不要轻敌冒进。诗191.A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A项,“定下了全诗抑郁怅然的感情基调”分析不正确,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怅然感伤有所纾解慷慨激昂”的变化,不全是“抑郁怅然”。2.羁旅奔波的惆怅落寞之情。时已日暮,诗人仍然在路途中奔波,前途渺茫,满怀怅然。对古城荒败的伤悼之情。经历战乱破坏和岁月侵袭的古城颓垣断壁,乌雀群集,灌木丛生,人烟稀落,让人感慨伤痛。(答“对沧桑变迁的感慨”亦可)不甘人生消磨、希望有所作为的愤激之情。面对秋风又起,草木摇落,诗人倔强地发出心志难平的呼喊。(答“岁月流逝、有志难伸的愤慨”或
69、“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郁愤不平亦可)(每点2分)诗201.B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朝廷”“闾里”分别是张卿退休前后的两种状态,不存在“壮志难酬”的情况,也并未表达同情。2.清廉自律,淡泊名利。在荣宠之前保持戒慎警醒,与长松野水为伴陶冶情操。(2分)磊落刚正,心怀天下。在朝堂之上能够忠直敢谏,归隐田园后仍然关心国事。(2分)勇于自省,重视传承。敢于以人为鉴来剖析自我,能够继承和弘扬优良家风。(2分)诗211.C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形象和思想内容的能力。C项,“与诗人产生隔阂”错误。“同心与我违”意思是“知心朋友如今又要与我分离”,此处“违”是“分离
70、”的意思。2.“反复”体现在多次表达对友人落第的宽慰上:落第并不意味着“吾道非”;落第只是一时偶然,并不意味着“知音稀”。“曲折”表现在“宽慰”的含蓄和情感的变化上:这场考试是“英灵尽来”,都是谢安、伯夷、叔齐这样的高手,考中固然伟大,落第也是光荣;在多次表达宽慰的过程中,还表达了对友人艰辛赶考的理解及送别友人的伤感。(对“反复”“曲折”的分析各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从“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等句可以看出诗人多次宽慰友人落第一事,告诉友人落第只是偶然,并不意味着“吾道非”“知音稀”,由此可得出“反复”。在诗人的
71、宽慰中,诗人借“东山客”“采薇”等含蓄委婉地告诉友人这场考试中“英灵尽来”,即使落第也是光荣的;而“江淮度寒食同心与我违”又表达出诗人对友人艰辛赶考的理解及送别友人的伤感,由此可看出诗人在“宽慰”中情感的变化。这些都体现了“曲折”。诗221.D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直陈”说法有误,应是含蓄委婉地表达。2.“家住苍烟落照间”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表达了作者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苍烟”如青烟,“落照”虽不是表现颜色的词,但其中暗含色彩,作者以“苍烟落照”四字写自己居处的环境,与其黑暗的仕途形成鲜明的对比。(每点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分析词句的意境,考生既要抓住关键词语,如“苍烟落照”,也要进行恰当想象,感受景物描写的氛围以及背后所寄托的情感。“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苍烟”犹青烟,“落照”虽不是表示颜色的词却暗含色彩,“苍烟”“落照”构成一幅幽静纯美的乡村图画,寄托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但联系全词可知,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也与其黑暗的仕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